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渚文化三叉形玉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书敏 《四川文物》 2005年第2期39-43,共5页
三叉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造型最为独特的器物,其基本形制为下端圆 弧,上端为对称的方柱体平头三叉,有的还雕刻着神秘、繁缛的纹饰,蕴涵着深刻的思 想、文化内涵。迄今为止,仅在良渚文化分布中心地区的大型墓葬中有少量出土,因... 三叉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造型最为独特的器物,其基本形制为下端圆 弧,上端为对称的方柱体平头三叉,有的还雕刻着神秘、繁缛的纹饰,蕴涵着深刻的思 想、文化内涵。迄今为止,仅在良渚文化分布中心地区的大型墓葬中有少量出土,因而越 发显得稀有而珍贵,是良渚社会上层权贵们所专有的礼器之一。本文从三叉形玉器的外在 形态、文化属性以及良渚社会的文化习俗、传统三个方面,初步论证了三叉形玉器渊源于 良渚先民们所崇拜的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三叉形玉器
下载PDF
吴国青铜器之南方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毛颖 《南方文物》 2009年第2期62-70,共9页
《吴国青铜器之南方特征》为研究吴国青铜器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以往对吴国青铜器的研究多以中原为中心,将吴国青铜器分为中原型、仿中原型和土著型,而忽略了吴国青铜器的南方特征。两周时期与吴国邻境接壤的有邗、徐、舒、越、楚等国... 《吴国青铜器之南方特征》为研究吴国青铜器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以往对吴国青铜器的研究多以中原为中心,将吴国青铜器分为中原型、仿中原型和土著型,而忽略了吴国青铜器的南方特征。两周时期与吴国邻境接壤的有邗、徐、舒、越、楚等国,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促进了各国之间青铜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吴国青铜器在器类、器形、纹饰、铭文及铸造技术等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即指南方特征。《吴国青铜器之南方特征》一文从邗、徐、舒、越、楚等国与吴国的互相影响中,根据时间先后分析吴国青铜器的南方青铜文化因素。由于各国与吴国地域的远近、战争的胜负和文化主客体的强弱等原因,因此吴国青铜器对南方其他各国青铜文化的吸收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既有单向的吸收,亦有双向的交流和影响。吴国青铜器是研究长江下游青铜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吴国青铜器所呈现的南方特征按国别进行分析,可能更有助于深入和细化吴国青铜器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吴国 南方 土著 学术界 中原 原型 风格
下载PDF
长江下游史前玉器概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梦龙 《南方文物》 2005年第1期35-53,共19页
关键词 陶文 玉器 新石器时代 史前 古代文明 发祥地 祖先 智慧 中国古代文化 创造
下载PDF
关于契丹大字“(天土)■■■”钱的释读意见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顺利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2期89-90,共2页
在传世契丹大字""的二种钱币研究中,对于这4个契丹大字的释读上,目前主要是有着如下几种说法:刘凤翥、王晴二位同志认为是:"天朝万顺";贾敬颜同志认为是:"天禄通宝";卫月望同志认为是:"天朝万岁&qu... 在传世契丹大字""的二种钱币研究中,对于这4个契丹大字的释读上,目前主要是有着如下几种说法:刘凤翥、王晴二位同志认为是:"天朝万顺";贾敬颜同志认为是:"天禄通宝";卫月望同志认为是:"天朝万岁"。对于以上诸说,陈乃雄同志提出:"把‘’释作‘天’,这是各家的共同意见,但对其它三字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已发现的实物资料,契丹大字均是自上而下直书,自右向左换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字 释读 钱币 自上而下 意见 天朝 蚕矢 实物资料 换行 认识
下载PDF
试论石斧石锛的安柄与使用——从溧阳沙河出土的带木柄石斧和石锛谈起 被引量:26
5
作者 肖梦龙 《农业考古》 1982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石斧和石锛的安柄方法与使用问题,存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主要因为石器的木质把柄极易腐烂,一般很难保存下来,由此缺乏这方面的实物资料所造成的。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在江苏溧阳县沙河公社洋渚大队一处良渚文化遗址中... 长期以来,人们对石斧和石锛的安柄方法与使用问题,存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主要因为石器的木质把柄极易腐烂,一般很难保存下来,由此缺乏这方面的实物资料所造成的。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在江苏溧阳县沙河公社洋渚大队一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二件带木柄的石斧和一件带木柄的石锛,这对研究我国原始社会重要劳动生产工具石斧和石锛的安柄方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为此,特将这二件带木柄石斧和一件带木柄石锛作以介绍,并由此谈谈我们对石斧、石锛的装柄和使用方面问题的粗浅看法,以就正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斧 新石器时代遗址 原始社会 文化遗址 出土 生产工具 实物资料 沙河 刃口 南京博物院
