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岸带耐盐经济植物资源 被引量:28
1
作者 陈兴龙 安树青 +3 位作者 李国旗 程晓莉 张纪林 沈邦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81-84,共4页
我国海岸带耐盐经济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约有115科359属517种具有经济潜力的耐盐植物,其中药用资源植物436种,芳香资源植物46种,纤维资源植物83种,油脂及树脂资源植物50种,饲草资源植物152种,此外还有蜜源植... 我国海岸带耐盐经济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约有115科359属517种具有经济潜力的耐盐植物,其中药用资源植物436种,芳香资源植物46种,纤维资源植物83种,油脂及树脂资源植物50种,饲草资源植物152种,此外还有蜜源植物和观赏植物。作者对其进行了分类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耐盐经济植物 盐土农业
下载PDF
生物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国兵 王瑞 +2 位作者 徐瑾 曹国华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揭示林分尺度下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S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深入了解生物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系统阐明生物炭调控人工... 【目的】揭示林分尺度下添加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S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深入了解生物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系统阐明生物炭调控人工林C、N、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土壤微生物学机理,为在平原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安全推广生物炭固碳增汇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东台林场的杨树人工林为对象,设置生物炭添加量低(T1,40 t/hm^2)、中(T2,80 t/hm^2)、高(T3,120 t/hm^2)3种处理及对照(不添加CK),测定SMBC、SMBN、S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比,即m(SMBC)/m(SMBN)、m(SMBC)/m(SMBP)、m(SMBN)/m(SMBP),文后简写为SMBC/SMBN、SMBC/SMBP、SMBN/SMBP)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样地相比,3种生物炭添加处理均提高了SMBC、SMBN和SMBP含量。T1、T2、T3处理样地SMBC含量分别为对照样地的1.08、1.15、1.19倍;SMBN含量分别为对照样地的1.12、1.24、1.34倍;SMBP含量分别为对照样地的1.11、1.26、1.41倍;②T1处理样地的SMBC/SMBN、SMBC/SMBP、SMBN/SMBP分别为15.7、85.0、5.4,T2处理样地的分别为15.1、78.6、5.2,T3处理样地的分别为14.3、73.3、5.1。与对照相比,3种生物炭添加处理均显著降低了SMBC/SMBN和SMBC/SMBP,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但仅T2、T3处理显著降低了SMBN/SMBP(P<0.05);③SMBC、SMBN、SMBP含量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异,其中在植物休眠季节(2014年12月及2015年3月),SMBC、SMBN及SMBP的含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在植物生长的旺盛季节(2015年7月及2015年10月),其含量下降至较低水平,但SMBC/SMBN、SMBC/SMBP、SMBN/SMBP的季节变化与此完全相反;④添加生物炭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硝态氮、速效磷、全氮和总有机碳含量,增加了土壤pH和含水率,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杨树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生物量 化学计量特征
原文传递
苏北沿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宝玲 张文文 +4 位作者 范换 王邵军 阮宏华 沈彩芹 曹国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6,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苏北沿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系统研究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手拣法和干漏斗法,对苏北沿海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杨树人工林、杨-农复... 【目的】了解中国苏北沿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系统研究以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手拣法和干漏斗法,对苏北沿海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土壤动物群落在杨树人工林、杨-农复合林、农田中均以蜱螨目(Acarina)、弹尾目(Collembola)动物为优势类群,占全部捕获量的82.48%,是组成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季节呈现一定规律性,即夏>秋>春>冬;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表聚性明显;在群落多样性方面,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杨-农复合系统土壤动物的丰富度(Margalef指数)最高,而农田土壤动物的Simpson优势度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最低。【结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影响了土壤动物的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复合经营和适度干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但是人为干扰强度较大时,会降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沿海地区 土壤动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类型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苦楝优良家系初步选择 被引量:8
4
作者 教忠意 徐长柏 丁学农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0,共3页
