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韩春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23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出院准备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1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量表分析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出院准备...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出院准备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1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量表分析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得分为(97. 23±20. 52)分,其准备度水平较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冠心病患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工作状态、感知自理能力是否下降、是否长期规律用药是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因素(P <0. 05)。结论冠心病患者感知的出院准备度较高,但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个体、家庭等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出院指导质量,保障患者出院后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出院准备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平均体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用 邢玉龙 +2 位作者 史云桃 刘秀玲 王文彬 《安徽医学》 2019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评价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6例ACS患者,根... 目的评价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6例ACS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1)与非MACE组(n=175),分析MPV、PAR与MACE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二者作为MACE预测指标的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MACE组患者MPV为(13.14±1.73)fl,PAR为(55.49±7.21)%,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和PAR可作为预测ACS支架术后在院期间MACE的指标,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0.814~0.953)和0.842(0.761~0.932),其最佳诊断界值为11.53 fl和50.67%,并且MPV、PAR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MPV与PAR可作为预测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MACE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聚集率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基于医联体模式下的心脏有氧康复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用 邢玉龙 +4 位作者 史云桃 刘华英 刘秀玲 邢建东 王文彬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8期38-43,共6页
目的 分析基于医联体模式下的心脏有氧康复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进... 目的 分析基于医联体模式下的心脏有氧康复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医联体模式下的心脏有氧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有5例患者失访、中途退出本研究,最终共有105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干预后6MWD长于对照组,LVEF、LVEDD大于对照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高血压史、入院时血肌酐、干预前6MWD、干预前LVEF、干预前MLHFQ评分、接受基于医联体模式下的心脏有氧康复训练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HR=2.585,95%CI(1.034,6.461)〕、接受基于医联体模式下的心脏有氧康复训练〔HR=3.158,95%CI(1.273,7.837)〕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于医联体模式下的心脏有氧康复训练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MACE发生风险,从而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康复 心脏有氧康复训练 医联体 生存质量 预后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活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陈瑶 赵静 +3 位作者 王用 王蕾 仲晓 史慧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的活动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6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的活动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6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 6MWT)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将患者分为活动受限组和活动不受限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活动受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96例MHD患者中,活动受限者50例(52.1%),活动不受限者46例(47.9%)。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透析时长、血红蛋白水平、BMI、原发疾病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时长、血红蛋白水平、原发疾病是MHD患者发生活动受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的活动能力普遍下降,年龄、透析时长、血红蛋白水平、原发疾病是MHD患者发生活动受限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及早识别和判断患者的活动能力水平,通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活动能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脑心综合征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毓忠 《疑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54-355,共2页
关键词 脑心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治疗 心肌功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邱峰 史云桃 蒋廷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9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NSTEMI组相比:①STEMI组既往合并心肌梗死比例(2.3%/18.8%)偏小,2组差异...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NSTEMI组相比:①STEMI组既往合并心肌梗死比例(2.3%/18.8%)偏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STEMI组心室率、肌钙蛋白T(TnI)峰值、肌酐清除率、局部室壁运动障碍比例偏高,而收缩压及舒张压偏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TEMI组TIMI0-1级比例高、狭窄程度明显,而合并3支病变、侧支循环比例偏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2组冠脉病变类型、罪犯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3支病变、侧支循环比例高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后者罪犯血管血流灌注更差,两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邱峰 邢云龙 史云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05-607,611,共4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5例,对照组23例,两组均接受强心、利尿、扩血管以及抗感染、维持呼吸功能等常...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5例,对照组23例,两组均接受强心、利尿、扩血管以及抗感染、维持呼吸功能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均出现明显改善,而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和C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CD4+、CD8+及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NK细胞水平降低,对照组治疗后CD4+、CD8+水平升高,NK下降,CD4+/CD8+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研究组治疗后24、48h的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48h的NK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多合并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下降,乌司他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急性左心衰竭 细胞免疫功能 疗效
下载PDF
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华头 史云桃 王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难治性高血压 卡维地洛 螺内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