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物饵料组合对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林华 沈南南 +5 位作者 江海仪 欧阳乐飞 张庆起 胡广伟 王攀攀 高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179,共9页
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存活率(SR)、变态发育和消化酶的... 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存活率(SR)、变态发育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卤虫组的幼体变态发育速度最快,14 d内全部变态为仔虾,其他3组则需要15 d;单一卤虫组、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幼体变态为仔虾时的SR分别为84.33%、84.67%和8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混合饵料组的幼体在Z5~P阶段大量死亡,变态为仔虾时的SR为35.67%。单一卤虫组投喂的脊尾白虾幼体的胃蛋白酶(1.94 U/mg prot)、脂肪酶(2.35 U/mg prot)和α-淀粉酶(0.13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高,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组的胃蛋白酶(0.08 U/mg prot)、脂肪酶(0.91 U/mg prot)和α-淀粉酶(0.08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低;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α-淀粉酶活力均为0.12 U/mg prot,而轮虫+卤虫组幼体的脂肪酶(1.78 U/mg prot)和胃蛋白酶(0.39 U/mg prot)比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分别高0.35和0.04 U/mg prot。研究表明,在脊尾白虾育苗过程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3~5 ind./mL),能提高幼体SR和加快变态发育速度,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牟氏角毛藻可减缓养殖水体恶化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生物饵料 幼体发育指数 消化酶
下载PDF
影响日本囊对虾养殖的环境因素分析及其健康养殖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思哲 柳森 +1 位作者 张庆起 阎斌伦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10期20-23,29,共5页
水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对虾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综述了水体环境中影响日本囊对虾养殖的主要影响因子对其存活、生长、免疫等的影响,并总结了日本囊对虾的关键健康养殖技术,以期为提高日本囊对虾的养殖成功率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 水环境 影响因子 养殖技术
下载PDF
不同生物量浒苔去除虾蟹共培养系统中氨氮的效果
3
作者 穆显鑫 张文平 +4 位作者 苗德霞 李雪 闫密 陈会娟 朱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3-147,共5页
传统海水虾蟹类养殖模式中,虾蟹生长过程中所释放的氨氮会严重影响水体环境。藻类具有吸收氨氮、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建立藻、虾/蟹共养系统,以不同生物量的浒苔(Ulvaprolifera)分别与几种虾蟹共培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进行试验。... 传统海水虾蟹类养殖模式中,虾蟹生长过程中所释放的氨氮会严重影响水体环境。藻类具有吸收氨氮、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建立藻、虾/蟹共养系统,以不同生物量的浒苔(Ulvaprolifera)分别与几种虾蟹共培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浒苔与日本蟳(Charybdisjaponica)生物量比为0.07,与脊尾白虾(Exopalamon carincauda)、口虾蛄(Squillaorarotia)和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生物量比均为0.06时达到氨氮释放率和吸收率的平衡。且在4d时氨氮浓度均小于0.2mg/L,达到养殖用水标准。研究结果可为虾蟹类工厂化养殖及虾蟹类长途保活运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虾类 蟹类 共培养 氨氮 水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