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冬日暖阳稻柴香
- 1
-
-
作者
凌之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
-
出处
《中国政协》
2024年第1期77-78,共2页
-
文摘
秋收后的田野真恬静,油然怀想起意象中的“恬庄”。颗粒归仓,稻柴登场。当年收割,多手工劳作,用镰刀、稻秆齐根割下,齐齐整整捆扎成一个个“稻把”。稻把脱粒后,依然完完整整,成“柴把”。柴把垛成堆,天冷下来,入冬了。偌大的社场上,偌大的柴堆(柴垛),一任风与时间把柴“啸干”。
-
关键词
颗粒归仓
手工劳作
冬日暖阳
稻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劳动美
- 2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
-
出处
《中国政协》
2021年第24期76-77,共2页
-
文摘
乡间童年,劳动跟生活贴近。和煦春风中,传递着勤劳而快乐的信息--割草,斗草。放学早归,做家务劳动就是做功课,必不可少。是劳动,也是游戏。麦苗青青,菜花金黄,蝴蝶翻飞过,耳畔萦绕着小蜜蜂的歌唱,欢快又甜蜜。那是儿歌,金色的儿歌:“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
-
关键词
家务劳动
小蜜蜂
儿歌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乡愁:一条洄游的鱼
- 3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
-
出处
《中国政协》
2017年第3期72-73,共2页
-
文摘
一
注定,这是一个最诗意的典敞——莼鲈之思。
注定,这是一种最撩人的情愫——乡愁。
-
关键词
乡愁
洄游
鱼
诗意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记取瓜果
- 4
-
-
作者
凌之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
-
出处
《中国政协》
2022年第8期78-79,共2页
-
文摘
大概儿时没水果吃,甚至连接触水果的机会也稀罕,因而,对水果,“根植性”记忆几乎空白。苹果,代表着物质匮乏年代对高贵生活的向往。红扑扑,“苹果似的圆脸”堪称经典描写,乡间孩子读到这里,总啧啧称羡不已。那时十一二岁光景,村校中唯一人吃过苹果,系同时代的独生子女,吾村独此一家,有亲戚在上海。苹果当然来自大上海,听说“独子”小小年纪还吃过人参呢。好不荣耀,但好像只增神气不增个子。
-
关键词
独此一家
根植性
物质匮乏
水果
苹果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乡谚里的家畜家禽
- 5
-
-
作者
凌之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
-
出处
《中国政协》
2020年第1期74-75,共2页
-
文摘
小区有一只猫,不知何故断了一条腿——后右腿只有半截子,像半截木棍悬空着。因而,是只"三脚猫"。小区有熊孩子,每看到怪怪的"三脚猫",总忍不住追逐;猫也见怪不怪,三条腿着地,奔跑得竟如澳洲袋鼠.
-
关键词
三条腿
家畜家禽
猫
澳洲
小区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罱春泥
- 6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
-
出处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第5期76-77,共2页
-
文摘
当年生产队,船是大农具,派大用场。罱泥或运犯,活重且脏,多用水泥船。那是20世纪70年代,我年少。生产队的农活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仿佛没停歇。
-
关键词
大农具
生产队
20世纪70年代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节日的诗咏
- 7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文史委
-
出处
《中国政协》
2016年第1期78-79,共2页
-
文摘
时世变迁,镜像更替。有些节,消失了,隐退了;有些节,新诞了,创新了。这是“文化”的功德,也是“文明”的功绩。
-
关键词
节日
“文化”
“文明”
诗
更替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迟读迟子建
- 8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文史委
-
出处
《中国政协》
2014年第15期68-69,共2页
-
文摘
迟读迟子建,是遗憾;反过来说,迟子建的作品是再怎么迟读也不过时,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道路上,一些邂逅,让我标记为小小的里程碑。就女性作家而言,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打开了我视界的另一扇窗,直指心扉;旅美作家严歌苓以其形象和作品彻底诠释了我心目中“美女加才女”的偶像,梦幻成真;而迟到的迟子建以一句“我的世界下雪了”,就让我相见恨晚。迅速合成了两项的联袂雕塑——美与才情,灵动与凝重!
-
关键词
迟子建
《穆斯林的葬礼》
文学作品
女性作家
中国当代
严歌苓
霍达
梦幻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今日乡村的命运在何方?
