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iN涂层的高温摩擦与磨损行为 被引量:6
1
作者 郭皓元 孔德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42-1148,共7页
采用阴极离子镀方法在YT14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制备了AlTiN涂层,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AlTiN涂层在800℃高温下摩擦-磨损行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磨损前后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和X射线配谱仪分析了AlTiN涂层高温磨损后物相与表面... 采用阴极离子镀方法在YT14硬质合金刀具表面制备了AlTiN涂层,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AlTiN涂层在800℃高温下摩擦-磨损行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磨损前后微观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和X射线配谱仪分析了AlTiN涂层高温磨损后物相与表面化学元素变化,对AlTiN涂层在800℃下失效形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高温下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AlTi N涂层中Al原子促进了Ti原子的价电子态趋于稳定,在涂层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Al2O3薄膜,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阻止了O原子对涂层的进一步氧化;在800℃时涂层摩擦系数平均值为1.090,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离子镀 AlTiN涂层 高温摩擦 摩擦系数 失效形式
下载PDF
激光淬火后Cr12MoV钢渗硼层界面形貌与能谱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谢春洋 孔德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0-205,共6页
利用热浸渗法对Cr12Mo V冷作模具钢进行渗硼处理,通过激光淬火对渗硼层进行了强化处理,用SEM、EDS、XRD对渗硼层表面-界面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和物相进行表征,分析了激光淬火对渗硼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后Cr12Mo V钢渗... 利用热浸渗法对Cr12Mo V冷作模具钢进行渗硼处理,通过激光淬火对渗硼层进行了强化处理,用SEM、EDS、XRD对渗硼层表面-界面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和物相进行表征,分析了激光淬火对渗硼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淬火后Cr12Mo V钢渗硼层表面孔洞减少,降低了剥落的可能性;激光淬火后渗硼层产生了Fe-Cr化合物和Fe2B新相,仍以Fe B相为主,有利于减少渗硼层脆性;元素未发生大量扩散,富碳层仍然存在,但组织得到细化,韧性和强度有所提高;激光淬火时孔洞中Si元素溶于奥氏体中,分布更均匀,Cr与Fe结合增强了渗硼层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 V钢 渗硼层 激光淬火 结合界面 线扫描 面扫描
原文传递
阴极弧离子镀AlCrN涂层高温氧化后XPS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付贵忠 孔德军 +1 位作者 王文昌 张垒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采用阴极弧离子镀方法在Ti C基金属陶瓷刀具表面沉积了Al Cr N涂层,进行了900℃下2 h高温氧化试验。通过SEM、EDS、XRD、XPS等手段分析了Al Cr N涂层高温氧化前后表面形貌、元素组成、物相组成及元素结合能,并讨论了Al Cr N涂层高温氧... 采用阴极弧离子镀方法在Ti C基金属陶瓷刀具表面沉积了Al Cr N涂层,进行了900℃下2 h高温氧化试验。通过SEM、EDS、XRD、XPS等手段分析了Al Cr N涂层高温氧化前后表面形貌、元素组成、物相组成及元素结合能,并讨论了Al Cr N涂层高温氧化及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氧化前Al Cr N涂层由Al N、Cr N和Cr2N物相组成,其中Cr N表现出(200)的择优取向,氧化后其物相转变为抗高温的Al2O3、Cr3O4和Ti4O3氧化物;氧化前Al Cr N涂层中Al和N以Al—N键、Cr和N以Cr—N键存在,氧化后Al与O以Al—O键、Cr与O以Cr—O键方式存在,在涂层-基体结合界面处形成了致密的扩散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弧离子镀 AlCrN涂层 高温氧化 物相组成 光电子能谱分析
原文传递
激光冲击处理对X70管线钢焊接接头应力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屈霞 郭卫 +1 位作者 叶存冬 孔德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利用激光冲击波对X70管线钢焊接接头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通过SSRT分析了激光冲击处理对试样在NACE饱和H2S溶液中应力腐蚀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激光冲击处理前后试样表面腐蚀产物形貌、断口形貌和应力腐蚀裂纹形貌等,并用能谱分析... 