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6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被引量:1191
1
作者 任国玉 郭军 +5 位作者 徐铭志 初子莹 张莉 邹旭凯 李庆祥 刘小宁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2-956,共15页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51年以来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50 a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增温速率接近0.22℃/(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51年以来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50 a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增温速率接近0.22℃/(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地表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其季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降水量变化趋势对所取时间段和区域范围敏感。1951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略有增加。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明显而相对稳定,东北北部、包括长江中下游的东南部地区和西部广大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地区以及东北东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分析还发现,近50a来全国平均的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水面蒸发等气候要素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积雪地带的最大积雪深度却有所增加。中国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很相似,减少最明显的地区均发生在华北和华东,新疆次之。影响中国年代以上尺度气候变化的因子错综复杂,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50 a来的气候,但考虑到尚存的不确定性,目前仍不能给出明确结论。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可能均起源于人为排放的气溶胶影响,平均风速减弱也有利于水面蒸发量下降,而在西部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变化可能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日照 水面蒸发 风速 积雪深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人体舒适度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被引量:143
2
作者 刘梅 于波 姚克敏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18,共5页
人体舒适度指标是当前城市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文中归纳了当前国内外有关人体舒适度的研究和发展动态 ,重点介绍由美国著名生物气象学家Steadman提出的以人体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以及北京市气象局和上海市气象局正在应用... 人体舒适度指标是当前城市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文中归纳了当前国内外有关人体舒适度的研究和发展动态 ,重点介绍由美国著名生物气象学家Steadman提出的以人体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以及北京市气象局和上海市气象局正在应用的舒适度模型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人体舒适度理论的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象服务 人体舒适度 体感温度模型 舒适度模型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南京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被引量:110
3
作者 王磊 刘端阳 +3 位作者 韩桂荣 王易 庆涛 姜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5-1296,共12页
通过分析2013—2015年南京地区相关气象要素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建立了用于不同季节高浓度臭氧污染事件的预报预警模型,并归纳总结了南京地区高浓度臭氧出现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气温、能... 通过分析2013—2015年南京地区相关气象要素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建立了用于不同季节高浓度臭氧污染事件的预报预警模型,并归纳总结了南京地区高浓度臭氧出现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气温、能见度、日照小时、总(净)辐射辐照度等要素与O_3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总(低)云量呈负相关.高浓度臭氧污染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典型气象条件表现为:太阳辐射强,低云量少,相对湿度适宜,地面小风速及特定的风向.通过定义高浓度臭氧潜势指数HOPI和风向指数WDI,并综合考虑14:00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及8:00各标准层的相关气象要素,建立了逐季节多指标叠套的高浓度臭氧预报方程.采用2016年资料对其进行检验,发现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72(冬季)、0.76(春季)和0.73(夏季),说明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和可预报性.通过普查历史天气图,归纳了伴随南京地区高浓度臭氧事件出现的8种主要天气形势,即高压类(高压中心G0、高压后部G1)、低压类(低压底部D0、低压前部D1、低压倒槽D2)、均压类(高压相关的均压JG、低压相关的均压JD、其它均压J).其中,以高压后部地面形势出现概率最大,低压前部均压场出现时对应臭氧平均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臭氧 气象条件 天气形势 南京
原文传递
城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2
4
作者 解以扬 李大鸣 +5 位作者 李培彦 沈树勤 殷剑敏 韩素芹 曾明剑 辜晓青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390,共7页
