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2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965
1
作者 于生元 万有 +20 位作者 万琪 马柯 王家双 卢振和 刘延青 刘小立 刘慧 刘若卓 邓列华 李焰生 陈向军 陈军 张达颖 郑宝森 赵华 常建民 黄东 傅志俭 熊东林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3])。二、流行病学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ALGIA 中国专家共识 疼痛持续时间 痛觉超敏 中枢敏化 加巴喷丁 阿片类药物 神经介入技术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0
2
作者 张通 李丽林 +13 位作者 毕胜 梅元武 谢瑞满 罗祖明 王德生 王维治 王宁华 贾建平 谭兰 丁新生 崔丽英 王得新 胡学强 钮竹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948-1954,共7页
目的 评价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在全国一些城市建立以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及其所负责的社区医疗机构组成的三级康复网 ,对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持续康复 ,并对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 目的 评价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在全国一些城市建立以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及其所负责的社区医疗机构组成的三级康复网 ,对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持续康复 ,并对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方面进行评定。在全国共建立了 15个三级康复网 ,各三级康复网按照统一的入选标准筛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 ,按照统一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并在发病后 1周及 1、2、3、4、5、6个月末共进行 7次评价。结果 共有 10 78例患者入组 ,其中完成全部 7次评价者 90 2例 ,死亡19例 ,失访 15 7例。 90 2例中 ,康复组 4 39例 ,男性 2 6 6例 ,女性 173例 ;年龄 6 1岁± 11岁 ;脑梗死 2 78例 ;脑出血 16 1例。对照组 4 6 3例 ,男性 2 81例 ,女性 182例 ;年龄 6 0岁± 11岁 ;脑梗死 2 91例 ;脑出血172例。发病后第 2个月起 ,两组之间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定等方面的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6个月时 ,康复组患者基本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自理 ,Barthel指数平均值接近 85分。对照组也有所恢复 ,但恢复的程度低于康复组。康复组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三级康复治疗 前瞻性研究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2
3
作者 于生元 董钊 +3 位作者 李焰生 万琪 周盛年 乔向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2120例偏头痛患者每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10 mg,治疗时间为12周,在治疗开始及4周末、8周末、12周末分别记录患者的头痛程度、频率、服药剂量、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2120例偏头痛患者每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10 mg,治疗时间为12周,在治疗开始及4周末、8周末、12周末分别记录患者的头痛程度、频率、服药剂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血压.结果:治疗后4周末、8周末及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均P<0.05),频率明显减少(均P<0.05),盐酸氟桂利嗪用量亦明显减少(均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钙通道 盐酸氟桂利嗪
下载PDF
偏头痛非药物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0
4
作者 于生元 万琪 +8 位作者 王伟 朱兵 李瑛 杨骏 周冀英 赵凌 赵吉平 赵宏 徐斌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目前,中国偏头痛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40~44岁时疾病负担达到高峰、女性高于男性的趋势。许多偏头痛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导致急性镇痛药的滥用和头痛的慢性化。能够推荐给儿童和妊娠期偏头痛患... 目前,中国偏头痛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40~44岁时疾病负担达到高峰、女性高于男性的趋势。许多偏头痛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疗效欠佳、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导致急性镇痛药的滥用和头痛的慢性化。能够推荐给儿童和妊娠期偏头痛患者的药物极其有限。随着对偏头痛认识的不断深入和非药物防治经验的积累,以针灸为主的非药物治疗策略在偏头痛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不适合药物治疗的偏头痛患者,应推荐非药物防治策略。为规范我国广大医生对偏头痛的非药物防治方法,本共识经中西医结合专家讨论,针对无/有先兆偏头痛的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确定推荐调整生活方式、针灸疗法、神经调节技术、行为疗法四大类非药物防治方法,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非药物防治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正祥 杜丽 +3 位作者 刘新亚 张莺芳 叶民 丁新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6期558-560,共3页
目的:探讨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PD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美多芭治疗)和观察组68例(给予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比较2组PD非运动症状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 目的:探讨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PD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美多芭治疗)和观察组68例(给予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比较2组PD非运动症状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DMT)、Rey文字记忆测试(RAVLT)、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韦氏智力测试-积木测验(B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觉异常、尿频尿急等非运动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PD效果确切,能够显著优化患者非运动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盐酸普拉克索 美多芭
下载PDF
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1
6
作者 于生元 +13 位作者 于欣 张明洁 司天梅 王春雪 杨晓苏 于挺敏 李明欣 陈春富 罗国刚 李晓光 张旻 万琪 王贺波 董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81-890,共10页
一、前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抑郁障碍同样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2]。研究表明由于共享多种发病机制,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颇为常见,且二者共病可能导致更复杂的症状和更差的预后[3],病人饱受痛苦... 一、前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抑郁障碍同样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2]。研究表明由于共享多种发病机制,偏头痛与抑郁障碍共病颇为常见,且二者共病可能导致更复杂的症状和更差的预后[3],病人饱受痛苦。目前多数临床医师对二者共病的认识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致残性疾病 原发性头痛 临床医师 偏头痛 共病 中国专家共识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不同剂量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印卫兵 丁新生 +6 位作者 冯美江 张平 邓晓萱 姚娟 宋春杰 龚洁 顾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方法 8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巴曲酶治疗组(又分为1BU/kg、2BU/kg、4BU/kg、8BU/kg、16BU/kg、32BU/kg组),每组10只。