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不同烹制时间红烧肉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36
1
作者 朱文政 严顺阳 +5 位作者 徐艳 王秋玉 张慢 张慧敏 周晓燕 杨章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7-253,共7页
应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红烧肉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添加内标物计算其主体风味成分含量,并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 应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红烧肉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添加内标物计算其主体风味成分含量,并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探讨了红烧肉在烹制过程中的关键风味物质。研究表明,红烧肉在烹制过程中共鉴定出9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烹制时间对红烧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有显著影响,己醛、壬醛等风味化合物是红烧肉烹制90、120和150 min最主要的风味物质;烹制120 min时,醛类物质、脂肪烃类、醇类物质对红烧肉风味组成贡献较大。烹制150 min时,己醛含量达到22.75 mg/kg,壬醛含量达到12.17 mg/kg,2-戊基呋喃含量为7.60 mg/kg。红烧肉OAV值≥1的有9种,按照风味贡献程度次为壬醛、己酸甲酯、己醛、反-2-庚烯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2-庚酮、2-戊酮、3-羟基-2-丁酮。该研究为红烧肉的产品研发与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烹制时间 红烧肉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真空低温烹饪对牛肉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孟祥忍 王恒鹏 +6 位作者 谢静 屠明亮 吴鹏 陈胜姝 高子武 李武 时浩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2-158,共7页
为探究不同真空低温烹饪条件下牛肉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常温100℃(加热165~170 min)为对照,将西冷牛肉真空处理后分别在60、65、70、75℃水浴条件下加热,对各低温牛肉样品的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嫩度、色泽、pH、持水力(water ... 为探究不同真空低温烹饪条件下牛肉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常温100℃(加热165~170 min)为对照,将西冷牛肉真空处理后分别在60、65、70、75℃水浴条件下加热,对各低温牛肉样品的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嫩度、色泽、pH、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消化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牛肉在低温状态烹饪后的品质有明显提升,微观结构显示,65℃加热条件下的牛肉肌肉组织较为松散,肌肉细胞分布紧密,肉质细嫩。随着烹饪加热温度的升高,牛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剪切力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60和65℃加热条件下的牛肉具备较好的质构特性与嫩度。真空低温烹饪对牛肉的色泽、pH与持水力均有显著影响(P <0. 05),低温65℃加热条件下的牛肉具有良好的色泽与保水性,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远高于75、100℃的加热条件下的,结合微观结构的有利变化,推荐65℃作为西冷牛肉较优的低温烹饪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真空低温烹饪 微观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啤酒对红烧老鹅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惠健 周瑞铮 +3 位作者 吴满刚 葛庆丰 周晓燕 于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5,31,共7页
为探究啤酒对红烧老鹅品质的影响,采用色差仪和质构仪分析了啤酒对红烧老鹅色泽及质构的影响,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啤酒... 为探究啤酒对红烧老鹅品质的影响,采用色差仪和质构仪分析了啤酒对红烧老鹅色泽及质构的影响,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啤酒对红烧老鹅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啤酒后对鹅肉的a*值和b*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而L*值则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啤酒的鹅肉粘附性、胶粘性和弹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硬度和咀嚼性无显著变化(p>0.05);添加啤酒后鹅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增加6种酯类(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2种醇类(乙醇、糠醇)和1种烯烃类(罗勒烯)。添加啤酒的鹅肉水分含量和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粗脂肪含量和烹饪损失率则无显著变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红烧老鹅 色泽 质构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桂皮提取物对中式香肠脂质、蛋白氧化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蒋栋磊 顾于滨 +6 位作者 裴慧洁 练良晋 葛庆丰 于海 吴满刚 尹永祺 汪志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87,共7页