利用激光冲击波对X70管线钢焊接接头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通过SSRT分析了激光冲击处理对试样在NACE饱和H2S溶液中应力腐蚀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激光冲击处理前后试样表面腐蚀产物形貌、断口形貌和应力腐蚀裂纹形貌等,并用能谱分析仪分析了腐蚀产物化学成分组成,探讨了激光冲击处理对试样SCC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处理后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提高了5.1%、4.5%和28.7%,内积功的SCC敏感性指数Iscc从50.94%下降至45.10%,降低了11.64%,断口形式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激光冲击处理改善了焊接接头表面应力状态和材料组织结构,减缓了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增强了其抗SCC的性能,但不能消除明显的应力腐蚀倾向;激光冲击处理降低了氢致开裂的倾向,有利于提高焊接接头抗H2S应力腐蚀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处理 X70管线钢 焊接接头 慢应变速率试验 应力腐蚀
原文传递
海洋平台用S355钢表面电弧喷涂Al涂层组织及性能
5
作者 董学泉 孔德军 王进春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5-220,共6页
利用电弧喷涂工艺在S355钢表面进行了喷涂Al涂层,通过SEM、EDS、XRD对试样表面-界面进行了形貌、物相、面扫描和线扫描分析。用能谱面扫描观察了涂层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状态,并结合界面的能谱面扫描和线扫描分析,讨论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 利用电弧喷涂工艺在S355钢表面进行了喷涂Al涂层,通过SEM、EDS、XRD对试样表面-界面进行了形貌、物相、面扫描和线扫描分析。用能谱面扫描观察了涂层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状态,并结合界面的能谱面扫描和线扫描分析,讨论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机理。采用质量分数为3.5%Na Cl溶液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检验了Al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电弧喷涂Al涂层在S355基体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Al涂层,其物相为纯Al和α-(Al Fe),其中α-(Al Fe)出现在扩散层;Al和O元素在涂层表面形成富集区,形成致密氧化膜对Al涂层进行保护;Al元素在结合界面形成富集层,其原子浓度发生阶梯过渡变化,在扩散层中发生Fe-Al化合反应,形成冶金结合方式;Al涂层极化曲线发生正向移动,耐腐蚀性较好,对S355钢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355钢 电弧喷涂Al涂层 表面-界面形貌 电化学腐蚀
原文传递
石墨烯/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宏军 蒋振奇 +3 位作者 柏涛 薛小强 黄文艳 蒋必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2,共5页
用Hummers方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对其进行异氰酸酯化改性,最后将改性石墨烯掺杂入由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600(PEG-600)制备的薄膜之中,得到石墨烯/聚氨酯杂化材料。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 用Hummers方法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对其进行异氰酸酯化改性,最后将改性石墨烯掺杂入由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600(PEG-600)制备的薄膜之中,得到石墨烯/聚氨酯杂化材料。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杂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杂化材料的水接触角及耐酸性能。结果表明,异氰酸酯成功与石墨烯的羟基或羧基反应,增加了氧化石墨烯的不规整性及单片层率。未掺杂氧化石墨烯的聚氨酯薄膜自身水接触角为126°,平衡水含量接近40%。当氧化石墨烯掺杂量为1.5%(质量分数)时,水接触角减小至80°,平衡水含量降至30%,具有"阻路效应"。此薄膜在稀盐酸中浸泡7 d后,其质量损失仅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氧化石墨烯 甲苯二异氰酸酯 聚乙二醇-600
下载PDF
Zn-Ni-Ti热浸镀层组织及其耐蚀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吴长军 范赛林 +3 位作者 苏旭平 袁冲 王建华 涂浩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6-160,共5页
将Q235钢在450℃的Zn-Ni-Ti合金中热浸镀0.5~5 min,研究了锌池中添加0.03%~0.06%Ni和0.02%~0.04%Ti对含硅结构钢热浸镀锌层组织的影响。并通过电化学方法测试了Zn-Ni-Ti合金及其镀层在10%Na Cl溶液中的耐蚀性。研究发现,锌池中同时添加0... 将Q235钢在450℃的Zn-Ni-Ti合金中热浸镀0.5~5 min,研究了锌池中添加0.03%~0.06%Ni和0.02%~0.04%Ti对含硅结构钢热浸镀锌层组织的影响。并通过电化学方法测试了Zn-Ni-Ti合金及其镀层在10%Na Cl溶液中的耐蚀性。研究发现,锌池中同时添加0.03%~0.05%Ni和0.02%~0.03%Ti可有效抑制Q235钢热浸镀锌时的硅反应性,合金层厚度明显减薄,其生长主要受扩散控制。而且不会形成大量的三元化合物渣滓。实验证实,添加微量Ni和Ti后,提高了锌合金及其镀层的耐蚀性。但当添加0.05%Ni+0.04%Ti时,镀层表面质量下降,还会形成较多的溶解了约1.0%Ni的Zn-Fe-Ti三元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锌 硅反应性 合金元素 耐蚀性