以城市地表与明渠、河道水流运动为主要模拟对象,研制了模拟城市暴雨内涝积水的数学模型。模型以平面二维非恒定流的基本方程和无结构不规则网格划分技术为骨架,同时,针对小于离散网格尺度的河道或明渠,应用了一维非恒定流方程的算法。... 以城市地表与明渠、河道水流运动为主要模拟对象,研制了模拟城市暴雨内涝积水的数学模型。模型以平面二维非恒定流的基本方程和无结构不规则网格划分技术为骨架,同时,针对小于离散网格尺度的河道或明渠,应用了一维非恒定流方程的算法。采用分类简化处理的方法,将通道分为河道型、路面型、特殊通道型(城市内的二级河道),根据不同类型简化动量方程,求任意网格各个通道上的单宽流量。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方程模拟地下排水管网内的水流,并给出泵站、闸门、淹没出流管道等排水系统的处理方法。根据无结构不规则网格的设计思路,按照天津、南京、南昌三市的地形地貌特征分别设计多边形的计算网格。介绍了城市面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数学模型在天津市、南京市、南昌市的应用情况和误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暴雨 内涝灾害 数学模型 天津 南京 南昌
下载PDF
江苏省日照时数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98
5
作者 沈瑱 曾燕 +1 位作者 肖卉 费松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5-429,共5页
利用江苏省内66个气象站1960—1999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江苏省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江苏省平均而言,尽管在1960—1999年期间,省内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但日照时数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年平... 利用江苏省内66个气象站1960—1999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江苏省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江苏省平均而言,尽管在1960—1999年期间,省内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但日照时数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9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较60—70年代的平均值下降了164.7 h,下降幅度为7.35%;日照时数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冬季,秋季和春季不明显;对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局部地区与整个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同步,大部分地区是下降的,个别地区则是上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气候变化 气候趋势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上低能见度的监测与预报 被引量:90
6
作者 袁成松 卞光辉 +2 位作者 冯民学 吴震 周曾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6-40,共5页
介绍了对高速公路低能见度的数学描述 ,从相变理论、能见度突变的实际表现及车辆制动距离的需求 ,论证了对低能见度监测与预报的必要性 ,并介绍了在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应用了一年多的低能见度监测与预报系统 ,实例表明对高速公路上造成... 介绍了对高速公路低能见度的数学描述 ,从相变理论、能见度突变的实际表现及车辆制动距离的需求 ,论证了对低能见度监测与预报的必要性 ,并介绍了在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应用了一年多的低能见度监测与预报系统 ,实例表明对高速公路上造成低能见度的浓雾、包括局地性雾和突发性团雾具有可预报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低能见度 监测 预报
下载PDF
台风龙卷的环境背景和雷达回波结构分析 被引量:92
7
作者 郑媛媛 张备 +3 位作者 王啸华 孙康远 慕瑞琪 夏文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2-952,共11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10次台风龙卷过程的环境背景和其中F2~F3级以上龙卷过程的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台风龙卷所处环境基本为弱对流有效位能(200~1000 J·...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10次台风龙卷过程的环境背景和其中F2~F3级以上龙卷过程的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台风龙卷所处环境基本为弱对流有效位能(200~1000 J·kg^(-1))和风随高度强烈顺转的强低空风的垂直切变环境,0~1 km风的垂直切变超过10^(-2)s^(-1),风暴的相对螺旋度很大,台前龙卷环境的粗理查孙数很小,平均在40以下。台风龙卷大多数出现在台风前进方向的东北侧,位于0~1km风切变和相对风暴螺旋度大值区。龙卷主要产生于台风外围螺旋雨带上,台前龙卷往往产生前地面已存在风向切变和风速的辐合,但温度梯度不大。(2)在台风影响环境下导致龙卷的风暴属于微超级单体风暴,有水平尺度2~4 km的中气旋;垂直涡度限制在4 km以下;风暴单体的质心在2 km左右,风暴伸展高度在5~7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龙卷 天气背景 雷达回波特征
下载PDF
气温插值中不同空间插值方法的适用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90
8
作者 彭彬 周艳莲 +1 位作者 高苹 居为民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9-548,共10页
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因子之一,空间插值为台站气象数据降尺度提供了有效方法。本文利用江苏省67个气象台站2003年的逐日气温资料计算逐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结合空间分辨率为30m×30m的DEM数据,分别利用反距离权重法、张力样条插... 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因子之一,空间插值为台站气象数据降尺度提供了有效方法。本文利用江苏省67个气象台站2003年的逐日气温资料计算逐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结合空间分辨率为30m×30m的DEM数据,分别利用反距离权重法、张力样条插值法、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协同克里格插值法,对月和年平均气温进行插值,并利用交叉验证法对插值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空间自相关性的普通克里格法的插值精度明显优于反距离权重法和张力样条插值法;而协同克里格法由于考虑了经纬度、距海岸距离和高程等影响气温空间分布的局地因素,其插值精度一般略优于普通克里格法,尤其是在站点稀疏的情况下,协同克里格的优势更加明显;由于受海陆分布和东亚季风的影响,江苏省气温的空间分布与距海岸距离有关,在利用协同克里格进行空间插值时,距海岸距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克里格 普通克里格 插值 气温
