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瘤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科瑾 智晓旭 +3 位作者 孟爱凤 周建梅 刘建红 顾志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病耻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及社会影响量表对120例淋巴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淋巴瘤患者的病耻感总分为(61.07±10.37)分,生活质量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为(55.07±22....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病耻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及社会影响量表对120例淋巴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淋巴瘤患者的病耻感总分为(61.07±10.37)分,生活质量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为(55.07±22.4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医护人员的交流程度、病耻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均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存在较低的生活质量与较高的病耻感,病耻感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医护人员应及早识别病耻感较高的患者,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病耻感 生活质量 社会排斥 社会隔离 内在羞耻 经济歧视
下载PDF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4
2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冯继锋 石远凯 沈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5-583,共9页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常见的血液学不良事件和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可能导致化学药物减量或延迟、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和严重的感染,从而增加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甚至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常见的血液学不良事件和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可能导致化学药物减量或延迟、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和严重的感染,从而增加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甚至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正确评估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早期识别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和感染并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对减少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安全及抗肿瘤化学治疗的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在《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旨在为我国肿瘤学医师提供关于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断和治疗有效的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聚乙二醇化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2
3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6 位作者 冯继锋 史艳侠 沈波 徐瑞华 石远凯 邢镨元 张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2579-2590,共12页
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CTIT)为抗肿瘤药物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及治疗周期等有关。CTIT可导致出血、药物剂量强度降低及治疗时间延迟,严重时甚至需要输注血小板,最终影响治疗方案按计划实施、增加治疗费... 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CTIT)为抗肿瘤药物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及治疗周期等有关。CTIT可导致出血、药物剂量强度降低及治疗时间延迟,严重时甚至需要输注血小板,最终影响治疗方案按计划实施、增加治疗费用、降低抗肿瘤疗效和生存质量,导致不良预后。CTIT的治疗应首先明确病因,评估出血风险,再根据病因及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主要治疗措施包括输注血小板、应用各类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以及减少血小板破坏的治疗。其中,促血小板生成的药物主要指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s)等。中医中药在提升血小板方面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对高危患者进行Ⅱ级预防有助于降低CTIT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本共识旨在为中国肿瘤科医生提供更合理的CTIT诊疗方案,降低患者因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相关出血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原文传递
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0
4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1 位作者 冯继锋 沈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32-1040,共9页
肿瘤相关贫血为肿瘤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周期疗程等均有关,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肿瘤相关贫血有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化疗时间延迟、需要输注红细胞等,从而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和患... 肿瘤相关贫血为肿瘤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周期疗程等均有关,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肿瘤相关贫血有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化疗时间延迟、需要输注红细胞等,从而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生存时间。肿瘤相关贫血的主要治疗包括输注红细胞、促红细胞生成治疗和补充铁剂等。基于文献及临床研究的发展,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肿瘤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相较于《中国肿瘤化疗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版)》,2023版共识采用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纳入了中医相关内容,旨在为肿瘤相关贫血患者提供更为合理的诊疗方案,从而帮助患者改善肿瘤相关贫血,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肿瘤相关贫血 铁剂 促红细胞生成治疗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胃癌血浆游离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樊庆宇 王雅静 +2 位作者 仲悦娇 周兆飞 陆建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DNA(cfDNA)在胃癌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胃癌患者血液中的浓度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术后辅助化疗胃癌患者71例和晚期胃癌化疗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招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周期化疗前采用(SuperbDNATM)杂交技术... 