对江苏、山东、河南、福建4省采集的20个苦楝(Melia azedarach)家系1年生实生苗苗高、地径、根幅、主根长、最长侧根长、根数、叶片数、根鲜重、茎鲜重和叶鲜重等10个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最长侧根长外,各供试苦楝家系的其余... 对江苏、山东、河南、福建4省采集的20个苦楝(Melia azedarach)家系1年生实生苗苗高、地径、根幅、主根长、最长侧根长、根数、叶片数、根鲜重、茎鲜重和叶鲜重等10个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最长侧根长外,各供试苦楝家系的其余9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苦楝家系隶属度综合分析排序结果为:江宁0802>射阳0801>溧水0803>阜宁0802>武夷山0804>东台0801>东台0803>射阳0804>铜山0702>招远0804>五莲0801>赣榆0802>大丰0701>平度0805>滨海0801>诸城0802>灌云0703>五莲0803>焦作0801>洪泽0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家系 选择
下载PDF
蚯蚓与凋落物对杨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国兵 徐瑾 +2 位作者 徐晓 阮宏华 曹国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4,共7页
【目的】揭示接种蚯蚓和施用凋落物对杨树人工林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正确评价蚯蚓和凋落物在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中的作用,以促进其生产力长期维持及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为优化杨树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 【目的】揭示接种蚯蚓和施用凋落物对杨树人工林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正确评价蚯蚓和凋落物在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中的作用,以促进其生产力长期维持及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为优化杨树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东台林场20年生杨树人工林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杨树凋落叶表施(T1)、杨树凋落叶混施(T2)、接种蚯蚓(T3)、杨树凋落叶表施+接种蚯蚓(T4)、杨树凋落叶混施+接种蚯蚓(T5)共5种不同试验处理及不做处理为对照(CK),测定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容重、pH、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等重要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1)与CK相比,T3、T4、T5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平均增幅分别为30.85%、34.58%、50.90%,土壤脲酶活性平均增幅分别为27.57%、33.67%、66.64%。(2)与CK相比,5种处理均显著提升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平均增幅分别为38.39%、51.79%、79.91%、129.33%、149.52%。(3)与CK相比,T1、T2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降幅分别为13.23%、17.56%,T3、T4、T5处理与CK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4)季节动态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9月最高,为0.77 mg/(g·d);3月最低,为0.40 mg/(g·d)。土壤脲酶活性夏秋季较高,为10.57 mg/(g·d);冬春季较低,为5.61 mg/(g·d)。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6月最高,为4.20 mg/(g·h);其他季节较低,为2.22 mg/(g·h)。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夏秋季较高,为6.93 mg/(g·d);冬春季较低,为2.36 mg/(g·d)。与CK相比,接种蚯蚓及添加凋落物处理没有改变4种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季节变化和试验处理均显著影响了土壤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蚯蚓 凋落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指数
原文传递
模拟氮沉降对杨树人工林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
6
作者 王梓萌 阮宏华 +5 位作者 吴小巧 杨艳 谢友超 沈彩芹 丁学农 曹国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253,共11页
【目的】土壤跳虫(弹尾纲物种)在调节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添加氮对杨树人工林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明晰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对未来大气氮沉降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目的】土壤跳虫(弹尾纲物种)在调节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添加氮对杨树人工林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明晰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对未来大气氮沉降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江苏省东台林场的杨树人工林中建立样地,通过人工林施氮肥的方式模拟大气氮沉降,设置N0(对照,不施氮肥)和3个模拟氮沉降处理,施氮水平分别为N5[5 g/(m^(2)·a)]、N15[15 g/(m^(2)·a)]、N30[30 g/(m^(2)·a)],每个施氮水平设置4个重复,共16块样地。于2021—2022年的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和冬季(1月),用取样框采集凋落物层土壤跳虫,后采用不同直径的土钻分3层,即采集[0,10)、[10,25)、[25,40)cm土壤层跳虫和土壤样品。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用干漏斗法(Tullgren法)收集跳虫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最后用SPSS 26和Canoco 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捕获跳虫1446只,隶属于4目7科18属,优势种群分属等节跳属(Isotoma)、鳞跳属(Toocerus)、长跳属(Entomobrya)和小等跳属(Isotomiella),4属共占总个体数的66.87%。