原文传递
1960~2000年黄河流域太阳总辐射气候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1
9
作者 杨羡敏 曾燕 +1 位作者 邱新法 姜爱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3-248,共6页
运用数据集群技术,在黄河流域建立了用日照百分率拟合太阳总辐射的不同时空尺度估算式,对比分析了不同数据集群下总辐射的拟合精度。利用逆距离加权插值法,将获得的黄河流域及其周边35个日射站1~12月总辐射拟合的经验系数进行空间内插... 运用数据集群技术,在黄河流域建立了用日照百分率拟合太阳总辐射的不同时空尺度估算式,对比分析了不同数据集群下总辐射的拟合精度。利用逆距离加权插值法,将获得的黄河流域及其周边35个日射站1~12月总辐射拟合的经验系数进行空间内插,获得了黄河流域1~12月总辐射拟合经验系数的空间分布。结合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64个常规气象站日照百分率观测资料,对黄河流域1960~2000年太阳总辐射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其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近年来太阳总辐射呈下降趋势,在季节上主要表现在夏季和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总辐射 黄河流域 2000年 气候变化 规律研究 日照百分率 时空分布规律 经验系数 逆距离加权 集群技术 时空尺度 拟合精度 对比分析 空间内插 空间分布 观测资料 估算式 插值法 气象站 数据 周边 下降
下载PDF
全国雷电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 被引量:87
10
作者 刘佼 肖稳安 陈红兵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4期21-26,共6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编写的《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对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进行了时间、空间、行业分布,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近11 a雷电灾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每年的6-8月... 利用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编写的《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对1998-2008年全国雷电灾害进行了时间、空间、行业分布,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近11 a雷电灾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每年的6-8月为雷灾的高发期。我国雷灾在地域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南沿海和华东沿海地区。全国雷灾涉及行业最为严重的是电力业。近年来因雷电导致的建筑物损害、供电故障、火灾爆炸事故次数之间的整体比例为9∶5∶3,建筑物损害的事故发生最多,但火灾爆炸事故的经济损失最大。我国近年来所发生雷灾中因雷电致死致伤的人员比例为1∶1。利用上述统计分析结果,运用灰色关联法,预测2009-2012年间我国雷灾直接经济损失年均40591.53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灾 雷灾经济损失 分析 预测
下载PDF
风速等级标准与2016年6月23日阜宁龙卷强度估计 被引量:75
11
作者 郑永光 朱文剑 +6 位作者 姚聃 孟智勇 薛明 赵坤 伍志方 王啸华 郑媛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9-1303,共15页
文章回顾了不同的风速等级标准,对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2016年6月23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龙卷灾害和2015年6月1日导致"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的下击暴流灾害进行了较详细的强度评估,探讨了已有等级标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未来工... 文章回顾了不同的风速等级标准,对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2016年6月23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龙卷灾害和2015年6月1日导致"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的下击暴流灾害进行了较详细的强度评估,探讨了已有等级标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未来工作展望。基于详细的现场调查资料,评估江苏阜宁龙卷为EF4级,而导致"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的下击暴流仅为EF1级;对这两个典型灾害个例的强度估计展示了EF等级与F等级之间的差异;但阜宁龙卷导致的每一个受灾点的灾害等级还需要进一步详细评估。由于建筑物结构、植被自身状况、相应环境和致灾机制的复杂性,风灾强度估计必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且龙卷由于其复杂涡旋动力结构、气压空间分布和卷起的飞射碎片作用等因素使得强度估计的不确定性较下击暴流更大。提高风速等级评估的客观性、普适性、准确性、一致性和便捷性是评估工作的必然需求。未来还需发展综合考虑强度分布、路径长度和宽度、持续时间和移动速度等的风灾等级标准,从而为全面评估下击暴流或者龙卷的致灾性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 等级 龙卷 下击暴流 现场调查
下载PDF
南京冬季雾爆发性增强的物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70
12
作者 濮梅娟 严文莲 +2 位作者 商兆堂 杨军 李子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1-1118,共8页
根据2006年12月在南京市郊观测的3次浓雾过程(12月12日、14日和24~27日)资料,分析了雾的发展过程及爆发性增强特征,探讨了雾体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南京冬季雾爆发性增强的物理特征是在很短时间内(30min以内),能见度急... 根据2006年12月在南京市郊观测的3次浓雾过程(12月12日、14日和24~27日)资料,分析了雾的发展过程及爆发性增强特征,探讨了雾体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南京冬季雾爆发性增强的物理特征是在很短时间内(30min以内),能见度急剧下降,雾滴数密度和含水量明显增加、尺度明显增大、雾滴谱变宽。究其原因,发现夜晚长波辐射增强或近地层出现冷平流造成的气温急剧下降,日出后地表水分蒸发或西南湿平流增强造成的湿度明显增大以及湍流混合作用,都能导致雾体爆发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浓雾 平流-辐射雾