原文传递
膦腈碱催化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负离子共聚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宏军 钱小磊 +2 位作者 黄文艳 薛小强 蒋必彪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0-555,共6页
室温下以膦腈碱(t-Bu P4)为催化剂,催化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负离子共聚反应.用核磁(1H-NMR、13C-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失重分析仪(TGA)等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 室温下以膦腈碱(t-Bu P4)为催化剂,催化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负离子共聚反应.用核磁(1H-NMR、13C-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失重分析仪(TGA)等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发现,t-Bu P4能在室温下成功催化AMA与MMA的共聚反应,一步法合成结构可控的含悬垂双键共聚物.共聚反应中单体AMA和MMA的转化率均高于90%,且无交联或凝胶生成.通过NMR和FTIR对聚合物进行结构分析表明,AMA单体仅甲基丙烯酸酯双键参与聚合反应,烯丙基双键不参与聚合反应、无交联反应、环化反应等.聚合物中烯丙基结构单元的含量可通过体系中AMA/MMA的投料比调节.GPC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较窄.TGA和DSC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升高,玻璃化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垂双键 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原文传递
含悬垂双键的可降解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宏军 柏涛 +3 位作者 刘荣兴 薛小强 黄文艳 蒋必彪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6,共7页
以氢化钾与苯甲醇的羟基反应形成氧阴离子,引发ε-己内酯(ε-CL)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共聚反应,一步法制备带悬垂双键和端羟基的可降解支化聚合物.并将制备的聚合物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可降解聚氨酯薄膜.通过核磁(^1... 以氢化钾与苯甲醇的羟基反应形成氧阴离子,引发ε-己内酯(ε-CL)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共聚反应,一步法制备带悬垂双键和端羟基的可降解支化聚合物.并将制备的聚合物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可降解聚氨酯薄膜.通过核磁(^1H-NMR、13C-NMR)、三检测体积排阻色谱仪(TD-SEC)、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和扫描电镜(SEM)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氧阴离子能成功引发ε-CL和GMA的共聚反应,得到含大量悬垂双键的可降解支化共聚物.增加GMA的用量,共聚物的支化度从0.06增加到0.14,重均分子量从6.70×1^03增加到1.19×10^5,结晶度从47.6%降至非晶态.核磁结果表明共聚物中最多含有67%的悬垂双键.SEM结果表明通过15天的酶促降解,由该支化聚合物制备的聚氨酯薄膜表面变得非常粗糙,发生明显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聚合物 悬垂双键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Ε-己内酯
原文传递
侧链含偶氮吡啶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多重响应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小强 钱烽 +4 位作者 黄文艳 杨宏军 蒋其民 周磊 蒋必彪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75-1183,共9页
经重氮偶合等步骤制备了新型偶氮吡啶单体—甲基丙烯酸-4-(4-吡啶基偶氮)苯酯(PAZO).PAZO、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EGMA)无规共聚得到多重响应三元共聚物P(NIPAM-co-PAZO-co-EGM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 经重氮偶合等步骤制备了新型偶氮吡啶单体—甲基丙烯酸-4-(4-吡啶基偶氮)苯酯(PAZO).PAZO、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EGMA)无规共聚得到多重响应三元共聚物P(NIPAM-co-PAZO-co-EGM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经紫外光谱对聚合物进行研究,发现聚合物有良好的光致顺反异构.偶氮吡啶在酸性条件下,紫外光照反式吸收峰稳定存在,吸收峰衰弱被抑制;碱性条件下,紫外光照反式吸收峰衰弱明显,顺式吸收峰得到增强并且稳定存在.聚合物最低相转变温度(LCST)为49°C,经紫外光照LCST下降2°C,变为47°C,这是由于紫外光照改变了偶氮吡啶的顺反异构使得聚合物的尺寸增大,导致PNIPAM链段对温度更灵敏更易聚集,LCST下降.聚合物溶液通入CO_2后,LCST变为62°C,升高了13°C.向溶液中通入氩气排除CO_2,溶液的LCST再次变为49°C.交替通入CO_2和氩气,溶液LCST具有可逆性.表明该聚合物具有温度、光、pH以及气体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基丙烯酰胺 偶氮吡啶 无规共聚 多重响应性
原文传递
