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二肽抑制ACE作用的柔性分子对接 被引量:15
1
作者 管骁 刘静 +5 位作者 苏淅娜 韩飞 王文高 申瑞玲 李景军 廖丽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食源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可有效抑制生物体内ACE活性,进而起到降压疗效,且作用温和,无副作用,是高血压治疗的理想药物,但其分子作用机制一直未有明确解释。本实验选取4个代表性食源ACE抑制二... 食源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可有效抑制生物体内ACE活性,进而起到降压疗效,且作用温和,无副作用,是高血压治疗的理想药物,但其分子作用机制一直未有明确解释。本实验选取4个代表性食源ACE抑制二肽(Gly—Phe、Gly—Tyr、Val—Phe、Ile—Tyr)为研究对象,采用柔性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它们与ACE的相互作用模型与分子机理。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氢键、亲水、疏水、静电等作用力同时对二肽与ACE的结合有贡献,但以氢键作用为主;ACE分子中Ala354、Glu384、Arg522等氨基酸残基为二肽与其结合的重要活性位点;ACE抑制二肽中氮端氨基对其抑制活性影响显著。通过以上分子机理研究可为指导开发强活性ACE抑制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二肽 分子对接 分子机理
下载PDF
葡萄籽提取物对火腿发酵成熟过程脂质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超 席军 +2 位作者 章建浩 梁花兰 张会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8-72,共5页
脂质分解氧化是干腌火腿工艺过程中一个主要的生化反应过程,对干腌火腿风味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脂质过度氧化对火腿品质安全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天然抗氧化剂-葡萄籽提取物对传统发酵工艺火腿进行抗氧化处理,研究其对火腿... 脂质分解氧化是干腌火腿工艺过程中一个主要的生化反应过程,对干腌火腿风味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脂质过度氧化对火腿品质安全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天然抗氧化剂-葡萄籽提取物对传统发酵工艺火腿进行抗氧化处理,研究其对火腿脂质的抗氧化效果。结果显示:抗氧化处理组在发酵成熟时期能有效抑制火腿脂质氧化。成熟结束时,经葡萄籽提取物(GSE)抗氧化处理的火腿半膜肌过氧化值(POV)、TBA值、羰基值和双烯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57%、48%、29%、18%;表层脂肪降低了60%、24%、42%、36%;而经葡萄籽提取物和猪油联合处理的火腿(GSE+Lard)半膜肌各氧化指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0%、8%、14%、6%;表层脂肪降低了27%、5%、25%、24%。GSE处理组抗氧化效果优于GSE+Lard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腌火腿 葡萄籽提取物 脂质氧化 TBA值 POV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城 管骁 +2 位作者 韩飞 李景军 廖丽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2-538,共7页
通过酶抑制动力学实验、荧光猝灭实验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木犀草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酶抑制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是酪氨酸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与IC50分别为86mmol/L和778.2μmol/L;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酶抑制动力学实验、荧光猝灭实验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木犀草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酶抑制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是酪氨酸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与IC50分别为86mmol/L和778.2μmol/L;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对酪氨酸酶产生静态荧光猝灭作用,疏水作用与氢键作用共同稳定其复合物结构,结合位点数为1;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在酪氨酸酶疏水口袋边缘与其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包括疏水作用力与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酪氨酸酶 抑制作用 荧光猝灭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复合纳米颗粒中白藜芦醇-大麦醇溶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管骁 刘静 +2 位作者 殷婷 李景军 廖丽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为阐明大麦醇溶蛋白包覆白藜芦醇形成纳米颗粒的分子机制,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等研究了白藜芦醇与大麦醇溶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白藜芦醇与大麦醇溶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对其内... 为阐明大麦醇溶蛋白包覆白藜芦醇形成纳米颗粒的分子机制,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等研究了白藜芦醇与大麦醇溶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白藜芦醇与大麦醇溶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对其内源性荧光具有猝灭作用,结合差示扫描量热的结果,推测二者通过静态猝灭过程形成了新的复合物;计算出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分别为K_(A(298K))=2.21×10~5 L·mol^(-1),K_(A(310K))=1.53×10~4 L·mol^(-1)和n_(298K)=1.23,n_(310K)=0.94;依据热力学参数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判断白藜芦醇与大麦醇溶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相互作用;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出白藜芦醇与大麦醇溶蛋白的结合距离为3.25nm,能量转移效率为0.227;同步荧光检测结果表明白藜芦醇结合大麦醇溶蛋白分子后对其构象产生了明显影响,且该影响是由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大麦醇溶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