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3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1
1
作者 揣小伟 黄贤金 +4 位作者 郑泽庆 张梅 廖启林 赖力 卢俊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32-1939,共8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单一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土壤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地、草地生态系统等,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了整个生态系统来探讨土地...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单一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土壤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地、草地生态系统等,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了整个生态系统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文中涉及到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植被数据。利用ArcGIS9.3分析1985到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根据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了江苏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储量和植被碳储量,并分析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975.72Tg,其中土壤碳储量为922.03Tg,占有机碳总储量的94.5%,土壤平均碳密度为9.41kg/m2,植被碳储量为53.69Tg,占有机碳总储量的5.5%,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791kg/m2;②1985-2005年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共减少9.73Tg,其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7.54Tg,植被有机碳储量减少2.19Tg,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了有机碳的释放,释放量占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1%;③建设占用耕地是引起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总体而言,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平衡的扰动并不大;④应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增加碳汇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等方式来降低人为活动对自然碳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陆地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变化 江苏省
原文传递
近20年来江苏省土壤pH值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94
2
作者 王志刚 赵永存 +5 位作者 廖启林 黄标 孙维侠 齐雁冰 史学正 于东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20-727,共8页
通过比较1980年和2003年江苏省土壤pH空间分布图,发现虽然两个时期土壤pH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仍然相似,表现为南酸北碱,但局部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酸化。沂沭岗地浅洼平原土区、里下河浅洼地土区、宁镇扬低山丘陵土区和太湖... 通过比较1980年和2003年江苏省土壤pH空间分布图,发现虽然两个时期土壤pH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仍然相似,表现为南酸北碱,但局部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酸化。沂沭岗地浅洼平原土区、里下河浅洼地土区、宁镇扬低山丘陵土区和太湖平原土区均有较严重的酸化出现。分析发现前两者主要受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和土地利用及种植类型变化的影响,后两者除以上的影响因素外还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另外在后两者和宜溧洞庭山地土区由于土地利用和种植方式的变化、建筑和道路的兴建,还导致了局部地区土壤pH有所上升。土类中潮土酸缓冲性能强、pH变化不大,水稻土pH下降严重,特别是里下河浅洼地土区水稻土,在现有的管理利用方式下,继续下降的可能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江苏省
下载PDF
微动探测:地层分层和隐伏断裂构造探测的新方法 被引量:93
3
作者 徐佩芬 李世豪 +3 位作者 杜建国 凌苏群 郭慧丽 田宝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41-1845,共5页
微动探测作为地层分层和隐伏断裂构造探测的物探新方法,已成为盆地结构调查、地热井位选址和隐伏地质构造探测的重要物探手段。微动测深确定岩性差异较大的地质界面,如新生界地层底界、侏罗系与二叠系地层分界面、二叠系-石炭系灰岩顶... 微动探测作为地层分层和隐伏断裂构造探测的物探新方法,已成为盆地结构调查、地热井位选址和隐伏地质构造探测的重要物探手段。微动测深确定岩性差异较大的地质界面,如新生界地层底界、侏罗系与二叠系地层分界面、二叠系-石炭系灰岩顶界面等,深度误差可控制在5%左右。断层破碎带/隐伏断裂构造在微动视S波速度剖面上显示为低速异常或明显的速度差异,易于识别、解释。二维微动剖面技术已在探测隐伏地质构造(断层、陷落柱等)方面取得较好地质效果。本文介绍其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探测 S波速度结构 地层分层 隐伏断裂
下载PDF
江苏省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 被引量:87
4
作者 廖启林 刘聪 +5 位作者 许艳 金洋 吴昀昭 华明 朱伯万 翁志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3-1378,共16页
