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产阶级”研究:疑问与探源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长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56,共14页
中产阶级研究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对中产阶级的研究开创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研究。虽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已经有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使用过中产阶级概念或对中产阶级进行过讨论,但第一个从社会学意义上对... 中产阶级研究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对中产阶级的研究开创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研究。虽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已经有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使用过中产阶级概念或对中产阶级进行过讨论,但第一个从社会学意义上对中产阶级进行研究的是恩格斯而不是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中产阶级不能完全等同于今天学者们研究的中产阶级,而且财产状况和财产关系并非马克思恩格斯划分中产阶级的唯一标准,阶级意识、政治与社会地位及文化心理都被马克思恩格斯纳入中产阶级研究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探源 定义
下载PDF
“一带一路”在东南亚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10
2
作者 毕海东 《战略决策研究》 2016年第2期54-68,100-101,共17页
东南亚是中国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国经略周边和参与地区合作的重要依托,也是"一带一路"的首要和关键节点之一。"一带一路"在东南亚面临四个层面的地缘政治风险:双边层面,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 东南亚是中国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国经略周边和参与地区合作的重要依托,也是"一带一路"的首要和关键节点之一。"一带一路"在东南亚面临四个层面的地缘政治风险:双边层面,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间的信任赤字妨碍"一带一路"有效推进;大国博弈层面,大国利益角逐使得"一带一路"可能遭到其他域外大国的抵制;多边层面,"一带一路"面临与东南亚地区现有的多边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融合问题;地区安全层面,东南亚地区内部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给"一带一路"带来安全风险外溢的威胁。进而,中国在东南亚推进"一带一路"必须统筹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并且巧妙经营多边机制和探索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南亚 地缘政治 风险 周边外交
下载PDF
南京暴行:日军行为背后的制度安排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夏鸣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0-156,共7页
"模拟血缘关系"的属性使日本人极易形成集团的集合及等级观。其在军队的表现形式为:内部虐待盛行与为"家庭成员"复仇的现象并存。饱受虐待的士兵在异国他乡往往对外族人表现出加倍的暴虐;"家族国家"的民... "模拟血缘关系"的属性使日本人极易形成集团的集合及等级观。其在军队的表现形式为:内部虐待盛行与为"家庭成员"复仇的现象并存。饱受虐待的士兵在异国他乡往往对外族人表现出加倍的暴虐;"家族国家"的民族主义具有种族主义的色彩,因而日本士兵普遍对中国人持歧视和鄙夷的心态;以神话、绝对化、家长化为特征的天皇体制使中间权力相对化,这使得日本各级军官及士兵在战场上常常表现出异常的"主动性"。在上述"制度安排"的综合作用下,在经历了上海血战后,当南京守军拒绝不战而降时,南京暴行也就在所难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暴行 暴虐倾向 社会根源 制度安排
下载PDF
日本屠杀虚构派“外宣”研究:现状与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夏鸣 吴泽林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95,160,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日本国内出现围绕南京大屠杀的争论,并逐渐形成了"屠杀派"、"虚构派"和"中间派"。2000年以来,虚构派不仅在日本国内出版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著作,而且将它们翻译成英文,努力向英语世界推介其&q... 20世纪70年代,日本国内出现围绕南京大屠杀的争论,并逐渐形成了"屠杀派"、"虚构派"和"中间派"。2000年以来,虚构派不仅在日本国内出版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著作,而且将它们翻译成英文,努力向英语世界推介其"成果"。这些主张包括:屠杀俘虏是捏造的、大屠杀事件不存在、掠夺行为被误解、强奸事件极少发生、民间慈善机构掩埋尸体数量不可信等等。虽然虚构派的英文文献远远超过其他两派,但其在英语世界的学术影响力却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彼此雷同的观点和不顾客观史实的荒唐逻辑。随着张宪文教授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全史》英译本的出版,虚构派在英语世界的"主导"局面将被改变,这将有助于消除对中国相关研究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虚构派 对外宣传 现状 影响
原文传递
当代美国外交实践的悖论——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一元论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泽林 钮维敢 《国际展望》 2012年第3期59-71,140-141,共13页
当代美国外交实践有时采取国际法凌驾于国内法的做法,而有时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从而形成了外交实践的悖论。这个悖论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上一元论两种学说的争论,反映了美国外交实践的矛盾性。但是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空... 当代美国外交实践有时采取国际法凌驾于国内法的做法,而有时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从而形成了外交实践的悖论。这个悖论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上一元论两种学说的争论,反映了美国外交实践的矛盾性。但是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空中变换采用一元论的两种学说,形成法制体系隔空隔时的矛盾只是表面的问题,实质上美国无论采取国际法高于国内法的做法,还是采取国内法高于国际法的外交,都是为了特定时空内的美国利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一元论 国际法 悖论
