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纳米带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5
1
作者 魏志勇 毕可东 陈云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6-310,共5页
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石墨烯纳米带的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在纳米带长度方向上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利用Tersoff作用势和Fourier定律计算热导率.由于模拟尺寸较小时热导率随纳米带长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为了减小长度... 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石墨烯纳米带的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在纳米带长度方向上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利用Tersoff作用势和Fourier定律计算热导率.由于模拟尺寸较小时热导率随纳米带长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为了减小长度对石墨烯纳米带热导率的影响,采用倒数拟合的方法消除了尺寸效应.模拟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带热导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小,这与高温下Umklapp散射作用的增强有关.结果还表明,在实际宽度近似相等的条件下,锯齿形纳米带的热导率明显高于扶手椅形,且对相同类型的纳米带,其热导率随宽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纳米带的手性和宽度是影响石墨烯纳米带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带 分子动力学 热导率
下载PDF
血管支架耦合系统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顾兴中 程洁 +1 位作者 李俐军 倪中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9-1093,共5页
针对预防血管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需求,分别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血管支架耦合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因素.采用有限体积法的基于算子分裂的压力隐式算法进行了脉动流状态下的壁面剪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壁面剪应力的最小值总是出现... 针对预防血管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需求,分别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血管支架耦合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因素.采用有限体积法的基于算子分裂的压力隐式算法进行了脉动流状态下的壁面剪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壁面剪应力的最小值总是出现在支架杆临近区域;任意时刻,壁面某个点的壁面剪应力与入口速度、入口加速度正相关,壁面剪应力值低于0.5 Pa区域面积与入口速度负相关;在一个心动周期的部分时刻,支架段内出现低于0.5 Pa的壁面剪应力,因此该区域为内膜增生易发区;支架杆壁厚与低壁面剪应力区域面积正相关;支架杆宽度与壁面剪应力基本无关.采用电化学方法定量测试了在模拟血管内植入支架前与植入支架后的壁面剪应力平均值.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数值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提出的实验方法是对血流动力学模拟方法的合理补充和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 再狭窄 血流动力学 壁面剪应力
下载PDF
冠脉支架的多功能体外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程洁 周啸 +1 位作者 李俐军 倪中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1-345,共5页
针对开发优良力学性能冠脉血管支架的测试需求,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多功能血管支架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并应用所研制的测试装置对自主研发的薄壁微管雕刻316L不锈钢冠脉支架介入过程中的柔顺性、径向支撑力以及支架植入后脉... 针对开发优良力学性能冠脉血管支架的测试需求,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多功能血管支架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并应用所研制的测试装置对自主研发的薄壁微管雕刻316L不锈钢冠脉支架介入过程中的柔顺性、径向支撑力以及支架植入后脉动流环境下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等多项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支架具有良好的输送性能;其径向支撑力为180kPa;该支架植入后降低了支架段血管内壁的壁面剪应力,特别是支架近前端和近后端处为低剪应力区,易导致内膜增生而出现再狭窄.测试过程表明,该测试装置满足冠脉支架的多种力学性能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 机器视觉技术 力学性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惯性效应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项楠 朱晓璐 倪中华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45-1958,共14页
