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尘肺病主动监测的实施及对监测结果的分析,研判尘肺病防治政策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制(修)订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选取江苏省13个地市25个监测点共计267家已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目的 通过尘肺病主动监测的实施及对监测结果的分析,研判尘肺病防治政策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制(修)订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选取江苏省13个地市25个监测点共计267家已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中小微企业进行主动监测,共6 576人,并对接尘劳动者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对胸片和肺功能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地区、接尘类型、行业、企业规模、性别、年龄、工龄及粉尘监测是否合格等变量分析不同组别间异常率差异。结果 本次主动监测发现,胸片显示尘肺样改变4人,尘肺样改变检出率0.06%,4名作业工人均为男性、25~<55岁、4~<15年接尘工龄段,工作于金属制品业、中小规模企业,分布于扬州和镇江地区,接触矽尘和电焊烟尘。不同地区、接尘类型、行业、企业规模、性别、年龄、工龄及粉尘监测是否合格的作业工人胸片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地区、接尘类别、行业、企业规模、性别、年龄、工龄的作业工人用力肺活量(forced lung capacity,FVC)、第1 s肺活量(lung capacity in one second,FEV1.0)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地区、行业、工龄的作业工人的第1 s呼出的气体量占肺内总量的百分比(the amount of air exhaled in the first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lung volume,FEV1.0/FVC)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粉尘监测是否合格的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接尘工人的肺部健康与地区、接尘类型、行业、企业规模、性别、年龄、工龄及粉尘监测情况有关。需做好粉尘危害因素监测不合格企业中高危人群的相关职业健康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关注重点行业、高危人群的尘肺病发生情况,做到尘肺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2002—2017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传染病防控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水平及变化趋势,针对人员激励现状探讨有效激励因素的地区分布情况。方法系统收集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7—2017年发表的全国31个省(自...目的分析2002—2017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传染病防控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水平及变化趋势,针对人员激励现状探讨有效激励因素的地区分布情况。方法系统收集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7—2017年发表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传染病防控人员激励问题的研究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评阅,判断人员激励问题的严重程度。将文献中提到的人员激励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成4类并计数,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地区人员有效激励因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控队伍的有效激励水平不高,仅为31.84%;而且地区差异大,2017年结果显示,地区之间变异系数为32.44%。2002—2017年,各地传染病防控队伍有效激励的改进幅度有限,增长幅度仅为11.13%。全国范围内,经济类因素成为影响传染病防控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在各类因素中占46.25%。在地区层面,中部地区人员激励水平(28.03%)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35.90%)和西部地区(30.67%)。在有效激励因素上,东部地区对教育类因素的关注度(东部地区为17.53%,中部地区为6.82%,西部地区为6.25%)和西部地区对个人与专业支持类因素的关注度(东部地区为15.46%,中部地区为18.18%,西部地区为35.7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结论我国传染病防控人员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特别是中部地区尤为迫切。经济类因素如薪酬待遇已然成为全国范围内影响人员队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此外,西部地区应在改善卫生人员生活与工作条件方面继续加强,而东部地区仍可在人才培养、继续教育方面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铅暴露对人群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五个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3月公开发表的铅暴露对人群骨代谢相关指标影响的文献...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铅暴露对人群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五个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3月公开发表的铅暴露对人群骨代谢相关指标影响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以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维生素D3、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作为骨代谢指标进行分析。采用Stata16、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森林图绘制、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验,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指标。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n=2029)。纳入的研究存在中高度异质性(I^(2)>50%),采取随机效应模型。相对于非铅接触人群,铅接触人群的钙磷代谢调节指标维生素D3的SMD为-1.11(95%CI:-2.20~-0.02),骨钙素的SMD为-0.50(95%CI:-0.91~-0.09),骨碱性磷酸酶的SMD为0.80(95%CI:0.42~1.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铅暴露影响人群的骨代谢,其中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维生素D3、骨钙素水平下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通过尘肺病主动监测的实施及对监测结果的分析,研判尘肺病防治政策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为制(修)订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选取江苏省13个地市25个监测点共计267家已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中小微企业进行主动监测,共6 576人,并对接尘劳动者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对胸片和肺功能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地区、接尘类型、行业、企业规模、性别、年龄、工龄及粉尘监测是否合格等变量分析不同组别间异常率差异。结果 本次主动监测发现,胸片显示尘肺样改变4人,尘肺样改变检出率0.06%,4名作业工人均为男性、25~<55岁、4~<15年接尘工龄段,工作于金属制品业、中小规模企业,分布于扬州和镇江地区,接触矽尘和电焊烟尘。不同地区、接尘类型、行业、企业规模、性别、年龄、工龄及粉尘监测是否合格的作业工人胸片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地区、接尘类别、行业、企业规模、性别、年龄、工龄的作业工人用力肺活量(forced lung capacity,FVC)、第1 s肺活量(lung capacity in one second,FEV1.0)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地区、行业、工龄的作业工人的第1 s呼出的气体量占肺内总量的百分比(the amount of air exhaled in the first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lung volume,FEV1.0/FVC)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粉尘监测是否合格的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接尘工人的肺部健康与地区、接尘类型、行业、企业规模、性别、年龄、工龄及粉尘监测情况有关。需做好粉尘危害因素监测不合格企业中高危人群的相关职业健康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关注重点行业、高危人群的尘肺病发生情况,做到尘肺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文摘目的分析2002—2017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传染病防控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水平及变化趋势,针对人员激励现状探讨有效激励因素的地区分布情况。方法系统收集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7—2017年发表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传染病防控人员激励问题的研究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评阅,判断人员激励问题的严重程度。将文献中提到的人员激励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成4类并计数,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地区人员有效激励因素的分布情况。结果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控队伍的有效激励水平不高,仅为31.84%;而且地区差异大,2017年结果显示,地区之间变异系数为32.44%。2002—2017年,各地传染病防控队伍有效激励的改进幅度有限,增长幅度仅为11.13%。全国范围内,经济类因素成为影响传染病防控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在各类因素中占46.25%。在地区层面,中部地区人员激励水平(28.03%)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35.90%)和西部地区(30.67%)。在有效激励因素上,东部地区对教育类因素的关注度(东部地区为17.53%,中部地区为6.82%,西部地区为6.25%)和西部地区对个人与专业支持类因素的关注度(东部地区为15.46%,中部地区为18.18%,西部地区为35.7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结论我国传染病防控人员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特别是中部地区尤为迫切。经济类因素如薪酬待遇已然成为全国范围内影响人员队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此外,西部地区应在改善卫生人员生活与工作条件方面继续加强,而东部地区仍可在人才培养、继续教育方面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文摘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铅暴露对人群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五个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3月公开发表的铅暴露对人群骨代谢相关指标影响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以AHRQ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维生素D3、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作为骨代谢指标进行分析。采用Stata16、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森林图绘制、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验,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指标。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n=2029)。纳入的研究存在中高度异质性(I^(2)>50%),采取随机效应模型。相对于非铅接触人群,铅接触人群的钙磷代谢调节指标维生素D3的SMD为-1.11(95%CI:-2.20~-0.02),骨钙素的SMD为-0.50(95%CI:-0.91~-0.09),骨碱性磷酸酶的SMD为0.80(95%CI:0.42~1.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铅暴露影响人群的骨代谢,其中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维生素D3、骨钙素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