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2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井物理模型及其试验 被引量:17
1
作者 裴柏林 黄登峰 刘裕威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53,共4页
为研究水平井在不同条件下的生产特征及水平井参数对其产能的影响 ,对国内外有关水平井的物理模型及其试验结论进行了分类和介绍 ,重点介绍了水平井三维物理模型的特征。通过试验模型 ,对不同条件下的水平井进行了模拟试验 ,不仅验证了... 为研究水平井在不同条件下的生产特征及水平井参数对其产能的影响 ,对国内外有关水平井的物理模型及其试验结论进行了分类和介绍 ,重点介绍了水平井三维物理模型的特征。通过试验模型 ,对不同条件下的水平井进行了模拟试验 ,不仅验证了水平井无限导流产能公式在大管径条件下的正确性 ,同时也准确地反映了井筒压降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该三维物理试验模型是一种研究水平井参数的有效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物理模型 模拟试验 循环系统 测量系统
下载PDF
海南福山凹陷保护油气层钻井技术
2
作者 刘红 杨海滨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19,共4页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压差及浸泡时间对保护油气层的影响 ,并对相应的暂堵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渗透率随浸泡时间及压差的增加均有下降趋势 ;如果钻井液选择合理 ,其固相颗粒与孔喉匹配可以达到较好的暂堵效果 ;暂堵技术实施中...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压差及浸泡时间对保护油气层的影响 ,并对相应的暂堵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渗透率随浸泡时间及压差的增加均有下降趋势 ;如果钻井液选择合理 ,其固相颗粒与孔喉匹配可以达到较好的暂堵效果 ;暂堵技术实施中应针对储层渗透率贡献大的孔喉进行封堵 ,而非孔喉中值。采取了较合理的保护油气层措施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福山凹陷 石油钻井 保护油气层 钻井液 暂堵技术
下载PDF
抽油杆泵筒内流体压力变化规律
3
作者 杨海滨 刘松林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1,共2页
了解抽油泵筒内压力变化规律,有助于认识抽油泵在井下的工作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分析和计算抽油杆柱底部受力。利用井下抽油杆柱力学检测装置对抽油泵筒内的压力及其变化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抽油泵筒内的流体压力呈规律性变化。分析认为... 了解抽油泵筒内压力变化规律,有助于认识抽油泵在井下的工作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分析和计算抽油杆柱底部受力。利用井下抽油杆柱力学检测装置对抽油泵筒内的压力及其变化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抽油泵筒内的流体压力呈规律性变化。分析认为,抽油泵筒内的流体压力在上下冲程中的构成是不同的,下冲程的压力大于上冲程;下冲程固定阀完全关闭时泵筒内的流体压力达到最大值,上冲程游动阀完全关闭时泵筒内的流体压力达到最小值;泵阀的漏失对泵筒内的流体压力有一定的影响。分析还表明,在井筒内的流体阻力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泵 泵筒 压力 变化 规律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北斜坡阜宁组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 被引量:54
4
作者 张金亮 刘宝珺 +1 位作者 毛凤鸣 常象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9,共7页
高邮凹陷北斜坡阜宁组碎屑岩储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主要成岩矿物类型为粘土矿物、石英和碳酸盐等。储层以次生孔隙发育为主 ,粒间孔隙和骨架颗粒溶孔最为发育。阜宁组成... 高邮凹陷北斜坡阜宁组碎屑岩储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少量长石岩屑砂岩。主要成岩矿物类型为粘土矿物、石英和碳酸盐等。储层以次生孔隙发育为主 ,粒间孔隙和骨架颗粒溶孔最为发育。阜宁组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A期。机械压实作用比较明显 ,但次生溶蚀作用亦表现得十分强烈。阜宁组储层性质明显地受到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在阜一段三角洲主要砂体微相中 ,沉积物粒度较粗、厚度较大的河道和砂坝砂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各种粒度较细、厚度较薄的席状砂体。阜三段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 ,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物性最好 ,前缘席状砂及其他侧翼砂体的物性较差。平面上储层性质主要表现为相控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阜宁组 成岩矿物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储层性质
下载PDF
金湖凹陷断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5
作者 能源 漆家福 +3 位作者 张春峰 张克鑫 任红民 郑元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3,共8页