作为一种操控粒子或流体的新技术,基于流体惯性的操控技术已被应用于微流控芯片中粒子的输运、分选、聚焦及试样的混合和反应等操作,而在微尺度惯性效应基础上的惯性微流控芯片由于具有高通量、无需外场介入、低成本、易集成及微型化等... 作为一种操控粒子或流体的新技术,基于流体惯性的操控技术已被应用于微流控芯片中粒子的输运、分选、聚焦及试样的混合和反应等操作,而在微尺度惯性效应基础上的惯性微流控芯片由于具有高通量、无需外场介入、低成本、易集成及微型化等众多优点,可用于解决医疗诊断、生化分析、合成化学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检测分析和微量操控问题,因此对该技术的机理及应用研究已成为目前微流控技术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本文在介绍惯性微流控芯片机理及其研究进展的同时,从惯性聚焦、惯性分选及基于Dean流的微混合器和微流控光学器件等几个方面对惯性微流控芯片的最新应用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惯性微流控芯片的局限和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微流控芯片 惯性效应 聚焦 分选 混合 微流控光学
原文传递
猪笼草蜡质滑移区表面反粘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毕可东 宋小闯 +2 位作者 王玉娟 杨决宽 陈云飞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03-109,共7页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红瓶猪笼草蜡质滑移区表面微观形貌,并提取粗糙度的相关参数。利用AFM分别在低载荷和高载荷下对蜡质区表面同一区域进行扫描,在不同条件下的扫描形貌一致,且扫描后的探针针尖上未...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红瓶猪笼草蜡质滑移区表面微观形貌,并提取粗糙度的相关参数。利用AFM分别在低载荷和高载荷下对蜡质区表面同一区域进行扫描,在不同条件下的扫描形貌一致,且扫描后的探针针尖上未发现附着污染物。利用胶体探针技术在无针尖的探针悬臂上粘附15μm SiO_2小球,模拟单根刚毛与猪笼草蜡质区表面的接触,并测试蜡质区表面的粘附力和摩擦力,并与不同粗糙度的抛光纸表面做对照。考虑到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其粘附特性的重要影响,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蜡质区表面和同粗糙度范围抛光纸表面对水和二碘甲烷的表观接触角并利用二滴法计算其表面能。研究结果表明:蜡质滑移区表面单个蜡质晶体具有力学稳定性,不会因脱落而污染昆虫的粘附器官,污染学说不成立;表面微粗糙度能有效地减小界面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蜡质滑移区表面的粘附力和摩擦力;蜡质滑移区超疏水特性和低表面能是降低表面粘附力和摩擦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猪笼草蜡质滑移区的反粘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笼草 反粘附 粗糙度 超疏水 低表面能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分选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笛 项楠 +2 位作者 唐文来 张鑫杰 倪中华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2-912,共31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s)出现于癌症患者的外周血中,是一种重要的游离态组织样本,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由于血液中CTCs含量极少,对其进行分选富集是CTCs检测和分析的一个重要预处理步骤。传统的宏观方... 循环肿瘤细胞(CTCs)出现于癌症患者的外周血中,是一种重要的游离态组织样本,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由于血液中CTCs含量极少,对其进行分选富集是CTCs检测和分析的一个重要预处理步骤。传统的宏观方法虽然也能实现细胞分离,但存在耗时长、样品需求量大、目标细胞损失严重及硬件设备依赖性高等不足。近年来兴起的微流控技术可在微米尺度范围内集成物理、化学及生物手段,易于实现整体器件的微型化和低成本便携式发展,为稀有CTCs的高灵敏度、高效分选提供重要的潜在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微流控技术实现CTCs分选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各种被动、主动分选方法的原理及成功应用实例,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多级分选芯片结构,并最后探讨了微流控CTCs分选芯片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微流控技术 分选 癌症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混沌v-支持矢量机的产品销售预测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奇 严洪森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8-135,共8页
针对制造企业产品销售时序具有多维、小样本、非线性和多峰等特征,将混沌理论与支持矢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参数优选方法相结合,证明了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是在概率意义下近似正确的,由此得到支持矢量机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唯一... 针对制造企业产品销售时序具有多维、小样本、非线性和多峰等特征,将混沌理论与支持矢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参数优选方法相结合,证明了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是在概率意义下近似正确的,由此得到支持矢量机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唯一的,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混沌v-支持矢量机(Chaotic-v SVM,Cv-SVM)模型,给出相应的产品销售预测方法。最后进行了汽车销售时序预测,结果表明基于Cv-SVM的产品预测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支持矢量机 遗传算法 销售预测