制作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制作模...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方法 8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巴曲酶治疗组(又分为1BU/kg、2BU/kg、4BU/kg、8BU/kg、16BU/kg、32BU/kg组),每组10只。制作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制作模型前3h给予对照组沙土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巴曲酶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巴曲酶。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沙土鼠海马CA1 区凋亡细胞,光镜下计算海马CA1 区的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巴曲酶8BU/kg、16BU/kg、32BU/kg组海马CA1 区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及巴曲酶1BU/kg、2BU/kg、4BU/k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 01), 8BU/kg、16BU/kg、32BU/kg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 .05)。结论 巴曲酶具有抗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作用;巴曲酶8BU/kg为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脑缺血再灌注 凋亡
下载PDF
青年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兰兰 陈蓓蕾 +4 位作者 张娴娴 叶青 张扬威 李晓波 万琪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探索青年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至2011年所有入住苏北人民医院的首次急性自发性脑出血青年患者。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分析30d的死亡及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的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 目的探索青年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至2011年所有入住苏北人民医院的首次急性自发性脑出血青年患者。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分析30d的死亡及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2)的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青年自发性脑出血30d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合并高血压病(P=0.023)或糖尿病(P=0.007)、幕下血肿(P=0.000)、血肿体积大(P=0.008)、GCS评分低(P=0.000)、外周血白细胞高(P=0.000)、血糖高(P=0.039)、凝血酶原时间长(P=0.001)。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有:年纪轻(P=0.001)、无高血压病(P=0.010)或糖尿病(P=0.028)、血肿体积小(P=0.000)、NIHSS评分低(P=0.000)、外周血白细胞低(P=0.000)、血糖低(P=0.012)、收缩压水平低(P=0.000)。其中NIHSS评分及GCS评分对预后判断具有很高的价值,收缩压、外周血白细胞及血肿体积对预后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青年自发性脑出血短期预后判断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青年 预后 病死率 预后良好
原文传递
小牛血清去蛋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及其血清IL-8、Fibulin-5和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韩艳 武茜 潘红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4期2623-2626,共4页
目的比较加入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血清白介素8(IL-8)、扣针蛋白-5(fibulin-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目的比较加入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血清白介素8(IL-8)、扣针蛋白-5(fibulin-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简单化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入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氧化应激指标和IL-8、fibulin-5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5. 0%,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5. 49±1. 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DA为(5. 27±1. 2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 <0. 05); SOD为(1 172. 46±58. 18) U/L,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8为(242. 97±57. 59) g/L、fibulin-5为(64. 87±11. 39) g/L、TNF-α为(1. 21±0. 18) 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 <0. 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血清中的炎性因子含量,对患者预后改善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小牛血清去蛋白 氧化应激 IL-8 FIBULIN-5 TNF-Α
下载PDF
线粒体释放的凋亡因子与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红灿 张化彪 孙圣刚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3期212-214,共3页
凋亡是细胞接受各种凋亡信号,在基因调控下发生的主动死亡过程。线粒体在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就线粒体释放的凋亡相关因子及其在缺血神经元凋亡通路中的作用机制作了综述。
关键词 线粒体 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脑缺血 凋亡相关因子 细胞色素C 凋亡诱导因子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正祥 叶民 +4 位作者 周宁 吴有志 赵刘兵 吕献军 丁新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用于急性脑动脉闭塞取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和南京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70例,均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取栓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及预后。结果所有...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用于急性脑动脉闭塞取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和南京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70例,均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取栓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取栓成功,闭塞的脑动脉全部或部分再通,术后未出现血管夹层、脑内出血和穿刺部位血肿等操作导致的并发症。术后1w及3个月时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70例患者平均改良Rankin(mRS)评分(0.6±0.2)分,其中预后良好(≤2分)67例(95.7%)。术后1年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复查无开通血管再闭塞情况发生。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用于脑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但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SOLITAIRE AB支架 机械取栓术
下载PDF
脑脊液净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朝晖 蔡昭 +6 位作者 陈伟贤 李弘钧 王颖 王兴霞 印琼 于沁 周晓勤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年第4期203-206,共4页
