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兆雷 张喜成 +2 位作者 孙元 潘广锐 徐淼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经踝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经踝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将溶栓导管置入深静脉行CDT治疗。回顾性分析该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溶栓疗效。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经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行CDT治疗。溶栓时间为5~7 d、(4.22±1.43)d;术后所有患者的肢体肿胀均明显好转;大腿周径差由术前的(7.76±1.72)cm缩减为术后的(2.21±0.91)cm(t=14.18,P〈0.01),小腿周径差由术前的(4.45±1.33)cm缩减为术后的(1.43±0.69)cm(t=11.92,P〈0.01),静脉通畅度评分由术前的12分降为术后的3分(Z=-3.03,P〈0.01)。术后发生穿刺处渗血2例,血尿2例,少量咯血1例。38例获访3~26个月,中位数为15个月。随访期间,1例发生支架远端重度狭窄,1例对侧下肢发生DVT。结论经大隐静脉-穿通支静脉入路行CDT治疗混合型下肢DVT,其操作简便,溶栓效率高,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溶栓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大隐静脉 穿通支静脉
原文传递
复合手术室智能移动三维导航技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黄文诺 张喜成 +8 位作者 吕朋华 叶靖 王书祥 孙陵 陈兆雷 孙元 徐淼 王福安 徐川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室术中智能移动三维导航技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复合手术室治疗的7例近肾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DSA)后将3D...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室术中智能移动三维导航技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复合手术室治疗的7例近肾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DSA)后将3D重建图像和2D透视图像进行图像融合,标记肾动脉及其他重要血管分支。并对不同阶段不同体位的术中三维导航融合图像进行自动修正配准,根据手术需要,改善融合图像的血管、骨骼背景密度,提高叠加图像上血管可视化程度,精确指导支架释放,实现血管内治疗的准确导航。结果:7例患者在3D图像导航下行血管腔内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导丝导管均成功导入靶血管内,单根靶血管导入时间3~22 min,造影剂用量150~180 ml。7例行血管腔内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均手术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分支血管显影通畅,无内漏。结论:复合手术室三维导航技术可精准标记肾动脉及其他分支血管开口,方便术中靶血管定位超选,对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手术室 三维导航 影像融合 近肾型腹主动脉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