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再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侯金玲 高立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足踝关节中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并就DECT对早期痛风的预警能力进行初步评估。方法:选择近期足踝部发作过关节肿和(或)疼痛,并之后确诊为痛风的患者78例。分别对同一患者在...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足踝关节中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并就DECT对早期痛风的预警能力进行初步评估。方法:选择近期足踝部发作过关节肿和(或)疼痛,并之后确诊为痛风的患者78例。分别对同一患者在发作期及缓解期行DECT非增强扫描及薄层(0.75 mm)重组,将原始数据输入Dual-Energy GOUT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同一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情况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所选患者均获得了较满意的DECT图像。同一患者在发作期及缓解期双足踝均显示多发骨内和骨外尿酸盐结晶沉积,在位置与数目上均无较大差异。结论:DECT能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对早期、无创性诊断痛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尿酸盐结晶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下载PDF
全程优化护理对颈部CT动脉造影高质量成像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英华 朱玉洁 +1 位作者 张丽花 丁国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对颈部CT动脉造影(CTA)高质量成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60例颈部CTA扫描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颈部CTA检查,实验组加全程优化护理,两组均采用右肘静脉留置针。患者图像质量、过敏发生率...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对颈部CT动脉造影(CTA)高质量成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60例颈部CTA扫描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颈部CTA检查,实验组加全程优化护理,两组均采用右肘静脉留置针。患者图像质量、过敏发生率、渗漏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卡法检验。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过敏发生率分别为2.33%及13.33%,对照组有2例发生渗漏,头臂静脉放射状伪影产生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在颈部动脉起始段及颈部动脉远侧段显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取得优质的颈部CTA图像及成功率,除了合理设置各项扫描参数外,全程优化护理也为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体层摄影 CT动脉造影 颈动脉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万红燕 张志勇 +1 位作者 施裕新 孙骏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在艾滋病患者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病原学证实的1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其中9例为艾滋病患者,7例非艾滋病患者)头颅CT及MRI的表现,比较CT、MRI对其影像征象的显...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在艾滋病患者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病原学证实的1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其中9例为艾滋病患者,7例非艾滋病患者)头颅CT及MRI的表现,比较CT、MRI对其影像征象的显示能力和其在艾滋病患者的影像特点。结果: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脑实质内的胶状假囊、脑膜强化、脑积水及脑萎缩。MRI在检测影像征象上明显优于CT,其在艾滋病患者的影像表现明显轻于非艾滋病患者。结论:MRI对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CT,能有效显示该病的影像特征,辅助临床诊断并可观测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CT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下载PDF
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在双源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侯金玲 高立栋 赵颖 《医疗装备》 2016年第23期5-6,共2页
目的比较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在第二代双源CT肺动脉成像中对扫描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医院怀疑肺动脉栓塞并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选用大... 目的比较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在第二代双源CT肺动脉成像中对扫描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医院怀疑肺动脉栓塞并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选用大螺距(3.0)并应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test bolus);对照组选用正常螺距(1.2)并应用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bolus track)。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有无差异。结果在使用等量对比剂的情况下,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比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能获得更好的肺动脉成像质量。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运用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进行CT肺动脉成像,既能减少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肺栓塞 大螺距 双源螺旋CT
下载PDF
单源双能量CT低管电流扫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立栋 侯金玲 李生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量CT(DECT)低管电流扫描成像技术对痛风结节中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并就单源DECT低管电流扫描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将尿酸钠溶于水后析出制成100mg、10mg、1mg三种规格的尿酸盐晶体,并测量其大...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量CT(DECT)低管电流扫描成像技术对痛风结节中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并就单源DECT低管电流扫描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将尿酸钠溶于水后析出制成100mg、10mg、1mg三种规格的尿酸盐晶体,并测量其大小。挑选整条新鲜猪后腿模拟人的下肢环境,将制成的尿酸盐晶体分多次置入猪腿骨旁及肌肉组织间的不同部位,抽吸排尽周围空气。将置入尿酸盐结晶的猪腿放置在CT扫描架,行DECT非增强扫描及薄层(0.75mm)重组。扫描分为常规剂量组及4组低管电流组(120mAs、80mAs、50mAs、20mAs),将原始数据输入syngo.via工作站中的痛风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精确测量所显示尿酸盐结晶的大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剂量组、低管电流组(120mAs)及低管电流组(80mAs)测得的尿酸盐结晶大小与实际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了较满意的DECT图像。低管电流组(50mAs)及低管电流组(20mAs)测得的尿酸盐结晶大小与实际大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获得的DECT图像不满意,尿酸盐结晶的数目及大小均有较大差异。结论常规剂量组、低管电流组(120mAs)及低管电流组(80mAs)所使用的扫描参数能较准确地显示尿酸盐结晶的大小及形状,对实现单源DECT低管电流扫描来诊断痛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尿酸盐结晶 低管电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样转化的CT与MRI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禹 姚选军 +2 位作者 黄曼 朱友志 胡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690,共4页
