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指导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璐 叶英 +2 位作者 杜志强 颜瑶 王小娟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6期682-686,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inferior vena cava variability,IVCV)指导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S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SS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inferior vena cava variability,IVCV)指导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休克(septic shock,S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SS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接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对照组接受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接受超声监测IVCV指导下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与复苏前比较,复苏72h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均增高,乳酸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MAP、CVP高于对照组,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下腔静脉最大直径(Dmax)、下腔静脉最小直径(Dmin)均增大,IVCV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Dmax、D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IVC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6、24、48、72h后,两组液体正平衡量、尿量、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均逐渐增加(P<0.05),与复苏6h比较,两组复苏24h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增加,复苏48、72h后均逐渐减少(P<0.05);复苏24、48、72h后,观察组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液体平衡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SS致脏器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监测IVCV指导液体复苏有助于SS患者容量循环的早期恢复,并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但在改善预后生存率方面作用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液体复苏 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变异度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颜瑶 郭晓芳 +1 位作者 施青山 顾勤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5年6月收住于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3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non...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5年6月收住于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3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non-AKI和AKI组,AKI组患者根据RIFLE分级分为Risk、Injury、Failure组。再根据ACCP/SCCM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各组根据有无脓毒症进一步分为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然后分析各组中用于诊断脓毒症的PCT水平。结果:(1)在non-AKI与AKI各组中,脓毒症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P〈0.001);(2)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得出:在non-AKI组中,PCT用于诊断脓毒症的值为0.59 ng/ml(敏感度96.3%,特异性92.6%),曲线下面积为0.985;在Risk、Injury、Failure组中,PCT值分别为1.01 ng/ml(敏感度100.0%,特异性80.0%)、3.44 ng/ml(83.3%,99.9%)、4.17 ng/ml(敏感度100.0%,特异性88.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955、0.982。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肾功能损伤程度明显相关,将其作为诊断脓毒症的血清标志物,就需要根据肾功能的受损程度应用的不同PCT水平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艾司洛尔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联合用于脓毒症心肌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肖青 云云 蔡振刚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0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联合用于脓毒症心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治疗并...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联合用于脓毒症心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治疗并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泵入艾司洛尔0.15~0.30mg/(kg·min),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之比、左心室缩短分数),炎性反应指标(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基础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以及24h乳酸清除率和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白介素-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之比、左心室缩短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24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联合应用可有效减轻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炎性反应及心肌损害,提高心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脓毒症心肌病 心功能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血栓风险评估下分级预防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作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绍红 胡静 +1 位作者 庄艳 王怡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168-171,共4页
目的血栓风险评估分级预防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8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 目的血栓风险评估分级预防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8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栓预防护理干预,研究组行危险因素评估下血栓分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流峰值速度、血液流动学指标、凝血功能及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值速度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黏度、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风险评估下分级预防护理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动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风险评估 分级预防护理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外显及内隐情绪面孔反应特点及与快感缺失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静 庄艳 李小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外显及内隐情绪面孔反应特点及与快感缺失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2年11月某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并选取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且未发生肺部感染的33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外显及内隐情绪面孔反应特点及与快感缺失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2年11月某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并选取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且未发生肺部感染的33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情绪面孔停止信号任务调查两组患者外显及内隐情绪面孔反应特点,快感缺失量表评估快感缺失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SAS及CPAS得分均明显增高(t=8.671,9.649;P<0.05);观察组非情绪性任务中SSRT及GoRT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t=2.511,2.409;P<0.05);外显任务及内隐任务中SSRT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I、SSD及GoRT降低(t=20.461,23.186,-7.928,-4.621,-19.317,-16.838,-2.230;P<0.05);观察组外显任务及内隐任务中的SSRT与CPAS得分呈正相关,内隐中性任务中的SSRT与CSAS得分呈正相关(r=0.26,0.39,0.38,0.46,0.42,0.31;P<0.05)。结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外显和内隐情绪反应抑制存在一定的缺损,与快感缺失的程度可能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肺部感染 快感缺失 内隐情绪
下载PDF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建兰 周洪兰 丁玉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3期259-260,共2页
