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79
1
作者 李庆康 吴雷 +2 位作者 刘海琴 蒋永忠 潘玉梅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4期251-254,共4页
针对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固体粪便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 ,通过广泛调研 ,综合介绍和评述了目前国内采用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技术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改进建议和设想 ,作者还特别对畜禽粪便处理发展方向的生物技术... 针对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固体粪便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 ,通过广泛调研 ,综合介绍和评述了目前国内采用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技术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改进建议和设想 ,作者还特别对畜禽粪便处理发展方向的生物技术和各种综合利用技术等提出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处理 集约化 养殖场 无害化处理 中国
下载PDF
可溶性糖在高等植物代谢调节中的生理作用 被引量:238
2
作者 赵江涛 李晓峰 +1 位作者 李航 徐睿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6423-6425,6427,共4页
概述了植物体内糖参与渗透调节及信号转导的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 可溶性糖 信号 渗透调节
下载PDF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2
3
作者 杨林章 冯彦房 +4 位作者 施卫明 薛利红 王慎强 宋祥甫 常志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1,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特征,并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农田径流生态拦截技术以及包括化肥减量化技术和农药减量化与残留控制技术为主的农业化学品减量使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系统控制思想和相关技术研究的趋势,包括系统控制与区域治理结合、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结合、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结合及建立健全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价与预警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 污染控制技术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139
4
作者 谢道昕 范云六 +1 位作者 倪万潮 黄骏麒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7-373,共7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两个变种中B.t.aizawai 7-29和B.t.kurstaki HD-1是毒杀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优良菌株.本文通过花粉管途径将B.t.aizawai 7-29和 B.t.kurstaki HD-1的杀虫基因分别导入我国棉花品种(无毒棉、中棉12, 3118,3414)...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两个变种中B.t.aizawai 7-29和B.t.kurstaki HD-1是毒杀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优良菌株.本文通过花粉管途径将B.t.aizawai 7-29和 B.t.kurstaki HD-1的杀虫基因分别导入我国棉花品种(无毒棉、中棉12, 3118,3414)中,经Dot blotting证明,有3株棉花(A1,A2, A5)带有B.t.aizawai 7-29的杀虫基因,18株棉花(B1-4,B6, B7,B9-15,B17—21)带有B.t.kurstaki HD-1的杀虫基因.取2株点杂交呈阳性的植株(A1,A2,)进行Southern blotting,结果表明,A1和A2植物DNA经Hind Ⅲ酶切后均出现了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片段,没有酶切的A1植株DNA在50kb处具有杂交性,表明杀虫基因均已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中.组织化学法检测的结果证明,与aizawai 7-29杀虫基因融合的GUS基因(二者共用1个CaMV 35S启动子和1个终止子.)在棉花(A1,A2)中得到了表达,为杀虫基因在转基因棉花中的表达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杀虫 转基因植侏 芽孢杆菌
原文传递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总体思路与“4R”治理技术 被引量:188
5
作者 杨林章 施卫明 +3 位作者 薛利红 宋祥甫 王慎强 常志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在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目前水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系统总结归纳了农村面源污染的特征,提出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总体思路及指导原则,总结提炼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即源头减量... 在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目前水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系统总结归纳了农村面源污染的特征,提出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总体思路及指导原则,总结提炼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即源头减量(Reduce)、过程阻断(Retain)、养分再利用(Reuse)和生态修复(Restore),阐述了"4R"理论的具体技术组成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并结合"十一五"水专项,在直湖港小流域龙延村进行了"4R"理论的具体工程设计和应用。工程实践证明,"4R"理论指导下的龙延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工程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核心示范区TN入河量削减率为47.5%。支浜朱家浜水质明显改善,提升了1~2个等级,其中TN平均降幅达70.2%,NH4-N平均下降84.1%(由2.66~5.33mg·L-1降至0.29~1.28mg·L-1),CODMn平均降幅55.7%(由9.60~15.6mg·L-1降至4.52~7.7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源头减量-过程阻断-养分再利用-生态修复的4R理论 工程应用 水环境治理
