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故事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1
作者 景宁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43-44,共2页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叙述的方式,讲带有寓意的事件。故事会为思想增添血肉,会形象地表达价值观,会在讲故事的人和听众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让听众产生认同感。故事还具有增进理解、传递感情的作用,会让你感同身受,时而欢喜,时而忧愁...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叙述的方式,讲带有寓意的事件。故事会为思想增添血肉,会形象地表达价值观,会在讲故事的人和听众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让听众产生认同感。故事还具有增进理解、传递感情的作用,会让你感同身受,时而欢喜,时而忧愁。所以,人本能地喜欢故事。笔者尝试把故事作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抓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有源头活水来 故事法 肢体语言 教学中
下载PDF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在“探究”上下功夫
2
作者 顾骏华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13年第4期136-137,共2页
自课改以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生成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下面我将从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案例说起,简要谈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性"这一特征的重新认识。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靳彤 初三学生 态度价值观 课本剧 人物形象 讽刺艺术 人格魅力 课本知识 指导方法
原文传递
生长型构架下实数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2
3
作者 卜以楼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6年第3期40-43,共4页
近日,笔者在“第39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中,演绎了一节“实数”复习课.这节课以生长型构架为理念,智慧地、立体地呈现数系及其运算发生、发展的过程,不留痕迹地再创数学运算发展进程,由浅人深,... 近日,笔者在“第39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中,演绎了一节“实数”复习课.这节课以生长型构架为理念,智慧地、立体地呈现数系及其运算发生、发展的过程,不留痕迹地再创数学运算发展进程,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展开教学活动,为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打开了一个创新的通道.本文拟对这节复习课的教学价值、活动设计及实践反思作一个简单梳理,现与同仁们交流,以期得到更多、更好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践 复习课 实数 构架 生长 数学运算 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
下载PDF
用生长型构架进行中考复习——“增长率问题”复习案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卜以楼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0年第3期46-48,共3页
本文定位于中考第二轮复习,以复习“增长率问题”作为呈现的教学个案,以《教学课程标准》为准绳,以苏科版课标教材为主要素材,精选焦点问题,筛选热点题型,解析问题生长过程,提供问题解决方案.
关键词 增长率问题 中考复习 生长过程 《教学课程标准》 案例 构架 第二轮复习 教学个案
下载PDF
生长构架:复习课的理念创新 被引量:17
5
作者 卜以楼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6年第10期44-46,共3页
生长型构架下的数学复习课,一改惯用的"框图+例题+练习"的单一做法,而是根据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坚持系统论理论,践行"生长数学"的教学主张,运用结构化的思维方法,架设生长型路径,开展探究性活动,形成求异思... 生长型构架下的数学复习课,一改惯用的"框图+例题+练习"的单一做法,而是根据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坚持系统论理论,践行"生长数学"的教学主张,运用结构化的思维方法,架设生长型路径,开展探究性活动,形成求异思维的一种自我建构的、有着新授课特质的复习方法.这种复习课,学生将根据教师搭建的立体式、生长型构架中的"梯子",重新认识所要复习的知识,并通过知识的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习课 生长型 教学主张 理念创新 思维方法 性活动 设计原则 认知经验 思维过程 求异思维
下载PDF
生长过程——概念教学的本质标志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红兵 卜以楼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7年第7期27-29,共3页
数学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数学逻辑的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在数学学习与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很少把概念教学放到它应有的地位上,通常是“三个例子、一个概念、八项注意”。
关键词 概念教学 生长过程 本质 数学概念 数学教学 基本单位 学生认知 数学学习
原文传递
大致 精致 一致——“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教学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13
7
作者 卜以楼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共3页
1 基于价值判断的教学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教学要求,苏科版教材将原来内容“用列表、描点、连线,
关键词 反比例函数 教学分析 图象 数学课程标准 价值判断 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 苏科版
原文传递
让复习课留下一串串生长节——“幂的运算”的小结与思考教学实录与反思 被引量:11
8
作者 卜以楼 《中学数学月刊》 2013年第11期4-7,共4页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本节内容授课对象为江苏省示范性初中特色班的初一学生.1.2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教育部审定2012),教学内容为第8章“幂的运算”中的“小结与思考”.在本章里,学...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本节内容授课对象为江苏省示范性初中特色班的初一学生.1.2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教育部审定2012),教学内容为第8章“幂的运算”中的“小结与思考”.在本章里,学生已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底数幂 运算性质 教学实录 复习课 反思 生长 教材分析 初一学生
下载PDF
生长数学:数学教学的理性回归——第七期《中国数学教育》名师讲堂“生长数学”主题网络研讨记 被引量:11
9
作者 卜以楼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7年第9期2-8,共7页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生命更好的生长、成长,这是教育的价值旨归.生长数学就是源于对生命成长这一价值旨归的敬畏,将生命理念迁移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并让数学教学回归原点,反哺学生生命成长,为学生生命成长助力添彩.为此,...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生命更好的生长、成长,这是教育的价值旨归.生长数学就是源于对生命成长这一价值旨归的敬畏,将生命理念迁移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并让数学教学回归原点,反哺学生生命成长,为学生生命成长助力添彩.为此,生长数学倡导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生命生长、成长的理念落地生根,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生命成长的气息中,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悟成长的力量和乐趣,实现数学教学的理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数学 基本理念 数学种子 生长过程 教什么 怎么教
下载PDF
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误区及矫正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伍银平 卜以楼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63,共4页
数学实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的教育理念,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实验 矫正方法 教学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 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 学习积极性 教育理念
下载PDF
意识唤醒:揭示数学本质的有效策略——以苏科版课标教材“合并同类项”教学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卜以楼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3年第6期16-19,共4页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应.本文所说的“意识唤醒”,是指在学生已有的心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激活数学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潜意识,让学生对数学活动、数学本质产生认识上飞跃的一种教学策...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应.本文所说的“意识唤醒”,是指在学生已有的心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激活数学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潜意识,让学生对数学活动、数学本质产生认识上飞跃的一种教学策略.下面就合并同类项的教学实践,谈谈运用意识唤醒的策略,让学生揭示数学本质的一些做法与思考,意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同类项” 数学本质 教学实践 潜意识 唤醒 课标教材 有效策略 苏科版
下载PDF
“初中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卜以楼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6年第11期95-98,共4页
随着中国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引领,开学第一课已成为近年来开学时一个热点话题,引发教育人的广泛关注和深情向往.开学第一课究竟应该怎么设计、怎么活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情怀诉求.
