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蘖穗肥氮素配比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刘建 魏亚凤 徐少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3-227,共5页
在江苏沿江地区,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270 kg/hm2施氮量、有机氮肥占比40%作基肥施用情况下,分蘖肥和穗肥氮素配比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氮肥(蘖肥)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增加,... 在江苏沿江地区,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270 kg/hm2施氮量、有机氮肥占比40%作基肥施用情况下,分蘖肥和穗肥氮素配比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氮肥(蘖肥)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在早施分蘖肥情况下,产量以蘖肥占比20%>10%>30%;蘖肥和穗肥不同配比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当穗肥占50%时,稻米淀粉RVA谱出现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峰值粘度降低、崩解值减少、消解值增大和糊化温度提高;大田促蘖和保蘖肥各占10%、促花占30%、保花占10%时,有利于协调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同时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鲜食大豆区试结果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姜永平 吴春芳 刘水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9期221-223,共3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5年度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试的14个新品种(系)11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通00-419、天鹅蛋1号关联度最高,综合性状优良,评价结果与品种实际表现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适用于鲜食大豆品...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5年度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试的14个新品种(系)11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通00-419、天鹅蛋1号关联度最高,综合性状优良,评价结果与品种实际表现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适用于鲜食大豆品种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 灰色关联度 品种 性状
下载PDF
设施大棚蚕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吴春芳 夏礼如 尹淑瑜 《上海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82-83,共2页
为推动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的发展,经研究、探索,制定了设施大棚蚕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推进"四青"作物产业等设施农业生产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 设施大棚 蚕豆 高效 栽培技术 规程
下载PDF
江苏省水稻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江银荣 潘宝国 陆虎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1130-1132,共3页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江苏省14个水稻新品种的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株高、生育期6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有效穗>生育期>结实率>穗实粒数>千粒重>...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江苏省14个水稻新品种的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株高、生育期6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有效穗>生育期>结实率>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灰色关联 江苏
下载PDF
打顶对蚕豆越冬设施栽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春芳 卞晓春 +2 位作者 尹淑瑜 曹云英 夏礼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2011~2012年,以当地主推的中粒型品种海门大青皮、小粒型品种启豆2号和自主育成具有知识产权的鲜食蚕豆品种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通蚕鲜6号4个大粒型蚕豆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品种和打顶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打顶对其产量及构成... 2011~2012年,以当地主推的中粒型品种海门大青皮、小粒型品种启豆2号和自主育成具有知识产权的鲜食蚕豆品种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通蚕鲜6号4个大粒型蚕豆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品种和打顶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打顶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不存在显著差异,鲜荚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等产量相关性状有差异,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以及通蚕鲜6号这4个育成品种的产量表现明显高于海门大青皮和启豆2号,在单荚鲜重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打顶处理有效地降低了蚕豆株高和生物产量,提高了鲜荚产量以及收获指数,表明打顶可以使设施蚕豆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栽培 蚕豆 品种 打顶 产量
下载PDF
江苏省玉米生产情况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世博 施龙建 +5 位作者 俞春涛 陈国清 刘志勇 袁建华 陆卫平 陆大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0-1418,共9页
