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2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水域“湖泛”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91
1
作者 陆桂华 马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8-442,共5页
针对2007年和2008年太湖贡湖和无锡宜兴近岸水域及近年来太湖北部湾区域发生的"湖泛"现象,通过实测监测和历史资料分析,揭示出太湖湖体污染负荷高、水体藻类死亡,太湖的流泥分布,风场、气温、水位等要素的组合,是"湖泛&q... 针对2007年和2008年太湖贡湖和无锡宜兴近岸水域及近年来太湖北部湾区域发生的"湖泛"现象,通过实测监测和历史资料分析,揭示出太湖湖体污染负荷高、水体藻类死亡,太湖的流泥分布,风场、气温、水位等要素的组合,是"湖泛"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为进一步研究"湖泛"机理和防治提供了科学基础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泛” 成因分析 太湖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高俊峰 闻余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4-200,共7页
根据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分析太湖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和将来变化趋势。并以 1991年降雨类型分别计算了 1986、1996和 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下流域的产水量。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 根据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分析太湖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和将来变化趋势。并以 1991年降雨类型分别计算了 1986、1996和 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下流域的产水量。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同样降雨类型,1996年流域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 1986年的多10.18 × 108 m3,2010年产水量将比 1986年多 12 × 108m3。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有较大影响,这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持续高水位的现象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 产水量 降水 耕地面积 建设用地面积
下载PDF
古洪水平流沉积粒度特征 被引量:66
3
作者 谢悦波 王文辉 王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20,共3页
古洪水信息的取得依赖于对其信息的载体──古洪水平流沉积作出准确的识别和判定,其判定的标志之一是粒度分析。根据长江、黄河、海河、淮河古洪水研究的经验,首次建立了一套实验分析判定古洪水平流沉积粒度特征的指标体系,对古洪水... 古洪水信息的取得依赖于对其信息的载体──古洪水平流沉积作出准确的识别和判定,其判定的标志之一是粒度分析。根据长江、黄河、海河、淮河古洪水研究的经验,首次建立了一套实验分析判定古洪水平流沉积粒度特征的指标体系,对古洪水研究的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 平流沉积 粒度特征 分选系数 偏态系数
下载PDF
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Ⅰ.内源磷释放控制作用 被引量:67
4
作者 钟继承 刘国锋 +3 位作者 范成新 张路 丁士明 任小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93,共10页
通过为期一年的疏浚模拟试验,在试验室培养疏浚与对照柱样研究了底泥疏浚对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发现,疏浚表层30cm能够有效的消减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与孔隙水中PO_4^(3-)-P含量.在一年的试验周期内,疏浚和对照柱沉积物-水界面... 通过为期一年的疏浚模拟试验,在试验室培养疏浚与对照柱样研究了底泥疏浚对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发现,疏浚表层30cm能够有效的消减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与孔隙水中PO_4^(3-)-P含量.在一年的试验周期内,疏浚和对照柱沉积物-水界面的PO_4^(3-)-P通量分别为-143.8至14.4与-237.3至3047.6μg/(m^2·d),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的磷通量总体上低于未疏浚对照的磷通量,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月份,从2006年3-10月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磷释放通量显著低于未疏浚对照柱,疏浚沉积物的磷的释放潜力低于未疏浚对照沉积物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源磷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底泥疏浚是消减研究区内源磷负荷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疏浚 磷形态 磷释放 太湖
下载PDF
江苏省入太湖污染量分析(1998-2007年) 被引量:56
5
作者 马倩 刘俊杰 高明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4,共6页
近年来,太湖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太湖水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太湖已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本文根据1998-2007年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及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成果,分析入湖水量、入湖河道水... 近年来,太湖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太湖水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太湖已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本文根据1998-2007年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及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成果,分析入湖水量、入湖河道水质、入湖污染物量及其变化趋势,为太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量 分析 太湖 江苏省