4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了脑脊液净化治疗,多数做了3~5次,最多者做9次。每次脑脊液出量20~70ml,平均总出量168±62ml。4例急性期复发出血。3个月后33例患者基本康复,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 4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了脑脊液净化治疗,多数做了3~5次,最多者做9次。每次脑脊液出量20~70ml,平均总出量168±62ml。4例急性期复发出血。3个月后33例患者基本康复,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11例有神经功能缺陷。1例因暴发性肝炎,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作者结合文献讨论了脑脊液净化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机理,指出其可清除积血,降低颅压,预防或减轻血管痉挛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缺陷,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净化 治疗
下载PDF
以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15分作为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拔管指征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小培 禹玲 贲国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7期40-44,共5页
背景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为37%~78%,留置胃管可为其提供一定的营养支持及维持酸碱平衡,但易引发感染、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及时评估病情、早期安全拔管后给予经口喂养至关重要。目的探讨以Gugging吞... 背景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为37%~78%,留置胃管可为其提供一定的营养支持及维持酸碱平衡,但易引发感染、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及时评估病情、早期安全拔管后给予经口喂养至关重要。目的探讨以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15分作为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拔管指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并留置胃管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剔除死亡、住院1周内自动出院、转院患者,最终对照组纳入38例、试验组纳入42例。对照组患者以洼田饮水试验Ⅰ级、Ⅱ级作为拔管指征,试验组患者以GUSS评分≥15分作为拔管指征。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胃管复插率及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出院时营养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拔管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时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NF)水平和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OQLI-74)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洼田饮水试验Ⅰ级、Ⅱ级相比,以GUSS评分≥15分作为拔管指征可更有效地降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 洼田饮水试验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就诊时间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功能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相关因素 被引量:11
14
作者 顾萍 樊兴娟 +1 位作者 黄琳 葛颂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查看1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记录和就诊时间,分为7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96 h组,>96 h组,排除从外院转入者。主要转归为依赖...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查看1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记录和就诊时间,分为7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96 h组,>96 h组,排除从外院转入者。主要转归为依赖水平〔Barthel指数(BI)〕,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功能残疾(改良Rankin评分)。结果分析患者出院1年后与入院时BI差值发现,≤6 h组BI均值与≤72 h组、≤96 h组、>96 h组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37,0.035和0.005),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分析患者出院1年后与入院时NIHSS评分差值发现:仅≤96 h组和>96 h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差异;分析患者出院1年后与入院时改良Rankin评分差值发现,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缩短患者就诊时间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各组6 h内和48 h内就诊患者BI、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差值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患者经济能力、病情轻重、受教育程度、脑卒中知识普及及患者依从性等相关,因此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做好脑卒中患者及家人对该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等的健康教育,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致残率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就诊时间
下载PDF
结核性脊髓炎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永锦 金庆文 侯熙德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3期495-496,F0003,共3页
结核性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中比较少见的类型,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易和其它感染鉴别,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结核性脑脊膜脊髓炎病例进行报道,并复习文献。 1病例介绍 病例1,女性,42岁。因"双下肢活动障碍4月,加重1周"入院。
关键词 结核性脊髓炎 抗酸染色 脑脊液细胞学 ADA和γ-IFN 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安全性和疗效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英麦 梁琪 +19 位作者 万新华 王琳 陈苏玲 吴强 张雪平 于生元 商慧芳 胡兴越 卢家红 陶恩祥 聂志余 潘旭东 唐荣华 张宝荣 陈军 谭红愉 董红娟 励建安 罗蔚锋 姚晨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5-363,共9页
目的 评价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200 U注射剂量(如合并拇指肌张力障碍的受试者注射240 U)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来自2014年9月... 目的 评价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200 U注射剂量(如合并拇指肌张力障碍的受试者注射240 U)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的15家临床中心)签署知情同意后书后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法按2∶1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给予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200 U或240 U,n=118)和对照组(辅料成分,不含A型肉毒毒素,n=60).试验分2个阶段:核心试验(1周筛选期、12周双盲治疗期);扩展试验(对核心阶段的两组患者序贯进行开放治疗,观察期6周).受试者在注射后第1、4、6、8、12、16、18周来院随访,并对患者腕部屈肌、四指屈肌、拇指屈肌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功能残疾量表、总体评估量表评分.主要疗效指标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第6周时的MA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值.结果 (1)主要疗效指标显示,试验组治疗第6周腕屈肌肌张力MAS评分较基线变化-1.00(-2.00,-1.00)分,对照组较基线变化0.00(-0.5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18,P<0.0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安全性结果显示:核心阶段:试验组有10例发生13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7%(10/118),对照组有3例发生3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 (3/60),全部为轻到中度不良反应,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展阶段:3例患者发生4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3/154),严重程度全为轻度,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国产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 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原文传递