由于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存在安全隐患,在肉制品加工中寻求天然抗氧化剂已成为研究热点。实验以桂皮为原料,通过乙醇制备桂皮提取物应用于中式香肠,研究其对中式香肠理化品质的影响,以及抗脂肪氧化和蛋白氧化的效果。结果表明,p H整体呈先... 由于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存在安全隐患,在肉制品加工中寻求天然抗氧化剂已成为研究热点。实验以桂皮为原料,通过乙醇制备桂皮提取物应用于中式香肠,研究其对中式香肠理化品质的影响,以及抗脂肪氧化和蛋白氧化的效果。结果表明,p H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8 d时0.3%和0.6%桂皮提取物组的Aw值在0.72左右;桂皮提取物组L*值和a*值显著高于空白组;各处理组脂肪抗氧化和蛋白抗氧化效果显著高于空白组,且提取物添加量越高抗氧化活性越强,其中0.6%桂皮组抗氧化效果与0.02%二丁基羟基甲苯(baty lated hydroxytoluene,BHT)组相当,桂皮提取物能有效抑制中式香肠中TBA值和羰基值的升高,改善香肠的品质。因此,桂皮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替代合成抗氧化剂的天然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 中式香肠 脂肪氧化 蛋白氧化 品质
下载PDF
腌制方式对牛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及水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子武 吴丹璇 +4 位作者 王恒鹏 吴鹏 屠明亮 许志诚 孟祥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79-186,共8页
为探究不同腌制方式下牛肉水分分布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变化规律,以未腌制牛肉为空白对照,分别采用静置腌制、真空滚揉腌制及超声波辅助腌制3种方式对牛肉进行腌制处理,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总巯基、羰基、二级结构、水分... 为探究不同腌制方式下牛肉水分分布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变化规律,以未腌制牛肉为空白对照,分别采用静置腌制、真空滚揉腌制及超声波辅助腌制3种方式对牛肉进行腌制处理,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总巯基、羰基、二级结构、水分分布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腌制牛肉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低于其他2种腌制方式处理组;真空滚揉腌制牛肉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最低,羰基含量最高,蛋白氧化程度最高;相比于对照组,真空滚揉腌制牛肉肌原纤维蛋白中α-螺旋结构含量显著降低(P<0.05),β-折叠结构含量显著增加(P<0.05)。超声波辅助腌制40 min时肌原纤维蛋白β-折叠结构含量最低,仅为15.47%,宏观表现为嫩度更佳;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真空滚揉和超声波辅助腌制牛肉肌原纤维蛋白在10~26 kDa处条带呈现加深,43~95 kDa处条带呈现模糊且肌球蛋白重链处有轻微扩散现象,表明蛋白发生降解;低场核磁共振结果显示,真空滚揉腌制和超声波辅助腌制处理的牛肉结合水及不易流动水弛豫峰面积明显高于未腌制及静置腌制牛肉(P<0.05),且随着超声波腌制时间的延长,牛肉自由水弛豫峰面积显著降低(P<0.05),保水性进一步增强。以上指标表明,在腌制过程中,超声波和真空滚揉会促进牛肉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降解,且超声波辅助腌制更有利于增强牛肉的保水性,从而改善牛肉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方式 牛肉 肌原纤维蛋白 蛋白特性 水分分布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羊肉特征性风味强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振东 王彦清 +5 位作者 周瑞铮 周惠健 葛庆丰 吴满刚 周晓燕 于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62-168,共7页
为评价不同羊肉之间特征性风味强度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15份羊肉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羊肉特征性风味强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第1~3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6.654%、17.... 为评价不同羊肉之间特征性风味强度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15份羊肉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羊肉特征性风味强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第1~3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6.654%、17.476%、14.287%,这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8.417%,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的信息,可代表游离脂肪酸的大部分信息。将该模型特征性风味强度评价结果与传统感官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939,说明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的风味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而为羊肉特征性风味强度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游离脂肪酸 特征性风味 主成分分析法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和响应面优化鸡骨架鲫鱼汤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薛伟 曹仲文 陆可佳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0,共7页
以鸡骨架和鲫鱼为原料,通过模糊数学建立感官评价体系,由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以250 g鲫鱼为基准的鸡骨架鲫鱼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鸡骨架用量127 g、熬煮时间2 h、加水量1650 mL,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加水量、熬煮时间与鸡骨架用... 以鸡骨架和鲫鱼为原料,通过模糊数学建立感官评价体系,由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以250 g鲫鱼为基准的鸡骨架鲫鱼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鸡骨架用量127 g、熬煮时间2 h、加水量1650 mL,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加水量、熬煮时间与鸡骨架用量的交互作用、鸡骨架用量、熬煮时间与加水量的交互作用、加水量与鸡骨架用量的交互作用、熬煮时间。该结果与传统鲫鱼汤进行定量描述分析和接受性检验比较,对比表明:鸡骨架鲫鱼汤相较于传统鲫鱼汤在香气、滋味、鱼肉口感及消费者接受性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架鲫鱼汤 模糊数学 感官评定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对三粉公驴不同部位肉品质的测定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薛盼盼 章海风 +2 位作者 李旭 王秋玉 苏嘉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76-282,共7页