下载PDF
论当代国际格局变化下的印度中东外交 被引量:4
6
作者 钮维敢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67-73,共7页
冷战时期,印度对中东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奉行了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支持阿拉伯联盟和反对以色列的中东外交政策,但在冷战缓和时期也有些变化;冷战结束后,印度在试图维持与中东国家的传统关系基础上与以色列建交,在试图与西方大国的协... 冷战时期,印度对中东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奉行了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支持阿拉伯联盟和反对以色列的中东外交政策,但在冷战缓和时期也有些变化;冷战结束后,印度在试图维持与中东国家的传统关系基础上与以色列建交,在试图与西方大国的协同中谋取在中东的利益最大化。印度的中东外交受到多极化力量和单极化力量角逐的影响,但其中东外交的角色转变基本上围绕与美以加强合作,它属于介于西方与伊斯兰两种国际力量间的游移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印度 国际格局变化 印度的中东政策 冷战
下载PDF
中国国际政治学界对公共外交理论与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泽林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1-78,共8页
近年来,政界和学界对公共外交的研究逐渐升温,相关著作和学术论文的数量不断增加,研究议题非常广泛,研究性质集中于实践操作类,其中,对中国和美国公共外交的政策研究最多。中国国际政治学界对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对象和形式的不同观点... 近年来,政界和学界对公共外交的研究逐渐升温,相关著作和学术论文的数量不断增加,研究议题非常广泛,研究性质集中于实践操作类,其中,对中国和美国公共外交的政策研究最多。中国国际政治学界对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对象和形式的不同观点以及与国际政治理论的关系都做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对中国公共外交体系构建也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即将公共外交提升至战略高度、淡化政府角色,利用多元行为体开展公共外交、制定符合外国公众文化和习惯的政策。同时,目前的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即研究多主观判断,缺少研究公共外交的分析方法;宏观概说居多,缺少具体步骤研究;对短期公共外交措施缺乏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研究综述 软实力 国际政治学
下载PDF
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泽林 钮维敢 《美国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110-127,218,共21页
二战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本应在雅尔塔体制下归还中国。但因冷战需要在美国单方面主导的旧金山体制下形成主权争端。冷战时期,日本在私下逐渐加强了与钓鱼岛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美国虽然持表面中立的态度,但... 二战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本应在雅尔塔体制下归还中国。但因冷战需要在美国单方面主导的旧金山体制下形成主权争端。冷战时期,日本在私下逐渐加强了与钓鱼岛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美国虽然持表面中立的态度,但却默许和纵容日本方面的行为。冷战结束后,中日钓鱼岛争端逐渐升级,日本对钓鱼岛的态度由低调控制转向高调宣称拥有主权,行动也越来越强硬,而美国的态度也呈现逐渐明晰的过程,从表面中立逐渐转向公开支持日本,但其在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和冲突介入等方面仍采取模糊态度。中国一方面应意识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于中日之间的相互钳制,美国虽然支持日本,但不会任其肆意妄为,为其夺取钓鱼岛冒战争风险的可能性更小。另一方面,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军事实力,构建中国海洋战略,同时做好应对钓鱼岛危机的军事准备,为维护国家主权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日安保条约 中美日三边关系 钓鱼岛争端 美国因素
原文传递
英国对华新公共外交:以英国文化协会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泽林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41,80,共6页
英国文化协会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展新公共外交的典型,也是英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机构。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注重他国精英和青年、善于运用新媒介、注重效果评估等特点。近年来,英国文化协会遵循以上特点,加大了在中国开展文... 英国文化协会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展新公共外交的典型,也是英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机构。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注重他国精英和青年、善于运用新媒介、注重效果评估等特点。近年来,英国文化协会遵循以上特点,加大了在中国开展文化教育等活动的投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应尝试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外交,更加注重影响他国精英和青年,善于运用国外社交媒体培植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公共外交 英国文化协会
下载PDF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万文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61,共4页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如何定位中国的问题上表现出很大的摇摆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 ,在对华政策的内容上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 ;最后 ,在对华政策的目标上表现出有丰富内涵的多重性。