支化聚苯乙烯改性ABS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庆 黄文艳 +2 位作者 薛小强 杨宏军 蒋必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37,共5页
通过乳液聚合,以链转移剂单体为支化单体,合成支化聚苯乙烯(BPS),并以其作为流变改性剂;作为参比,同时合成了相近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线型聚苯乙烯(LPS)与ABS共混,研究不同结构聚苯乙烯对ABS的改性效果。考察了ABS/PS共混体系的流变... 通过乳液聚合,以链转移剂单体为支化单体,合成支化聚苯乙烯(BPS),并以其作为流变改性剂;作为参比,同时合成了相近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线型聚苯乙烯(LPS)与ABS共混,研究不同结构聚苯乙烯对ABS的改性效果。考察了ABS/PS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在ABS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相对较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高相对分子质量BPS,即可有效降低基体的剪切黏度,改善其流动性,同时可以保持基体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而在加入相同质量分数LPS的情况下,基材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虽然也可以得到保持,但共混物的流动性不但没有得到改善,黏度反而有小幅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聚苯乙烯 ABS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热性能
下载PDF
离子氮碳氧三元共渗对45钢耐蚀耐磨性能的影响与机理研究
12
作者 胡静 梁硕 +4 位作者 卢阳阳 王海强 陈立立 安旭龙 魏伟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研究选择45钢为原材料,分别采用绿色环保离子氮碳氧三元共渗技术(Plasma oxynitrocarburising,PNCO)和传统淬火-抛光-淬火技术(Quench-polish-quench,QPQ)进行表面改性,并利用SEM,XRD,摩擦磨损试验机,浸泡腐蚀实验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改... 研究选择45钢为原材料,分别采用绿色环保离子氮碳氧三元共渗技术(Plasma oxynitrocarburising,PNCO)和传统淬火-抛光-淬火技术(Quench-polish-quench,QPQ)进行表面改性,并利用SEM,XRD,摩擦磨损试验机,浸泡腐蚀实验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改性效果,包括截面显微组织、表面形貌、物相、耐磨性和耐蚀性。结果表明,PNCO处理后,获得了与QPQ处理相同的多层次渗层结构,由表层1~2μm氧化膜及次表层化合物层和有效硬化层构成,且PNCO处理后表面氧化膜成纳米结构,化合物层比QPQ更加致密。同时,PNCO处理后,磨损率和腐蚀失重率分别为1.39 mg/(N·m)和0.39%,耐磨耐蚀性均略优于QPQ,为研究绿色高效高性能表面改性技术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氮碳氧三元共渗技术 QPQ技术 氧化膜 耐磨性 耐蚀性
下载PDF
成型位置对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波 甘信峰 +3 位作者 陈丽勇 王超 乐天 宋仁国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8-15,共8页
以数控刀片SPMT120408-PM为对象,通过扫描电镜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成型位置(刀尖与中性层)对合金内部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成型位置对碳化钨(WC)颗粒形貌无明显影响,对粒度分布、∑2晶界、Co相类型影响显著。其成型位置刀... 以数控刀片SPMT120408-PM为对象,通过扫描电镜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成型位置(刀尖与中性层)对合金内部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成型位置对碳化钨(WC)颗粒形貌无明显影响,对粒度分布、∑2晶界、Co相类型影响显著。其成型位置刀尖的WC当量粒径分布宽度显著大于中性层,中性层粒度更均匀且亚晶比例更高。刀尖与中性层重位点阵(CSL点阵)晶界均以∑2晶界为主,且刀尖∑2晶界长度百分比显著高于中性层。此外,成型位置影响高温稳定相fcc-Co向低温稳定相hcp-Co的转变,刀尖以fcc-Co与hcp-Co两相混合为主,中性层以hcp-Co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刀片 成型位置 粒度分布 晶界
下载PDF
T型ECAP变形纯铝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伟 马志俊 +2 位作者 魏坤霞 杜庆柏 胡静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30-34,共5页