下载PDF
面向制造的圆角特征选择性抑制识别的处理策略 被引量:7
8
作者 程亚龙 刘晓军 倪中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1-735,共5页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零件模型信息,提出了一种面向制造的圆角特征处理策略.该策略将圆角特征分为抑制类与非抑制类,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过程包括圆角特征识别与分类、圆角抑制与恢复2部分:根据刀具接近方向识别出所有主加工面,再...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零件模型信息,提出了一种面向制造的圆角特征处理策略.该策略将圆角特征分为抑制类与非抑制类,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过程包括圆角特征识别与分类、圆角抑制与恢复2部分:根据刀具接近方向识别出所有主加工面,再以主加工面为基础向周围搜索识别圆角过渡面,然后分析过渡面信息进而确定圆角特征类型;对抑制类特征进行抑制,对抑制后的模型进行特征识别,完成之后恢复抑制的圆角特征,并还原三维模型的原始结构,对非抑制特征不做任何处理.该处理策略简化了圆角特征的抑制过程,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三维模型的特征信息,提高了特征识别的整体效率与准确性.最后,利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类圆角特征 主加工面 广义夹角 圆角凹边 圆角凸边
下载PDF
固态纳米孔对蛋白质易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沙菁 徐冰 +1 位作者 陈云飞 杨颜菁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21-1125,共5页
蛋白质因其多样性和功能性,是生物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分子.通常蛋白质的表征需要借助荧光或者酶的标记.而纳米孔技术,得益于免标记、单分子检测等优势,为蛋白质的表征提供了新方向.我们使用固态纳米孔完成了单个蛋白质分子及蛋白质-蛋... 蛋白质因其多样性和功能性,是生物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分子.通常蛋白质的表征需要借助荧光或者酶的标记.而纳米孔技术,得益于免标记、单分子检测等优势,为蛋白质的表征提供了新方向.我们使用固态纳米孔完成了单个蛋白质分子及蛋白质-蛋白质结合物的检测.可以发现,外部电压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会直接影响蛋白质分子表面带电量,从而加快或延迟其在孔内的易位时间.抗原、抗体本质上都是蛋白质,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特异性.通过比较抗体溶液在添加特异性抗原前后的易位事件,实现了单个蛋白质分子和蛋白质-蛋白质结合物的区分.未来,纳米孔技术有望应用于多蛋白质分子的辨识、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蛋白(BSA) 抗原 抗体 固态纳米孔 单分子检测
原文传递
食管支架径向支撑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果 倪中华 +2 位作者 倪晓宇 龙志红 顾兴中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7-991,共5页
针对目前编织型食道支架支撑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完成了支架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的创建、材料模型的选取以及边界条件的设置,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食管支架径向支撑力计算方法,并对不同头数、不同丝径、不同导程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进行分... 针对目前编织型食道支架支撑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完成了支架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的创建、材料模型的选取以及边界条件的设置,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食管支架径向支撑力计算方法,并对不同头数、不同丝径、不同导程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头数越多,径向支撑力越大;丝径越大,径向支撑力越大;导程越大,径向支撑力越小.支撑力体外测试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一致,证明数值模拟方法是合理有效的.最后,得出了优良支撑性能支架的参数选择范围:头数为22或24,丝径0.18~0.22 mm,导程60~70 mm.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验相结合能为食管支架的临床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支架 径向支撑力 有限元 编织型
下载PDF
一种新型聚合物携带雷帕霉素洗脱血管支架抑制内膜增生的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厉其昀 陈忠 顾兴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6-630,共5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已进行了系列体内生物相容性实验,证实了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和使用安全性。目的:在前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评价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作为携带雷帕霉素涂层的新型血... 背景:课题组前期已进行了系列体内生物相容性实验,证实了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和使用安全性。目的:在前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评价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作为携带雷帕霉素涂层的新型血管支架抑制血管内膜增生防治再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完成。