目的提高对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样转化(sclerosing angiom 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CT与MRI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报道2例脾SANT患者的CT与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S... 目的提高对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样转化(sclerosing angiom 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CT与MRI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报道2例脾SANT患者的CT与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SAN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约27%为体检无意发现;33%因其他疾病行检查或剖腹探查时发现;仅35%左右有临床症状或体征。CT与MRI表现特点包括:单发的良性肿块、无包膜和囊变坏死、常有纤维瘢痕、偶见钙化,T2WI常呈低信号、延迟强化。病理特征为多发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之间环绕同心圆排列的致密胶原纤维组织。结论SANT是仅见于脾的良性病变,CT与MRI表现虽有一定的特征但定性困难,确诊有赖病理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样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SPAIR脂肪抑制技术在MR扫描中的优势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静雯 陈宏伟 汤群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5期73-74,共2页
目的比较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脂肪抑制技术在MR扫描中与频率饱和(FS)脂肪抑制技术、反转恢复(STIR)脂肪抑制技术的优势及应用。方法50个需加脂肪抑制技术的头颅、脊柱、腹部、关节、软组织等部位,不同序列上同时用三种脂肪抑制技术... 目的比较精准频率反转恢复(SPAIR)脂肪抑制技术在MR扫描中与频率饱和(FS)脂肪抑制技术、反转恢复(STIR)脂肪抑制技术的优势及应用。方法50个需加脂肪抑制技术的头颅、脊柱、腹部、关节、软组织等部位,不同序列上同时用三种脂肪抑制技术扫描并比较脂肪抑制的程度、均匀性及图象的信噪比。结果SPAIR脂肪抑制技术对头颅、脊柱、腹部、关节、除颈部、颈胸交界外软组织等部位的脂肪抑制效果好,图像质量佳。结论在高场强MR,使用SPAIR脂肪抑制技术可得到优质的脂肪抑制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脂肪抑制 信噪比
下载PDF
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与误诊原因 被引量:4
8
作者 潘青华 邹新农 方向明 《职业与健康》 CAS 2011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野外周,局限于一叶,形态多不规则,病灶常呈广基底贴于胸膜并且邻近胸膜增厚...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野外周,局限于一叶,形态多不规则,病灶常呈广基底贴于胸膜并且邻近胸膜增厚,可见"桃尖征"、"平直征"、"晕征"等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多为高度均匀性强化,病灶经抗炎治疗后可缩小或无变化。术前诊断正确11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7例,结核球4例,肺错构瘤2例,肺脓肿1例,误诊率71.4%。结论全面综合地分析肺炎性假瘤CT表现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肺炎性假瘤影像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 炎性假瘤 螺旋CT 影像表现 诊断:误诊
原文传递
双源螺旋CT小剂量扫描对患儿鼻咽部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侯金玲 赵颖 高立栋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双源螺旋CT新技术在患儿鼻咽部CT检查时降低管电流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就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患儿鼻咽部CT扫描10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0例)和小剂量组(50例)。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 目的探讨利用双源螺旋CT新技术在患儿鼻咽部CT检查时降低管电流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就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患儿鼻咽部CT扫描10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0例)和小剂量组(50例)。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在横断位图片上测取眼球晶状体和腺样体部位的噪声标准差(SD),对图像噪声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的CTDIvol分别为(4.685±1.610)m Gy和(1.929±0.356)m Gy,DLP分别为(58.17±20.35)m Gy·cm和(24.47±8.62)m Gy·cm。两组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鼻咽部CT检查时运用双源CT新技术小剂量扫描,既能减少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部 小剂量 患儿 迭代重建 双源螺旋CT
下载PDF
椎管内髓外占位病变影像误诊6例分析
10
作者 侯刚 陈玉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5期6193-6194,共2页
关键词 脊柱疾病/诊断 误诊
原文传递
微信式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8
11
作者 耿跃然 何翠竹 陈玉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探究微信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选取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公众号及... 目的 探究微信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选取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公众号及微信群给予延续护理.在患者回院3个月复查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服药及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得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结果 复查时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及ADL评分分别为(42.50±5.08),(40.71±5.85),(85.33±11.12)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2,2.593,2.456;P值分别为0.019,0.009,0.016).复查时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分别为(17.69±3.03),(51.30±1.2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5,3.028;P值分别为0.021,0.003).结论 微信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延续护理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降低负性情绪,并提高患者的服药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延续护理 负性情绪 微信