土壤跳虫的个体数在N15处理时显著增加,N30处理时则减少;不同层次中,凋落物层的跳虫个体数显著高于土壤层;在不同季节,跳虫的个体数总体从大到小呈现为秋>夏>春>冬。土壤跳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N15处理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基本在N30处理最高。RDA分析表明,土壤pH、硝态氮含量和碳氮比是影响土壤跳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氮沉降会显著影响土壤跳虫的群落组成结构,并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差异;适度的氮添加能增加跳虫的个体数和多样性,而过量的氮添加则导致跳虫个体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人工林 氮添加 土壤动物 弹尾纲 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35杨2种造林方式对比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国华 徐长柏 +2 位作者 徐亚明 周凤鸣 教忠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725-5726,共2页
[目的]比较植苗和插干2种造林方式对35杨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35杨苗木,植苗造林方式选取苗高大于3.5 m,胸径大于2.0 cm,进行3 m×8 m株行距常规植苗造林,插干造林方式采用带水扦插造林,栽植深度为80 cm,插条长90 c... [目的]比较植苗和插干2种造林方式对35杨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35杨苗木,植苗造林方式选取苗高大于3.5 m,胸径大于2.0 cm,进行3 m×8 m株行距常规植苗造林,插干造林方式采用带水扦插造林,栽植深度为80 cm,插条长90 cm。测定不同造林方式下35杨的树高和胸径,统计造林成活率。[结果]植苗造林方式的35杨平均成活率为89.25%,而插干造林方式的平均成活率为99.50%,比植苗造林方式高出10.25%,插干造林方式的35杨第1年和第2年的树高平均净生长量分别为3.75 m和3.60 m,比植苗造林方式的高出135.85%和9.09%,造林成本则降低了63.35%。[结论]插干造林具有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的特点,可缩短造林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杨 植苗造林 插干造林 生长
下载PDF
苦楝家系苗期年生长节律研究初报 被引量:3
8
作者 教忠意 徐长柏 +7 位作者 徐亚明 曹国华 任吉星 周俊龙 周凤明 沈彩芹 冯坤乔 王磊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52-54,共3页
本文对灌南0801、东台0804、响水0802、溧水0803和招远0804等5个苦楝家系2 a根1 a干平茬苗在江苏东台沿海土壤条件下的年生长节律进行研究。上述5个苦楝家系在6月底到整个7月的苗高生长高峰期苗高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45.53%、46.47%... 本文对灌南0801、东台0804、响水0802、溧水0803和招远0804等5个苦楝家系2 a根1 a干平茬苗在江苏东台沿海土壤条件下的年生长节律进行研究。上述5个苦楝家系在6月底到整个7月的苗高生长高峰期苗高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45.53%、46.47%、53.47%、48.22%和52.70%。6月~7月,地径生长高峰期地径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49.22%、48.73%、46.95%、46.62%和53.29%。溧水0803除与东台0804家系地径年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外,其苗高和地径年生长量均值与其他家系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均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家系 生长节律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杨树食叶害虫及其防治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亚明 陈存观 +4 位作者 教忠意 曹国华 冯坤乔 任吉星 沈彩芹 《农技服务》 2008年第11期86-87,共2页
根据江苏沿海地区杨树主栽品种食叶害虫的发病规律,总结出杨树食叶害虫的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地面喷雾+喷烟防治、树干基部打孔注药防治及营林措施防治等5项防治技术。
关键词 杨树 食叶害虫 防治技术
下载PDF
苦楝无性系苗期生长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国华 沈彩芹 +2 位作者 王伟伟 孙翠霞 隋德宗 《江苏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28-31,共4页
为选育速生苦楝良种,以前期筛选的42个苦楝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东台林场开展苗期生长比较测定,结果表明:参试苦楝无性系苗期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地径、苗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9.9%和15.25%;S20,S7,309,S80和122等5个无性系生长表现最优,苗高... 为选育速生苦楝良种,以前期筛选的42个苦楝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东台林场开展苗期生长比较测定,结果表明:参试苦楝无性系苗期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地径、苗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9.9%和15.25%;S20,S7,309,S80和122等5个无性系生长表现最优,苗高和地径均超过对照苏楝1号10%;53,A663,296,S132,A562和S26等6个无性系生长表现较差,苗高和地径均低于对照20%。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对比试验林参试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无性系 地径 苗高
下载PDF