材料:采用超声雾化的方法将含聚氧化乙烯30%的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均匀喷涂于316L不锈钢金属裸支架上,制成含雷帕霉素130μg的涂层支架,由江苏省微纳生物医疗器械重点实验室制作;金属裸支架采用相同材质和结构制作。方法:通过球囊扩张小型猪冠状动脉形成冠状动脉狭窄模型。6只小型猪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实验组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照组置入金属裸支架,每组3只。置入后第28天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管腔丢失情况、新生内膜面积和厚度、内皮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TUNEL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数;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覆盖情况。结果:血管支架置入后第28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实验组血管腔直径丢失及直径狭窄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学证实,实验组较对照组管腔面积增加、支架内新生内膜面积和面积再狭窄率减小(P<0.05)。对照组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阳性率较实验组明显减少(P<0.05),单位面积内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5)。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支架置入28d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实验组基本覆盖。结论:在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模型中,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携带的雷帕霉素洗脱血管支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降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聚氧化乙烯共聚物 药物洗脱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单细胞生物物理特性表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文来 项楠 +3 位作者 黄笛 张鑫杰 顾兴中 倪中华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0-1064,共15页
单细胞水平的生物物理特性表征,可有效阐明细胞的功能和状态,揭示细胞的单体差异性,对于细胞的分化和病理研究,以及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具有与细胞尺度相匹配的微米级腔道,微流控芯片比传统生化方法更适... 单细胞水平的生物物理特性表征,可有效阐明细胞的功能和状态,揭示细胞的单体差异性,对于细胞的分化和病理研究,以及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具有与细胞尺度相匹配的微米级腔道,微流控芯片比传统生化方法更适合单细胞样本的微环境精确控制、高通量定向操纵及多参数非特异性检测,已成为单细胞表征与分析的一项重要技术平台。本文总结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单细胞生物物理特性表征方法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着重分析微流控芯片在常规方法难以达成的单细胞和高通量研究中的独特优势,最后探讨了微流控单细胞生物物理特性检测芯片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动向,并提出一种新型的单细胞多参数同时表征的微流控分析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 生物物理特性 微流控 高通量 多参数
原文传递
Force measurement between mica surfaces in electrolyte solutions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古田 郭纬川 +4 位作者 谭启檐 裘英华 阚亚鲸 陈云飞 倪中华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3年第1期57-61,共5页
The forces between two molecularly smooth mica surfaces are measured in monovalent and divalent cations electrolyte solutions by a surface force apparatus (SFA). The properties of K+, Na+, and Mg2+ between molecu... The forces between two molecularly smooth mica surfaces are measured in monovalent and divalent cations electrolyte solutions by a surface force apparatus (SFA). The properties of K+, Na+, and Mg2+ between molecularly smooth mica surfaces are investigated. The Derjagui-Landau- Verwey-Overbeek (DLVO) force and the hydration force are detect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a monovalent electrolyte solution (about 10-4 mol/L), the force curves are completely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computed by the DLVO theory. However, additional short-range repulsive forces which deviate from the DLVO theory are