原文传递
CT尿路造影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疾病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追阳 沈袁良 +4 位作者 李新 曹荣妹 许锡淇 董坚 华冬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 评价CT尿路造影 (CTU)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4 0例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病例给予实质期、分泌期增强螺旋扫描。分泌期数据经第 2次重建后在工作站以三维方式获得CTU影像。结果  4 0例中 ,2 4例良性梗阻呈轻度或... 目的 评价CT尿路造影 (CTU)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4 0例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病例给予实质期、分泌期增强螺旋扫描。分泌期数据经第 2次重建后在工作站以三维方式获得CTU影像。结果  4 0例中 ,2 4例良性梗阻呈轻度或重度积水。 18例先天畸形CTU呈现各自特征 ;4例输尿管炎表现为鸟嘴样狭窄 ,2例前列腺增生可见膀胱后壁压迹。 16例肿瘤患者梗阻端呈截断或锥状狭窄伴局部软组织影 ,12例尿路中度积水 ,4例重度积水。其中 4例呈双侧积水。对6例一侧无分泌功能者 ,可采用最小强度投影等予以显示 ,并与对侧最大强度投影像等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石性 尿路梗阻 尿路造影 诊断作用 疾病 分泌期 CT 工作站 显示 影像
原文传递
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5
13
作者 吴雯菁 姚柳 +1 位作者 吴俊泉 姜亦伦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1期38-41,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ASPECTS侧支评估法实施侧支循环分级,将得分0~3分患者纳入侧支... 目的探讨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ASPECTS侧支评估法实施侧支循环分级,将得分0~3分患者纳入侧支循环不良组,将得分4~5分者纳入侧支循环良好组;通过NIHSS评分判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分析侧支循环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梗死核心区rMTT、rCBV、rTTP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2组患者梗死核心区rCB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rMTT、rCBV、rTT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的缺血半暗带rCBF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入院2周后、随访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5)。结论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能评估侧支循环水平,而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CTA CTP全脑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两种CT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英 汪桦 +1 位作者 陆丰 章龙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937-2942,共6页
目的探讨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评分)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 目的探讨两种CT血管造影(CTA)侧支循环评分(Maas、Tan评分)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3个月,失访4例,死亡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组(NIHSS评分<16分,32例)和预后较差组(NIHSS评分≥16分,28例)。在发病12 h内,评估CTA侧支循环评分和计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DWI梗死体积和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的相关性;分析DWI梗死体积及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预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预后较差组患者的DWI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较好组,两种CTA侧支循环评分低于预后较好组(P<0.05);DWI梗死体积、CTA侧支循环评分是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DWI脑梗死体积与Maas、Tan评分均呈负相关(rs=-0.886、-0.713,P<0.001)。DWI梗死体积预测预后的AUC=0.892,临界值为30.2 cm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100.0%;Maas评分预测预估的AUC=0.852,临界值为3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3%和75.0%;Tan评分预测预后的AUC=0.815,临界值为2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78.1%。结论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中,Maas、Tan评分均具有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且Tan评分较Maas评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评分 预后
下载PDF
MSCTA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常见下肢动脉病变的准确性观察 被引量:24
15
作者 戴正行 居敏昊 王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8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常见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76例,均行MSCTA检查,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图像后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常见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76例,均行MSCTA检查,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图像后处理,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诊断71例血管狭窄(93.42%)。本组71例患者共1329段可评估血管,MSCTA、MIP诊断下肢血管狭窄程度≥50%的准确率为95.79%、90.61%明显高于MPR(85.68%)、VR(86.15%)(P<0.05)。MPR、MIP、VR检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外伤后动脉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8.73%、95.77%、7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结合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作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理想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技术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伴肾积水的无症状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9
16
作者 昝星有 周卫平 +1 位作者 蒋雪琴 吴鹏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385,共2页