苏北沿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动物对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文 杨宝玲 +5 位作者 董可嘉 张雅坤 彭赛 阮宏华 郑阿宝 曹国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动物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以苏北沿海地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杨树人工林、农田、杨农复合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实验处理(对照、撒噻唑磷驱除土壤线虫、...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动物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以苏北沿海地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杨树人工林、农田、杨农复合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实验处理(对照、撒噻唑磷驱除土壤线虫、撒萘驱除所有土壤动物),采用顶盖埋管法测定土壤矿质氮的含量,分析了土壤动物对有机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土地利用类型驱除土壤线虫和驱除所有土壤动物处理的土壤NO3^--N和总无机氮( TM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P<0.05),说明土壤线虫和土壤动物的存在能显著提高土壤中NO3^--N和总无机氮的含量;而NH+4-N含量变化不明显。②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动物类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土壤净氮矿化速率;0~10 cm土层,对照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从大到小表现为农田>杨树林>杨农复合林,驱除线虫和驱除所有土壤动物处理下均表现为杨农复合林>农田>杨树林;各处理≥10~25 cm土层动物变化不显著。且0~10 cm对照和驱除线虫处理,杨树林与农田间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P<0.01)。驱除线虫和驱除所有土壤动物均能降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 P<0.05)。③驱除所有土壤动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 P<0.01),表明驱除土壤动物对土壤微生物有极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动物 净氮矿化速率 苏北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8个杨树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年生长节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凌凌 徐长柏 +4 位作者 曹国华 沈彩芹 任吉星 周俊龙 教忠意 《江苏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15-17,共3页
对东台林场试验区内的69,84K,W9-90,2001,毛4,中华常青、天演和毛14等8个杨树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无性系间苗高年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天演,2001苗高均值超过69杨,其增幅分... 对东台林场试验区内的69,84K,W9-90,2001,毛4,中华常青、天演和毛14等8个杨树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的年生长节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无性系间苗高年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天演,2001苗高均值超过69杨,其增幅分别为15.05%和8.24%;天演,W9-90地径均值超过69杨,其增幅分别为20.63%和15.63%。试验为进一步选择本地区适生杨树优良无性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无性系 苗高 地径 生长节律
下载PDF
氮添加对苏北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国华 张玲 +2 位作者 吴思思 葛之葳 阮宏华 《江苏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10-14,共5页
为研究氮沉降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在东台林场模拟氮沉降固定样地(2012年4月开始施氮)中进行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在经营模式、立地条件相同的7,11,18年生的3林龄杨树人工林样地,设置5个不同质量梯度的氮沉... 为研究氮沉降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在东台林场模拟氮沉降固定样地(2012年4月开始施氮)中进行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在经营模式、立地条件相同的7,11,18年生的3林龄杨树人工林样地,设置5个不同质量梯度的氮沉降处理,即0(N0),5(N1),10(N2),15(N3),30(N4)g N/(m2·a)。结果表明:(1)施氮处理会增加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个体数,而N4处理只对11年生林分和18年生林分中土壤动物个体数有一定的限制作用。(2)不同施氮浓度下,7,11年生人工林中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均呈现表聚性,18年生林分土壤动物也只是在N4处理下表现出向土壤深层趋避的特点。(3)总体上7年生林分土壤动物多样性高于11年生林分和18年生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氮添加 土壤动物群落 多样性 表聚性
下载PDF
桐竹混交林生态效益及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倪善庆 周友仁 《林业科技通讯》 1992年第4期10-14,共5页
应用浅根、耐阴湿、常绿散生型淡竹和深根、强阳性、落叶阔叶树泡桐营造复层混交林,以纯林为对照,经逐年竹子砍伐利用调查,以及造林后第9年实测生物量结果表明:混交林总生物量为121.5832吨/公顷,分别比泡桐及淡竹纯林生物量增长281.0%及... 应用浅根、耐阴湿、常绿散生型淡竹和深根、强阳性、落叶阔叶树泡桐营造复层混交林,以纯林为对照,经逐年竹子砍伐利用调查,以及造林后第9年实测生物量结果表明:混交林总生物量为121.5832吨/公顷,分别比泡桐及淡竹纯林生物量增长281.0%及40.4%;差异极显著。生物量提高与林内气温稳定,湿度增加,土壤养分显著提高以及充分利用空间密切相关。混交林内的泡桐抗风倒能力显著提高,为桐竹栽培区提供了新的混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池桐 淡竹 效益
原文传递
坡面方胸材小蠹鉴定与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立超 陈凤毛 +3 位作者 仇才楼 唐进根 丁学农 任吉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1-208,共8页