金湖凹陷自晚白垩世-新生代发育复杂断裂系统,在统一应力场的作用下凹陷内形成伸展断裂、走滑断裂和挤压断裂。断裂系统的演化分为初始伸展、继承伸展、强烈伸展和走滑叠加四个阶段。初始伸展阶段凹陷伸展作用较弱,除主边界断层外,其他... 金湖凹陷自晚白垩世-新生代发育复杂断裂系统,在统一应力场的作用下凹陷内形成伸展断裂、走滑断裂和挤压断裂。断裂系统的演化分为初始伸展、继承伸展、强烈伸展和走滑叠加四个阶段。初始伸展阶段凹陷伸展作用较弱,除主边界断层外,其他断层对沉积地层控制作用较弱;继承伸展阶段,凹陷持续伸展,部分早期断层停止活动;强烈伸展阶段,构造活动集中于主断层之上,形成主要沉积凹陷;走滑叠加阶段,凹陷内断层发生右旋走滑作用,在伸展构造之上叠加了走滑构造,该构造运动奠定了金湖凹陷现今的构造格局。杨村断层和石港断层为受基底断层控制的持续活动断层,而铜城断层是晚期形成调节石港断层和杨村断层走滑应力的变换断层。断裂活动受区域应力场和基底先存断裂的共同控制,表现为两期构造的叠加。两期构造运动控制了金湖凹陷油气的形成、运移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湖凹陷 晚白垩世-新生代 断裂系统 伸展与走滑作用 变换断层
下载PDF
苏北盐城油气藏流体历史分析及成藏机理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金亮 常象春 +1 位作者 刘宝珺 毛凤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4-260,共7页
本文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详细剖析了盐城凹陷油气储层中烃类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盐城油气原始母源输入兼有水生藻类和高等植物,沉积环境以还原性占优势,水体有较高盐度,而且油气进入储层前业已成熟。油气注入史研究表明... 本文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详细剖析了盐城凹陷油气储层中烃类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盐城油气原始母源输入兼有水生藻类和高等植物,沉积环境以还原性占优势,水体有较高盐度,而且油气进入储层前业已成熟。油气注入史研究表明盐城油气注入至少有两期,注入时间分别约为32~34 Ma、5.5~12 Ma,且以第二期注入为主。盐城凹陷油气主要来源于古生界海相腐泥型源岩,并有少许上白垩统泰州组或浦口组的贡献。以张性为主的大断层,是油气向上注入的有效通道,属典型的下生上储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凹陷 油气包裹体 均一温度 生物标志物 流体历史分析 江苏
下载PDF
异常地层压力检测和预测方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祖峰 张宗林 +1 位作者 丰全会 樊洪海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由于实钻的庄 1井深部井段检测和预测的地层孔隙压力与实钻钻井液当量密度相差较大 ,为提高莫西庄地区深部高压层地层孔隙压力的检测和预测精度 ,利用测井资料检测地层孔隙压力及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的新方法对莫西庄庄 1井压力... 由于实钻的庄 1井深部井段检测和预测的地层孔隙压力与实钻钻井液当量密度相差较大 ,为提高莫西庄地区深部高压层地层孔隙压力的检测和预测精度 ,利用测井资料检测地层孔隙压力及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的新方法对莫西庄庄 1井压力系统进行了研究 ,通过使用地震层速度预测单点计算法、测井资料检测简易法和综合解释法分别建立了庄 1井地层孔隙压力剖面 ,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初步计算结果表明 ,综合依据地质、地震、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进行压力检测和预测的方法是可行的 ,其中测井资料综合法检测地层孔隙压力精度最高 ,为该区块井身结构和钻井液密度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孔隙压力 测井 地震层速度 层速度单点计算法 莫西庄 庄1井
下载PDF
可取式桥塞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徐建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8,共5页
针对现行桥塞封层工艺中存在的不足,研制出可取式系列桥塞,包括A型、B型、C型3个系列。其结构由锚定机构、解封机构、密封机构3部分组成,可用油管或电缆送进坐封,完成临时性封堵、永久性封堵、分层采油、压裂、插管挤灰、插管采油、测... 针对现行桥塞封层工艺中存在的不足,研制出可取式系列桥塞,包括A型、B型、C型3个系列。其结构由锚定机构、解封机构、密封机构3部分组成,可用油管或电缆送进坐封,完成临时性封堵、永久性封堵、分层采油、压裂、插管挤灰、插管采油、测试等作业。经千余井次的现场应用,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最大工作压差105MPa,最高耐温175℃,工艺成功率98%以上。现场的成功应用表明可取式系列桥塞操作简单,是理想的井下封堵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取式桥塞 结构原理 挤灰 分层采油 封堵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渗流特性 被引量:20
9
作者 叶仲斌 李晓南 +2 位作者 施雷庭 陈洪 张卓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3-65,共3页
针对渤海某高渗透油藏,单纯依靠聚合物溶液粘度对大孔道中的驱替进行流度控制具有较大难度。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的研究发现:随着疏水基摩尔分数的增加,梳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液结构增强,在高渗透多孔介... 针对渤海某高渗透油藏,单纯依靠聚合物溶液粘度对大孔道中的驱替进行流度控制具有较大难度。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的研究发现:随着疏水基摩尔分数的增加,梳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液结构增强,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的阻力系数先增加后降低,但降低的幅度小,而残余阻力系数则一直增加;当疏水基摩尔分数相同时,星型比梳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液结构强,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高,星型疏水缔合聚合物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流度比,降低水相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液结构能够提高聚合物溶液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流度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注入性 流度控制 阻力系数 残余阻力系数
