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感觉异常及穿刺操作技巧分析:附4例报告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健 范胜利 关月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0-672,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公认的金标准是后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长期随访显示后路小切口手术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许多学者把椎间孔镜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取得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髓核摘除术 穿刺操作 感觉异常 椎板间开窗 小切口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技巧分析 神经根牵拉伤 后正中线 髂嵴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伟 杨金华 +1 位作者 王筱林 黄开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7期657-65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12-2014-02对46例椎体骨折共52个患椎实施PKP的情况,对术前、术后患椎的矢状面指数(VSI),模拟视觉类比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进...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12-2014-02对46例椎体骨折共52个患椎实施PKP的情况,对术前、术后患椎的矢状面指数(VSI),模拟视觉类比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对比。结果 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周-74个月,平均(27.3±4.7)周。伤椎VSI、VAS和ODI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2周、术后半年VSI为(0.89±0.41)、(0.93±0.33)、(0.91±0.26)(P〈0.05);VAS评分为(9.35±0.72)、(1.92±1.32)、(2.1±1.26)分(P〈0.01);ODI评分为(83.46±5.66)%、(20.45±3.65)%、(28.40±5.70)%(P〈0.01)。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结核,后改前路患椎切除内固定术。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较好止痛效果和脊椎功能的恢复;术中常规病理检查以防误诊;对于骨质疏松患者仍有必要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骨水泥 球囊扩张 椎体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金华 张伟 +3 位作者 王筱林 沈斐 吴健 黄开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可行性和疗效以及骨水泥渗漏、再骨折原因。方法应用PKP治疗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结果本组获随访6~24个月,术后VAS评分和ODI明显改善,椎体前缘、中... 目的分析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可行性和疗效以及骨水泥渗漏、再骨折原因。方法应用PKP治疗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结果本组获随访6~24个月,术后VAS评分和ODI明显改善,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明显增加,后凸畸形Cobb角显著变小,术后3 d、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能有效控制骨水泥渗漏及再骨折的发生,是治疗OVCF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再骨折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金华 张伟 +3 位作者 肖建如 王筱林 杨宗华 吴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9期804-805,共2页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18.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7~10分(平均8.2分)...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18.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7~10分(平均8.2分)恢复至术后12~15分(平均13.7分),疗效显著(P<0.05),植骨在12~16周内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 手术 椎间植骨 钢板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明玉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4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对40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病人行手术治疗,随机选择后正中入路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两组病人均植入枢法模后路脊柱内固定系统(Basis)...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对40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病人行手术治疗,随机选择后正中入路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两组病人均植入枢法模后路脊柱内固定系统(Basis)。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效果观察。结果两组病例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Cobb角纠正率、椎体塌陷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较传统的后正中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病人不适感低,术后恢复快,卧床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护士工作量减轻等优点,符合现在倡导的优质护理理念,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正中入路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护理
下载PDF
1例基于隆德概念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6
作者 黄怡丹 陈倩 +1 位作者 顾梦倩 郁嘉娴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7期92-95,共4页
总结1例基于隆德概念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经验,从血压与颅内压、机械通气、人工气道、镇静镇痛、体温、营养等管理方面进行分析与护理。经过44 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GCS评分15分,GOS评分5分,顺利出院。
关键词 隆德概念 重型颅脑外伤 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在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温占朝 郑纪虎 +1 位作者 宋保东 范胜利 《临床研究》 2015年第5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析腹腔镜手术在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74例的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进行分组,每组各有37例患者.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目的 探析腹腔镜手术在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74例的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进行分组,每组各有37例患者.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剖腹探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获得了理想的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闭合性外伤 腹腔镜手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健 杨金华 王筱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11期847-849,共3页
目的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9例(34节段),获得538个月随访(平均21.27个月),通过测量椎体滑移距离及日本矫形协会(Japa... 目的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9例(34节段),获得538个月随访(平均21.27个月),通过测量椎体滑移距离及日本矫形协会(Japan orthopaed ics assoc iation,JOA)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随访大于12个月的21个病例均见明确的椎间骨融合,术前椎体滑移距离3.613.3 mm,平均(5.7±3.9)mm,术后椎体滑移距离为05.3 mm,平均(2.9±0.8)mm,两者比较P〈0.01;术前JOA评分为(13.4±4.2)分,术后JOA评分为(23.7±3.7)分,两者比较P〈0.01。结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及融合率高等优点,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 腰椎滑脱 疗效
下载PDF
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金华 黄开 +2 位作者 王筱林 张伟 肖建如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颈椎手术215例中并发CSFL12例,术中采用硬膜破损缝合、筋膜片修补、明胶海绵压迫,配合术后引流管口缝合,保持切口干燥及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8例术后未见明显...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颈椎手术215例中并发CSFL12例,术中采用硬膜破损缝合、筋膜片修补、明胶海绵压迫,配合术后引流管口缝合,保持切口干燥及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8例术后未见明显脑脊液被引流出,切口一期愈合。4例于术后5、6d拔除引流管后仍持续有较多脑脊液渗出,其中2例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于7d和14d后切口愈合;1例采用缝合法治愈;1例缝合后切口处出现大小2cm×2cm波动性包块,3周后消失。结论颈椎手术并发CSFL根据硬脊膜损伤不同给予相应的修复是首选方法,术后控制引流量、并发症能有效防治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手术 并发症 脑脊液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