关键词 教学设计 中国中央电视台 初中 热点话题 开学 教育人 向往 学科
下载PDF
文化渗透: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宏业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3-45,共3页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中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言”“文”脱离,重言轻文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现象已引起语文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如黄厚江老师提出的四文(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统一说...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中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言”“文”脱离,重言轻文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现象已引起语文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如黄厚江老师提出的四文(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统一说。《语文学习》在2012年第1期更是以教研组专题教研的形式,探讨了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问题。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把追求文言结合、渗透“文化”的因子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旨归。但其论述的主要是进行文化渗透的原因和意义,至于如何进行文化渗透,则涉及较少,偶有涉及,也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渗透”。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文言文教学 文化渗透 《语文学习》 专题教研 “文化” 教学实践 指挥棒 “文”
下载PDF
相似图 迁徙链 生长路——基于生长型架构下相似三角形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卜以楼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4期54-56,共3页
笔者曾用生长型理念设计多个代数复习课的案例,现以该理念为构架,谈谈“相似三角形”章节复习的相关问题,期望得到更多生长型构架下几何复习课的研究成果,以期对现实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相似三角形 复习课 生长 迁徙 实践 架构 理念设计 章节复习
原文传递
凸显迁移能力的教学设计个案——“从问题到方程”教学实录与设计说明 被引量:6
15
作者 卜以楼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09年第11期30-32,共3页
教学内容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4.1从问题到方程”.
关键词 设计说明 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迁移能力 方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个案 实验教科书
下载PDF
基于四能的“勾股定理”教学创新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卜以楼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7期11-14,共4页
1问题提出 近期笔者查阅了关于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发现几乎都是直白地告诉学生勾股定理内容,然后提供正方形让学生用面积法来证明勾股定理。
关键词 勾股定理 教学设计 创新设计 问题提出 相关文献 面积法 正方形 学生
原文传递
生长数学观点下“矩形性质”的教学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卜以楼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7年第6期21-24,共4页
笔者主张的生长数学是将自然生长的理念引入数学学习活动的数学,是让数学学习活动助力个体生命成长的数学;是前后一致的数学,逻辑连贯的数学,一以贯之的数学;是基于高品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高水平理解数学学科教学,高起点创设数... 笔者主张的生长数学是将自然生长的理念引入数学学习活动的数学,是让数学学习活动助力个体生命成长的数学;是前后一致的数学,逻辑连贯的数学,一以贯之的数学;是基于高品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高水平理解数学学科教学,高起点创设数学生长过程的数学;下面笔者以生长数学的理念谈“矩形性质”的教学设计问题,供大家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观点 生长过程 教学设计 性质 矩形 数学学习活动 生命成长 逻辑连贯
原文传递
相似图 迁徙链 生长路(续)——基于生长型架构下相似三角形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卜以楼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5期59-60,共2页
问题6:“平行相似”除了上述变式外,我们还可以从用叠加的方法对之进行变式,即对“平行相似”两次叠加形成图17,请你根据图17提出一个关于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 相似三角形 复习课 生长 迁徙 实践 架构 变式 平行
原文传递
取势 明道 优术——初中函数图像的教学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卜以楼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5年第10期13-15,共3页
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重点研究的三种函数,文献[1]~文献[3]分别论述了这三种函数图像的教学分析,提出教学这三种函数的基本观点。本文从研究函数图像的全景角度对这三种函数图像的教学做整体剖析。
关键词 函数图像 教学分析 初中数学 取势 明道 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原文传递
简析尺规作图的价值意蕴
20
作者 许天枢 胡松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17期45-47,共3页
刘春书老师执教的这节复习课,立足学生初中三年已有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用“贯通生长”的理念统领学习活动,关注数学的本质,关注通性通法,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特色评析1.1用演绎推理体现尺规作图的价值意蕴刘老师这节课... 刘春书老师执教的这节复习课,立足学生初中三年已有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用“贯通生长”的理念统领学习活动,关注数学的本质,关注通性通法,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特色评析1.1用演绎推理体现尺规作图的价值意蕴刘老师这节课设置了4个教学目标,特别是让学生“经历尺规作图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实现尺规育人价值”这一教学目标,引发了笔者对尺规作图教学价值的思考。这节课中刘老师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对尺规作图教学的价值意蕴进行了渗透与点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规作图 数学核心素养 通性通法 演绎推理 刘老师 问题解决能力 育人价值 复习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