observ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tions are above the critical bulk concentr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or each electrolyte. The results show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cations on both the screening effect adsorbed on the mica surface and the hydration in solution. From the results, the interaction energy between two hydrated ions of potassium or sodium can also be estim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force apparatus (SFA) DLVO force hydration force screening effect
下载PDF
一种面向核磁共振短弛豫弱信号的反演方法
14
作者 余樵铭 陆荣生 +4 位作者 陈朗 姜晓文 吴正秀 鲍冲 倪中华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3年第2期161-168,共8页
针对具有短弛豫分量的核磁共振弱信号的反演难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信噪比核磁共振弛豫信号的反演方法,通过结合SVD方法和Tikhonov方法,选择更加合适的滤波因子进行反演.与现有的反演方法相比,该方法获得的弛豫时间分布图谱更接近于核... 针对具有短弛豫分量的核磁共振弱信号的反演难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信噪比核磁共振弛豫信号的反演方法,通过结合SVD方法和Tikhonov方法,选择更加合适的滤波因子进行反演.与现有的反演方法相比,该方法获得的弛豫时间分布图谱更接近于核磁共振模拟信号的原始谱,尤其是信号较弱时的短弛豫分量.通过计算反演结果的不确定度,证明了该方法在不同信噪比下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实验测量和多弛豫分量样品的反演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精确的弛豫时间.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水泥水化过程核磁共振弛豫信号的分析,通过对短弛豫弱信号的有效辨识,准确发现了水泥水化过程中各组分的变化规律.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分辨弛豫时间较短的核磁共振弱信号,对寻找样品关键成分和表征其物理性质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核磁共振弛豫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反演 低信噪比 水泥水化
下载PDF
利用刚性体识别的三维尺寸标注完备性检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亚龙 刘晓军 +1 位作者 刘金锋 倪中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1-361,共11页
为了实现有循环约束的尺寸完备性的自动检查,将循环约束的判断问题转化为刚性体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刚性体识别的三维尺寸完备性检查方法.首先引入定位元的概念,并建立了基于恒定度求交的定位元组选择机制;然后以定位元组为基准,提... 为了实现有循环约束的尺寸完备性的自动检查,将循环约束的判断问题转化为刚性体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刚性体识别的三维尺寸完备性检查方法.首先引入定位元的概念,并建立了基于恒定度求交的定位元组选择机制;然后以定位元组为基准,提出基于轨迹相交法的刚性体识别方法;再通过向刚性体内部添加虚尺寸,利用等价定位元组的固定实现了刚性体的合并;最后根据刚性体的合并状态和尺寸的使用状态,分析了尺寸的4种完备性状态.以一个有循环约束和冗余尺寸的模型为例演示了尺寸完备性的检查过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约束 尺寸完备性 定位元选择 刚性体识别 虚尺寸
下载PDF
三维装配工艺结构树与装配工艺流程映射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杨 刘晓军 +2 位作者 倪中华 程亚龙 刘金锋 《制造业自动化》 2015年第2期127-131,141,共6页
为实现将装配工艺结构树映射为装配工艺流程的目的,提出了基于解析工艺结构树的工艺流程映射方法。映射前,利用深度优先遍历算法对工艺结构树进行解析并预处理;映射时,给出了装配工步与工艺流程节点的映射方法,生成了工艺流程链表,即在... 为实现将装配工艺结构树映射为装配工艺流程的目的,提出了基于解析工艺结构树的工艺流程映射方法。映射前,利用深度优先遍历算法对工艺结构树进行解析并预处理;映射时,给出了装配工步与工艺流程节点的映射方法,生成了工艺流程链表,即在解析工艺结构树的基础上,以装配工步为基本单元向工艺流程映射;映射后,自动生成了装配工艺流程,并简单阐述了装配工艺流程的应用。最后,在基于三维模型的装配工艺设计系统中,实现了装配工艺结构树与装配工艺流程的映射,证明了映射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结构 装配工艺结构树 装配工艺流程 映射方法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石墨烯弹性性能和振动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文来 彭倚天 倪中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5-349,共5页
为了研究石墨烯的弹性性能和振动特性,采用集中质量单元代替碳原子、矩形梁单元来模拟碳-碳共价键,建立了石墨烯框架结构连续介质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性能与手性相关,扶手椅型石墨烯的弹性性能优于锯齿型... 为了研究石墨烯的弹性性能和振动特性,采用集中质量单元代替碳原子、矩形梁单元来模拟碳-碳共价键,建立了石墨烯框架结构连续介质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性能与手性相关,扶手椅型石墨烯的弹性性能优于锯齿型;随着尺寸的增大,石墨烯逐渐表现出各向同性,其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分别趋于1.03 TPa,440 GPa和0.175.振动特性不依赖于手性,2种手性石墨烯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基本一致;固有频率随尺寸的增大而减小,而对应的振型则保持不变;边界条件对固有频率和振型有很大影响,边界的约束越多得到的固有频率越大,且不同边界条件的石墨烯具有完全不同的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弹性性能 振动特性 有限元