以三粉公驴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里脊、肋条、后腿、脖颈4个部位驴肉的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三粉公驴4个部位的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后腿部位的蛋白质最高(P<0.05);里脊中的亚油酸含量最低(P<... 以三粉公驴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里脊、肋条、后腿、脖颈4个部位驴肉的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三粉公驴4个部位的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后腿部位的蛋白质最高(P<0.05);里脊中的亚油酸含量最低(P<0.05);脖颈肉中含有含量较低的肉豆蔻酸和棕榈油酸,以及含量较高的花生四烯酸(P<0.05)。驴肉4个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均大于1,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体,且分布接近;肋条和里脊部位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里脊和后腿部位的肉色更为红润且纤维直径较小(P<0.05),肉质更嫩;肋条与脖颈部位肌肉组织的横断面呈现出块状聚集状态,而后腿和里脊部位的肌肉组织呈现蜂窝状结构;后腿部位的感官总评分最高(P<0.05),更受欢迎。本研究显示不同部位驴肉的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为驴肉的分档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粉驴肉 肉品质 营养成分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超声波技术在肉制品腌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瑞 李雅洁 +4 位作者 陆欣怡 康大成 吴满刚 于海 葛庆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45-453,共9页
腌制是一种以添加食盐、亚硝酸盐、复合磷酸盐等添加剂浸渍食品的加工技术,是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广泛应用于酱卤和腌腊肉制品中。腌制不仅可以改善肉制品的质构、风味等,还可以起到防腐保藏的作用。然而,传统腌制技术存在... 腌制是一种以添加食盐、亚硝酸盐、复合磷酸盐等添加剂浸渍食品的加工技术,是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广泛应用于酱卤和腌腊肉制品中。腌制不仅可以改善肉制品的质构、风味等,还可以起到防腐保藏的作用。然而,传统腌制技术存在腌制时间长、食盐渗透不均匀、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超声波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已在食品加工的诸多领域进行应用。在肉制品腌制方面,超声波辅助腌制技术因其加快腌制速率、减少营养成分流失、改善腌制肉品嫩度等优势得到广泛研究。因此,本文综述了超声波技术在肉制品腌制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包括空化作用、机械作用和热作用,阐述在肉制品腌制过程中,超声波辅助腌制技术对肉制品的保水性、嫩度、物料渗透率、风味物质等方面的影响,展望超声波辅助腌制技术在肉制品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为超声波技术应用于肉制品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腌制 肉制品 保水 嫩度 风味
下载PDF
煮制时间对鹅肉蛋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春梅 周惠健 +5 位作者 沈银涵 陆辰燕 刘瑞 于海 席军 林广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1,共6页
为了探究煮制对鹅肉蛋白的影响,本文通过测定不同煮制时间(0、30、60、90、120 min)下鹅肉的蒸煮损失率、剪切力、蛋白电泳、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构成及微观结构... 为了探究煮制对鹅肉蛋白的影响,本文通过测定不同煮制时间(0、30、60、90、120 min)下鹅肉的蒸煮损失率、剪切力、蛋白电泳、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构成及微观结构研究了煮制时间对鹅肉蛋白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损失率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由0 min处的27.5%升高到120 min处的39.0%;剪切力值则是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在90 min时出现最低值;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谱显示,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35~55 kDa处的条带逐渐变浅变细,10~15 kDa处条带随煮制时间延长颜色变深;MFI值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煮制120 min时的MFI值约为处理0 min时的2倍;共检出三种呈味氨基酸,从总量看,苦味氨基酸的含量最多,甜味氨基酸含量次之,鲜味氨基酸含量最少。煮制过程中,这三类氨基酸总含量总体表现为随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约增加了2.5倍,苦味氨基酸的总含量约增加了3.1倍,鲜味氨基酸的总含量约增加了3.4倍),而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这两者的含量随煮制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中发现肌纤维之间的空隙表现出先变大后减小到粘成一块。同时,肌纤维和肌束膜结构的完整程度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逐步破坏,最终导致部分肌纤维束发生崩塌使它们相互黏成一块。因此,鹅肉在蒸煮过程中,其蛋白组成和含量、MFI值、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微观结构会因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鹅肉蛋白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90 min为鹅肉的最佳煮制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制时间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 MFI) 游离氨基酸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杀菌方式对红烧老鹅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惠健 袁静瑶 +6 位作者 朱丹 李聪 陈春梅 刘瑞 吴满刚 葛庆丰 于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16-222,共7页