下载PDF
城市化对南京市区域降水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周建康 黄红虎 +1 位作者 唐运忆 朱红耕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6,共3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人类活动加剧,城市的生产活动和特殊地面结构共同作用于大气,使大气边界层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城市地区的降水、气温、辐射等。采用双累积曲线和t统计检验法,对南京地区降水量进行...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人类活动加剧,城市的生产活动和特殊地面结构共同作用于大气,使大气边界层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城市地区的降水、气温、辐射等。采用双累积曲线和t统计检验法,对南京地区降水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该区域发生大雨、暴雨的频率及年降水量均有增加的趋势,1970年后较为明显。城市降水量的增大,使区域出现峰高量大的暴雨洪水机会增加,加剧了南京市的防洪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南京市 区域降水量 热岛效应 辐射
下载PDF
2009年太湖水域“湖泛”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陆桂华 马倩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1-487,共7页
"湖泛"是太湖水域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环境灾害问题之一.根据2009年4-10月的太湖"湖泛"易发区巡测和跟踪监测资料,分析了2009年太湖水域"湖泛"发生情况.2009年太湖共发生11次小范围"湖泛",主要发... "湖泛"是太湖水域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环境灾害问题之一.根据2009年4-10月的太湖"湖泛"易发区巡测和跟踪监测资料,分析了2009年太湖水域"湖泛"发生情况.2009年太湖共发生11次小范围"湖泛",主要发生在太湖西岸、梅梁湾和贡湖湾局部水域.对比近年"湖泛"发生水域的水质指标,以及同期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湖体水质及其变化情势,认为蓝藻水华强度、频次和面积与2007、2008年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而可能降低了大面积"湖泛"暴发的机率;同时,2007年以来在太湖北部湖湾的生态清淤工程也降低了北部湖湾发生大面积"湖泛"的可能性.同期水质监测指标显示,2009年同期太湖水质综合评价为Ⅳ类、中富营养状态,而太湖湖西、竺山湖、梅梁湾水域仍为Ⅴ类或劣Ⅴ类,"湖泛"仍时有发生.蓝藻打捞、生态清淤、控源截污、"引江济太"调水是预防太湖"湖泛"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太湖"湖泛"巡查,建立太湖"湖泛"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太湖"湖泛",有序、妥善地处置黑臭水体,将对确保太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泛” 监测 分析 太湖
下载PDF
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45
8
作者 邱阳凌 林育青 +5 位作者 刘俊杰 唐磊 关铁生 陈求稳 陈凯 王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65-1672,共8页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变化与水体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是反映河流健康的主要生物指标.为揭示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互关系,于2015年夏季对淮河流域典型水体—淮河干流、沙颍河、涡河和淠河进行系统...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变化与水体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是反映河流健康的主要生物指标.为揭示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互关系,于2015年夏季对淮河流域典型水体—淮河干流、沙颍河、涡河和淠河进行系统的水质及浮游植物调查,探明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水体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数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27个点位中共获得浮游植物8门71属153种,主要隶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浮游植物密度为0.019×10~5~131.824×10~5ind·L^(-1),不同河段浮游植物分布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平均密度大小呈现沙颖河>淮河干流>涡河>淠河的特点.非参数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表明,淮河干流、淠河和涡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相似性较高,而与沙颍河的浮游植物群落存在一定的差异.Shannon多样性指数H'介于0.78~3.21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介于1.03~4.79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J介于0.12~0.73之间.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淮河流域大部分水体处于中等污染状况,部分点位处于重污染状况,其结果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淮河流域 生物多样性指数 水质评价 一致性
原文传递
不同非空间模拟方法下CLUE-S模型土地利用预测——以秦淮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2
