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协调发展研究--兼论江苏新型智库体系建构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德海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14,共8页
本文在对智库概念、功能和中国智库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着重阐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兴起背景和丰富内涵,探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治理结构、体系架构及其与党委政府决策机构、民众等相关方的互动关系,提出建立完善实践导向机... 本文在对智库概念、功能和中国智库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着重阐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兴起背景和丰富内涵,探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治理结构、体系架构及其与党委政府决策机构、民众等相关方的互动关系,提出建立完善实践导向机制、有效运行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交流协作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综合保障机制等七个方面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江苏 新型智库 协调发展 体系
下载PDF
城乡文化:基于文化认同的和谐共生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之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7,共6页
中国城镇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城乡文化关系,引发城乡文化认同危机。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城乡文化具有同源性、一体性和互哺性,都面临着现代性、全球化的挑战。城乡文化认同既不是城市文化的一元化,也不是城乡文化的多元主义,... 中国城镇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城乡文化关系,引发城乡文化认同危机。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城乡文化具有同源性、一体性和互哺性,都面临着现代性、全球化的挑战。城乡文化认同既不是城市文化的一元化,也不是城乡文化的多元主义,而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文化及其核心价值基础上的一体多样化。社会主义是城乡文化赖以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要确立包容性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价值认同建设,以优秀文化传统来维系,以活跃城乡居民交往来增进城乡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城乡文化 新型城镇化 和谐共生
下载PDF
论共同富裕目标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兼论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步楼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6,共7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 ,是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而不是近期目标 ,是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而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裕 ,实现途径是先富带后富而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我们不能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 ,是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而不是近期目标 ,是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而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裕 ,实现途径是先富带后富而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我们不能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标准为是否合理的参照系 ,而必须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 ,有效地控制和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思想 贫富差距 邓小平 收入差距 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制度
下载PDF
从民间智库到社会智库:理念创新与路径重塑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西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6,共6页
从民间智库到社会智库的称谓变化,体现了我国智库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新形势下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重塑发展路径,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把握社会智库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制度供给,补齐社会智库发展最弱短板;探索有效途径,促进社... 从民间智库到社会智库的称谓变化,体现了我国智库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新形势下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重塑发展路径,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把握社会智库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制度供给,补齐社会智库发展最弱短板;探索有效途径,促进社会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服务;规范服务市场,完善社会智库产品供给机制;提升发展水平,打造社会智库发展高端品牌;加大支持力度,营造社会智库发展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智库 民间智库 社会智库 理念 路径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转型与融合体制建设研究——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颢瀚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6,共8页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由"浅表一体化"演进到"深度一体化"阶段。然而作为政府行政主导型的区域一体化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制度成因在于地方政府的非合作博弈、制度缺陷与缺位、体制异化以及法...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由"浅表一体化"演进到"深度一体化"阶段。然而作为政府行政主导型的区域一体化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制度成因在于地方政府的非合作博弈、制度缺陷与缺位、体制异化以及法律缺失。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来审视,长三角一体化演进过程,是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利益约束机制的过程。区域深度一体化的本质在于区域制度一体化,需要创新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总体思路、制度环境,构建科学的政府考核评价体系。长三角一体化的融合式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具有一定权威、能够发挥协调作用的多层级组织架构来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转型 融合 制度 体制 长三角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德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了全球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绿色发展的全球趋势出发,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理论价值和逻辑关系,提出将...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了全球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绿色发展的全球趋势出发,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理论价值和逻辑关系,提出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方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内涵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消费信贷影响了居民消费行为吗 被引量:18
7
作者 南永清 孙煜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9,共10页
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考察了消费信贷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消费信贷对非经常性和经常性消费都有提升作用,不过更有利于非经常性消费潜力释放。进一步地,消费信贷刺激效应主要表现在农村... 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考察了消费信贷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消费信贷对非经常性和经常性消费都有提升作用,不过更有利于非经常性消费潜力释放。进一步地,消费信贷刺激效应主要表现在农村家庭和金融知识较低家庭。基于收入水平差异和信贷依赖强度的检验发现,流动性约束缓解是消费信贷影响居民消费重要渠道。因此,打造良性、可持续的消费信贷生态体系,对于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信贷 流动性约束 信用卡 居民消费