比较研究电子束(0、3、6、9、12 kGy)、60Co-γ射线(0、3、6、9、12 kGy)、105、121℃杀菌处理对真空包装红烧老鹅脂肪氧化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脂肪酸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 比较研究电子束(0、3、6、9、12 kGy)、60Co-γ射线(0、3、6、9、12 kGy)、105、121℃杀菌处理对真空包装红烧老鹅脂肪氧化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脂肪酸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电子束、60Co-γ射线及高温处理可加速红烧老鹅肉脂质的氧化,9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对红烧老鹅TBARS值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电子束、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105℃杀菌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121℃杀菌组(P<0.05),而105℃杀菌组单不饱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121℃杀菌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随电子束、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105℃杀菌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121℃杀菌组(P<0.05);电子鼻检测挥发性风味变化,表明3 kGy的电子束和60Co-γ射线、105℃及空白组的风味差异较小。因此,低剂量电子束或60Co-γ射线辐照(<6 kGy)和105℃处理对红烧老鹅肉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较小,可为红烧老鹅产品选择不同的杀菌方式提供可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烧老鹅 杀菌方式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 电子鼻
下载PDF
蒸煮温度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春梅 陆辰燕 +5 位作者 沈银涵 刘玥 刘瑞 于海 席军 林广桃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45,共6页
通过测定羊肉的蒸煮损失率、pH值、色泽、质构、蛋白降解状况、脂肪氧化情况及微观结构,研究不同蒸煮温度(中心温度分别为20、50、60、70、80、90℃)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损失率随着蒸煮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由20... 通过测定羊肉的蒸煮损失率、pH值、色泽、质构、蛋白降解状况、脂肪氧化情况及微观结构,研究不同蒸煮温度(中心温度分别为20、50、60、70、80、90℃)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损失率随着蒸煮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由20℃处理组的0.90%升至90℃处理组的最高值41.47%;硬度、内聚力和咀嚼性均在80℃时出现峰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在中心温度升高至70℃后呈下降趋势;亮度值(L*)和黄度值(b*)分别在70、60℃时达到最大,红度值(a*)呈下降趋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谱中,分子质量36~130 kDa的蛋白质发生降解产生小分子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肌纤维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70℃时最大,之后随中心温度的升高逐渐缩小,且造粒和崩解现象加剧。因此,羊肉蛋白结构及微观结构在蒸煮过程中会因蒸煮温度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对羊肉品质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温度 嫩度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牛肉低温蒸煮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前体物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伟 孟祥忍 +1 位作者 高子武 马音睿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8,244,共10页
目的:探究牛肉低温蒸煮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前体物动态变化情况。方法:以中心温度98℃的牛肉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中心温度60,65,70,75,80℃的牛肉中核苷酸、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总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低... 目的:探究牛肉低温蒸煮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前体物动态变化情况。方法:以中心温度98℃的牛肉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中心温度60,65,70,75,80℃的牛肉中核苷酸、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总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低温组中鲜味核苷酸含量、等效鲜味浓度及味觉活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牛肉中心温度为65℃时肌苷酸含量最高;牛肉中心温度为60℃时,游离氨基酸总量高达739.01 mg/100 g;中心温度为65℃的牛肉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总糖含量随牛肉中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醛类物质在牛肉中心温度为65~75℃时大量出现,且通过计算主效风味成分的气味活度值(ROAV),发现己醛、壬醛、庚醛、辛醛、苯甲醛、乙酸乙酯、蒎烯及对-二甲苯是低温蒸煮牛肉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ROAV≥1);感官评价显示中心温度为70℃的牛肉综合评分最高,牛肉香味浓郁。结论:牛肉中心温度为65~75℃时,食用性及风味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低温蒸煮 风味前体物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烹制时间对狮子头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文政 徐艳 +4 位作者 刘薇 王秋玉 沙文轩 周晓燕 杨章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8-214,共7页