下载PDF
基于CI指数的江苏省近50年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69
13
作者 包云轩 孟翠丽 +3 位作者 申双和 邱新法 高苹 刘聪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9-608,共10页
根据江苏省54个气象台站1960-2009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气象干旱复合指数(composite index,CI)对江苏省近50年的干旱特征进行了时空分析。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日的CI指数值,统计近50年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江苏省各地区干旱发生的频... 根据江苏省54个气象台站1960-2009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气象干旱复合指数(composite index,CI)对江苏省近50年的干旱特征进行了时空分析。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日的CI指数值,统计近50年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江苏省各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范围和强度,揭示了江苏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全年和各季干旱发生频率都是北高南低,四季中,冬旱发生频率最高,夏旱发生频率最低,秋旱南北差异不显著。(2)冬季江苏省干旱大范围发生的年份最多,夏季最少;近50年来,全年和四季干旱覆盖范围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3)这50年中,江苏省逐年干旱持续日数和干旱强度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年际波动,但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4)江苏省各等级干旱日数总体上呈现冬季多夏季少、北部多南部少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气象干旱 复合指数(CI) GIS 时空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雨雪灾害形成的温度场结构分析 被引量:70
14
作者 曾明剑 陆维松 +3 位作者 梁信忠 吴海英 濮梅娟 尹东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3-1052,共10页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冻雨、暴雪灾害历史罕见,许多地方打破50年记录。文中主要从3种降水类型,特别是冻雨的地域分布和促使其形成的温度场层结及地面温度分布特征方面讨论了1月25日到2月2日冰冻雨雪...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冻雨、暴雪灾害历史罕见,许多地方打破50年记录。文中主要从3种降水类型,特别是冻雨的地域分布和促使其形成的温度场层结及地面温度分布特征方面讨论了1月25日到2月2日冰冻雨雪灾害最为严重的过程阶段。分析表明,降雨、冻雨和降雪3种类型降水物的自南向北分布特征是由对流层中低层向北后倾的锋区在南北不同区域上的层结特征和地面温度条件决定的;在倾斜锋区存在背景下,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了产生冻雨的大气逆温特征和较低的地面(表)温度条件。逆温区大于0℃的暖层应具有合适的强度、厚度和高度,既不能太厚太低,也不能太薄太高。如果太厚太低,降水将会以雨的类型降落地面,如果太薄太高,降水则会以雪或冰粒子的类型出现。这次过程中0—6℃的暖层在650—850hPa,其下为低于0℃的次冻层,在次冻层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即使地面(表)温度在0—1℃,也可能形成冻雨或冰冻灾害。此外,在没有适宜逆温区存在的条件下,较低的地面(表)温度也能使"冰包水"物质、过冷却水滴降落到地面或雪融化成水后迅速凝冻成冰,或使冰冻维持而至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持续性 冰冻 温度结构
下载PDF
南京冬季大气气溶胶粒子谱分布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 被引量:68
15
作者 尚倩 李子华 +1 位作者 杨军 濮梅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50-2760,共11页
2009年11~12月采用宽范围气溶胶粒径谱仪(WPS)、自动气象站和能见度仪等高分辨率仪器对南京北郊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浓度谱呈双峰分布,主峰集中在0.04~0.1μm;质量浓... 2009年11~12月采用宽范围气溶胶粒径谱仪(WPS)、自动气象站和能见度仪等高分辨率仪器对南京北郊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浓度谱呈双峰分布,主峰集中在0.04~0.1μm;质量浓度谱的2个主峰位于0.5~0.7μm和2.7μm左右;表面积谱的2个主峰分别位于0.1~0.5μm和0.5~0.9μm之间.气溶胶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日际变化,日变化主要与人类活动及大气边界层状况有关,而日际变化主要受降水、风、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粒子数浓度分布受相对湿度(RH)的影响较显著,当RH<54%时,随着RH增大,直径<1μm的粒子数浓度增加,而直径>1μm的粒子数浓度几乎无变化,当相对湿度>54%时,随着RH增大,0.01~0.2μm和2.7~10μm范围内粒子数浓度降低,0.5~1.5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明显增加;雨、雾、晴和灰霾天气状态下气溶胶粒子谱分布各异,雨天各尺度档数浓度与晴天相比都有减少,雾天0.01~0.3μm和2.7~10μm范围的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比晴天低,而0.3~2.7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高于晴天,降雨和浓雾对粗粒子的清除作用依次比核模态和积聚态粒子大;灰霾天气溶胶粒子谱的峰值略向大粒径方向偏移,0.03~0.1μm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比晴天低,而0.1~2.7μm范围内粒子数浓度高于晴天;根据Mie理论,对能见度和不同粒径段气溶胶粒子的表面积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0.1~2μm之间的粒子表面积浓度与能见度相关性较好,是导致南京地区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粒子 尺度谱 气象因子 能见度 南京
原文传递
江苏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2
16
作者 严文莲 刘端阳 +2 位作者 康志明 谢真珍 孙燕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7-487,共11页