下载PDF
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框架探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淑芬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4-280,共7页
教师课程领导力逐渐成为新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既有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也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文章在对主要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理论渊源、定义与内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教师课程领导力逐渐成为新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既有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也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文章在对主要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理论渊源、定义与内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提升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把握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脉络和核心概念,并尝试建构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领导 教师领导力 教师课程领导力 理论框架
原文传递
全球化视野下的生活方式变迁——也谈消费文化中的人文色彩 被引量:13
9
作者 方心清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5期175-178,共4页
全球“市场化”不仅使我们的物质产品极大的丰富 ,更使我们由生产型社会迈入了消费型社会 ,于是消费本身物质形态的使用价值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消费文化也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表现为 :消费理念中的人文因素增加 ;消费取向中... 全球“市场化”不仅使我们的物质产品极大的丰富 ,更使我们由生产型社会迈入了消费型社会 ,于是消费本身物质形态的使用价值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 ,消费文化也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表现为 :消费理念中的人文因素增加 ;消费取向中的精神需求加强 ;消费结构中的非物质含量扩大。当然 ,在变迁中我们也看到“消费主义文化”中的糟粕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发达国家向全球辐射的“奢侈、浪费型”消费文化 ;盲目地追求高消费和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因此 ,我们提倡社会发展不仅要在经济上具有“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而且在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生活方式 人文因素 精神需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书法艺术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颢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88,共5页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方式:单一的书法艺术承载全息的文化内涵;书法培育了中国文化艺术追求内在美、中和美、自然美的审美观。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基石,是传播文明的载体,培育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方式:单一的书法艺术承载全息的文化内涵;书法培育了中国文化艺术追求内在美、中和美、自然美的审美观。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基石,是传播文明的载体,培育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书法艺术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更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承担者。作为艺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产业的繁荣发展必将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强调书法艺术的文化战略地位,是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发挥书法艺术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书法无法"现象、过度炒作现象值得警惕,这需要我们必须坚守中华文化中书法文化的根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文化建设 国家文化形象 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 书法艺术产业
下载PDF
创新驱动视角下江苏科技人才发展趋向和路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军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3-231,共9页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人才作为人力资本积累最丰富的群体,是驱动江苏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核心战略资源。面对大变局大变革大挑战,江苏科技人才发展应更加注重产业集聚与创新策源并重、科技帅...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人才作为人力资本积累最丰富的群体,是驱动江苏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核心战略资源。面对大变局大变革大挑战,江苏科技人才发展应更加注重产业集聚与创新策源并重、科技帅才与青年英才并重、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并重、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并重、平台搭建与环境营造并重。江苏要以人才引领发展为战略指引,构建产业-人才-城市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构建多元共治的科技人才治理格局,提高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整合能力,加快长三角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动科技人才政策和制度集成创新,促进江苏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科技人才 多元共治 自主可控
下载PDF
跨区域城市发展的协调与治理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西忠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6,共7页
从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城市群发展经历了从科层制管理到协调性治理的转变。长三角三省一市探索形成的行政契约模式,对于跨区域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完善区域城市协调发展模式和机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引导机制,突... 从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城市群发展经历了从科层制管理到协调性治理的转变。长三角三省一市探索形成的行政契约模式,对于跨区域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完善区域城市协调发展模式和机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引导机制,突出横向协作、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促进协同行动、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强化契约意识、完善运行评估机制,倡导合作共治、完善多元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城市群 协调机制
下载PDF
再论公平分配应首先从第一次分配开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征汉文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0,共6页
我国若要实现第一次分配中的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的公平分配,一要在按劳分配原则指导下以一定的"指标"为前提,制定出普通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也要制定出对管理者具有约束力的最高工资标准;二要彻底贯彻按生产要素分配原... 我国若要实现第一次分配中的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的公平分配,一要在按劳分配原则指导下以一定的"指标"为前提,制定出普通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也要制定出对管理者具有约束力的最高工资标准;二要彻底贯彻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亦即使劳动要素也参与对利润的分配,并制定出具体的量化指标体系。国有企业应当利用其公有制优势,为实践真正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从而实现在第一次分配中的公平分配做出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 公平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国有企业