下载PDF
高邮凹陷成岩相约束下的低渗透储层物性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被引量:17
10
作者 丁圣 钟思瑛 +2 位作者 周方喜 高国强 刘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2-1017,共6页
在低渗透储层中如何根据现有精度的测井资料更加准确地确定储层物性参数,非常重要也十分困难。为进一步提高低渗透储层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精度,以高邮凹陷南断阶阜宁组阜一段低渗透储层为例,分析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确定了研究区储层物性... 在低渗透储层中如何根据现有精度的测井资料更加准确地确定储层物性参数,非常重要也十分困难。为进一步提高低渗透储层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精度,以高邮凹陷南断阶阜宁组阜一段低渗透储层为例,分析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确定了研究区储层物性主要受成岩相控制,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厘定成岩相,分析不同类型成岩相的测井曲线特征,建立定量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和测井曲线建立了不同成岩相的物性参数解释模型,并用取心井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储层物性参数解释精度显著提高,这种针对低渗透储层特点,建立成岩相约束下的测井物性参数解释模型的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成岩相 物性参数 测井解释 误差分析
下载PDF
水平井射孔完井产能预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唐海军 徐贵春 +2 位作者 段志刚 徐苏欣 周冀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共6页
水平井产能预测是进行油藏工程分析和采油工艺设计的基础。针对砂岩油藏射孔完井的水平井,采用半解析法,通过建立井筒单元段上的油藏渗流压力响应模型和井筒流动压力损失模型,将油藏渗流与井筒流动进行耦合,预测射孔完井的水平井产能,... 水平井产能预测是进行油藏工程分析和采油工艺设计的基础。针对砂岩油藏射孔完井的水平井,采用半解析法,通过建立井筒单元段上的油藏渗流压力响应模型和井筒流动压力损失模型,将油藏渗流与井筒流动进行耦合,预测射孔完井的水平井产能,经现场实例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误差率为5.89%;另外,对于定产的水平井,可确定该产量下的合理生产压差,同时为砂岩油藏完井参数选择和射孔优化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射孔 产能预测 半解析 耦合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东南部泰州组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及有利储层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筱敏 李亚辉 +4 位作者 张义娜 王文军 张亚雄 杨立干 王欣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46-252,共7页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并且砂岩储层发育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300~2 500m,系大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颗粒遭受强烈溶蚀而成,孔隙度为12%~25%,第二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600~3 200m;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海安凹陷有一定差异,其只存在1个次生孔隙发育段(2 400~2 900m),孔隙发育程度与海安凹陷的第一个次生孔隙带相似;泰州组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酚以及碳酸有关;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均以Ⅰ和Ⅱ类储层为主,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次生孔隙 泰州组 海安凹陷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在黄珏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梁兵 杨建礼 +2 位作者 张春峰 常新伟 谢德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6,共5页