【目的】杨树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绿化和用材树种。准确鉴定枯死杨树内小蠹虫的种类,并确定其在中国境内的风险大小,为该小蠹虫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和测定小蠹虫(采自江... 【目的】杨树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同时也是重要的绿化和用材树种。准确鉴定枯死杨树内小蠹虫的种类,并确定其在中国境内的风险大小,为该小蠹虫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和测定小蠹虫(采自江苏东台林场枯死杨树内的样本虫株JSYC-beetle)头部、前胸背板、触角以及鞘翅等形态指标,初步判定小蠹虫的分类地位;使用CTAB法提取小蠹虫的基因组DNA,使用小蠹虫28S rDNA、COI和CAD基因引物分别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过生物公司测序、拼接,在NCBI网站进行同源性分析比对,选择同源性排名前10~15的相似序列,以NJ法分别构建3个基因系统进化树,根据系统进化树的聚类结果对小蠹虫JSYC-beetle进行分子鉴定。为预测小蠹虫的危害性,根据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定量分析方法对小蠹虫JSYC-beetle在中国的分布和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结果】小蠹虫JSYC-beetle雌虫体色红褐色至黑色,体长3.3~3.7 mm,宽1.49~1.64 mm;雄虫体色黄褐色,体长2.264 mm,宽1.195 mm。虫体具有金属光泽,触角鞭节5节,第1节长度小于其余各节,触角末节球状,有2条明显的横缝。复眼肾形,头部藏在前胸背板下,前胸背板近方形,凸出明显,前缘阔圆形,宽略大于长,前半部分分布鳞状齿,后半部分光滑。小盾片舌状,鞘翅宽略大于前胸背板的宽度,鞘翅斜面从基部至端部逐渐倾斜,鞘翅轮廓如舌,鞘翅列间部上的刻点与沟内刻点大小相近,分布均匀,鞘翅茸毛长。前足胫节具有8~14个齿瘤不等,第1跗节小于其余跗节长度之和。以上形态比对结果表明小蠹虫JSYC-beetle的形态特征与坡面方胸材小蠹形态特征最为相似;28S rDNA、COI和CAD基因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3对引物均能扩增出单一、明亮条带,其中COI基因扩增出的条带大小在700~1 000 bp, 28S rDNA基因扩增的条带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方胸材小蠹 杨树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风险分析
原文传递
江苏泥质海岸主要造林树种树干密度变异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国华 王洪 +2 位作者 张金池 张东海 孔雨光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6期70-72,共3页
以生长在两种林分经营模式下的沿海防护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材积密度法对杨树、水杉的树干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干密度基部比顶端大,并随着垂直段位的增高而减少;树干密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幼龄增加迅速,成熟龄后增加趋势减... 以生长在两种林分经营模式下的沿海防护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材积密度法对杨树、水杉的树干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干密度基部比顶端大,并随着垂直段位的增高而减少;树干密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幼龄增加迅速,成熟龄后增加趋势减缓;水杉(16年)的树干密度大于杨树(16年),树干均匀性也明显好于杨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海岸 树干解析 年轮 树干密度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动物类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铁锁 赵小龙 +5 位作者 郭钦东 赵慧敏 谭燕 范换 葛之葳 阮宏华 《江苏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9-13,38,共6页
氮沉降过量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研究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于明晰土壤动物群落受大气氮沉降加剧产生的响应机理有重要意义。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沉降浓度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试验结... 氮沉降过量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研究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于明晰土壤动物群落受大气氮沉降加剧产生的响应机理有重要意义。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沉降浓度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甲螨亚目(Oribatida),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弹尾纲(Collembola),寡毛纲(Oligocllaeta),膜翅目(Hymenoptera)及盲蜘目(Opiliones)6个类群在不同龄级,不同氮沉降梯度下所占比例较高,为典型的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及数量在不同氮沉降梯度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幼龄林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普遍较高,且随氮沉降浓度的增加波动明显,老龄林与之相反;土壤甲螨随着氮沉降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具有环境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动物 优势类群 甲螨
下载PDF
苏北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易氧化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国兵 赵小龙 +3 位作者 王明慧 阮宏华 徐长柏 徐亚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1-926,共6页
土壤易氧化碳(readily oxidizable carbon,ROC)作为指示土壤有机碳(SOC)早期变化的敏感指标,对研究人类干扰及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及其动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为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易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本文对... 