在室温下对工业纯铝进行T型等通道挤压变形(T-ECAP),研究了挤压速度(5、12、60、120、180mm/min)和挤压道次(1道次、2道次、4道次)对纯铝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挤压速度下,1道次挤压变形可以将晶粒细化到1μm以下,但... 在室温下对工业纯铝进行T型等通道挤压变形(T-ECAP),研究了挤压速度(5、12、60、120、180mm/min)和挤压道次(1道次、2道次、4道次)对纯铝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挤压速度下,1道次挤压变形可以将晶粒细化到1μm以下,但是微观组织存在不均匀性;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晶粒逐渐细化,4道次时晶粒大小为350nm。在试样的纵向中心位置,显微硬度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漏斗状分布;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漏斗状的硬度分布逐渐减弱,4道次挤压变形后,硬度逐渐趋于均匀。挤压速度180mm/min时,拉伸强度呈现反常的Hall-Petch关系。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伸长率逐渐增大,2道次挤压变形后,拉伸强度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等通道变形 纯铝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共晶和单相Al-Co-Cr-Fe-Ni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长军 熊伟 +2 位作者 周琛 刘亚 苏旭平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4个铸态为FCC+B2共晶组织和B2单相的Al-Co-Cr-Fe-Ni高熵合金,分析了其相变点,并研究了600,800,1000℃下真空退火10 d对这些合金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AlCoCrFeNi_(2.1)和Al_(0.75)Co_(1.25)CrFeNi合金的... 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4个铸态为FCC+B2共晶组织和B2单相的Al-Co-Cr-Fe-Ni高熵合金,分析了其相变点,并研究了600,800,1000℃下真空退火10 d对这些合金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AlCoCrFeNi_(2.1)和Al_(0.75)Co_(1.25)CrFeNi合金的共晶反应温度分别为1344℃和1359℃。600~1000℃退火10 d对AlCoCrFeNi_(2.1)高熵合金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影响;而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Al_(0.75)Co_(1.25)CrFeNi合金中共晶组织的两相层片间距增加。随着Al含量的增加,Al_(x)Co_(2-x)CrFeNi合金的B2相稳定性增加,合金的固相线温度明显升高,显微硬度也明显增加。铸态为B2单相的AlCoCrFeNi合金加热到605.7℃以上会转变为组织细小的FCC+B2+σ三相;继续加热到906.8℃以上,σ相消失,FCC相呈大块状分布。而Al_(1.75)Co_(0.25)CrFeNi合金需要加热到982.4℃以上才会分解为两种不同成分的B2相。实验发现:退火温度越高,合金的显微硬度越低,这些合金在800℃以下都具有较高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Cr-Fe-Ni 高熵合金 退火处理 共晶 显微组织
下载PDF
连续热浸镀Zn-Al合金镀层表面龟纹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旭平 刘兆彬 +1 位作者 刘亚 吴长军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连续热浸镀锌常在锌浴中添加Al元素,以获得所需的镀层,满足工业应用。当Al含量在一定量的范围内,镀层表面出现"龟纹"(网格状)现象,影响镀层表面质量。在锌锅Al的质量分数(名义成分)为2.2%、2.4%、3.3%、4.2%、4.8%和5.2%时,... 连续热浸镀锌常在锌浴中添加Al元素,以获得所需的镀层,满足工业应用。当Al含量在一定量的范围内,镀层表面出现"龟纹"(网格状)现象,影响镀层表面质量。在锌锅Al的质量分数(名义成分)为2.2%、2.4%、3.3%、4.2%、4.8%和5.2%时,连续热浸镀层均出现了龟纹。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出现龟纹的Zn-Al合金镀层表面形貌、成分和截面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枝晶η-Zn相的形核和长大是形成宏观上龟纹结构的主要因素;Al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龟纹的大小,Al含量越低,龟纹越明显,Zn-2.2%Al镀层的龟纹最明显;龟纹区显微组织呈现明显地凹凸不平,其中Zn-4.8%Al龟纹区域相对比较平坦,龟纹最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热浸镀锌 龟纹 η-Zn相 ZN-AL合金 Fe-Al化合物
下载PDF
Zn-Fe-Zr三元系富锌角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热力学评估
17
作者 吴长军 彭浩平 +1 位作者 苏旭平 涂浩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25-29,共5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Zr5Zn39、ZrZn22和ZrFe2Zn20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总能计算,各化合物优化后的晶格常数与文献中的实验值相一致。计算得到Zr5Zn39、ZrZn22和ZrFe2Zn20在0K时的形成焓分别-16.41、-6.13、-12.68kJ/mol-atom。基于第...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Zr5Zn39、ZrZn22和ZrFe2Zn20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总能计算,各化合物优化后的晶格常数与文献中的实验值相一致。计算得到Zr5Zn39、ZrZn22和ZrFe2Zn20在0K时的形成焓分别-16.41、-6.13、-12.68kJ/mol-atom。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和已报道的实验结果,利用Pandat软件对Zn-Fe-Zr三元系富锌角相关系进行了热力学评估,获得了描述ZrFe2Zn20的热力学模型参数,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ZrFe2Zn20 相图热力学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