9
作者 卞子浩 马小雪 +3 位作者 龚来存 赵静 曾春芬 王腊春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2-258,共7页
基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秦淮河流域土地利用历史状况,选择CLUE-S模型对其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分别使用线性回归、Markov模型、灰色GM(1,1)模型预测CLUE-S模型非空间模块的土地利用需求量,再嵌入CLUE-S中得到3种预测结果,对... 基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秦淮河流域土地利用历史状况,选择CLUE-S模型对其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模拟预测。分别使用线性回归、Markov模型、灰色GM(1,1)模型预测CLUE-S模型非空间模块的土地利用需求量,再嵌入CLUE-S中得到3种预测结果,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另外设定"自然发展"情景与考虑规划政策影响的"优化格局"情景,模拟2020年不同情景下秦淮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情况,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模型、Markov模型、灰色GM(1,1)模型的Kappa指数分别为0.866、0.849、0.867,3种方法均满足模型精度要求;自然发展情景中2020年水域、水田、林地、城镇用地、旱地面积相对于2010年分别变化21.5%、-15.3%、-9.0%、51.5%、-28.9%,而优化格局情景下水域、水田、林地、城镇用地、旱地面积分别变化3.1%、-1.6%、10.8%、6.3%、-10.6%,相比于自然发展情景,优化情景土地利用状况更符合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生态用地连通性、提高雨水下渗能力以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要求,为后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模拟 CLUE-S模型 非空间模块 情景模拟 秦淮河流域
下载PDF
淮北平原有无作物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规律试验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振龙 刘淼 李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2,共7页
为进一步探索淮北平原不同土壤有无植被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与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该文依据五道沟实验站地中蒸渗仪60个原状测筒观测资料,从零埋深、埋深增加和临界埋深3个方面,比较了不同土壤有无植被潜水蒸发的差异,分析了潜水蒸发与... 为进一步探索淮北平原不同土壤有无植被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与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该文依据五道沟实验站地中蒸渗仪60个原状测筒观测资料,从零埋深、埋深增加和临界埋深3个方面,比较了不同土壤有无植被潜水蒸发的差异,分析了潜水蒸发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通过逐日和逐旬参数拟合,得到砂礓黑土和黄潮土6个潜水蒸发最优公式及相关参数,建议使用彭曼公式计算的蒸发能力代替实测水面蒸发以提高拟和效果;沿着裸土潜水蒸发加作物多耗水量计算作物潜水蒸发的思路,推荐采用作物各生育期和埋深的多耗水量统计方法计算有作物潜水蒸发量,该方法较简便且适用性强,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 野外试验 有无作物生长 作物多耗水量 淮北平原
下载PDF
中国八大湖泊冬季水-气界面CO_2通量 被引量:39
11
作者 陈永根 李香华 +2 位作者 胡志新 刘伟龙 胡维平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5-669,共5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八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抚仙湖、洱海、滇池)冬季水体的水-气界面CO2通量进行了24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冬季洞庭湖、巢湖、洱海和滇池24h均为大气CO2的汇,其通量分别为-23...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八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抚仙湖、洱海、滇池)冬季水体的水-气界面CO2通量进行了24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冬季洞庭湖、巢湖、洱海和滇池24h均为大气CO2的汇,其通量分别为-23.78、-16.08、-24.38、-17.94mg·m-2·h-1;鄱阳湖、南四湖水体则为大气CO2的源,其通量分别为35.76、27.64mg·m-2·h-1;洪泽湖和抚仙湖在晴天时为大气CO2的汇,夜间或阴天为大气CO2的源,但从24h的平均通量来看,洪泽湖为大气CO2的汇,通量为-26.56mg·m-2·h-1;抚仙湖为大气CO2的源,通量16.01m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CO2通量 冬季日变化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再悬浮模拟方法 被引量:39
12
作者 尤本胜 王同成 +5 位作者 范成新 朱龙喜 钟继承 李宝 尹洪斌 胡春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1-617,共7页
由于风浪对浅水湖泊底泥的强烈扰动作用,底泥再悬浮的生态效应研究成为目前国际研究热点之一.但方法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有关底泥再悬浮环境效应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应用一种新的沉积物再悬浮装置,模拟了太湖南部长兜港水域不同风浪影响下... 由于风浪对浅水湖泊底泥的强烈扰动作用,底泥再悬浮的生态效应研究成为目前国际研究热点之一.但方法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有关底泥再悬浮环境效应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应用一种新的沉积物再悬浮装置,模拟了太湖南部长兜港水域不同风浪影响下悬浮物的垂向分布,获得水柱总悬浮物量(T)与扰动频率(n)的定量关系:T=19.77×exp(n/ 2.61)-71.7.结合现场实测风情下的水柱总悬浮物量,建立了室内水动力条件、水柱总悬浮物量和现场风情的定量关系.研究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太湖全年代表性小风、中风及大风与再悬浮装置的扰动频率对应关系,估算了小风、中风和大风常规风情引起的总悬浮物量分别为159、230、425g/m^2.结果表明,模拟获得的太湖悬浮物垂向分布规律与现场状况较为接近,是目前较为适用的浅水水体沉积物再悬浮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再悬浮 风浪作用 垂向分布 模拟 发生装置 太湖