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是指自然环境中土壤元素正常含量,属于土壤固有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江苏省现有国土面积约102 600 km2,至2007年已经完成全省1∶250 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按照4 km2采集1个样品、采样深度150~200 cm,16 ... 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是指自然环境中土壤元素正常含量,属于土壤固有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江苏省现有国土面积约102 600 km2,至2007年已经完成全省1∶250 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按照4 km2采集1个样品、采样深度150~200 cm,16 km2分析测试1个组合样,共获得全省6 127个代表自然环境土壤之样品的52个元素与TOC含量的数据,剔除异常含量数据后,以平均含量代表全省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基准值±1.5或2倍标准离差"表示元素基准值变化范围,获得了江苏省土壤52个元素及TOC的地球化学基准值,为土壤环境评价等提供了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全省土壤大多数元素含量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但剔除异常数据后对平均含量影响不明显;(2)人为活动因素导致江苏土壤的Cd、Hg、Se、N等元素在地表20 cm以上深度发生显著富集,给建立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增添了新的难度;(3)成土母质、土壤成因类型与地貌等差异是影响江苏土壤元素含量分布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 土壤 江苏
下载PDF
南京市大气降尘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78
5
作者 黄顺生 华明 +4 位作者 金洋 吴新民 廖启林 朱佰万 潘永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1-166,共6页
文中对南京市大气降尘重金属含量水平进行了研究,从2006年12月起连续收集一年的大气降尘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Mn、Mo、Ni、Pb、Se、Zn等11个元素。结果表明,与土壤背景值相比,南京市大气降尘中除Cr、Fe、Mn外的重金属含量总... 文中对南京市大气降尘重金属含量水平进行了研究,从2006年12月起连续收集一年的大气降尘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Mn、Mo、Ni、Pb、Se、Zn等11个元素。结果表明,与土壤背景值相比,南京市大气降尘中除Cr、Fe、Mn外的重金属含量总体明显升高。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降尘重金属元素来源进行解析,认为有三种主要来源:一是As、Cu、Hg、Pb、Se与燃煤活动、汽车尾气排放有关。二是Cd、Ni、Zn、Mo可能与化学工业有关,但Mo还受工业活动、土壤颗粒物的影响。分析还表明,在化工业园附近的样点,这些元素含量普遍较高。三是Mn、Cr主要与土壤颗粒物有关(自然来源)。以Fe作为参考元素计算重金属的富集因子表明,自然来源的Cr、Mn具有较小的富集因子,而受工业活动影响的Cd、Pb、Se、Zn具有较大的富集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富集因子 主因子分析 南京
下载PDF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和构造背景 被引量:75
6
作者 高睿 肖龙 +3 位作者 王国灿 贺新星 杨刚 鄢圣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13-3434,共22页
西准噶尔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蛇绿混杂岩带、花岗岩、中基性岩墙在本地区广泛出现,表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极为复杂。但是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很多争议,例如西准噶尔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岩石组合和... 西准噶尔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蛇绿混杂岩带、花岗岩、中基性岩墙在本地区广泛出现,表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极为复杂。但是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很多争议,例如西准噶尔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岩石组合和岩石成因;I型和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和热机制;中基性-酸性岩墙群的年代学、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和古应力场;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年代学格架和构造背景;西准噶尔显生宙地壳增生;西准噶尔基底特征和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等。笔者通过搜集前人的资料和数据,对西准噶尔区域发育的蛇绿混杂岩带、地层、古地理环境、花岗岩体和中基性岩墙群的总结,结合项目组野外与室内数据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达尔布特和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为与俯冲相关的弧后盆地,源区来自含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高程度部分熔融作用;(2)早石炭世花岗岩形成于俯冲环境,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中二叠世花岗岩形成于板内环境;(3)I型花岗岩的成因与俯冲密切相关,而A型花岗岩和中基性岩墙产于后碰撞环境下;(4)A型花岗岩是下地壳受地幔底侵发生部分熔融并高度分离结晶的产物,中基性岩墙群普遍具有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可能产于受流体(或熔体)交代的残余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5)中基性岩墙群稍晚于寄主岩体而形成,但两者均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西准噶尔处于近南北向的拉张应力体系;(6)西准噶尔在泥盆纪为洋盆体系;早石炭世,俯冲-碰撞过程结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属于后碰撞环境;中晚二叠世处于板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晚古生代 大地构造 岩浆岩
下载PDF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 被引量:64
7
作者 杨忠芳 奚小环 +9 位作者 成杭新 周国华 陈德友 张建新 袁晓军 冯海艳 陈家玮 刘爱华 汤奇峰 余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异常元素追踪 生态效应评价 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
下载PDF
我国地面沉降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66
8
