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钢椭圆孔板应力集中的应变率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进 吴健 +2 位作者 王纬波 于培师 赵军华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4-699,共6页
含孔板的应力集中问题一直是结构安全评估的重要研究课题。许多学者研究了线弹性孔板在静态载荷下的应力集中问题,包括孔的形状,材料的各向异性和加载方向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当孔板承受动态载荷发生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和... 含孔板的应力集中问题一直是结构安全评估的重要研究课题。许多学者研究了线弹性孔板在静态载荷下的应力集中问题,包括孔的形状,材料的各向异性和加载方向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当孔板承受动态载荷发生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和应变率效应会导致应力集中与线弹性结果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基于Johnson-Cook模型,对45号钢含孔板孔边的动态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塑性应力集中系数不仅取决于加载大小(应变)而且还取决于加载速度(应变速率)。给定远端应变1%,在平面应力状态下:圆孔板在应变率·ε∞=20/s下的应力集中系数比应变率·ε∞=0.1/s下的结果高10%;对于形状因子(短轴/长轴)为0.5的椭圆孔板,在应变率·ε∞=20/s下的应力集中系数比应变率·ε∞=0.1/s下的结果高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效应 应力集中 粘塑性 有限元 应变
下载PDF
基于多维神经网络深度特征融合的鸟鸣识别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吉训生 江昆 谢捷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4-853,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夜间迁徙鸟鸣监测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多维神经网络深度特征融合的鸟鸣识别算法。首先,提取鸟鸣对数尺度的梅尔谱图作为VGG Style模型的训练特征,增强时频谱图的能量分布,通过Mix up数据混合生成虚拟数据以减少模型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夜间迁徙鸟鸣监测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多维神经网络深度特征融合的鸟鸣识别算法。首先,提取鸟鸣对数尺度的梅尔谱图作为VGG Style模型的训练特征,增强时频谱图的能量分布,通过Mix up数据混合生成虚拟数据以减少模型的过拟合。之后,将预训练的VGG Style作为特征提取器对每一段鸟鸣提取深度特征。鉴于不同维度模型的互补性,该文提出分别使用1维CNN-LSTM、2维VGG Style与3维DenseNet121模型作为特征提取器生成高级特征。对于1维CNN-LSTM,使用小波分解作为池化方法,分别对鸟鸣时、频域进行9层小波分解,生成多层LBP特征以获取更丰富的时频信息。最后,对CNN-LSTM与DenseNet121的全连接层进行优化,减少模型参数,提高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融合多维神经网络的深度特征,使用浅层分类器在含有43种鸟类的CLO-43SD数据集中,获得了93.89%的平衡准确率,相较于最新的Mel-VGG与Subnet-CNN融合模型,平衡准确率提高了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鸣识别 1维CNN-LSTM 2维VGG Style 3维DenseNet121 深度特征融合
下载PDF
钢铁表面硅烷锆盐植酸复合转化膜耐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启波 赵永武 卞达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4-109,148,共7页
为提高40Cr钢体表面耐腐蚀性能,采用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硝酸锆和植酸在40Cr钢表面制备了具有优异耐蚀性能的硅烷锆盐复合转化膜,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了硅烷锆盐复合转化液成膜的工艺条件。采用硫酸铜滴定实验... 为提高40Cr钢体表面耐腐蚀性能,采用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硝酸锆和植酸在40Cr钢表面制备了具有优异耐蚀性能的硅烷锆盐复合转化膜,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了硅烷锆盐复合转化液成膜的工艺条件。采用硫酸铜滴定实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电化学测试对复合膜的耐蚀性、形貌、成分、膜层的电位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硅烷锆盐复合膜最优工艺为硅烷浓度5%(体积分数),硝酸锆浓度为0.75%(质量分数),溶液pH值为4,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50 s;通过硫酸铜点滴试验和电化学测试可以看出掺杂植酸的复合转化膜的耐蚀性比单一硅烷膜和硅烷锆盐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微观形貌观察可以看出,植酸的添加弥补了膜层缺陷,阻碍了腐蚀介质的扩散,增强了膜层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转化膜 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PT) 硝酸锆 植酸 40CR钢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增强碳纤维磷酸盐粘结陶瓷涂层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斯帅 卞达 赵永武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9期63-67,共5页
为提高碳纤维(CF)在磷酸盐粘结陶瓷涂层(PBCC)中的界面性能,从而提升高温下PBCC的耐磨损性能,采用电泳沉积法将氧化石墨烯(GO)片材附着到碳纤维(CF)表面,制备出CF-GO杂化纤维,研究未添加和添加CF-GO杂化纤维的PBCC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 为提高碳纤维(CF)在磷酸盐粘结陶瓷涂层(PBCC)中的界面性能,从而提升高温下PBCC的耐磨损性能,采用电泳沉积法将氧化石墨烯(GO)片材附着到碳纤维(CF)表面,制备出CF-GO杂化纤维,研究未添加和添加CF-GO杂化纤维的PBCC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和拉曼光谱表征CF-GO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利用SEM、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光学轮廓仪对未添加和添加CF-GO杂化纤维的PBCC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25℃升至100℃,未添加和添加2%(质量分数)CF-GO杂化纤维的PBCC的摩擦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添加杂化纤维的涂层的摩擦系数波动值明显低于未添加杂化纤维的涂层;添加2%CF-GO杂化纤维的PBCC的摩擦系数在不同温度下均小于未添加杂化纤维的PBCC,由此可知,杂化纤维的引入有效降低了涂层的摩擦系数以及当摩擦工况的温度升高时摩擦系数的波动值,提高了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的稳定性;常温下添加CF-GO杂化纤维的PBCC的磨损量高,高温下未添加CF-GO杂化纤维的PBCC的磨损量高,由此可知,CF-GO杂化纤维的加入在常温下使涂层磨痕两边隆起的高度降低,并降低了涂层的耐磨性,而在高温下使涂层磨痕两边隆起的高度提高,改善了涂层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碳纤维 电泳沉积法 PBCC 摩擦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