下载PDF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研究 被引量:150
6
作者 方中达 许志刚 +4 位作者 过崇俭 殷尚智 伍尚忠 徐羡明 章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88,共8页
在1975—1980年初步测定的基础上,近4年来,先后从国内各病区又采集了835个菌株,分别在北京、南京、扬州和广州等地,在30个鉴别品种上接种测试其致病性差异,根据在5个最基本的鉴别品种上的反应特征,可将供试的菌株区分为7个致病型。它们... 在1975—1980年初步测定的基础上,近4年来,先后从国内各病区又采集了835个菌株,分别在北京、南京、扬州和广州等地,在30个鉴别品种上接种测试其致病性差异,根据在5个最基本的鉴别品种上的反应特征,可将供试的菌株区分为7个致病型。它们在IR26,Java14,南粳15,Tetep和金刚30上成株期的反应模式分别为(Ⅰ):RRRRS;(Ⅱ):RRRSS;(Ⅲ): RRSSS;(Ⅳ):RSSSS;(Ⅴ):SRRSS;(Ⅵ):RRSRS;(Ⅶ):RSSRS。在北方粳稻区的菌株,多属Ⅱ型和Ⅰ型,在南方籼稻区的菌株以Ⅳ型为最多,还有少量Ⅴ型菌存在,在长江流域籼粳混栽稻区的菌株,则以Ⅱ、Ⅳ型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菌株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63
7
作者 张永春 汪吉东 +3 位作者 沈明星 沈其荣 许仙菊 宁运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472,共8页
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 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和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有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的主区处理pH显著低于不施有机肥处理,但对应的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略有上升;副区单施尿素处理和尿素增施水稻秸秆处理pH较不施尿素对照分别下降了0.45、0.66个单位,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下降1.52、0.95 mmol kg-1;各试验处理的酸化速率为H+0.61~1.74 kmol hm-2a-1,单施尿素处理高于不施尿素处理,而尿素增施有机肥或水稻秸秆的大于单施尿素处理,以尿素配施有机肥和水稻秸秆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pH与外源氮输入量、土壤全氮及速效氮存在显著的依变关系。尿素对土壤的酸化影响与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存在差异,前者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还导致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降低,而增施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处理土壤缓冲容量保持稳定甚至提升,但其各自对土壤酸化的具体贡献率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速率 黄泥土 长期施肥 PH 太湖地区
下载PDF
水稻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之一 水稻钟模型——水稻发育动态的计算机模型 被引量:139
8
作者 高亮之 金之庆 +1 位作者 黄耀 张立中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0,共8页
本文提出的“水稻钟”模型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应用的动态模拟模型。它由水稻生育期模型和叶龄模型组成。生育期模型用来模拟逐日温度和日长对水稻发育的影响,它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解释能力,其参数可反应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 本文提出的“水稻钟”模型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应用的动态模拟模型。它由水稻生育期模型和叶龄模型组成。生育期模型用来模拟逐日温度和日长对水稻发育的影响,它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解释能力,其参数可反应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性、感温性和感光性。叶龄模型则用来模拟逐日温度对叶龄发育的影响,它可以预测不同叶位的出现日。由于叶龄和分蘖、茎、根、穗等形态学器官存在着较好的同伸关系,因此叶龄模型亦可用来模拟器官形成的时间。生育期模型和叶龄模型还可以相衔接,用来估计任意地点和年份的总叶龄。最后作者利用长江流域14个点(1985)和8个点(1986)的试验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检验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发育 计算机模型 水稻钟 模型
下载PDF
江苏省大型沼气工程沼液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57
9
作者 靳红梅 常志州 +2 位作者 叶小梅 马艳 朱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1-296,共6页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是一项提供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源工程。该研究采集了江苏省21个规模化养猪场和奶牛场内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样本,进行了氮磷钾等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由厌氧反应罐排出的沼液呈中性...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是一项提供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源工程。该研究采集了江苏省21个规模化养猪场和奶牛场内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样本,进行了氮磷钾等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由厌氧反应罐排出的沼液呈中性至微碱性,还原能力较强。猪场和奶牛场沼液中总氮分别集中在400~900mg/L和200~400mg/L范围内,其中铵态氮占总氮量的70%以上;总磷分别集中在30~100mg/L和300mg/L以上,可溶性磷含量变异较大;总钾分别集中在100~500mg/L和500mg/L以上。沼气工程运行时间对沼液理化性状影响显著,运行时间越长系统稳定性越好。氧化塘对沼液中颗粒物、氮素和磷素有显著的削减作用,多级氧化塘处理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养分 管理 沼液 理化特性 氧化塘
下载PDF
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 被引量:141
10
作者 王才林 仲维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根据 2 0 0 3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溧阳市等地出现的高温对水稻危害的调查结果 ,结合笔者的试验研究 ,分析了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结实率 防御对策 抽穗扬花期 幼穗分化期 品种 播种期 灌水