下载PDF
吴国农业考略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兴 《农业考古》 198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解放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吴国地域内对遗址和墓葬经过科学的发掘和文物征集工作,发现有石、蚌、铜一类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使我们对吴国农业生产技术的考证初具条件,这些,仅是能保存下来的一部份,而大量的竹、木、骨一类农业工具,由于保存... 解放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吴国地域内对遗址和墓葬经过科学的发掘和文物征集工作,发现有石、蚌、铜一类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使我们对吴国农业生产技术的考证初具条件,这些,仅是能保存下来的一部份,而大量的竹、木、骨一类农业工具,由于保存不易而腐烂无存,这也使我们对有些农具考证造成了困难。其次是在这些遗址、墓葬中,发现了粮食和其他食物,从而使我们对吴国生活和生产情况又有所启发。再结合少数的文献资料,拟对吴国农业生产概况作一次尝试性的探索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国 出土 青铜器 遗址 博物馆 生产工具 湖熟文化 农业工具 生产概况 粮食
下载PDF
考古学视野下的六朝都城研究——读贺云翱《六朝瓦当与六朝都城》
7
作者 刘建国 《南方文物》 2007年第3期121-123,共3页
六朝都城制度在我国古都建制史上起到过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它又是南北文化在特定时期的一种交流和结合。因此,六朝都城研究在我国古都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六朝 都城 考古学 瓦当 承上启下 南北文化 古都
下载PDF
丹徒北山顶舒器辨疑
8
作者 刘兴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4期73-76,共4页
江苏省丹徒县谏壁至大港一带沿江,从50年代以来,多次出土带有南方特色的青铜器,烟墩山的宜侯矢簋,上有铭文百余字,曾引起考古界研究兴趣。近来在北山顶又出土了一批春秋晚期青铜器,其中钟、鼎、缶、矛上均有铭文,它对我国东南地区青铜... 江苏省丹徒县谏壁至大港一带沿江,从50年代以来,多次出土带有南方特色的青铜器,烟墩山的宜侯矢簋,上有铭文百余字,曾引起考古界研究兴趣。近来在北山顶又出土了一批春秋晚期青铜器,其中钟、鼎、缶、矛上均有铭文,它对我国东南地区青铜文化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对这批青铜器铭文的考证,先后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周晓陆、张敏先生的《北山四器铭考》(以上简称“铭考”),认为是吴王余昧墓,“尸祭”缶是吴器,盖上铭文是吴国四王的世系,矛是“余昧”矛,钟、鼎是属徐器。一是商志(?)、唐钰明先生的《江苏丹徒背山顶春秋墓出土钟鼎铭文释证》(以下简称“释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丹徒 辨疑 钟鼎铭文 东南文化 石经 三体 吴国 拓片 南方特色 器物
下载PDF
镇江甘露寺唐代舍利瘗埋制度及舍利子研究
9
作者 毛颖 《唐史论丛》 2009年第1期212-220,共9页
镇江甘露寺塔始建于唐代长庆四年(824年)至大和三年(829年),原为石塔,约于乾符年间倒塌,宋代熙宁九年(1076年)至元丰元年(1078年)建为铁塔,九级八面。历明、清两代几次修复及倾塌,仅存三级。
关键词 舍利塔 阿育王塔 长干寺 石函 乾符 佛舍利 德裕 长庆 唐史论丛 朝阳北塔
原文传递
江苏南北民俗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殷光中 《民俗研究》 1994年第1期5-12,65,共9页
我国地域辽阔,人众物博,民间种种习俗丰富多样而淳漓不一,尽管人们早就认识“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是风俗之有待我易,由来尚矣。”尽管当今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易陋俗、倡新风,也曾收到一定成效,但是,对于多数民众来说,仍然年复一年、... 我国地域辽阔,人众物博,民间种种习俗丰富多样而淳漓不一,尽管人们早就认识“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是风俗之有待我易,由来尚矣。”尽管当今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易陋俗、倡新风,也曾收到一定成效,但是,对于多数民众来说,仍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信仰和习惯。祭天地,祀鬼神,乐此不疲。在习惯势力面前,移风易俗的呐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对本地民俗的淳或陋,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对陋习,只有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才会有变革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民俗事象 饮食习俗 节令习俗 龙舟竞渡 历史时期 苏州府 婚嫁习俗 五通神 民族心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