玉米是江苏省第三大粮食作物。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省工节本、绿色增效是有效提高种植收益,提升农户种植玉米积极性,保障玉米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对江苏省2013-2017年全省的玉米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江苏省玉米生产农户的基... 玉米是江苏省第三大粮食作物。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省工节本、绿色增效是有效提高种植收益,提升农户种植玉米积极性,保障玉米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对江苏省2013-2017年全省的玉米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江苏省玉米生产农户的基本情况,投入和产出,品种,密度,播期,肥料施用,耕作方式。并明确了限制江苏省玉米产量和效率提升的关键因子(玉米价格低效益差、玉米螟、干旱、土壤不够肥沃、锈病、种植方式不适宜、种植密度较高或较低、倒伏、涝渍、大小斑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普通玉米的发展应以耐密多抗品种为载体,以机械化栽培为核心,配套集成适期播种,合理增密,精确施肥,综合防控,机械晚收,秸秆还田等技术,形成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玉米生产省工节本,丰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产 农户 种植成本 机械化栽培
下载PDF
播期对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肖尧 熊敏 +5 位作者 丁成龙 景立权 赵福成 袁建华 薛林 陆卫平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71,共7页
以3个春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早、中、晚3个播期以及直播、移栽2种播种方式的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播期对高产(≥13 500kg·hm-2)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避开苗期飞虱、开花期高温高湿等不利环境,... 以3个春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早、中、晚3个播期以及直播、移栽2种播种方式的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播期对高产(≥13 500kg·hm-2)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避开苗期飞虱、开花期高温高湿等不利环境,保证灌浆期较理想的光合条件,稳定总穗数,并促进大穗的形成;在相同密植条件(82 500株·hm-2)下,播期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主要在于增加千粒重,同时增加或稳定总穗数;早播和乳苗移栽促使春玉米开花期叶片有着较大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较小的灌浆期下降幅度,并保持灌浆期有着较大的光合速率,而胞间CO2浓度变化规律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播期 高产 光合特性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棉花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丁新华 刘水东 +1 位作者 何林池 郝德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4-65,共2页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对 2 0 0 0年江苏省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 8个供试品种 (系 )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通 94 5 0综合性状最好 (r=0 .9314 ) ,盐2 0 0 6次之 (r=0 .896 7) ,泗棉 3号综合性状最差 (r=0 ....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对 2 0 0 0年江苏省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 8个供试品种 (系 )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通 94 5 0综合性状最好 (r=0 .9314 ) ,盐2 0 0 6次之 (r=0 .896 7) ,泗棉 3号综合性状最差 (r=0 .787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分析 棉花 新品种 应用 区域试验 综合性状
下载PDF
玉米新选自交系2个组合6个世代穗行数和行粒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石明亮 江建华 +5 位作者 梁奎 郭媛 薛林 胡加如 黄小兰 洪德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11,共8页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新选玉米自交系间穗行数和行粒数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分析这些自交系间有利等位基因的分布,有助于自交系的持续改良。本研究选用其中3个自交系组配成2个组合的P1、P2、F1、B1、B2、F2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新选玉米自交系间穗行数和行粒数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分析这些自交系间有利等位基因的分布,有助于自交系的持续改良。本研究选用其中3个自交系组配成2个组合的P1、P2、F1、B1、B2、F2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穗行数和行粒数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玉米穗行数性状在S1×S3组合中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S3×S7组合中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行粒数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表现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主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位点显性总效应大于加性总效应。研究结果暗示通过有利等位基因聚合改良这些自交系的穗行数比行粒数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穗行数 行粒数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联合分离分析
下载PDF
咪鲜胺·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顾春燕 宋益民 丛国林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3-55,共3页
为了减缓抗药性问题的产生,开展咪鲜胺(Prochliraz)与嘧菌酯(Thifluzamide)组成混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相关研究。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混剂对纹枯病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相加和增效作用,其中Ⅳ号... 为了减缓抗药性问题的产生,开展咪鲜胺(Prochliraz)与嘧菌酯(Thifluzamide)组成混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相关研究。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混剂对纹枯病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相加和增效作用,其中Ⅳ号的增效比最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Ⅳ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优异的田间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嘧菌酯 水稻纹枯病
下载PDF
玉米GY220×1145组合粗缩病抗性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明亮 薛林 +12 位作者 梁奎 黄殿成 黄小兰 胡加如 江建华 阮方松 陈国清 陆虎华 程玉静 陈小晖 孙权星 彭长俊 洪德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9-264,共6页
