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棉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于艳杰 吴李君 +3 位作者 吴跃进 王庆亚 倪万潮 唐灿明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99-1303,共5页
以陆地棉为材料,用苯胺蓝染色法对花粉管进行染色,观察棉花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和花柱中花粉管的生长状况.授粉后,统计花柱中花粉管的数量,将花粉活力与花粉管数量直接联系起来,为棉花花粉活力测定和生殖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 以陆地棉为材料,用苯胺蓝染色法对花粉管进行染色,观察棉花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和花柱中花粉管的生长状况.授粉后,统计花柱中花粉管的数量,将花粉活力与花粉管数量直接联系起来,为棉花花粉活力测定和生殖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活体和雌蕊离体培养两种条件下,花粉原位萌发结果基本一致.活体原位萌发在授粉1h后.个别花粉开始萌发,4h后柱头上的花粉全部萌发,12h后大量的花粉管伸长到花柱基部.统计花柱中花粉管数量的准确时间应在授粉后4—12h.离体原位萌发各式各阶段均较活体原位萌发慢1h.可用离体原位萌发法代替活体原位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活体和离体原位萌发两种情况下,花粉管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03和0.29cm/h.花粉萌发及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花粉管在花柱中呈曲线方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原位萌发 花粉 花粉管 苯胺蓝染色法
下载PDF
小麦抗纹枯病和赤霉病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任丽娟 张旭 +2 位作者 周淼平 陆维忠 马鸿翔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6-420,共5页
为给小麦抗病育种中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依据,利用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抗性QTL进行分子定位,证实了苏麦3号3BS染色体上的主效QTL,获得了连锁更紧密的分子标记;在6B、2B、6A、5A、3B染色体上分别检测... 为给小麦抗病育种中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依据,利用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抗性QTL进行分子定位,证实了苏麦3号3BS染色体上的主效QTL,获得了连锁更紧密的分子标记;在6B、2B、6A、5A、3B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抗纹枯病QTL,可分别解释纹枯病抗性表型变异的9%-13%。相关分子标记可进一步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纹枯病 QTL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腐病抗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任丽娟 霍燕 +1 位作者 张鹏 马鸿翔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8-363,共6页
为了解小麦抗茎腐病的遗传特性,利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结合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2008、2009两年的茎腐病抗性鉴定数据,对小麦茎腐病抗性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此群体的小麦茎腐病抗性是... 为了解小麦抗茎腐病的遗传特性,利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结合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2008、2009两年的茎腐病抗性鉴定数据,对小麦茎腐病抗性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此群体的小麦茎腐病抗性是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E-1-6),主基因间有加性累加效应,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7.45(2008年)和-6.58(2009年),两个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为11.83(2008年)和10.4(2009年),互作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小麦茎腐病抗性的主基因遗传率中等偏上,为70.88%(2008年)和71.24%(2009年),多基因遗传率在10%以下。以上结果表明,小麦茎腐病抗性主要是主基因遗传,且遗传率较高,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把小麦茎腐病抗性转移到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种中去,但在育种中应关注抗性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以便选育出优于抗性亲本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腐病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抗性遗传
下载PDF
国审小麦新品种‘宁麦23’的选育及综合特性和利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国才 马鸿翔 +3 位作者 张鹏 姚金保 姜朋 许学宏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2期16-20,29,共6页
阐明国审小麦新品种‘宁麦23’的选育背景和过程,揭示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及其特点,为‘宁麦23’的推广应用及未来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利用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2009—2013连续4年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同... 阐明国审小麦新品种‘宁麦23’的选育背景和过程,揭示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及其特点,为‘宁麦23’的推广应用及未来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利用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2009—2013连续4年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较全面地与对照品种‘扬麦158’作比较。‘宁麦23’丰产、稳产性较好,其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扬麦158’增产2.90%-9.51%,增产点次率71%-100%;该品种成穗数适中,穗型较大,每穗实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产量三要素较协调;‘宁麦23’成熟期早,中抗赤霉病,中抗至中感纹枯病,高抗黄花叶病,籽粒商品性较突出。此外也指出了‘宁麦23’的不足,并探讨了相应的扬长避短的利用策略。‘宁麦23’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的苏皖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及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地区种植,尤其适合上述地区的中晚熟水稻茬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宁麦23 早熟 高产 抗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