本文利用2013-2017年江苏70个环境监测站资料和1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研究江苏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臭氧质量浓度和超标率逐年增长,其空间分布特征由东部沿海城市大于西部内陆城市逐渐转为东西部... 本文利用2013-2017年江苏70个环境监测站资料和1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研究江苏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臭氧质量浓度和超标率逐年增长,其空间分布特征由东部沿海城市大于西部内陆城市逐渐转为东西部城市差异不明显,南部城市超标率总体高于北部;4-9月臭氧质量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夏季超标占一半以上;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15时(北京时间)前后超标率最大,O3-8 h较O3-1 h峰值推后3-4 h;O3对空气质量不达标的贡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臭氧质量浓度与颗粒物和前体物NOx日变化呈反相关,且存在"周末效应"。江苏地区臭氧质量浓度总体与气温正相关,相对湿度负相关,气温高于25℃、相对湿度30%~50%区间、风速低于4 m·s^-1以下易出现高浓度臭氧;苏南的城市主要在东南风向对应较高的值,而苏北城市多在西南风向对应的较高臭氧质量浓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气象因子 周末效应 江苏
下载PDF
夏季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季风及华东旱涝的影响 被引量:54
17
作者 施 宁 施丹平 严明良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5-414,共10页
应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和NOAA卫星接收的HIRS-Tb12等资料,研究了东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的气候学特征、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越赤道气流与海温场的联系、以及对华东地区旱涝的影响。得出:南非高压、南印度洋高压和澳大... 应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和NOAA卫星接收的HIRS-Tb12等资料,研究了东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的气候学特征、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越赤道气流与海温场的联系、以及对华东地区旱涝的影响。得出:南非高压、南印度洋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对越赤道气流的维持和强度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北太平洋海温场对越赤道气流的强弱也具有重要的影响:5、6月份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偏强,则南海季风爆发偏早:华东地区夏旱年越赤道气流显著偏强,雨涝年呈强弱相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赤道气流 南海季风 夏季 华东地区 旱涝灾害
下载PDF
太湖蓝藻暴发的气象条件研究 被引量:60
18
作者 任健 蒋名淑 +1 位作者 商兆堂 秦铭荣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26,共6页
通过对1986—2007年12个太湖蓝藻暴发典型个例的分析,得出:水体污染造成富营养化是蓝藻生长发育和暴发的基础,日平均气温偏高、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偏少、气压偏低、日照时数偏多有利于蓝藻生长发育和暴发;水质、气象等要素的综合作用是蓝... 通过对1986—2007年12个太湖蓝藻暴发典型个例的分析,得出:水体污染造成富营养化是蓝藻生长发育和暴发的基础,日平均气温偏高、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偏少、气压偏低、日照时数偏多有利于蓝藻生长发育和暴发;水质、气象等要素的综合作用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太湖 暴发 气象条件
下载PDF
苏州地区雷电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59
19
作者 李霞 汪庆森 +2 位作者 巩晴霞 曾山泊 肖稳安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2-448,共7页
利用苏州地区2002~2004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闪的月变化、H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等特征。结果表明,苏州地区地闪的月变化呈单峰分布,而H变化则呈双峰分布,夏季19时左右是该地区强对流天气最易发展成熟的时段;雷... 利用苏州地区2002~2004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闪的月变化、H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等特征。结果表明,苏州地区地闪的月变化呈单峰分布,而H变化则呈双峰分布,夏季19时左右是该地区强对流天气最易发展成熟的时段;雷电流强度不大于10^4A所占比例最大,强度大于10^4A的强雷电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以正闪为主;苏州市区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闪电多发区与当地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仪 闪击次数 雷电流强度 闪电密度
下载PDF
湖北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8
20
作者 郑祚芳 陈家华 祁文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9-286,共8页
本文应用 195 1- 2 0 0 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湖北省 5个代表站的年、季、月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近 5 0年湖北省各地气候变化的地域性、季节性差异较大。省内中、东南部在冬、春季增暖明显 ,西部、北部... 本文应用 195 1- 2 0 0 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 ,分析了湖北省 5个代表站的年、季、月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近 5 0年湖北省各地气候变化的地域性、季节性差异较大。省内中、东南部在冬、春季增暖明显 ,西部、北部在夏、秋季变冷较显著 ,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各地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趋势系数 滑动均方差 湖北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