下载PDF
近60年来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及河川径流演变与响应 被引量:36
13
作者 赵建华 刘翠善 +3 位作者 王国庆 金君良 刘艳丽 鲍振鑫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5,12,共6页
气候变化是区域水文变化最直接和重要的驱动因素。采用Mann-Kendall方法,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近60 a来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探讨了不同阶段的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60 a来,黄河流域气温显著性升高;降水量总体减少,但呈... 气候变化是区域水文变化最直接和重要的驱动因素。采用Mann-Kendall方法,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近60 a来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探讨了不同阶段的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60 a来,黄河流域气温显著性升高;降水量总体减少,但呈非显著性变化趋势;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实测径流量呈显著性减少趋势。黄河干支流4个重点水文站的实测径流与响应区间降水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21世纪以来,相同降水下的产流量明显偏少,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情势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气温 降水 径流 演变趋势 响应关系
下载PDF
湖泊水动力模型外部输入条件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一平 邱利 +4 位作者 唐春燕 布旻晟 田威 余钟波 Kumud Acharya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0-416,共7页
以我国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研究区域,采用国内外常用的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结合拉丁超立方取样(LHS)方法,研究湖泊水动力模型中4个重要的外部输入条件,即3个边界输入条件(出入湖流量、风速、风向)和1个初始输入条... 以我国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研究区域,采用国内外常用的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结合拉丁超立方取样(LHS)方法,研究湖泊水动力模型中4个重要的外部输入条件,即3个边界输入条件(出入湖流量、风速、风向)和1个初始输入条件(初始水位),对模型水动力模拟结果(水位、水龄以及流场)的影响与贡献.结果表明,初始水位的设定对模拟全湖水位和水龄产生决定性影响,不确定性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5.73%.和1166.125%,对垂向平均流速影响的贡献率只有3%;风速对表面流速模拟结果影响较大,贡献率达到58.70%,而对水位和水龄的贡献率分别为5.25%和3.00%.在垂向上,各层流速受外部输入条件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相似,贡献率排序为风速(55%-60%)〉风向(10%-15%)〉初始水位≈出入湖流量(1%~5%).因此在模拟大型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出目标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外部输入条件的准确度,为提高模型精确度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条件 不确定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 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 (EFDC) 大型浅水湖泊
下载PDF
水安全系统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陈绍金 施国庆 顾琦仪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1,共3页
水安全涉及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水、社会经济、生态相互耦合的巨系统。研究这个系统的概念与特征、结构与功能、系统支持条件、系统的运行机制、稳定性、发展与演化法则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旨在构建水安全系统的理论... 水安全涉及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水、社会经济、生态相互耦合的巨系统。研究这个系统的概念与特征、结构与功能、系统支持条件、系统的运行机制、稳定性、发展与演化法则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旨在构建水安全系统的理论框架,用以指导水安全理论研究和水管理实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框架 水安全 系统构建
下载PDF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29
16