土壤易氧化碳(readily oxidizable carbon,ROC)作为指示土壤有机碳(SOC)早期变化的敏感指标,对研究人类干扰及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及其动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为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易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本文对苏北沿海地区草地、农田、杨-农复合经营及杨树纯林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ROC含量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苏北沿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ROC含量表现为草地<农田<杨-农复合系统<杨树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ROC含量在0~10cm土层差异最为显著;ROC及ROC/SOC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且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显著;4种土地利用方式ROC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其值均为夏季最大,冬季次之,春季最小;ROC与土壤pH值、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OC、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全N、土壤C/N、Mg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湿度、全P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易氧化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容重、pH值、全N和SOC是ROC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易氧化碳 土壤理化性质 苏北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滨海滩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垂直分布 被引量:25
19
作者 许梦璐 吴炜 +3 位作者 颜铮明 曹国华 沈彩芹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7-175,共9页
【目的】近年来,滨海滩涂已成为人类围垦开发的主要区域。围垦,一方面改变了土壤基本的理化性质,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别是对围垦活动比较敏感的活性有机碳,因此研究围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 【目的】近年来,滨海滩涂已成为人类围垦开发的主要区域。围垦,一方面改变了土壤基本的理化性质,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别是对围垦活动比较敏感的活性有机碳,因此研究围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与差异,能够为合理开发利用滨海湿地,了解围垦区的土壤碳循环特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苏东台沿海滩涂围垦区林地、旱地及水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光滩土壤作为对照,分层采集不同剖面的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易氧化碳(easily oxidized carbon,EOC)含量的变化特征及与土壤基本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C含量呈先增(0~40 cm)后减(≥40~100 cm)的趋势;土壤MBC和E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呈现显著阶梯式下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同一土层,除了DOC含量表现为光滩显著大于林地、旱地和水田外,MBC和EOC的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林地、水田、旱地、光滩。②随土层深度的增加,DOC和MBC分配比例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光滩中无明显变化规律,林地、旱地和水田均先增后减,EOC分配比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则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0~40 cm土层,林地、旱地和水田的有机碳活性组分分配比例均显著低于光滩,40cm以下,各分配比例没有呈现一致的规律。③土壤MBC和EOC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且二者均与土壤总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 H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EC)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土壤DOC含量则与各指标间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人为的农业耕种措施显著增加了土壤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易氧化碳 土地利用类型 滩涂围垦
原文传递
苏北沿海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范换 王邵军 +5 位作者 阮宏华 谭艳 郑阿宝 徐钰 许凯 曹国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为明确苏北沿海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凋落物分解动态的影响,选择江苏省东台林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杨农复合林、杨树纯林、农田和草地)作为实验样地,采用网袋法对其开展定位观测研究,研究中共获得25715个土壤动物标... 为明确苏北沿海不同土地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凋落物分解动态的影响,选择江苏省东台林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杨农复合林、杨树纯林、农田和草地)作为实验样地,采用网袋法对其开展定位观测研究,研究中共获得25715个土壤动物标本,隶属于3门13纲35类;在杨农复合林的网袋内土壤动物总个体数显著大于其他土地类型的,杨农复合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小型土壤动物数量的增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孔径网袋凋落物残留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1);不同孔径网袋内凋落物分解残留率平均值为小孔(59.32%)>大孔(48?03%)>中孔(44.70%);土壤动物的个体相对密度年均值(每克土壤含35.46~69.79个)和类群相对密度年均值(每克土壤含1?17~1.54目)均与凋落物分解残留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各样地小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平均贡献率(24.89%)均显著大于大型土壤动物的贡献率(0.70%)。因此,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导致样地凋落物输入的改变,可能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结构,从而对凋落物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动物 凋落物分解 苏北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