作者 薛禹群 张云 +4 位作者 叶淑君 吴吉春 魏子新 李勤奋 于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地面沉降主要有(1)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和(2)在新构造活动构造沉降的基础上,由开采地下水、油气、地下热水形成的地面沉降两种类型。不仅不同的土层有不同的变形特点,在不同地点的同一土层也有不同的变形特点。同一地点同一土层在不... 地面沉降主要有(1)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和(2)在新构造活动构造沉降的基础上,由开采地下水、油气、地下热水形成的地面沉降两种类型。不仅不同的土层有不同的变形特点,在不同地点的同一土层也有不同的变形特点。同一地点同一土层在不同时期的变形特点也不尽相同。建立数学模型时要根据土层实际变形特点分别建立相应的模型,才能模拟出真实的地面沉降情况。解决耦合问题和垂向、水平向尺度不同带来的困难也是正确模拟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应力应变关系 区域地面沉降模型 多尺度有限元法
下载PDF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59
9
作者 高翔云 汤志云 +1 位作者 李建和 王力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2B期50-53,共4页
本文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等。同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 本文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等。同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改良,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与环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修复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绿色矿山创建标准及考评指标研究 被引量:71
10
作者 黄敬军 倪嘉曾 +2 位作者 赵永忠 宋云飞 朱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6-39,共4页
绿色矿山建设是矿山建设的一次革命,是促进矿业经济进步的必由之路。本文就绿色矿山创建应达到的要求,制定了"合法采矿、高效利用、科学开采、清洁生产、规范管理、安全生产、内外和谐、生态重建"的"32字"标准或&qu... 绿色矿山建设是矿山建设的一次革命,是促进矿业经济进步的必由之路。本文就绿色矿山创建应达到的要求,制定了"合法采矿、高效利用、科学开采、清洁生产、规范管理、安全生产、内外和谐、生态重建"的"32字"标准或"矿山开采合法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开采方式现代化、采矿作业清洁化、矿山管理规范化、生产安全标准化、内外关系和谐化、矿区环境生态化"的"八化"标准,对照此标准建立了绿色矿山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并提出绿色矿山创建的具体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创建标准 考评指标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以江苏昆山市为例 被引量:62
11
作者 钟晓兰 周生路 +2 位作者 李江涛 赵其国 廖启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0-248,共9页
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指土壤重金属在生物体内吸收、积累或毒性程度。以昆山市为典型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态Cd含量较高,生物有效性达63.8%。不同功能区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差异较大,Cd... 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指土壤重金属在生物体内吸收、积累或毒性程度。以昆山市为典型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态Cd含量较高,生物有效性达63.8%。不同功能区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差异较大,Cd、Cu、Ni、Pb、Co以冶金电镀区最高,Cr以化工区最高,Zn以菜地区最高。不同土壤类型中Cd、Cr、Cu、Pb、Zn的生物有效性均表现为乌栅土>青泥土>黄泥土。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上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则表现为江海沉积物最高,湖相沉积物最低,且成土母质对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土壤类型。随着剖面层次的下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和生物有效性逐渐减小。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相应的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显著正相关。Zn和Cd的富集系数最高,潜在风险最大。综合分析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总量、生物有效性及植物中的含量,发现重金属Cd的污染最大,它将严重威胁农产品安全和地下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土壤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功能区 植物
下载PDF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土壤碳储量问题--以江苏、湖南、四川、吉林、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61
12
作者 奚小环 张建新 +3 位作者 廖启林 陈德友 白荣杰 黄增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7,共10页
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土壤高密度和大数据量碳分布数据基础上,提出"单位土壤碳含量"概念和建立土壤碳储量实测计算方法,为精确计算土壤碳储量和估算土壤碳库提供了新的途径。依据"单位土壤碳含量"进行... 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土壤高密度和大数据量碳分布数据基础上,提出"单位土壤碳含量"概念和建立土壤碳储量实测计算方法,为精确计算土壤碳储量和估算土壤碳库提供了新的途径。依据"单位土壤碳含量"进行土壤碳储量实测计算,可以按照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分类、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等任意划分方式,从不同途径取得市县、省区、流域及至国家土壤碳储量,并在各级次上进行土壤碳库问题研究,解决土地利用、农业种植和环境评估中的实际问题。文章以江苏、湖南、四川、吉林、内蒙古为例进行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碳储量分布不均匀。按照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平均有机碳储量分布,四川省四川盆地西部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779887583t,平均有机碳储量最高,为29107.86t/km2;依次为:吉林省平原区有机碳储量2618973357t,平均有机碳储量27427.25t/km2;湖南省洞庭湖区有机碳储量837159672t,平均有机碳储量21977.31t/km2;江苏省有机碳储量1818603526t,平均有机碳储量17117.61t/km2;内蒙古河套地区有机碳储量286247058t,平均有机碳储量9592.73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采样与测试 单位土壤碳含量 实测计算方法 土壤碳储量 土壤平均 碳储量 研究级次划分 实例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岩体结构面智能识别与信息提取 被引量:62