为探究烹制时间对狮子头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该文对不同烹制时间条件下狮子头的基础营养成分、色泽、卡路里、质构、嫩度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烹制时间对狮子头的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影响... 为探究烹制时间对狮子头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该文对不同烹制时间条件下狮子头的基础营养成分、色泽、卡路里、质构、嫩度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烹制时间对狮子头的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影响显著(P<0.05)。烹制过程使狮子头中水分含量增加显著(P<0.05)。与原料肉相比,烹至120 min时狮子头比原料肉中的脂肪含量降低了17.97%;狮子头肥肉部位L值随着烹制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瘦肉部位的L值则呈现先升高再降低趋势。烹制过程使狮子头的卡路里热量降低了41.04%。经质构分析,在烹制过程中狮子头的硬度、咀嚼性、嫩度值变化显著(P<0.05),烹至120 min时,狮子头达到口感嫩滑、入口即化的口腔状态。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狮子头中共分离鉴定出7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酯类、脂肪烃类、醇类、酸类以及其他类风味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头 烹制时间 营养品质 嫩度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赵 沈海军 +1 位作者 周凌晨 曹仲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9-208,共10页
可溶性大豆多糖是一种从豆制品加工副产物豆渣中提取的酸性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淀粉老化、抗淀粉黏结、乳化和乳化稳定性、蛋白质稳定性、成膜性等优异的食品加工特性,同时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预防癌症等生理功能,在食品、医... 可溶性大豆多糖是一种从豆制品加工副产物豆渣中提取的酸性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淀粉老化、抗淀粉黏结、乳化和乳化稳定性、蛋白质稳定性、成膜性等优异的食品加工特性,同时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预防癌症等生理功能,在食品、医药、保健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不仅综述了可溶性大豆多糖传统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原理,而且介绍了两种新型大豆多糖提取工艺:电解水提取法和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法。最后对可溶性大豆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及相应作用机制做了简述,以期为豆渣的高值利用、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大豆多糖 多糖提取 电解水提取法 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 分离纯化
下载PDF
米水比对米饭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沙文轩 章海风 +5 位作者 朱文政 刘薇 史祥忠 蒋明均 袁梦 周晓燕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6,共6页
研究米水比对米饭食用品质的影响,揭示米饭品质变化趋势,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色差仪、质构仪等对米饭进行品质分析,通过体外消化实验,对米饭的淀粉组成及体外血糖生成指数(eGI)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米水比制作的米饭品质指标... 研究米水比对米饭食用品质的影响,揭示米饭品质变化趋势,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色差仪、质构仪等对米饭进行品质分析,通过体外消化实验,对米饭的淀粉组成及体外血糖生成指数(eGI)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米水比制作的米饭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当米水比达到1∶1.3前,快消化淀粉(RDS)、亮度、白度、eGI等指标缓慢增长,硬度、咀嚼性等指标缓慢下降,随着进一步增加水分,变化幅度增大。综合食用品质及淀粉消化各方面指标,推荐米水比在1∶1.3~1∶1.5之间,食用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饭 米水比 水分迁移 淀粉消化 食用品质
下载PDF
微波-热风耦合干燥处理对牛肉干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庆玲 栾艺 +4 位作者 王俊山 刘瑞 于海 葛庆丰 吴满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46,共8页