作者 任黎 杨金艳 相欣奕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在探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构架的基础上,寻求生态系统健康整体性评价的合适指标.根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目的和指标筛选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湖泊生态系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湖泊生态特征、自然功能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中筛选出23... 在探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构架的基础上,寻求生态系统健康整体性评价的合适指标.根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目的和指标筛选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湖泊生态系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湖泊生态特征、自然功能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中筛选出23项指标,并给出每个指标的量化标准,得出了适合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一个由目标层、子系统层和评价指标层构成的3层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望虞河引长江水入太湖水体的总磷、总氮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马倩 田威 吴朝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太湖流域实施的调水引流,提高了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发挥了水利工程在改善水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益,支撑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望虞河引江水量与入湖水量及入湖水体流经太湖湖湾水体水质变化情势的基础上,... 太湖流域实施的调水引流,提高了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发挥了水利工程在改善水环境方面的综合效益,支撑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望虞河引江水量与入湖水量及入湖水体流经太湖湖湾水体水质变化情势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2007年以来的调水引流期间,望虞河入太湖水体总磷、总氮浓度值与太湖贡湖湾、梅梁湾、湖西及江苏省其它主要入太湖河道的总磷、总氮浓度值,并通过监测结果分析了入太湖水体总磷、可溶性总磷的衰减趋势,从而得出,长江是优质水源,调引长江水为增加太湖水环境容量、改善太湖及区域水环境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总氮 调水引流 望虞河 太湖
下载PDF
焚烧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含盐废水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伟 刘俊杰 张桂风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8年第3期70-71,79,共3页
论述了焚烧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含盐废水的必要性、可行性,阐述了焚烧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均可有效处理并达标排放;同时阐明了该方法相对于常规生化+物化处理和高效蒸馏浓缩方法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投资较少等优点。
关键词 焚烧 高浓度 高盐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湖泊蓝藻水华对连通河道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余茂蕾 洪国喜 +3 位作者 许海 朱广伟 朱梦圆 权秋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3-613,共11页
为认知湖泊蓝藻水华灾害对连通河道的影响强度及其变化因素,以太湖梅梁湾连通河道梁溪河为例,在夏季水华期开展河道蓝藻颗粒物及氮磷和溶解氧等水质指标的逐日监测,结合河道水质指标空间变化调查,以及同期流量、温度和风场特征等水文气... 为认知湖泊蓝藻水华灾害对连通河道的影响强度及其变化因素,以太湖梅梁湾连通河道梁溪河为例,在夏季水华期开展河道蓝藻颗粒物及氮磷和溶解氧等水质指标的逐日监测,结合河道水质指标空间变化调查,以及同期流量、温度和风场特征等水文气象因子数据,分析湖泊蓝藻水华物质对连通河道水质的影响特征.结果发现,夏季蓝藻水华暴发期间,水华颗粒物能够随水流大量进入连通的河道,进入河道的藻颗粒通量总量可观,夏季3个月梅梁湾进入梁溪河的蓝藻水华颗粒物总量达到9 733 t,与当年全湖的工程打捞量相近;由湖泊进入连通河道的水华颗粒物通量日变化很大,夏季调查期间进入梁溪河的藻颗粒通量介于75~496 t·d-1,平均值为105 t·d-1,通量大小主要受水文气象条件控制,水量、温度、风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携带大量蓝藻水华颗粒物的湖水进入河道后,在显著改善城市河道水体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河道颗粒态氮、磷等营养盐含量,对溶解态氮磷的影响较小;空间上,因蓝藻颗粒物带来的氮、磷浓度随离湖距离增加而下降,水体叶绿素浓度也迅速下降,汇入7 km之后的运河后,蓝藻颗粒物基本分解,水体颗粒态藻体叶绿素a含量由刚入河的152. 93μg·L^(-1)下降到1. 99μg·L^(-1).结果表明,受蓝藻水华问题困扰的湖泊对周边河道水质影响也很大,河湖连通过程尽管能有效缓解湖泊的湖泛灾害,解决城市河道黑臭的问题,但是对河道的营养盐等指标会产生较大影响;管理上应因河道和湖泊不同的保护目标,充分考虑湖泊水华情势及水文气象因素,制定机动灵活的调水方案,优化湖泊及河道的水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黑臭河道 水质 调水工程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骆马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被引量:29
20
作者 申霞 洪大林 +2 位作者 谈永锋 王永平 董家根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3期39-43,50,共6页
通过现场采样分析,研究骆马湖及其出入湖河道的水质现状、湖区底质营养盐含量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2011年骆马湖水质为地表水Ⅲ类,已接近富营养化水平,底栖生物资源较前几年有明显减少;骆马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为... 通过现场采样分析,研究骆马湖及其出入湖河道的水质现状、湖区底质营养盐含量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2011年骆马湖水质为地表水Ⅲ类,已接近富营养化水平,底栖生物资源较前几年有明显减少;骆马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为上游的中运河和沂河,其污染物贡献率达90%。指出提高区域污水处理率、降低入湖河道的污染物浓度是保护骆马湖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湖河道 生态环境质量 污染源 贡献率 骆马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