13
作者 葛云峰 夏丁 +3 位作者 唐辉明 赵斌滨 王亮清 陈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50-3061,共12页
岩体结构面几何参数是评价岩体稳定性与渗流特征的重要研究基础。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岩体露头点云数据,利用改进的区域生长法与解析几何理论,实现了岩体结构面智能识别与信息提取。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区域生长法进行改进,引... 岩体结构面几何参数是评价岩体稳定性与渗流特征的重要研究基础。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岩体露头点云数据,利用改进的区域生长法与解析几何理论,实现了岩体结构面智能识别与信息提取。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区域生长法进行改进,引入节点法向量判别指标,设置平整性检测阈值_1与区域生长阈值_2,可以有效地进行岩体结构面的智能识别。基于提出的信息提取算法,获取了识别结构面的产状、间距与尺寸信息;(2)选取不同的平整性检测阈值_1与区域生长阈值_2,研究了阈值对识别结果的影响规律,并提取了阈值选取的一般建议。通过规则平面与公路边坡两实例应用分析,对所提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三维激光扫描 岩体结构面 智能识别 信息提取 改进的区域生长法
原文传递
苏北地区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分布及其食物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61
14
作者 金亮 李恋卿 +2 位作者 潘根兴 吴新民 廖启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9,共7页
2004年在对苏北地区6个县市(丰县、沛县、铜山、睢宁、楚州和东海)采用网格法采样的基础上,随机选择了该区域2种主要土壤类型上98个土样及其上所产水稻籽粒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其中的Cu、Zn、Pb、Cd... 2004年在对苏北地区6个县市(丰县、沛县、铜山、睢宁、楚州和东海)采用网格法采样的基础上,随机选择了该区域2种主要土壤类型上98个土样及其上所产水稻籽粒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其中的Cu、Zn、Pb、Cd、Cr、N i、As和Hg 8种重金属的全量。分别以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地区背景值为参照依据,分析评价了所研究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大米的重金属安全水平,并进一步依据USEPA和WHO推荐的RfD值,结合我国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评估了该地区土壤所产大米对人体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总体上符合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要求,属于总体未明显污染土壤;不过,黄潮土上所产大米中N i以及砂礓黑土上所产大米中N i、Pb含量存在超出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现象。依据USEPA的RfD值计算所得结果表明,供试地区所有土壤上所产大米中As、Cr具有明显的食物安全风险,部分地区的大米中Cd存在风险,由于Cd/Zn比值较低,因此基本上仍属安全。为了进一步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一方面需要制订更严格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地区 土壤-水稻系统 重金属 暴露风险 土壤环境质量 食物安全 黄潮土 砂礓黑土
下载PDF
南京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基本成果及其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55
15
作者 廖启林 吴新民 +4 位作者 翁志华 朱伯万 潘永敏 陈宝 金洋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0-77,共8页
南京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第四系厚层覆盖区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报道了该区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以来所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认为本区采用-20目的土壤样品筛分粒级、表层土壤取样深度定为0~-20m、深层土壤取样深度定为-150cm以下及... 南京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第四系厚层覆盖区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报道了该区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以来所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认为本区采用-20目的土壤样品筛分粒级、表层土壤取样深度定为0~-20m、深层土壤取样深度定为-150cm以下及有关的采样密度试验结果都是切实可行的。发现南京地区局部表层土壤中存在两个重金属元素富集带,局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明显富集对有关农作物的安全性有直接影响。讨论了诸如怎样确定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如何检查评价环境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看待土壤中元素总含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等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资源 环境 长江三角洲 南京市
下载PDF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52
16
作者 高翔云 汤志云 +1 位作者 李建和 王力 《江苏环境科技》 2006年第2期52-55,共4页