下载PDF
政府、市场与社会边界重构视野下的社会组织发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西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48,共6页
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边界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从政府培育"强市场",到政府建设"大社会",三元并存的社会治理模式趋于形成。要让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担当重任、成就大事,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 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边界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从政府培育"强市场",到政府建设"大社会",三元并存的社会治理模式趋于形成。要让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担当重任、成就大事,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确立社会组织参与合作共治的主体地位,实现政府部分权力、职责和功能的合理让渡,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建设,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的机制体制,重构中国社会治理的微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市场 社会 边界 社会组织
下载PDF
省域主体功能区格局塑造与空间治理——以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西忠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41,74,共7页
国家主体功能区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制度安排,先后经历了规划、战略和制度三种形态,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空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为全国省域主体功能区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探索。要完善规划制度体... 国家主体功能区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制度安排,先后经历了规划、战略和制度三种形态,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空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为全国省域主体功能区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探索。要完善规划制度体系和组织推进、政策支撑、空间治理与考核评价机制,统筹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精准落地和空间治理现代化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重点功能区 区域发展 空间治理
原文传递
当代乡村叙事中乡贤形象的变迁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70,共6页
面对乡村日益加剧的"空心化"和乡村生态的破坏、伦理道德的溃败,人们开始回顾中国乡村自治的历史,研究乡贤对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重构的重要意义。当代乡村叙事敏锐地把握了乡村变革中社会结构与思想观念的转变,描写了乡贤... 面对乡村日益加剧的"空心化"和乡村生态的破坏、伦理道德的溃败,人们开始回顾中国乡村自治的历史,研究乡贤对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重构的重要意义。当代乡村叙事敏锐地把握了乡村变革中社会结构与思想观念的转变,描写了乡贤形象的变迁过程,塑造了当代新型乡贤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乡贤 乡村建设 乡村叙事
下载PDF
论城乡文化共同体的可能性及其建构路径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季中扬 李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1,共5页
城乡文化共同体是维系城乡居民相互认同的文化纽带,包括共享的文化观念、文化符码、文化形象、文化记忆等,其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并为人们在情感上所认同,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化价值取向。建构城乡文化共同体可以破解社会排斥,有效化解来... 城乡文化共同体是维系城乡居民相互认同的文化纽带,包括共享的文化观念、文化符码、文化形象、文化记忆等,其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并为人们在情感上所认同,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化价值取向。建构城乡文化共同体可以破解社会排斥,有效化解来自乡村的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危机,促进新兴城市文化尽可能吸纳、包容乡土文化,包括乡土社会的文化观念、民间信仰,以及可以转化为现代视觉经验的文化符码与民间艺术形象,从而建构一种和而不同的新型现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城乡文化共同体 社会融入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新时代老年人的生活意义再造机理--基于对城市公共文化生活的考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颜玉凡 叶南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92,共10页
“文化养老”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当前,老年人的生活意义因丧失话语权、被污名化和边缘化、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而迷失,他们迫切需要重新阐释和认知自我,重建生活意义。为此,老年人以广场舞等群众文体活动为重要载... “文化养老”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当前,老年人的生活意义因丧失话语权、被污名化和边缘化、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而迷失,他们迫切需要重新阐释和认知自我,重建生活意义。为此,老年人以广场舞等群众文体活动为重要载体,在公共文化生活中找寻群体归属感,在自我超越中重获社会认可,并在自我肯定感的持续巩固、生活安全感的不断提升和生活方向感的渐趋自信中稳固群体归属感,在社会责任履行与社会形象的良性互构中扩大社会认可度。这些老年人生活意义的再造逻辑与提升机制,对于我国有效应对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老年人 生活意义 公共文化生活 文化养老
下载PDF
城市化:变人口流动为人口转移 被引量:6
19
作者 方心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2-27,共6页
要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真正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社会迈进 ,除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这一重要手段外 ,更重要的是让已经流动起来的、日趋成熟了的 ,并已成为城市经济建设一分子的“准市民” ,从根本上实现职业与身份的转... 要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真正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社会迈进 ,除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这一重要手段外 ,更重要的是让已经流动起来的、日趋成熟了的 ,并已成为城市经济建设一分子的“准市民” ,从根本上实现职业与身份的转变 ,即变当前的人口流动为人口转移。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步骤 ,也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现代化 人口流动 人口转移 城市发展 乡镇企业 小城镇 劳动力市场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中国政治学二十年(1978—1998)──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永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1-10,共10页
中国政治学自1978年恢复以来,经过初步建设、参与改革、总结反思和积极进取几个发展阶段,呈现出初步的学术繁荣景象。2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政治学的恢复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邓小平建设... 中国政治学自1978年恢复以来,经过初步建设、参与改革、总结反思和积极进取几个发展阶段,呈现出初步的学术繁荣景象。2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政治学的恢复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政治学研究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政治学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继续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对邓小平政治思想的研究,加强对市场经济中的政治问题的研究,深入进行关于权力结构和权力制约机制问题、关于健全民主制度问题以及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回顾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