玉米粗缩病是近年严重影响中国玉米生产的病害,研究其QTL定位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玉米粗缩病抗性育种效率。该研究调查了GY220×114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09个家系(F10∶11)在2个环境下粗缩病的抗感表型值,结... 玉米粗缩病是近年严重影响中国玉米生产的病害,研究其QTL定位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玉米粗缩病抗性育种效率。该研究调查了GY220×114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09个家系(F10∶11)在2个环境下粗缩病的抗感表型值,结合该组合由272个DNA分子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分别采用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Win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 2.0软件中CIM方法,检测了玉米粗缩病的抗性位点。结果表明:(1)运用Win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中CIM法,检测到5个抗玉米粗缩病的QTL,解释表型变异的6.9%~17.6%,其中有3个QTL在2个环境下都检测到。5个QTL的加性效应变异幅度为-8.57~11.94。(2)用QTL Network 2.0软件中CIM法,检测到1个控制玉米粗缩病的位点MRDD2-22,解释表型变异的9.0%,加性效应为6.93。在第5连锁群与13连锁群之间存在1对非主效QTL间的互作,解释表型变异的7.4%,互作效应为-7.70。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和混合线性模型都检测到的位点是MRDD2-22,位于第4染色体长臂g7M7806~n142标记区间,抗性等位基因来自自交系1145,平均加性效应为9.3。MRDD2-22位点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重组自交系(RIL)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玉米粗缩病
下载PDF
密度和施肥对黑宝石1号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根友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945-947,共3页
对黑小麦品种黑宝石1号进行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粒数,施肥过少会制约群个体发育,施肥过多又容易造成倒伏。合理的密肥组合为基本苗225万.hm-2和施氮量225 kg.hm-2,此时可平衡... 对黑小麦品种黑宝石1号进行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粒数,施肥过少会制约群个体发育,施肥过多又容易造成倒伏。合理的密肥组合为基本苗225万.hm-2和施氮量225 kg.hm-2,此时可平衡穗、粒、重三者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宝石1号 密度 施肥水平 发育特点 产量
下载PDF
江苏沿江地区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石明亮 洪德林 +3 位作者 沈锦根 张启武 严丹媚 贾海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3,48,共7页
选用热带、亚热带等种质选育的9个代表性自交系,按GriffingⅢ双列杂交设计方法,配制成正、反交共72个F1组合,在江苏省南通和南京两个地点对参试自交系4个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新选自交系间杂种F1代小区产量... 选用热带、亚热带等种质选育的9个代表性自交系,按GriffingⅢ双列杂交设计方法,配制成正、反交共72个F1组合,在江苏省南通和南京两个地点对参试自交系4个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新选自交系间杂种F1代小区产量、行粒数的变异中,非加性遗传方差大于加性遗传方差;在穗行数、千粒重的变异中,加性遗传方差大于非加性遗传方差。小区产量、千粒重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自交系是S7和S3;穗行数一般配合力较好的自交系是S6、S3和S9;行粒数一般配合力较好的自交系是S9和S2。综合4个性状评价,S3最好,其他依次为S7、S2、S5和S1。导入了热带、亚热带种质的S9行粒数一般配合力有所提高。除行粒数外,其他性状的反交效应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遗传方差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玉米苏玉19产量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薛林 陆卫平 +2 位作者 陆虎华 黄晓兰 印志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1,共4页
在总施氮量为270kg·hm^-2、基苗肥与穗肥比为1:2的条件下,基苗肥设基施、4叶展施2个处理,穗肥设8叶、10叶和12叶展施3个处理,研究氮肥运筹对苏玉19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基施配合穗肥8叶展施处理产最最高,比其他处理极... 在总施氮量为270kg·hm^-2、基苗肥与穗肥比为1:2的条件下,基苗肥设基施、4叶展施2个处理,穗肥设8叶、10叶和12叶展施3个处理,研究氮肥运筹对苏玉19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基施配合穗肥8叶展施处理产最最高,比其他处理极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13.03%~30.19%,其中施基肥处理比施苗肥处理增产15.14%;穗肥8叶展施比穗肥10叶、穗肥12叶展施分别增产7.44%和15.90%。增产主要归因于促进壮苗早发、堵壮茎秆、增加气生根数和总粒数、提高粒叶比,从而提高群体的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运筹 产量
下载PDF
播期对不同类型专用大豆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成玉 吴春芳 +1 位作者 于宝富 林昌明 《大豆通报》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用早毛豆、夏大豆、特用豆和芽用豆类计18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早毛豆各品种的全生育期无明显的影响,而其它类大豆品种的全生育期均随播期的延迟而缩短。除早毛豆外,大豆株高、... 用早毛豆、夏大豆、特用豆和芽用豆类计18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早毛豆各品种的全生育期无明显的影响,而其它类大豆品种的全生育期均随播期的延迟而缩短。除早毛豆外,大豆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成荚数和单株产量多随播期的延迟而降低;百粒重在35g以下的,播期对百粒重的影响不甚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期 生长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土壤不同盐分含量对大豆产量及主要产量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春芳 姜永平 +2 位作者 蒋振欣 宗建林 冯成玉 《大豆通报》 2000年第4期8-9,共2页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产量因子 土壤 盐分含量
下载PDF
不同蚕豆品种的生长发育与产量结构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成玉 于宝富 +2 位作者 唐进 王石麟 吴春芳 《杂粮作物》 CAS 2005年第5期319-321,共3页
2001~2005年对当地大田种植的通鲜1号、日本大蚕豆两个大粒型蚕豆品种和南通大蚕豆、启豆2号两个中小粒型蚕豆品种分别进行了连续对比种植,观察并分析了其生长发育性状和经济产量表现.
