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Lava-Flex多期动态增强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建国 赵文露 +2 位作者 杨毅 沈钧康 贾传海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MRI)多期相动态增强(MDCE)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及其联合分析方法对肝脏良恶性病灶鉴别的价值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MRI)多期相动态增强(MDCE)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及其联合分析方法对肝脏良恶性病灶鉴别的价值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6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常规MRI平扫、LavaFlex多期相动态增强及DWI,经工作站后处理获取多期相动态增强扫描曲线(TIC)曲线及ADC值,ADC值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界值作为良恶性鉴别阈值,并比较方法 1(DWI的ADC值测量)、方法2(MDCE TIC曲线类型结合LI-RADS分级)、方法 3(MDCE TIC曲线类型结合ADC值和LI-RADS分级)和方法4(优化组合法,MDCE TIC曲线类型结合危险因素),共4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ADC值=1.23×10^(-3) mm^2/s为良恶性病变的界值,对良恶性病变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40,P<0.05,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3%;良恶性病变TIC曲线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方法 2、方法 3及方法 4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38%,100%、55%,96%、85%。结论 MDCE、DWI优化组合分析方法可提高诊断效能,但对恶性病变敏感性降低,DWI与MDCE互为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图像增强
下载PDF
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唐智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644-646,共3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行MIP、VR观察动脉瘤。结果:30例共37个动脉瘤,...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行MIP、VR观察动脉瘤。结果:30例共37个动脉瘤,前交通动脉6个,大脑前动脉2个,大脑中动脉9个,后交通动脉16个,基底动脉2个,颈内动脉2个。23例单发,7例多部位动脉瘤。DSCTA共发现35个动脉瘤,漏诊2个。动脉瘤大小3 mm×2.9 mm^12 mm×10 mm。18例行弹簧钢圈栓塞。7例行开颅夹闭术。DSCTA检查的敏感度为94.5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4.59%。结论:DSCTA是一种快速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腮腺腺淋巴瘤的MR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高军 张红琴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MR特征。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数目、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结果:15例患者中,多发8例,单发7例,共发现29枚病灶。其中位于腮腺浅叶13例,深叶2例。T...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MR特征。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数目、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结果:15例患者中,多发8例,单发7例,共发现29枚病灶。其中位于腮腺浅叶13例,深叶2例。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多呈轻至中度强化。结论:对中老年男性患者,有吸烟病史,发生于腮腺浅叶后下方,病灶多发,信号多样,轻中度强化,要高度考虑腮腺腺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腺淋巴瘤 MR诊断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磁共振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高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PAP)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PAP的MRI表现,15例PAP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5例PAP共发现病灶16枚,14例单发,1例多发。实质型肿块,单发11例,多...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PAP)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PAP的MRI表现,15例PAP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5例PAP共发现病灶16枚,14例单发,1例多发。实质型肿块,单发11例,多发1例,囊实混合型肿块3例,增强后实性肿块明显强化;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灶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 PAP具有一定的磁共振特征,对于单发实质型肿块,能明确诊断,多发实质型及囊实混合型诊断较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去骨减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高军 张红琴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5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去骨减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及介入治疗患者6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Neuro-DSA血管处理软件,行去骨减影CTA成像,观察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颈的的特征。结果:65例患者行去骨减... 目的:探讨去骨减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及介入治疗患者6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采用Neuro-DSA血管处理软件,行去骨减影CTA成像,观察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颈的的特征。结果:65例患者行去骨减影后,均发现动脉瘤,其中单发60例,多发5例。结论:去骨减影CTA在发现动脉瘤方面特异性很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SAH患者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减影 CTA脑动脉瘤 诊断
下载PDF
MR成像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丁天一 《智慧健康》 2017年第10期98-99,112,共3页
目的探究肩袖损伤患者应用MR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和检查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是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并进行诊断的肩袖损伤患者68例,对照组常规检测,研究组应用MR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应用MR成像技术进行诊断与常规CT检测,效果显示... 目的探究肩袖损伤患者应用MR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和检查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是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并进行诊断的肩袖损伤患者68例,对照组常规检测,研究组应用MR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应用MR成像技术进行诊断与常规CT检测,效果显示,研究组应用MRI平扫的满意度高达95.69%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CT诊断的满意度为79.68%,完全撕裂、肌腱变性、肩袖间隙撕裂、滑囊面撕裂、部分全层撕裂、关节面撕裂的诊断率分别为8(11.76%)、19(27.94%)、6(8.82%)、12(17.65%)、14(20.59%)、9(13.24%),明显优于常规诊断CT技术的6(8.82%)、15(22.06%)、5(7.35%)、10(14.71%)、11(16.18%)、7(10.29%)。结论针对肩袖损伤患者选择应用MR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成像 肩袖损伤诊断 效果观察
下载PDF
磁共振检查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附36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斌 胡高军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3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MR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36例脊柱转移瘤病例,共发现转移病灶85枚,脊柱转移瘤MR征象呈斑片状,片状、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破坏,分三种:溶骨性转移T1W...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脊柱转移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3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MR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36例脊柱转移瘤病例,共发现转移病灶85枚,脊柱转移瘤MR征象呈斑片状,片状、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破坏,分三种:溶骨性转移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部分病灶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形成,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成骨性转移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STIR呈低信号;混合性转移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STIR呈高低混杂信号。结论:MR是脊柱转移瘤最重要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脊柱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诊断价值