为了预测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黄珏油田岩性油气藏Ed24有利砂体发育区,提出了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砂体的思路。通过研究区地层弹性参数对砂岩的敏感性分析试验,筛选出2个对砂岩反应较敏感的弹性参数(弹性波阻抗和体积模量)。在精细地震... 为了预测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黄珏油田岩性油气藏Ed24有利砂体发育区,提出了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砂体的思路。通过研究区地层弹性参数对砂岩的敏感性分析试验,筛选出2个对砂岩反应较敏感的弹性参数(弹性波阻抗和体积模量)。在精细地震AVO处理的基础上进行AVO属性反演,然后将常规波阻抗反演算法应用于AVO属性数据,最终得到纵波速度、30°弹性波阻抗和体积模量3个弹性参数。针对黄珏油田Ed24地层特征,利用30°弹性波阻抗、体积模量和弹性波阻抗的反射率预测有利砂体发育区。Ed24砂体在平面上整体呈扇形展布,主要可分为2个大的朵叶体,其中位于H83井—H32井西侧的②号砂体发育区最为有利,是下一步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珏油田 AVO 弹性波阻抗 体积模量 反演 砂体预测
下载PDF
疏水纳米SiO_2抑制黏土膨胀机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顾春元 狄勤丰 +3 位作者 景步宏 王建华 盛玲 时维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8-1031,共4页
纳米减阻技术是针对高压欠注问题研发的一项有效新技术,其减阻机理尚不十分明确。疏水纳米材料抑制黏土的膨胀是纳米减阻机理之一。采用一种适用于疏水纳米粉体防膨率的测试方法,测试了多种疏水纳米SiO2对黏土的防膨率。采用吸附实验和... 纳米减阻技术是针对高压欠注问题研发的一项有效新技术,其减阻机理尚不十分明确。疏水纳米材料抑制黏土的膨胀是纳米减阻机理之一。采用一种适用于疏水纳米粉体防膨率的测试方法,测试了多种疏水纳米SiO2对黏土的防膨率。采用吸附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纳米颗粒在岩心表面的吸附特征。防膨实验结果显示,所测疏水纳米SiO2大多具有一定的防膨作用,但防膨效果差异较大。纳米SiO2的表面修饰剂以及纳米粉体与黏土的比值(纳土比)对防膨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合适的纳土比和表面修饰材料可达到较好的防膨效果。HNP2在纳土比为1∶25时,防膨率为46.9%,而HNP4在纳土比为1∶25时,防膨率却为-25.8%。SEM照片显示,疏水纳米SiO2通过吸附作用在岩心表面形成了纳米颗粒层,使岩心表面具有了强疏水特性,接触角达到138.3°。研究表明,疏水纳米SiO2通过在黏土矿物表面吸附,形成具有强疏水特性的隔离层,起到隔离水分子与黏土矿物的作用,从而产生了防膨效果,这与一般黏土稳定剂的防膨机理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纳米SiO2 防膨机理 吸附 隔离作用 减阻
下载PDF
注水井纳米降压增注工艺的应用与认识 被引量:10
15
作者 熊建华 李庆彤 +3 位作者 陶剑清 贺永军 张军 刘建国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0,共3页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藏注水井注水困难的问题,选用经化学改性、表面含有可与硅羟基结合的有机官能团的纳米聚硅材料,通过室内工艺评价及现场工艺应用,取得了单井视吸水指数平均增加593.37%、增注2359.3m3的良好降压增注效果。
关键词 注水井 纳米 流动试验 降压增注 江苏油田
下载PDF
利用LWD测井资料预测油藏衰竭程度和生产气油比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方明 田中元 +1 位作者 蒋阿明 王晓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7-622,共6页
综合利用LWD、MDT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对衰竭式开发油藏的衰竭程度(地层压力)、单井初产气油比与LWD测井响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不同衰竭程度和生产气油比时LWD体积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特征发现,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LW... 综合利用LWD、MDT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对衰竭式开发油藏的衰竭程度(地层压力)、单井初产气油比与LWD测井响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不同衰竭程度和生产气油比时LWD体积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特征发现,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LWD测井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重叠区的大小与油藏衰竭程度和生产气油比具有一定关系,重叠区越大,地层压力越低,油藏衰竭程度就越严重,生产气油比也越高。经多元统计回归,得到地层压力、生产气油比与密度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之差的函数关系。通过对DLL油田Ⅱ区块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利用密度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之差预测地层压力和生产气油比的经验模型,预测结果与MDT测井压力资料和生产气油比资料相符,证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程度 生产气油比 LWD 密度孔隙度 中子孔隙度 碳酸盐岩油藏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一段沉积格局与时空演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袁静 董道涛 +4 位作者 宋璠 梁绘媛 梁兵 李鹤永 马英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钻井、录井、测井、地震解释和测试分析等手段,识别其主要沉积相类型,总结其砂层组级别的沉积格局与时空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戴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近...