- 9
-
-
作者
冯月根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委员会
-
出处
《中国乡村发现》
2017年第4期87-93,共7页
-
文摘
在我尘封的记忆里,孩童时代的乡村炊烟缭绕,绿水青山,泥土芬芳,瓜果飘香,阡陌纵横,桑麻遍野,五谷丰登,鸡鸭成群。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河水,纯朴的民风,方言俚语,鸟语花香,桃红柳绿,人文独特。恰如陶渊明所描述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每到夏天晚上纳凉,村子里男女老少自带板凳、摇着蒲扇,聚集一处,或讲述所见所闻,研讨农事生产,或围坐在收音机旁静静地听着里面的评书、戏曲。
-
关键词
乡村
鸟语花香
生产
深巷
瓜果
孩童
狗吠
板凳
尘封
-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跳出教育看教育
- 10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文史委员会
-
出处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4年第1期64-65,共2页
-
文摘
基础教育:缘何而痛最近几年,教育一直被高度聚焦,自身也一直处在“高烧”状态。跳出教育看教育,感慨良多。高期待带来的集体焦躁、整体浮华,使教育从上到下、由内而外,充满着高压与牢骚。高频度的教育改革,“动听”却不管用,“出奇”而未能“制胜”。
-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事业
教育发展
-
分类号
G6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陆营生
- 11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文化文史委
-
出处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0年第11期79-80,共2页
-
文摘
陆营生,人称陆师傅。生得眉清目秀,年轻时便在澡堂当学徒。年轻时的陆师傅只能叫小陆,跟着老师傅从扬州某地来到苏州某地,也算少小离家,背井离乡。民间俗称澡堂为“混堂”,雾气蒸腾,人流嘈杂.难免混杂点乌烟瘴气。
-
关键词
雾气
背井离乡
人称
-
分类号
I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丰收:秋有兴
- 12
-
-
作者
凌之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
-
出处
《中国政协》
2021年第20期76-77,共2页
-
文摘
秋有兴,风掠过,万物点头。那是丰收在望。谷穗饱绽,沉甸甸弧垂,齐刷刷水平。走在田垅中,能闻到谷芒尖溢出的清香,还能听到稻杆捱捱挤挤的低语,叶如剑飒爽挺立。踏着秋韵,风与阳光播洒在稻海上,金灿灿一片,如绸铺展。
-
关键词
秋韵
弧垂
稻杆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牛”归来
- 13
-
-
作者
凌之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
-
出处
《中国政协》
2021年第2期78-79,共2页
-
文摘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臧克家的这首诗,既写实,是对耕牛的写照;亦抒情,是对老黄牛精神的颂扬。水乡稻作,当年的畜力就是牛,牛肩负着耕耘的使命,但它从不昂头宣誓,有的只是踏实前行。儿时,我坐骑过牛背,那是一头温驯的老水牛,牵着牛绳的是一位如老水牛一般和善的老人。遥想2500多年前老子"青牛出关",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大笔一挥留下足以光耀中华的《道德经》,坐骑青牛的功勋同样不可磨灭。乡土中国,耕读传家,是信念,是传统。
-
关键词
臧克家
老黄牛精神
乡土中国
《道德经》
出关
耕读传家
坐骑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望见美丽
- 14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文史委
民盟吴江区委
-
出处
《中国政协》
2018年第1期76-77,共2页
-
文摘
美丽是什么,美丽在哪里,美丽能拥有吗?第一个百年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第二个百年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望又可及。触手之间,中国梦、我的梦,彼此联结,最终归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梦。
-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类命运
中国梦
共同体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姓名:民族文化基因的一枚标签
- 15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
-
出处
《中国政协》
2016年第7期80-80,F0003,共2页
-
文摘
可能这是个最值得珍视的符号——姓名。每一个姓名都呼应着一张生动的脸和一颗跃动的心。无论“曾经”还是“未来”,姓名的魅力不可抗拒,它记录经历,储藏故事,也带来遐想。“曾经”铸就历史,那些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未来”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或可以,总会有一些弄潮儿,鱼跃龙门,把名声传送上让人仰望的星空,实现梦想,超越自我。
-
关键词
姓名
文化基因
标签
民族
超越自我
名声
-
分类号
G129
[文化科学]
-
-
题名乡村振兴的文化思考
- 16
-
-
作者
凌之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
-
出处
《中国政协》
2018年第16期72-73,共2页
-
文摘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振奋人心。文化尤其是乡土文化在其中有什么意义呢?
-
关键词
文化思考
乡村
振兴战略
乡土文化
大报
-
分类号
G249.2
[文化科学]
-
-
题名“小书”不小
- 17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文化文史委
-
出处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0年第6期65-67,共3页
-
文摘
毫无疑问,孩子爱看"小人书",尤其是像我这般年纪的人,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电视机还在"下乡"的路上。现在回想,那时的"小人书"也还很经典——小巧玲珑又耐看。阅读也是有年轮的。这里所说的"小书",显然不再是"小人书"。2002年北京出版社推出一套"大家小书"丛书,小32开,风衣口袋里一插,风雅!袁行霈先生所作的序,精悍又动人,“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
-
关键词
北京出版社
袁行霈
小人书
风雅
学术性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跟着课文看风景
- 18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文史委
-
出处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15年第1期2-2,共1页
-
文摘
当年忝为“名师”,特别钟情游记名篇。宋人沈括的《雁荡山记》,我讲解得行云流水。示范教学时,绘图诠释文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惟妙惟肖,令人击节,但心底就是一个“虚”,一个“不踏实”——真实的雁荡山我都没到过,遑论雁荡瀑布了。由此,倔强地萌生了这样一个信念——跟着课文看风景,游而学。
-
关键词
风景
课文
雁荡山
“虚”
名师
名篇
倔强
-
分类号
G623.20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文化清明
- 19
-
-
作者
凌之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
-
出处
《中国政协》
2024年第7期85-85,共1页
-
文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清明》诗,千古流传,极易把人导人伤感境地,追思怀远,“听风听雨过清明”。“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的《郊行即事》诗,别开生面,轻快展现清明的另一面,“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亮色。
-
关键词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千古流传
惠风和畅
另一面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蝉知道
- 20
-
-
作者
凌龙华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政协
-
出处
《中国政协》
2017年第14期80-80,共1页
-
文摘
知了叫了,放暑假了。放暑假了,可以自由玩了。这是知了当年带来的福音。当年,显然是乡村童年。知了庄严的称谓叫“蝉”,“蝉”与“禅”同音。音韵学上,音同者义或相通。
-
关键词
蝉
“禅”
音韵学
暑假
同音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