下载PDF
紫外线B对水稻叶组织中活性氧代谢及膜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4
11
作者 晏斌 戴秋杰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6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增强UV-B处理下,水稻叶片的O净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以及膜透性都显著增加,敏感性弱的品种O2净产生速率和膜伤害程度较低。在UV-B处理初期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水平增高,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OD、CAT和A... 增强UV-B处理下,水稻叶片的O净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以及膜透性都显著增加,敏感性弱的品种O2净产生速率和膜伤害程度较低。在UV-B处理初期活性氧清除系统的水平增高,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OD、CAT和AP活性以及ASA含量降低,其中AP和SOD活性的下降最为明显,而敏感性弱的品种SOD活性始终高于敏感性强的品种。处理14d后去掉UV-B,再经则14d上述各指标均恢复到与对照相近的水平。根据这些结果推测,水稻的UV-B伤害可能主要是由于SOD活性的降低而导致O增生和膜脂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紫外线B 膜透性 活性氧代谢 叶片
下载PDF
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35
12
作者 王立方 陆昌华 +1 位作者 谢菊芳 胡肄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8-174,共7页
阐述了构建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对于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构成和特点,比较不同类型的畜体标识方法,归纳可追溯系统所涉及的信息网络等技术,回顾发达国家和地区可追溯制度建设和可追溯系... 阐述了构建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对于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构成和特点,比较不同类型的畜体标识方法,归纳可追溯系统所涉及的信息网络等技术,回顾发达国家和地区可追溯制度建设和可追溯系统的实施情况,指出制约可追溯系统应用的主要问题。以及介绍中国进行可追溯系统试点研究的进展,提出家畜标识制作的新工艺与新方法,指出可追溯系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畜产品 可追溯系统 标识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916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81
13
作者 陈志谊 高太东 +3 位作者 严大富 倪寿坤 陆凡 史阿宝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2期75-78,共4页
1992~1994年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两个拮抗细菌(B-916、P-91)和井岗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1994~1995年在江苏省3个基点上进行了B-916防治纹枯病的大面积示范试验。B-916发酵液在田间对水... 1992~1994年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两个拮抗细菌(B-916、P-91)和井岗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1994~1995年在江苏省3个基点上进行了B-916防治纹枯病的大面积示范试验。B-916发酵液在田间对水稻纹枯病的为害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发酵含菌量为2.54×1011~2.54×1012cfu/mL时,用量3.75L/hm2的防治效果为50.0%~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水稻 纹枯病 田间试验
下载PDF
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115
14
作者 金之庆 葛道阔 +1 位作者 郑喜莲 陈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13-524,共12页
利用我国玉米带12个有代表性地点的作物、土壤和天气资料,验证了CERES-Maize在我国的适用性,确定了各地有代表性品种在模型中的遗传参数,还对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之后,将CERES-Maize在各地当前气候以及在3种由平衡GCMs生成的气候变... 利用我国玉米带12个有代表性地点的作物、土壤和天气资料,验证了CERES-Maize在我国的适用性,确定了各地有代表性品种在模型中的遗传参数,还对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之后,将CERES-Maize在各地当前气候以及在3种由平衡GCMs生成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分别运行,通过分析与比较模拟结果,评价了当CO_2倍增时,气候变化对我国各地玉米产量和灌溉需要量的可能影响,对CO_2的直接影响也做了考虑。还应用若干农业气候指标,评价了未来研究区域的干湿状况、耕作制度和品种布局的变化等。最后通过模拟试验,分析了若干适应气候变化的栽培对策的可行性。本文提交的结果不是一种预测,应将其理解为就未来气候变化影响我国玉米生产所作的合理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 玉米生产
下载PDF
牧草品质评价体系及品质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0
15
作者 郑凯 顾洪如 +1 位作者 沈益新 丁成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7-61,共5页
简要介绍了牧草品质的评价体系,以及牧草品质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包括营养价值、消化率、适口性等。并着重概括了国内外牧草品质育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牧草品质育种 营养价值 消化率 评价体系 适口性
下载PDF
基于.NET构架的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 被引量:128
16
作者 谢菊芳 陆昌华 +1 位作者 李保明 王立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8-220,共3页
可追溯系统是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内外可追溯系统研究的现状、个体标识和系统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的阐述,运用二维条码技术、RF ID(无线射频电子标识)技术和组件技术,构建了肉用猪及其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实现了基... 可追溯系统是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内外可追溯系统研究的现状、个体标识和系统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的阐述,运用二维条码技术、RF ID(无线射频电子标识)技术和组件技术,构建了肉用猪及其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实现了基于.NET构架的猪肉安全生产的追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技术 安全猪肉 全程监控 可追溯系统
