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发和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玉梅 张志珺 +3 位作者 沙维伟 张晓斌 周宏辉 钱厚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3-904,共2页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也是与应激密切相关的一类精神疾病。目前抑郁症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近来一些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基础研究显...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也是与应激密切相关的一类精神疾病。目前抑郁症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近来一些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基础研究显示,应激降低海马BDNF表达,抗抑郁治疗升高海马BDNF表达。国内外研究均发现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其血清BDNF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症 后血清 治疗前 复发性 首发 BDNF 精神疾病
原文传递
综合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叶青 唐登华 顾小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 :将 4 7例强迫症患者分成两组 ,分别用认知疗法合并帕罗西汀 (2 5例为研究组 )和单用帕罗西汀 (2 2例为对照组 )治疗 ,于入组时、治疗 8周后、 6月后分别用 HAMA量表、Y- BOCS量...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 :将 4 7例强迫症患者分成两组 ,分别用认知疗法合并帕罗西汀 (2 5例为研究组 )和单用帕罗西汀 (2 2例为对照组 )治疗 ,于入组时、治疗 8周后、 6月后分别用 HAMA量表、Y- BOCS量表评定病人 ,并于治疗 6月后用 SDSS量表评定病人。结果 :研究组治疗 8周至 6月后 ,病人 HAMA量表 (6周时 ,t=2 .13,P<0 .0 5 )、Y- BOCS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 (8周时 t=3.7,P<0 .0 1,6个月时 t=4 .3,P<0 .0 1) ,6月后的 SDS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总分 t=2 .7,P<0 .0 5 ,职业和工作因子 t=3.3,P<0 .0 1)。结论 :认知疗法可以有效减轻强迫症状 ,改善患者焦虑症状 ,而且对增强社会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均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病人 强迫症状 认知疗法 量表 HAMA 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社会功能 合并
下载PDF
遭受家庭暴力女性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状况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金荣 沙维伟 +1 位作者 张晓斌 李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3-964,976,共3页
目的:了解家庭暴力已婚女性受暴者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在扬州市境内的城市、农村和工业区,随机抽取遭受家庭暴力女性660人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350例没有发生家庭暴力的已婚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 目的:了解家庭暴力已婚女性受暴者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在扬州市境内的城市、农村和工业区,随机抽取遭受家庭暴力女性660人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350例没有发生家庭暴力的已婚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SCI-90总分(156.32±24.41)以及躯体化(1.94±0.73)、人际关系敏感(2.09±0.58)、抑郁(1.91±0.67)、焦虑(1.84±0.63)、偏执(1.93±0.68)和恐怖(1.72±0.47)等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EPQ内外向(10.19±4.210)和神经质(13.54±4.1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扬州市已婚女性受暴者存在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已婚女性 受暴者 个性 心理特征
原文传递
儿童强迫症现象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朝昀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3期53-55,共3页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类常见的疾病,不仅存在于成年人,也存在于儿童和青少年。Pierre Janet在1903年第一次描述了儿童病例,他认为OCD是心理能量递减的结果和作为高级精神活动的衰减产物。超过50%的成年...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类常见的疾病,不仅存在于成年人,也存在于儿童和青少年。Pierre Janet在1903年第一次描述了儿童病例,他认为OCD是心理能量递减的结果和作为高级精神活动的衰减产物。超过50%的成年OCD患者承认自己的病情首先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儿童OCD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损害,而且诊断往往是延迟的,所以对儿童OCD的研究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强迫症 现象学 青少年时期 PIERRE OCD 精神活动 心理能量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双胎妊娠产妇围生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方逸 叶青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了解双胎妊娠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以便对该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 4 7例双胎妊娠产妇 (观察组 )采用 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问卷调查 ,同期随机选取 5 0例单胎妊娠产妇作对照 ;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 目的了解双胎妊娠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以便对该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 4 7例双胎妊娠产妇 (观察组 )采用 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问卷调查 ,同期随机选取 5 0例单胎妊娠产妇作对照 ;将调查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 SCL- 90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观察组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等 5项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和 P<0 .0 1) ;影响双胎妊娠产妇心理健康的因素为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并发症和家庭收入。结论双胎妊娠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和单胎妊娠产妇差 ,应对该特殊群体加强心理护理 ,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家庭收入低、文化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围生期 精神卫生 围生期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