关键词 冷战后 美国 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基本特征
下载PDF
印中关系与我国西部安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万文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8,共5页
我国的西部国际安全是我们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外部条件 ,而印中关系的顺利发展及其矛盾的妥善解决在我国西部安全环境的营造之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 ,由于印中关系之间长期的历史恩怨 ,双方关系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冷... 我国的西部国际安全是我们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外部条件 ,而印中关系的顺利发展及其矛盾的妥善解决在我国西部安全环境的营造之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 ,由于印中关系之间长期的历史恩怨 ,双方关系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冷战后印度的大国主义倾向又成了改善和发展双方关系的障碍性因素 ;并且印度的刻意介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西藏地区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因此 ,认真处理好同印度的关系对我国西部安全环境的创造和保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西部地区 外交关系 边界问题 国家安全 大国主义 国家安全
下载PDF
俄罗斯外交战略调整的两个阶段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长江 《唯实》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最初采取了面向西方的外交政策 ,但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没有因此而对俄罗斯的利益给予重视 ,俄罗斯对自己的外交战略进行了两次大的调整。先是提出了大国复兴的战略 ,这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更趋复...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最初采取了面向西方的外交政策 ,但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没有因此而对俄罗斯的利益给予重视 ,俄罗斯对自己的外交战略进行了两次大的调整。先是提出了大国复兴的战略 ,这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更趋复杂化。经过对国家实力和世界格局的重新估计 ,“9·1 1”事件以后 ,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转向“有选择地参与”国际事务 ,这给俄罗斯外交带来了显著的成果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外交战略 强国思想 国家利益
下载PDF
跌宕起伏的中美关系及其战略基础的重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万文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0-73,共4页
本文在分阶段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发展变化历史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原因 ,指出了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分歧及其根源 ,并从中美两国间的共同利益出发 ,论述了双边关系战略基础的构成要素以及重新构建这... 本文在分阶段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发展变化历史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原因 ,指出了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分歧及其根源 ,并从中美两国间的共同利益出发 ,论述了双边关系战略基础的构成要素以及重新构建这种战略基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指出了中美关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战略基础 台湾问题 人权 中国 美国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下载PDF
论全球化中的中国文化安全与应对战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钮维敢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8-82,共5页
全球化中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世界文化的控制权;西方文化霸权的扩张,掀起了文化间冲突;霸权的强势文化对人类文化多样性构成破坏,对弱势文化进行侵犯并威胁其生存,使得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受到挑战。中国作为相对的弱势文化体,面临同样的问... 全球化中西方国家加强了对世界文化的控制权;西方文化霸权的扩张,掀起了文化间冲突;霸权的强势文化对人类文化多样性构成破坏,对弱势文化进行侵犯并威胁其生存,使得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受到挑战。中国作为相对的弱势文化体,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需要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应对文化挑战,即在国际文化领域发挥影响机制变化的作用,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国内文化领域加强监管和引导,同时创造新的更加符合时代气息和需要的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文化主权 文化安全 中国战略
下载PDF
15-19世纪帝俄扩张的动因和特点
15
作者 范建中 吕磊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俄罗斯在四个多世纪中不停地向外扩张,其原因并不在于存有建立全球或欧洲统一帝国的野心。在帝俄的扩张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较为持久的因素,即文化和经济的边缘位置以及边陲地区的可渗透性。与西方国家的殖民模式不同,俄罗斯的扩张表现为... 俄罗斯在四个多世纪中不停地向外扩张,其原因并不在于存有建立全球或欧洲统一帝国的野心。在帝俄的扩张过程中存在着两个较为持久的因素,即文化和经济的边缘位置以及边陲地区的可渗透性。与西方国家的殖民模式不同,俄罗斯的扩张表现为吞并相连的领土,新吞并区域被置于俄的社会和行政管理之下。俄罗斯的扩张始终存在着难以消化和吸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俄的扩张 驱动力 扩张模式 后果