关键词 蚕豆 品种 性状
下载PDF
太阳能双波诱虫灯在水稻田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成玉 刘立春 《中国稻米》 2014年第6期62-65,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8-18W太阳能双波诱虫灯的单灯诱虫数量,随灯泡功率的增大渐趋增多;对稻螟蛉、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叶蝉等稻田害虫的诱集峰次明显,预警作用较强;对稻螟蛉、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有效控制距离分别为50 m、30 m... 试验结果表明,8-18W太阳能双波诱虫灯的单灯诱虫数量,随灯泡功率的增大渐趋增多;对稻螟蛉、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叶蝉等稻田害虫的诱集峰次明显,预警作用较强;对稻螟蛉、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有效控制距离分别为50 m、30 m和20 m左右,近灯区的虫量比远灯区可下降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双波灯 水稻害虫 诱集效果
下载PDF
沿江地区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栽综合技术数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建 徐少安 周根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 ,采用D 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 ,研究了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多熟制后季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种植方式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化问题 ,建立了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栽综合技术措施的最大生产潜力为 93...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 ,采用D 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 ,研究了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多熟制后季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种植方式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化问题 ,建立了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栽综合技术措施的最大生产潜力为 930 3.75kg/hm2 ;产量 7875kg/hm2 以上的农艺组合为 :大田基本苗 2 32 .0 5万~ 2 6 1.15万苗 /hm2 ,氮肥施用量 (纯N)为2 33 .5 5~ 2 6 8.95kg/hm2 ,穗肥占总氮比为 9.6 4%~ 15 .12 %。在设计的大田基本苗 12 0万~ 30 0万苗 /hm2 、氮肥施用量 (纯N) 15 0~ 36 0kg/hm2 、穗肥占总氮比为 0~ 30 %的试验范围内 ,对其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基本苗 >穗肥占总氮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地区 后季稻 盘育栽综合技术 数学模型 产量函数模型 多熟制
下载PDF
糯玉米苏玉(糯)1号叶片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智猛 戴良香 +2 位作者 常连生 谢孝颐 王凤荣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7,共7页
对 6 0万株 /hm2 和 7.5万株 /hm2 密度下的糯玉米苏玉 (糯 ) 1号叶片和植株生长特点、叶片功能期、叶面积和叶片光合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密度下的出叶速度相近 ,各叶出叶速度大小依次是基部三叶 >顶部 >... 对 6 0万株 /hm2 和 7.5万株 /hm2 密度下的糯玉米苏玉 (糯 ) 1号叶片和植株生长特点、叶片功能期、叶面积和叶片光合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密度下的出叶速度相近 ,各叶出叶速度大小依次是基部三叶 >顶部 >中上部 >中下部。穗叶组叶片生长速度较快 ,叶面积较大 ,其中第 1 6叶 (非穗位叶 )生长速度最快 ,1 5叶叶面积最大。高密度下叶长、叶宽都较小 ,两种密度下最宽叶是最长叶 (穗位叶 )以上二片叶即 1 5叶。高密度下叶面积和光合势较低 ,但高密度的中期稳定 ,后期下降平稳 ;叶面积指数在抽雄吐丝期最高 ,光合势在后期分配比例占 2 /3。植株生长的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 ,7.5万株 /hm2 比 6 0万株 /hm2密度下的株高低 ,群体株高整齐度也小 ,而产量高 493 .6kg/hm2 。试验表明 :7.5万株 /hm2 相对 6 0万株 /hm2 密度较适合于苏玉 (糯 ) 1号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苏玉(糯)1号 叶片 生长规律 植株生长 叶面积 功能期 光合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