目的探析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95例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责任制护理,观察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易... 目的探析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95例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责任制护理,观察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干预4、8、12、16、20、24、48周后,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13.2±1.5)、(13.2±2.5)、(13.4±1.8)、(13.5±1.6)、(13.6±1.8)、(13.6±1.7)、(13.7±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2.3±1.7)、(12.5±1.8)、(12.6±1.6)、(12.6±2.1)、(12.7±1.7)、(12.8±1.5)、(13.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12、16、20、24、48周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流程化更强,利于患者认知行为的改善与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路径 颅脑损伤 智力缺损 精神异常
下载PDF
家庭赋权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监护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第23期16-17,30,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ICU监护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ICU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6例,根据收治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两组。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ICU常规护理措施基...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ICU监护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ICU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6例,根据收治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两组。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ICU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同时结合家庭赋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和家属对赋权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及家属对家庭赋权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赋权护理干预通过改变ICU现有探视模式,减轻家属负性情绪,显著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服务满意度,和谐医患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家庭赋权护理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对局灶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进步 施青山 +3 位作者 许鹏程 王露 马艳艳 汪允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3期1834-1836,共3页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对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状态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处理组、咪达唑仑处理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h再灌注72h行神经功能...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对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状态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处理组、咪达唑仑处理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h再灌注72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行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测量以及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检测。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均能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降低AQP4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具有与丙泊酚同等地减轻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水肿的作用,适合作为该类疾病状态下的镇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丙泊酚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
下载PDF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进步 曹莉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6期62-63,共2页
呼吸衰竭患者经常需要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支持,在呼吸衰竭改善后再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老年患者因为各项生理机能衰退及常存在基础疾病,易出现呼吸机撤离困难,且脱机成功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1]。延迟脱机对于老年患者易造成呼吸机依... 呼吸衰竭患者经常需要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支持,在呼吸衰竭改善后再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老年患者因为各项生理机能衰退及常存在基础疾病,易出现呼吸机撤离困难,且脱机成功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1]。延迟脱机对于老年患者易造成呼吸机依赖,提前脱机又会造成呼吸衰竭再次加重,两者都会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造成并发症。准确判断脱机时机对于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脱机时机 呼吸机撤离 程序化 改良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时间 机械通气患者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控制通气至自主呼吸过渡期PSV通气模式应用护理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存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7期25-26,4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控制通气至自主呼吸过渡期PSV通气模式应用结果。方法:选取60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处于有创通气治疗至撤机过渡阶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控制通气至自主呼吸过渡期PSV通气模式应用结果。方法:选取60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处于有创通气治疗至撤机过渡阶段,对照组设置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观察组设置为PSV通气模式。对比两组过渡期有创通气时间、通气质量指标、ICU滞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VAP及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过渡期前后,两组通气质量相关指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过渡期后,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水平明显低于过渡期前;过渡期后,两组PaO2/FiO2及PH值明显高于过渡期前;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PSV和PSV通气模式均能达到有效通气,通气效果相似的情况下,PSV通气模式能允许患者自主呼吸,人机协调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有创通气 PSV 护理观察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联合用药新方案用于重症医学科长时间镇静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进步 汪允珍 施青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12期20-22,共3页
目的比较在重症医学科内长时间镇静状态下不同镇静方案的差别,找出较适合长时间镇静的方案。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即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联合咪达唑仑间断应用组(A组,n=20),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联合持... 目的比较在重症医学科内长时间镇静状态下不同镇静方案的差别,找出较适合长时间镇静的方案。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即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联合咪达唑仑间断应用组(A组,n=20),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联合持续泵注组(B组,n=20),咪达唑仑单独持续泵入组(C组,n=20),右美托咪啶单独持续泵入组(D组,n=20)。镇静目标为肌肉活动评分法(monitor activity assessments cale,MAAS)3分,镇静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监测镇静满意程度,记录4组患者3日用药量变化,并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4组患者后3种指标的差别。结果 A、B两组较C、D两组镇静满意程度显著增高,用药量变化幅度较小,不良反应较少,其中又以A组不良反应为最少,且与B组相比咪达唑仑用药量显著减少。结论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联合咪达唑仑间断应用可显著减少长时间镇静所需药物用量,且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咪达唑仑 长时间镇静 镇静满意程度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基于破窗效应的护理干预模式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CRBSI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萍 徐绍红 孙存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破窗效应的护理干预模式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内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基于破窗效应的护理干预模式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内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参照组,两组均为40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加用基于破窗效应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CRBSI感染率、营养状况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CRBSI感染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水平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破窗效应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CRBIS感染率和促炎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窗效应 颅脑外伤 营养状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