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等。同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从土壤的污染种类出发,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等。同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改良,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与环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修复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江苏省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源初步研究 被引量:57
17
作者 廖启林 华明 +4 位作者 金洋 黄顺生 朱伯万 翁志华 潘永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3-1174,共12页
以24186个表层土壤(0~20cm)和6127个深层土壤(150~200cm)样品之Cd、Hg、Pb、As等含量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江苏全省土壤环境的重金属分布与主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全省自然土壤环境与人为活动土壤环境的重金属元素分布都不均匀,但人为... 以24186个表层土壤(0~20cm)和6127个深层土壤(150~200cm)样品之Cd、Hg、Pb、As等含量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江苏全省土壤环境的重金属分布与主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全省自然土壤环境与人为活动土壤环境的重金属元素分布都不均匀,但人为活动土壤环境中的不均衡程度远高于自然土壤环境;全省农田中有1.02%的土壤受到Cd、Hg、Pb等8种重金属的严重污染,苏州市、无锡市土壤环境被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相对严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为活动及自然地质作用都是引起江苏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自然成因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多呈面状、多元素、低强度、双层污染等特点,从而与人为成因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机理 江苏省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4
18
作者 朱静 黄标 +7 位作者 孙维侠 杨荣清 邹忠 丁峰 苏健平 黄耀 金洋 毕葵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农田土壤有机质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全球C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空变化动态对土壤质量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以东部的白蒲系(壤质水耕人为土)和南部... 农田土壤有机质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全球C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空变化动态对土壤质量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以东部的白蒲系(壤质水耕人为土)和南部的长青沙系(黏质潮湿雏形土)含量较高,而中西部的磨头系(砂质潮湿雏形土)、郭园系(砂质干润雏形土)和桃园系(壤砂质潮湿雏形土)含量较低,分布于东北和西北部的东陈系和搬经系(壤质潮湿雏形土)以及南部的营防系和张黄港系含量居中;近20年来(1982─2002年)该市农田土壤有机质总体上呈持续增长的趋势;1982─1997年的时空变异表现为中西部增长迅速而东部和南部增长幅度较小,但1997─2002年则以东部和南部增长较快而中西部增长幅度趋缓。本文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影响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的因子,并且提出了今后土壤管理和利用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时空变异 如皋市
下载PDF
干法灰化和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22个主次量元素 被引量:57
19
作者 乔爱香 曹磊 +2 位作者 江冶 赵斌 汤志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3,共5页
采用干法灰化和微波消解两种样品分解方法处理植物试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铝、钡、钙、铜、钾、镁、钠、铁等22个主、次量元素的含量,用两种前处理方法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比对测定值与标准值,验证两种方... 采用干法灰化和微波消解两种样品分解方法处理植物试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铝、钡、钙、铜、钾、镁、钠、铁等22个主、次量元素的含量,用两种前处理方法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比对测定值与标准值,验证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的样品分解方法对各元素的测定结果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分解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植物样品中铝、铁、硫等元素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干法灰化和微波消解两种前处理方法的精密度(RSD,n=11)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干法灰化 微波消解 植物样品 主次量元素
下载PDF
江苏海岸线演变趋势遥感分析 被引量:53
20
作者 蔡则健 吴曙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3期19-23,共5页
数千年来 ,海岸线的摆动使江苏省东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海岸线的进退都会给沿海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作者利用 3期卫星遥感图像资料对江苏海岸线 2 0a来的演变特点和趋势作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根据史料 ,对历史岸... 数千年来 ,海岸线的摆动使江苏省东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海岸线的进退都会给沿海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作者利用 3期卫星遥感图像资料对江苏海岸线 2 0a来的演变特点和趋势作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根据史料 ,对历史岸线作了概略地分析 ,同时对岸线的稳定性进行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遥感 演变趋势 稳定性 卫星 江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