目的探讨游离DNA(cfDNA)在胃癌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胃癌患者血液中的浓度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术后辅助化疗胃癌患者71例和晚期胃癌化疗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招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周期化疗前采用(SuperbDNATM)杂交技术检测血浆cfDNA浓度,连续检测3个周期,评价化疗过程中cfDNA浓度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化疗前晚期胃癌患者cfDNA浓度为(22.75±12.22)ng/ml,术后辅助化疗患者cfDNA浓度为(22.50±13.86)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28±7.7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胃癌患者CEA水平与cfDNA浓度有关(P=0.048)。在晚期胃癌中,PR患者的血浆cfDNA浓度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患者的血浆cfDNA浓度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患者的血浆cfDNA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血浆cfDNA浓度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血浆cfDNA浓度显著升高,与传统肿瘤生物标志物无显著相关性,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因此,血浆cfDNA浓度可作为胃癌诊断与疗效判断的一个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疗效 血浆游离DNA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二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晏芾 滕悦 +2 位作者 俞心念 石林 武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给予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每3周1次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或每2周1次纳武利尤单抗联合...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给予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每3周1次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或每2周1次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采用实体瘤疗效评定1.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直至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治疗不耐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本方案客观缓解率为28.1%,疾病控制率为87.5%,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2个月。治疗2个周期后CD3^(+)、CD4_(+)细胞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肺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中,可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并且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安罗替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脾转移癌6例临床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科 张静渊 《现代医学》 2019年第11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提高对脾转移癌的认识。方法:结合本院病例复习文献后对脾转移癌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等方面做出阐述。结果: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共确诊脾转移癌6例,其中隐匿性肝癌脾转移1例,卵巢癌脾转移5例。所有病例均由CT发现... 目的:提高对脾转移癌的认识。方法:结合本院病例复习文献后对脾转移癌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等方面做出阐述。结果: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共确诊脾转移癌6例,其中隐匿性肝癌脾转移1例,卵巢癌脾转移5例。所有病例均由CT发现,经病理证实。结论:临床上脾转移癌有一定发生率,应给予相应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中药单体Atranorin联合miR-103对肺癌细胞A549作用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李科 何永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1-13,共3页
通过制备耦合miR-103及中药单体Atranorin的新型纳米颗粒,探讨该方法在抗肿瘤治疗领域的可行性。方法 合成聚合物mPEG-SS-NH2后,制备双载药胶束,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该新型纳米颗粒在24h时的Atranorin和miRNA-103-... 通过制备耦合miR-103及中药单体Atranorin的新型纳米颗粒,探讨该方法在抗肿瘤治疗领域的可行性。方法 合成聚合物mPEG-SS-NH2后,制备双载药胶束,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该新型纳米颗粒在24h时的Atranorin和miRNA-103-inh累积释放率可达55%和75%。MTT法证实了空白聚合物胶束颗粒无明显细胞毒性,双载药纳米胶束颗粒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抗肿瘤活性。结论 以mPEG-SS-Plys为主要载体,共载Atranorin和miRNA-103方案是可行的,同时该新型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纳米颗粒 载药 肺癌
下载PDF
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缓慢进展后间插治疗模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仲悦娇 刘敏 +6 位作者 马蓉 孙小峰 吴平平 周青 朱华云 陈嘉 陈凌翔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间插治疗模式是否可延长经EGFR-TKIs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缓慢进展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江苏省肿瘤医院的EGFR-TKIs治疗后缓慢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24例,均采用化疗药物和EG... 目的探讨间插治疗模式是否可延长经EGFR-TKIs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缓慢进展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江苏省肿瘤医院的EGFR-TKIs治疗后缓慢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24例,均采用化疗药物和EGFR-TKIs间插治疗模式进行治疗。比较EGFR-TKIs治疗至缓慢进展的PFS及EGFR-TKIs治疗至间插治疗模式进展后的PFS。随访至2015年4月30日,绘制中位PFS生存曲线图。结果 22例患者可评估中位PFS,EGFRTKIs治疗至缓慢进展的中位PFS为13.3个月,EGFR-TKIs治疗至间插治疗模式进展的中位PFS为24个月(P<0.001)。结论晚期NSCLC患者经EGFR-TKIs治疗后发生缓慢进展时,采用化疗药物和EGFR-TKIs间插治疗模式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TKIS 缓慢进展 间插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