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
作者 凡祥军 韩宜印 +1 位作者 孙夫超 朱楠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12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固定治疗方法分为LISS钢板组和解剖钢板组,每组2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 目的观察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固定治疗方法分为LISS钢板组和解剖钢板组,每组2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疗效(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 结果 LISS钢板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解剖钢板组[(68.5 ± 7.1)min比(92.3 ± 9.4)min、(5.8 ± 1.4)cm比(8.6 ± 2.1)cm、(208.5 ± 27.8)ml比(329.7 ± 25.2)ml、17.2%(5/29)比41.4%(12/29)],优良率明显高于解剖钢板组[86.2%(25/29)比62.1%(1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ISS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LISS钢板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器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X线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范煜昕 陈宏亮 +2 位作者 吕游 郭开今 袁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总结 X 线透视下经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成功置入时的正位、侧位、斜位影像学标准,为临床置钉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6具成人防腐保存椎体标本(L2~ S1),男5具、女1具,年龄31~61岁,均经 X 线摄片排除畸形、骨折、肿瘤及其他腰椎... 目的:总结 X 线透视下经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成功置入时的正位、侧位、斜位影像学标准,为临床置钉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6具成人防腐保存椎体标本(L2~ S1),男5具、女1具,年龄31~61岁,均经 X 线摄片排除畸形、骨折、肿瘤及其他腰椎病变。直视下 L3/4、L4/5、L5/ S1随机单侧置入4 mm 螺钉,TLFS 进钉点选择在一侧椎板与棘突交界中下1/3处向后0.5 cm,外倾角和下倾角为 CT 片和 X 线片测量所得,以 X 线透视安全置入 TLFS 全过程,并分析其标准腰椎前后位、侧位和斜位 X 线影像特征。结果 TLFS 进针完成满意后,正位片显示钉尖位于下位椎弓根投影外上缘与横突上缘之间,侧位示钉尖位椎弓根后上缘,斜位片示钉尖过下位小关节间隙中点,至上关节突投影前缘。结论术中 X 线透视可能为 TLFS 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供重要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X 线透视检查
原文传递
老年腰椎滑脱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仲崇煊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8期15-17,共3页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老年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椎体间融合术治疗...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老年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术后感染率、植骨融合率、止痛药使用率等指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植骨融合率、止痛药使用率分别为3.3%、93.3%、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0%、50.0%、2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滑脱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腰椎滑脱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体间融合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仲崇煊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5期4-6,10,共4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方便选取该院住院部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0例,根据固定方法不同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A组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方便选取该院住院部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0例,根据固定方法不同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A组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PFNA)治疗,B组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C组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比3组手术指标,记录术后1、2、3个月人工髋关节疗效量表(Harris)评分;对比3组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P=0.000 0;术后3个月A组Harris分值高于B组和C组(P均=0.0000);A组治疗优良率为92.00%,与B组(72.00%)、C组(66.00%)比较,分别为P=0.000 2、P=0.000 0。A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与B组(14.00%)、C组(1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P=0.000 2)。结论通过与LCP和DHS对比分析,发现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有无骨牵引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谷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6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有无骨牵引对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50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25例。接受术前骨牵引的患者设为参照组,...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有无骨牵引对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50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25例。接受术前骨牵引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未接受术前骨牵引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前疼痛评分、复位用时、总失血量同参照组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评分来看,研究组与参照组进行比对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行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术前有无骨牵引不会对手术造成影响,因此该方法不是必须治疗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 有无骨牵引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仲崇煊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8期25-27,共3页
目的着重于探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髓核摘除双侧内固定... 目的着重于探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髓核摘除双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实验组采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融合率、Mac Nab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79.3±62.8)m L,手术时间为(1.03±0.32)h,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发挥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