不同部位脑梗死后华勒变性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17
作者 顾萍 武茜 葛颂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3年第6期665-67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后锥体束华勒变性的发生过程和机制。方法报道3例不同部位脑梗死后华勒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后可出现锥体束和胼胝体华勒...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后锥体束华勒变性的发生过程和机制。方法报道3例不同部位脑梗死后华勒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后可出现锥体束和胼胝体华勒变性,表现为同侧锥体束(内囊、大脑脚)与胼胝体出现T2和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并且DWI和ADC信号改变比T2更明显;而单侧脑桥基底部梗死可于数月后出现双侧脑桥小脑束华勒变性,表现为双侧小脑中脚T2和DWI高信号,ADC等信号。结论脑梗死后华勒变性是疾病的发展过程,应充分认识这一现象,避免临床误诊为新发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锥体束 华勒变性
原文传递
对侧控制型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文通 许光旭 +3 位作者 孟殿怀 陆晓 张磊 顾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NMES)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初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侧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直立床训练... 目的 探讨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NMES)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初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侧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直立床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对侧控制组在患侧腕背伸肌、患侧胫前肌给予CCNMES.对照组接受患侧腕背伸肌群、患侧胫前肌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运动力指数(MI)、患侧腕部背伸主动活动度(AROM)、患侧踝部背伸AROM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功能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侧控制组患者NIHSS[(11.24±6.36)分]、FMA[(41.14±13.45)分]、MI[(32.14±9.36)分]、患侧腕部背伸AROM[(15.68 ±4.51)°]、患侧踝部背伸AROM[(11.57±5.61)°]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NIHSS[(13.34 ±4.43)分]、FMA[(37.84±14.13)分]、MI[(27.76 ±11.63)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对侧控制组患侧腕部及踝部的背伸ARO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CNMES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在腕部及踝部AROM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N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控制型电刺激 脑卒中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短期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秋琴 章雨桐 +9 位作者 徐语晨 柏亚妹 陈华 姜荣荣 严姝霞 王庆 徐桂华 谢颖 乔春 杨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55-2161,共7页
背景帕金森病(PD)作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因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且长期使用疗效降低,使其成为全球医疗难题。刮痧是应用广泛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之一,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目前有关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PD的研究... 背景帕金森病(PD)作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因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且长期使用疗效降低,使其成为全球医疗难题。刮痧是应用广泛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之一,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目前有关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PD的研究尚少。目的 观察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PD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1年3—9月在南京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PD门诊诊治的16例原发性PD患者为观察组,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及Hoehn-Yahr分期相匹配的原则,选择16例原发性PD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刮痧联合西药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停止刮痧,单纯西药继续治疗1个疗程作为随访。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最后1个疗程作为随访。治疗3个月和随访1个月,观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MDS-UPDRS Ⅲ)评分、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观察血清白介素1β(IL-1β)、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MDS-UPDRS Ⅲ、NMSS评分及血清IL-1β、NF-κB水平均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MDS-UPDRS Ⅲ、NMSS评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P<0.001);随访1个月对照组患者MDS-UPDRS Ⅲ评分低于组内治疗3个月(P<0.001);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NMSS评分高于组内治疗3个月(P=0.002)。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随访1个月MDS-UPDRS Ⅲ、NM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NF-κ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及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3.651、-3.468,P<0.05)。结论 刮痧联合药物治疗早、中期原发性PD安全可行,能够改善PD患者的部分运动功能障碍,减轻非运动症状,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刮痧疗法 药物疗法 疗效比较研究 中医非药物疗法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言语障碍与病变部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朝晖 陈伟贤 +1 位作者 李弘钧 赵红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34-235,共2页
观察了61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失语症患者,男29例,女32例,年龄53~69岁,平均58.5岁。头颅CT或MRI检查,病灶位于语言中枢31例(占50.8%);位于非语言中枢30例(占49.2%),包括左额叶内侧、左颞顶... 观察了61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失语症患者,男29例,女32例,年龄53~69岁,平均58.5岁。头颅CT或MRI检查,病灶位于语言中枢31例(占50.8%);位于非语言中枢30例(占49.2%),包括左额叶内侧、左颞顶枕结合区,峡部岛叶等“非语言皮质区”和左基底节、内囊、外囊等皮质下深部结构。分析了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和性质的关系。提示“非语言中枢”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言语障碍 CT 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