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钻井、录井、测井、地震解释和测试分析等手段,识别其主要沉积相类型,总结其砂层组级别的沉积格局与时空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戴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和湖相等沉积相类型,且在滨浅湖区发育滩坝和非深水事件成因砂体。戴一段沉积时期,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北部,主体为前缘亚相;南部断阶带发育一系列小型孤立扇三角洲;肖刘庄和周庄局部地区发育近岸水下扇;联盟庄地区浅湖相带多个砂层组发育滩坝和非深水事件砂体;湖底扇主要分布在一亚段各次凹中心。真2-1和真2-2断层、汉留断层以及吴1断层形成的梳状断槽等的构造活动,从(弱)氧化水环境为主、演化至各次凹中心以还原水环境为主的水体环境演变等因素,影响并控制着深凹带戴一段沉积格局。高邮凹陷深凹带戴一段沉积充填分为3个阶段:三亚段为明显的退积型式,二亚段呈加积充填型式,一亚段为退积—进积—退积充填型式;邵伯、樊川和刘五舍3个次凹水深和沉积充填过程呈现略有差异的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格局 时空演化 沉积充填型式 砂层组 戴南组 古近系 深凹带 高邮凹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代盆地性质研究——对大柴旦凹陷的解剖 被引量:9
18
作者 楼谦谦 肖安成 +8 位作者 杨浩 黄宏升 丁卫星 沈中延 王亮 陈元忠 沈亚 汪立群 周苏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7-416,共10页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的中生代地层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和野外地质资料绘制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地层残余分布图和断裂分布图;利用平衡剖面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恢复,恢复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原始与剥...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的中生代地层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和野外地质资料绘制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地层残余分布图和断裂分布图;利用平衡剖面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恢复,恢复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原始与剥蚀后形态。通过对中生代各期(主要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残余地层、断裂的分布和地震剖面构造演化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中生代经历了三个不同性质的盆地演化阶段:早侏罗世为伸展环境下的(箕状)断陷盆地,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小型断陷盆地群;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为伸展型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末盆地受挤压整体隆升,形成古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中生代 残余地层 断裂 地震剖面
下载PDF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高7平1井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仕贤 马开良 +1 位作者 张宗林 柳春松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5,共3页
水平井设计目标油藏的深度、位置、分布规律等与实际存在一定误差 ,从而影响了水平井的应用效果。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这种误差。介绍了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概念、组成、特点。高 7块砂体高部油层厚度较薄、断... 水平井设计目标油藏的深度、位置、分布规律等与实际存在一定误差 ,从而影响了水平井的应用效果。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这种误差。介绍了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概念、组成、特点。高 7块砂体高部油层厚度较薄、断层位置不明确 ,采用了地质导向钻井技术随钻监测地质参数和井身轨迹参数 ,判断出井眼轨迹与设计数据的误差 ,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该井并没有根据随钻监测数据及时调整井眼轨迹 ,致使井眼轨迹已钻出油层。建议同类井应根据地质导向测井数据 ,及时调整轨迹 ,从而保证井眼轨迹位于油层内理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井眼轨迹 随钻 油层厚度 井身轨迹 调整井 水平井 测井数据 层位 断层
下载PDF
江苏富民永安地区坍塌压力剖面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宗林 张广垠 +2 位作者 朱炳兰 丰全会 程远方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39,共4页
江苏富民和永安地区在钻井过程中存在着井壁失稳等复杂问题 ,通过对永 2 3井和富深X1井钻井中井壁稳定研究分析 ,建立了该地区坍塌压力剖面。经现场应用 ,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 ,提高了钻井效率 ,为钻井工程设计。
关键词 江苏 富民地区 永安地区 坍塌 压力剖面 建立 应用 石油钻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