8
作者 胡高军 张红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 :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SGPA)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SGPA,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均为单发,右侧6例,左侧9例。根据肿块与颌下腺关系,将SGPA分为3型:颌下腺内实质型11例(73.3... 目的 :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SGPA)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SGPA,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5例均为单发,右侧6例,左侧9例。根据肿块与颌下腺关系,将SGPA分为3型:颌下腺内实质型11例(73.3%),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部分病灶T_2WI见更高斑点状高信号,呈沙砾状改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颌下腺内囊实混合型,3例(20.0%),肿块实性部分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颌下腺旁型1例(6.7%),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正常颌下腺呈受压改变。15例周围均见包膜形成,T_1WI、T_2WI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包膜完整13例,不完整2例。15例均未见钙化。结论:SGPA具有一定的MRI特征,对颌下腺实质型及囊实混合型肿块,MRI有助于正确诊断,颌下腺旁型肿块少见,诊断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MRI在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中的诊断分析
9
作者 丁天一 邱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113-114,共2页
评价MRI用于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膝部疾病患者的术前诊断资料开展研究,包括X线检查资料和MRI检查资料,统计和比较研究对象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的检出情况,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 评价MRI用于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膝部疾病患者的术前诊断资料开展研究,包括X线检查资料和MRI检查资料,统计和比较研究对象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的检出情况,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X线和MRI对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诊断价值(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本研究选取的诊断价值评价指标包括121例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的检出情况。并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X线和MRI诊断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准确性(试验方法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的概率)、敏感性(实际患病的患者被试验方法诊断为患病的概率)、特异性(实际未患病被试验方法诊断为未患病的概率)。结果:121例患者MRI检查的骨髓水肿、关节积液、肌腱损伤、韧带损伤、明确骨折检出率均较X线检查高(P<0.05)。术后病理证实,121例患者中,共46例患者为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MRI诊断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X线检查高(P<0.05)。结论:MRI在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实现疾病的早期确诊和治疗,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X线 膝后外侧复合体损伤 病理表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造影X线特征分析
10
作者 邱云 《智慧健康》 2017年第11期119-120,共2页
目的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X线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5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X线片中测得12例中央区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影,其中出现3例粗颗粒样或弧形钙化,4... 目的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X线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5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X线片中测得12例中央区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影,其中出现3例粗颗粒样或弧形钙化,4例出现导管影增粗,3例合并出现粗颗粒样及结节弧形钙化并同时伴有导管增粗,2例多脂性乳房中央区出现导管增粗,45例X线片中未发现明显的阳性特征;进行乳导管造影的患者为54例(93.1%),能在不同部位中发现乳导管出现扩张,其中33例增粗大导管中末端出现杯口状截断,21例导管内出现卵圆形或圆形的柱状缺损或充盈,且存在3例患者多发。对4例小导管病变发生情况出现误诊漏诊问题,其中1例乳导管轻度狭窄出现漏诊,2例无明显导管变化,仅见小节影患者误诊为小纤维腺瘤,1例导管内乳头状癌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采用乳导管造影能准确对乳腺导管内的乳头状肿瘤进行定位于定性,是当前临床上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诊断的可靠影像学方法,临床应用价值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 乳头状瘤 X线导管造影
下载PDF
TIA 与由TIA 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CT 灌注与临床对比研究
11
作者 贺伟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21-21,共1页
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日后以(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 56 例 TIA 患者,其中 28 例患者在 5 个月内进展为脑梗死设为观察组,剩余 28 例未进展为脑梗死患者设... 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日后以(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 56 例 TIA 患者,其中 28 例患者在 5 个月内进展为脑梗死设为观察组,剩余 28 例未进展为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TIA 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病患发生高血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糖尿病的几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病患,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 TIA 发作持续时间及次数较多,斑块以颈动脉窦部较多见,轻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结论:TIA 发作次数和时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是影响 TIA 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该对此类疾病进行早期的预防,对有效预防脑梗死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研究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邱云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10期4796-4796,共1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9月到2011年11月之间的52名以乳头溢液为主诉收入住院的患者资料,均行患侧乳腺导管造影后钼靶摄片检查,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本次收集病...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9月到2011年11月之间的52名以乳头溢液为主诉收入住院的患者资料,均行患侧乳腺导管造影后钼靶摄片检查,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本次收集病例中,有28例溢液性质为血性溢液,有20例溢液性质为透明及淡黄色溢液,其余4例为乳汁类。52名乳头溢液中50例与病理分析一致,2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达96.1%以上。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疾病临床诊断中有很高的确诊率,可作为乳头溢液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一大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造影 乳头溢液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