输尿管结石患者大多数伴有绞痛、肉眼血尿等症状,无症状者较少。无症状性输尿管结石在健康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致肾功能受损。如能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正常或改善。因此,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 输尿管结石患者大多数伴有绞痛、肉眼血尿等症状,无症状者较少。无症状性输尿管结石在健康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致肾功能受损。如能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正常或改善。因此,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探讨超声检查对伴肾积水的无症状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肾盂积水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建勇 费锡峰 +1 位作者 高煜 王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 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CT征象,对于鉴别浸润前病变及浸润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患者术前CT图像。根据最终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和浸润性病变组,盲法阅片对两组病灶位置、形态、病灶... 目的 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CT征象,对于鉴别浸润前病变及浸润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患者术前CT图像。根据最终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和浸润性病变组,盲法阅片对两组病灶位置、形态、病灶密度、边缘及边界情况、内部实性成分以及三维大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灶位置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病灶形态、密度、边缘及边界情况、内部实性成分及大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浸润前病变多表现为类圆形纯磨玻璃结节,而浸润性病变以不规则型混合磨玻璃结节为主;由浸润前病变到浸润性病变病灶边缘分叶、毛刺、边界毛糙比例逐渐升高;浸润前病变到浸润性病变病灶逐渐增大,且边缘光滑型结节及血管旁型结节体积测量具有更高稳定性。结论 肺部磨玻璃结节CT综合影像学征像有助于术前鉴别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为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推荐应用体积测量评估结节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结节 体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阴性法螺旋CT胆管造影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追阳 丁乙 +2 位作者 胡春洪 倪才方 刘一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0-464,共5页
目的 评估阴性法螺旋CT胆管造影 (N CTC)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6 8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病例用血管对比剂行增强扫描后 ,对扫描原始数据作二次重建获得轴面源像 (ASI) ,然后运用三维软件对ASI进行编辑处理 ,获... 目的 评估阴性法螺旋CT胆管造影 (N CTC)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6 8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病例用血管对比剂行增强扫描后 ,对扫描原始数据作二次重建获得轴面源像 (ASI) ,然后运用三维软件对ASI进行编辑处理 ,获得最小强度投影 (MinIP)及表面遮盖法显示 (SSD)图像。 3位资深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 ,根据MinIP、SSD像及ASI对梗阻病变作出部位、性质诊断 ,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  6 8例中 ,2 5例经 1次屏气完成扫描 ;43例经 2次屏气完成检查。对照手术和病理结果 ,MinIP、SSD像定位准确率均为 10 0 0 % ,ASI为 98 5 % ,N CTC与AS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0 0 ,P >0 0 5 ) ;整体定性准确率分别为 82 4% ,79 4%及 92 6 % ,MinIP像与AS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 2 7,P >0 0 5 ) ,而SSD像与ASI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4 92 ,P <0 0 5 ) ;三者综合定性准确率为 95 6 %。结论 N CTC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 ,对胆管梗阻部位识别的准确率高。Min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阻塞 螺旋CT 胆管造影术 阴性法
原文传递
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3
19
作者 闾长安 姜新宇 +3 位作者 潘青华 万红艳 陶广宇 徐吉雄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总结肠系膜脂膜炎(MP)的CT表现及重要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MP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5例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8例进行全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2例单纯全腹部平扫。结果 5例以肠系膜炎性渗出为主,表现为... 目的总结肠系膜脂膜炎(MP)的CT表现及重要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MP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5例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8例进行全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2例单纯全腹部平扫。结果 5例以肠系膜炎性渗出为主,表现为雾状肠系膜影。3例表现肠系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软组织密度的肿块影。2例表现为肠系膜区域以脂肪坏死而形成的囊性包块影。6例有假包膜形成。5例出现脂肪环征。结论 CT是临床诊断MP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相关资料,可与有类似CT征象的肠系膜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膜炎 腹膜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玉娟 王士芹 赵梅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24期23-25,共3页
目的:通过对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有效地避免对比剂外渗。方法:将2050例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0例和对照组750例。观察组患者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对照组采用蝶式头皮针穿刺,对比两组患者CT... 目的:通过对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有效地避免对比剂外渗。方法:将2050例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0例和对照组750例。观察组患者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对照组采用蝶式头皮针穿刺,对比两组患者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情况;同时统计分析不同穿刺部位对渗漏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1),大静脉渗漏率低于小静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是多方面的,采取积极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是关键,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渗漏率,而且可确保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 渗漏 原因分析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