该文采用微波-热风耦合干燥技术对牛肉干进行干燥,通过与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微波干燥对比,考察其对牛肉干的色泽、嫩度、质构特性、微观结构、水分分布和风味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热风干燥或微波干燥相比,微波-热风耦合干... 该文采用微波-热风耦合干燥技术对牛肉干进行干燥,通过与单一热风干燥及单一微波干燥对比,考察其对牛肉干的色泽、嫩度、质构特性、微观结构、水分分布和风味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热风干燥或微波干燥相比,微波-热风耦合干燥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牛肉干的色泽,提高牛肉干的嫩度,降低牛肉干的硬度。热风干燥可以较好地保护牛肉干肌纤维束结构,但是微波干燥会破坏其肌纤维束结构,而微波-热风耦合干燥可以弥补微波干燥引发的结构损伤。与单一干燥相比,微波-热风耦合干燥过程在微波和热风的共同作用下,可显著提高牛肉干内部不易流动水弛豫时间(T_(2)),增强其流动性,有利于水分子分布的均一性。最后,对不同干燥方式牛肉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发现热风干燥或微波干燥会造成原有风味物质的大量损失,而微波-热风耦合干燥可以更好地保留风味物质,并能够促进杂环胺类物质的生成,赋予牛肉干较好的烤香味。因此,微波-热风耦合干燥对提高牛肉干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干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干 热风干燥 微波干燥 微波-热风耦合干燥 品质
下载PDF
排酸牛肉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其烹煮时机的优选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恒鹏 王引兰 +4 位作者 吴鹏 陈胜姝 屠明亮 高子武 孟祥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228,共7页
为探究排酸牛肉的品质变化规律,并指导合理烹饪,将中国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在4℃条件下分别排酸12、24、48、72、120、168 h,对排酸期间牛肉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肌氮(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 为探究排酸牛肉的品质变化规律,并指导合理烹饪,将中国西门塔尔牛背最长肌在4℃条件下分别排酸12、24、48、72、120、168 h,对排酸期间牛肉的细菌总数、挥发性盐肌氮(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BARS)等新鲜度指标,以及剪切力、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加压失水率、僵直指数、蛋白质热性质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排酸168 h的牛肉细菌总数、TVB-N和TBARS值虽有明显上升,但仍处于新鲜肉的数值范围内,肌肉色泽良好,新切面湿润。排酸72、120、168 h的牛肉剪切力、加压失水率、僵直指数均降低明显(P<0.05),MFI值显著增加(P<0.05),此阶段肌肉骨架蛋白发生降解,牛肉嫩度得到极大改善,保水性提高。排酸24、48 h牛肉肌球蛋白的热变性温度较高,肌肉中形成大量难以解离的肌动球蛋白,随后变性温度有明显下降(P<0.05),肌肉热稳定性降低。因此,从改善肌肉品质和提高加热效率的角度出发,可选择排酸72~168 h作为牛肉较优的烹煮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酸 牛肉 品质变化 烹煮时机
下载PDF
焖制时间对米饭食用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孙洋 沙文轩 +3 位作者 刘薇 黄南娟 张贝宁 周晓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为研究焖制时间对米饭食用品质的影响,以不同焖制时间(0、10、20、30、40 min)的米饭为研究对象,测定米饭的质构、色差、热值、淀粉含量、微观结构以及感官品质,同时结合体外消化试验,对米饭的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x-pected glycemicindex... 为研究焖制时间对米饭食用品质的影响,以不同焖制时间(0、10、20、30、40 min)的米饭为研究对象,测定米饭的质构、色差、热值、淀粉含量、微观结构以及感官品质,同时结合体外消化试验,对米饭的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x-pected glycemicindex,eGI)以及蛋白质消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焖制时间对米饭的食用品质有明显影响。当焖制时间过短或过长时,米饭的口感较硬、白度下降且水分含量较低,对米饭的感官品质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焖制时间的延长,米饭在消化过程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步增加,米饭的eGI值随之提高。当焖制时间为20 min时,米饭表面多孔,软硬适中,色泽观感最佳,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所提高,淀粉、蛋白质消化特性较好,米饭的感官评分最高,食用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饭 焖制时间 食用品质 淀粉消化 蛋白消化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卤制雪山鸡的品质和风味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唯伊 陆欣怡 +5 位作者 戴嘉宁 周子洋 吴满刚 于海 葛庆丰 刘瑞 《肉类研究》 2021年第10期33-40,共8页
为研究超声波技术对卤制鸡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以雪山鸡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功率300 W、频率20 kHz超声波辅助卤制0、30、60、90、120 min,对卤制鸡肉的出品率、颜色、质构、剪切力、感官品质、蛋白质氧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 为研究超声波技术对卤制鸡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以雪山鸡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功率300 W、频率20 kHz超声波辅助卤制0、30、60、90、120 min,对卤制鸡肉的出品率、颜色、质构、剪切力、感官品质、蛋白质氧化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卤制可以提高鸡肉出品率,在超声90 min时出品率最高为91.43%;超声波处理可以改善卤制鸡肉的色泽和感官品质,显著降低鸡肉的硬度和咀嚼性(P<0.05),提高嫩度,超声120 min处剪切力最低为26.49 N;SDS-PAGE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促进鸡肉中130~250 kDa蛋白的降解,使小分子质量蛋白条带增加,并显著影响肌肉的蛋白质氧化状态。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热图分析,超声波处理会增加鸡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改善鸡肉风味。因此,与传统卤制工艺相比,超声波辅助卤制提升了鸡肉产品的品质和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酱卤肉制品 品质 风味 感官评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