下载PDF
水稻灌浆期温光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8
17
作者 李林 沙国栋 陆景淮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3-38,共6页
水稻灌浆前期平均气温在26℃以上,或低于21℃,光照不足,会使多数品种稻米的出糙率和精米率降低1~3%,整精米率减少3~10%,严重者达10%以上。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随灌浆期平均气温的变化因种而异;对光强的反应,品种间亦不相同... 水稻灌浆前期平均气温在26℃以上,或低于21℃,光照不足,会使多数品种稻米的出糙率和精米率降低1~3%,整精米率减少3~10%,严重者达10%以上。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随灌浆期平均气温的变化因种而异;对光强的反应,品种间亦不相同。糙米的蛋白质含量与平均气温的关系视不同年型而异,灌浆期太阳辐射强,多晴天少雨,日较差大的年份,随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反之,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光强减弱,使杂交籼稻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期 温度 光强 稻米 品质
下载PDF
甜糯玉米软罐头主要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133
18
作者 宋江峰 李大婧 +1 位作者 刘春泉 刘玉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22-2131,共10页
【目的】分析影响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品质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旨在探讨利用甜糯玉米软罐头挥发性成分指标对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进行表征和区分的可能性,也为目标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 【目的】分析影响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品质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旨在探讨利用甜糯玉米软罐头挥发性成分指标对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进行表征和区分的可能性,也为目标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6个不同品种的甜糯玉米软罐头中主要风味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甜糯玉米软罐头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均有其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合,龙粘2号玉米软罐头主要赋味成分是2,3-二氢化苯并呋喃、2-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醛;京甜紫花糯1号玉米软罐头主要赋味成分为2,5-二甲基吡嗪、3-甲基-2-噻吩甲醛;江南花糯玉米软罐头的主要赋味成分是(Z)-2-庚烯醛。【结论】这些风味物质组合,形成了各自的风味特征,其存在与差异决定了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风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78
19
作者 金翠霞 吴亚 王冬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87-295,共9页
本文运用种类丰富度(S)、均匀性(V)和申农指数(Shannon's index.H')分析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和各亚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层次差异、季节动态、以及杀虫药剂的作用。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值较低,H'值一般在3以下,表明群落稳定性... 本文运用种类丰富度(S)、均匀性(V)和申农指数(Shannon's index.H')分析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和各亚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层次差异、季节动态、以及杀虫药剂的作用。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值较低,H'值一般在3以下,表明群落稳定性差;多样性季节变化较大。在不用农药条件下,8月底以后的H'值较高;水稻群体上部群落的S、和V'值均大于下部的对应值;杀虫药剂的应用虽提高了群落总体的H'和V'值,但对亚群落的分析表明,杀虫药剂促进害虫亚群落的H'和V'值上升,却降低了各天敌亚群落的有关值,从而扩大了害虫和天敌之间稳定性的差距,使两者的同步关系受到损害;杀虫药剂的应用还使各天敌亚群落种类数和个体数明显减少,特别是寄生天敌昆虫种类数、个体数均大幅度下降,使其难以起到控制害虫的应有作用,这又为害虫的再猖獗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分析认为,就稻田节肢动物而言,多样性仍然是群落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测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肢动物 群落 稻田 多样性
下载PDF
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6
20
作者 冯利平 高亮之 +1 位作者 金之庆 马新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发展了小麦最短累计春化日(AVD)的概念,指出不同类型品种的最短累计春化日不同,给出了不同类型有代表性品种AVD的数量指标,在借鉴吸收“水稻钟”模型和CERES-Wheat模型... 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发展了小麦最短累计春化日(AVD)的概念,指出不同类型品种的最短累计春化日不同,给出了不同类型有代表性品种AVD的数量指标,在借鉴吸收“水稻钟”模型和CERES-Wheat模型的思想方法基础上,构建了析因指数形式的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WDSM)。WDSM具有精度高,机理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模拟误差在一周之内,绝大多数地点在2~4天。在北纬34°17'~38°56'的范围内,采用北京10号品种,将WDSM的模拟误差与积温法进行了比较:除播种—出苗阶段略接近外,其他阶段均减少7.8~40.7天。与CERES-Wheat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在出苗—抽穗阶段减少4.2天,在整个生育期也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发育期 模拟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