下载PDF
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泽林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2-36,共5页
近年来,政界和学界对公共外交的重视与研究逐渐升温。中国学界从对公共外交的界定、理论范式等方面对公共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对中国拓展公共外交的意义、中国开展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以及提升和拓展中国公共外交的现实路径进行了... 近年来,政界和学界对公共外交的重视与研究逐渐升温。中国学界从对公共外交的界定、理论范式等方面对公共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对中国拓展公共外交的意义、中国开展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以及提升和拓展中国公共外交的现实路径进行了研究。归纳和总结中国学界对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目的在于找出学界研究现状的不足,推动对公共外交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中国 研究综述 软实力
下载PDF
当代美国基督教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其森 《国际关系研究》 2013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当代美国基督教的新发展。首先,通过对最新数据的梳理勾勒,指出新教主流教会的衰落与新教福音派和天主教的持续崛起。其次,概述美国基督教发展最为迅猛的"五旬节派—灵恩派"的历史与现实。再次,笔者...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当代美国基督教的新发展。首先,通过对最新数据的梳理勾勒,指出新教主流教会的衰落与新教福音派和天主教的持续崛起。其次,概述美国基督教发展最为迅猛的"五旬节派—灵恩派"的历史与现实。再次,笔者认为当代美国基督新教将更加多元化和两极化,并得出美国仍将是一个高度基督教化的国家,其基督教的构成将发生重大变化的结论。最后,本文尝试对美国基督教新发展的影响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基督教 五旬节派 文化战争 美国政教关系
原文传递
美国外交文件中有关“九一八”事件的一组电报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夏鸣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9,共6页
本组外交文件主要为美国驻华公使约翰逊于"九一八"事件前后致美国国务卿的电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叙述了该事件,其中包括事件背景为"日本国内政治应该对目前中日关系中的危险方面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中国就此案做了什么... 本组外交文件主要为美国驻华公使约翰逊于"九一八"事件前后致美国国务卿的电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叙述了该事件,其中包括事件背景为"日本国内政治应该对目前中日关系中的危险方面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中国就此案做了什么或是没做什么"。在美国外交官看来,日本对"九一八"事件起因的解释不可信,因为"日本进入中国人的领土行动太突然,太协调一致,不像是由于在晚上10:30南满铁路的爆炸所引起的"。另外,此外交文件也证实,对日军不抵抗的命令不是蒋介石而是张学良下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占领满洲 沈阳 美国驻华公使约翰逊美国国务卿
原文传递
中国劳动力两难问题——基于刘易斯托达罗模型的比较分析与反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如意 钮维敢 《经济界》 2013年第4期59-66,共8页
本文分析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涌入所造成的巨大就业压力以及同时出现的招工困难问题,在解析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将这两个模型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现状进行比照,发现它们对中国的具体情... 本文分析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涌入所造成的巨大就业压力以及同时出现的招工困难问题,在解析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将这两个模型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现状进行比照,发现它们对中国的具体情况能部分进行解释,也存在盲区;反观这些现实与理论的契合和差距,我们又可以从该两种模型的理论中得到一些有助于挖掘现有问题本质的启示。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条解决当前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探索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刘易斯托达罗 二元经济
原文传递
冷战遗留的美菲同盟与南海局势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泽林 钮维敢 《和平与发展》 2012年第3期53-57,71-72,共5页
南海局势的复杂化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冷战初期形成的美菲同盟,70年代菲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侵占南海岛礁,南海一度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菲民族主义势力抬头,美菲同盟出现弱化,但同盟协议依然存在,为美重返菲... 南海局势的复杂化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冷战初期形成的美菲同盟,70年代菲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侵占南海岛礁,南海一度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菲民族主义势力抬头,美菲同盟出现弱化,但同盟协议依然存在,为美重返菲、干涉南海留下了历史条件。90年代中期起,美菲同盟获得调整和巩固,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菲同盟进入优化和提升阶段,美逐步增加在东亚的军力部署,企图在军事上遏制中国。冷战遗留产物美菲同盟的强化,加上美、日借助南海问题与东南亚国家联动,使南海局势越来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菲同盟 南海局势 南海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