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现代性与资本逻辑:中国道路的传统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典顺 张丽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77,共6页
从现代性哲学诞生之时,人们就在质疑其合法性的存在。后现代性哲学的产生令这种质疑更为强烈。为此,我们将后现代性哲学产生之前的现代性哲学称之为传统现代性哲学。资本逻辑是与传统现代性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哲学表达,中国道... 从现代性哲学诞生之时,人们就在质疑其合法性的存在。后现代性哲学的产生令这种质疑更为强烈。为此,我们将后现代性哲学产生之前的现代性哲学称之为传统现代性哲学。资本逻辑是与传统现代性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哲学表达,中国道路与许多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一样,就是要对资本逻辑予以瓦解。当然,瓦解不是消除,尤其是在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没有到来,即全球化依然是资本逻辑化的当下时代,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哲学逻辑——中国新现代性,只能瓦解传统现代性。当下时代的资本依然处于资本逻辑能够创新的阶段,当今时代还不能消灭或取缔资本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传统现代性 资本逻辑 中国新现代性 资本逻辑瓦解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出场与逻辑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典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5,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变革研究范式,才能体现出其"流动性"的本质特性,展现出与中国道路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思想体系。"原理范式"的出场,是因为以"教材模式"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变革研究范式,才能体现出其"流动性"的本质特性,展现出与中国道路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思想体系。"原理范式"的出场,是因为以"教材模式"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因改革开放引起的时境变化,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求。"原理范式"的最大特征莫过于认可"原理"的"差异性"。正是这一特征,使得"原理范式"仅在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就创新出众多的学术成果。科学地理解"原理范式"展现出的"原理"的多样化和"原理表述"差异化的发展历史,以及深入理解"原理范式"所遵循的走向"创新——自由"的实践哲学范式,是准确地阐释和论证"原理范式"为何能够成为表征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合法性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道路 教科书范式 原理范式
下载PDF
走向后本体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方向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建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深受本体论视域的影响,在其发展中,经历了物质本体论、主体性实践本体论、生存论实践本体论三种典型形态。三种本体论形态存在着各自缺陷,也带有本体论总体视域的缺陷:从某种脱离现实、预设出来的终极原则出发来...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深受本体论视域的影响,在其发展中,经历了物质本体论、主体性实践本体论、生存论实践本体论三种典型形态。三种本体论形态存在着各自缺陷,也带有本体论总体视域的缺陷:从某种脱离现实、预设出来的终极原则出发来看待现实,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和理想主义。立足于新时代中国道路的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走向后本体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一种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视域 后本体论 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中国道路”哲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辨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典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5,共5页
中国道路哲学研究的"元问题"首先就是核心概念的辨析。"中国特色"、"价值共识"与"中国价值",不仅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重要概念,也是最充满歧义和质疑的理论困难。"中国特色"不是每个公... 中国道路哲学研究的"元问题"首先就是核心概念的辨析。"中国特色"、"价值共识"与"中国价值",不仅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重要概念,也是最充满歧义和质疑的理论困难。"中国特色"不是每个公民的主观任意,它是中国道路践行中的"公民意识总和",即"中国道路"的"价值共识"。作为中国公民"精神路标"的"价值共识"不能脱离"中国特色",换言之,"价值共识"是"中国特色"的"精神路标"。"中国价值"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也是具有"世界价值"意蕴的"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 价值共识 中国价值
下载PDF
可选择现代性与中国新现代性:中国道路哲学逻辑之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曹典顺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4,共7页
现代性不是一个既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可以有多种内涵,在本质上具有可选择性。正因为现代性具有可选择性,现代性也才具有了存在的合法性,现代性依然可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哲学原则之一。可选择现代性本质上是一个具有辩证发展逻辑的现... 现代性不是一个既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可以有多种内涵,在本质上具有可选择性。正因为现代性具有可选择性,现代性也才具有了存在的合法性,现代性依然可以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哲学原则之一。可选择现代性本质上是一个具有辩证发展逻辑的现实存在,其辩证发展逻辑在本质上表现为现代性的差异性和时代性。现代性的差异性是指现代性本质上是可选择现代性,现代性的时代性是指现代性具有与所表征时代相一致的绝对性。中国道路的哲学确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现代性两个基本特征的诠释,即可选择现代性奠定了中国道路的现代性前提,中国新现代性表征了中国道路的哲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可选择现代性 中国新现代性 中国道路 哲学逻辑
下载PDF
以时代问题引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2020—2021年研究综述
6
作者 孟献丽 张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42-160,共19页
以时代问题为导向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坚持的原则和向度,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回应时代呼声,聚焦现实问题,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引领基础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 以时代问题为导向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坚持的原则和向度,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回应时代呼声,聚焦现实问题,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引领基础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坚持以“问题”为中心。2020—2021年,学术界主要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脱贫攻坚等当代中国发展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三种方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建华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0,共8页
近几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特点是聚焦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孙正聿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何萍的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任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是三种代表性的研究方式。虽... 近几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特点是聚焦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孙正聿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何萍的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任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是三种代表性的研究方式。虽然存在共同的研究领域、根本宗旨、基本目标,但是三者各具不同的学术特色,在总体特点、针对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基本原则和书写方式、具体使用的二级范式都存在差异,因此,三种研究方式各有其独立的学术价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当代中国哲学史 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