下载PDF
基于光诱导介电泳的单粒子操纵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春峰 易红 倪中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8-153,共6页
在综合分析当前生物粒子微操纵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光诱导介电泳技术的微操纵芯片,并完成芯片关键部件——光电导薄膜的加工。在准静态电场条件下,对光斑操纵模式进行建模仿真,光斑光强服从高斯分布,光斑尺寸直接影响电场平方梯... 在综合分析当前生物粒子微操纵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光诱导介电泳技术的微操纵芯片,并完成芯片关键部件——光电导薄膜的加工。在准静态电场条件下,对光斑操纵模式进行建模仿真,光斑光强服从高斯分布,光斑尺寸直接影响电场平方梯度的分布,随着光斑尺寸缩小电场平方的x向梯度峰值增大,而随着高度升高电场平方的x向梯度峰值急剧减小。最后通过光诱导介电泳测试平台对单粒子操纵性能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中,当电压峰—峰值为20 V,频率1 MHz时,粒子受负介电泳作用而远离光斑,并且在光斑模式下直径50μm的粒子移动的最大速度可达45μm/s;而在环型虚拟电极模式下能有效控制单粒子运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诱导介电泳 微粒操纵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典型构筑植物表面不同湿度条件下黏附和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玉娟 宋小闯 +2 位作者 杨决宽 毕可东 陈云飞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86-94,共9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胶体探针技术,对不同湿度条件下四种具有典型构筑(光滑二维蜡质层、微褶皱、大褶皱、三维蜡质晶体)的原始植物表面以及两种氯仿处理后的植物样品表面的黏附力和摩擦力进行定量测试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冬青叶表面光...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胶体探针技术,对不同湿度条件下四种具有典型构筑(光滑二维蜡质层、微褶皱、大褶皱、三维蜡质晶体)的原始植物表面以及两种氯仿处理后的植物样品表面的黏附力和摩擦力进行定量测试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冬青叶表面光滑二维蜡质涂层降低了其表面能和亲水特性,这不仅降低胶体探针与其表面在干燥条件下固固接触的摩擦力和黏附力,而且有效地阻碍了小湿度条件下液桥的形成,提高了其在小湿度条件下的脱附性能;荔枝叶表面微褶皱结构特征增大了固固接触的缝隙,不利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并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形成液桥,从而在更大的湿度范围内提高了其脱附能力,脱附效果优于二维蜡质涂层;仙客来表面大褶皱特征和猪笼草表面三维蜡质晶体能有效排除接触界面附近的水蒸气,在干燥条件和高湿度条件下均能保持高效脱附功能,而猪笼草表面的微结构特征和蜡质晶体低表面能的耦合作用使其具有比仙客来表面大褶皱结构特征更优良的脱附功能。这些研究成果为仿生反黏附表面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探针 湿度 黏附力 摩擦力 典型构筑
下载PDF
顺磁物质对土壤低场核磁共振信号特征及含水量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红娇 马东豪 +3 位作者 刘志鹏 张佳宝 姜晓文 陆荣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37-3045,共9页
核磁共振(NMR)技术由于具有高效快速、不破坏土壤结构且对人体无害等优点,逐渐被应用到土壤学相关领域研究中。然而,土壤中顺磁物质的存在对核磁共振信号特征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揭示顺磁物质对不同类型土壤低场核磁共振(LF⁃NMR... 核磁共振(NMR)技术由于具有高效快速、不破坏土壤结构且对人体无害等优点,逐渐被应用到土壤学相关领域研究中。然而,土壤中顺磁物质的存在对核磁共振信号特征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揭示顺磁物质对不同类型土壤低场核磁共振(LF⁃NMR)信号特征和土壤含水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的LF⁃NMR信号量最高可达150左右,土壤矿物、有机质和微生物等固相物质的LF⁃NMR信号量基本不超过0.3,相对可以忽略。质地和顺磁物质对土壤水的LF⁃NMR信号量测量有更大影响。LF⁃NMR仪器存在弛豫时间监测盲区,信号量损失主要是由于顺磁物质加速了水中氢质子的弛豫过程,导致小孔隙中水分反馈的极快的LF⁃NMR信号不能被监测设备捕获。对于顺磁物质含量较少的壤性潮土(1.2%)和黏壤性黑土(1.3%),LF⁃NMR信号量损失不大,其与土壤含水量呈线性关系;但对于黏粒含量(45.3%)和顺磁物质含量(4.0%)较高的黏性红壤,测定中会损失一部分LF⁃NMR信号量,监测到的LF⁃NMR信号量与土壤含水量不再呈线性关系。此外,外源添加顺磁物质(3.0 g·L^(-1)的MnCl_(2)溶液)也会降低黑土和红壤中可被监测的LF⁃NMR信号量,黑土和红壤的信号量最大损失率分别为41.0%和46.7%,极大地改变其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在利用LF⁃NMR测量富含顺磁物质(>1.3%)或有外源顺磁物质进入的黏性土壤的含水量时,应先通过校正降低顺磁物质等对LF⁃NMR信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准确分析土壤水分分布及土壤孔隙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顺磁物质 弛豫时间 土壤含水量 黏粒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