原文传递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分期与划界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典顺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44,共9页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诞生之日,就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形成之时("形成期"),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形成之时,又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发展("发展期")和创新之日("创新...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诞生之日,就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形成之时("形成期"),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形成之时,又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发展("发展期")和创新之日("创新期")。这就意味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分期只能是"宏观"意蕴上的,而不能是"数学"意蕴上的,或者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的各个时期和不同阶段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因为其分期与划界的理论困难,学术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分期这一重大课题,明显缺乏应有的关注。全面和深层梳理教科书范式的发展史,不仅有利于寻找教科书范式背后的深层问题意识,而且有利于发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科书范式 发展史 分期 划界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法论之辨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典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6,共6页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无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在实际研究和理论阐述上,马哲史家们遵循的认知逻辑,既有遵循以世界观为终极解释原则、以"形态论"为标识的本体论方法,也有遵循以本体原则与认识原则...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无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在实际研究和理论阐述上,马哲史家们遵循的认知逻辑,既有遵循以世界观为终极解释原则、以"形态论"为标识的本体论方法,也有遵循以本体原则与认识原则相统一为思维前提、以"范式论"为标识的范式论方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是"形态论",即以"解释教科书原理"为其根本特征;当下时代,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越来越趋向"范式论",即以"多元研究范式解释马哲史"为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研究方法论 形态论 范式论
下载PDF
2013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萌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4年第1期129-147,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突破了传统教科书范式的研究局限性,满足了新时期的社会实践需求。2013年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研究从价值哲学、人学、本体论、历史观、辩证法、实践观、'中国道路'问题七个方面切入,在推动马...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突破了传统教科书范式的研究局限性,满足了新时期的社会实践需求。2013年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研究从价值哲学、人学、本体论、历史观、辩证法、实践观、'中国道路'问题七个方面切入,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同时,不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范式 综述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视域局限及不同阶段的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建华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年第1期35-45,共11页
马哲史研究范式中存在着总体性的内在张力和视域局限,表现在时间逻辑和思想逻辑之间的矛盾,存在着史论循环、对象本性与方法论视域之间的循环、微观文本与整体通史阐释之间的循环。这些内在张力和视域局限表现在中国马哲史研究范式发展... 马哲史研究范式中存在着总体性的内在张力和视域局限,表现在时间逻辑和思想逻辑之间的矛盾,存在着史论循环、对象本性与方法论视域之间的循环、微观文本与整体通史阐释之间的循环。这些内在张力和视域局限表现在中国马哲史研究范式发展的不同阶段之中。20世纪末表现在以论带史,思想的历史服从理论逻辑的倾向、马哲史的深层研究模式并没有真正彻底摆脱苏联影响的问题和局限;新世纪以来则存在着'有史无论''趋史避论'的倾向,马哲史通史研究急剧衰落、成果锐减,又存在着轻视理论逻辑创新与轻视现实历史同时并立的怪象,标榜'价值中立'、进行纯文本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哲史研究范式 视域局限 不同阶段
原文传递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典顺 张丽霞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4年第1期3-19,371,共18页
当下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概念,已经不是仅仅指代研究方法的意蕴,而是指包含形态等要素、具有'综合意蕴'的创新研究。蕴含形态存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经历了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 当下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概念,已经不是仅仅指代研究方法的意蕴,而是指包含形态等要素、具有'综合意蕴'的创新研究。蕴含形态存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经历了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范式向'实践唯物主义'范式转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范式向'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范式转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范式向'历史唯物主义'范式转换等三次大的范式转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范式,'实践唯物主义'范式,'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范式和'历史唯物主义'范式等四次大范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科书范式 形态 创新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的视域转换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建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0,共8页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中,本体论视域曾经很长时间作为主导视域,基于这一视域考察可以看到,这一建构进程是从实践唯物主义到两种实践本体论,再到历史唯物主义,其主导视域是从认识论视域转换到本体论视域,又从本体论...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中,本体论视域曾经很长时间作为主导视域,基于这一视域考察可以看到,这一建构进程是从实践唯物主义到两种实践本体论,再到历史唯物主义,其主导视域是从认识论视域转换到本体论视域,又从本体论视域转换到后本体论视域。第一次转换是为了更加突出实践的作用,提升实践的地位,相应建构了主体性实践本体论、生存论实践本体论两种典型形态。第二次转换正在进行之中,它的目标是建构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转换的原因一是本体论视域的缺陷已经显现,其从某种脱离现实的终极原则出发来看待现实,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和理想主义;二是后本体论视域具有更加充分的马克思文本依据;三是新时代中国道路实践的现实要求,此为根本原因。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研究范式是出场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 认识论视域 本体论视域 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的历史与现状
14
作者 冯建华 庄友刚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2年第1期17-34,共18页
哲学范式根本上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研究的视角、路径、方法、规范规则等方面展现出来,哲学范式这一术语虽然来自库恩,但是在库恩那里,除了指上述含义之外,还包括哲学信念、规范体系、核心理论观点的含义,范式革命和范式转换意味着理论... 哲学范式根本上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研究的视角、路径、方法、规范规则等方面展现出来,哲学范式这一术语虽然来自库恩,但是在库恩那里,除了指上述含义之外,还包括哲学信念、规范体系、核心理论观点的含义,范式革命和范式转换意味着理论内容和形态的完全断裂、范式之间的关系是不可通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范式 规范 思维 哲学 术语 含义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形成与逻辑
15
作者 曹典顺 张丽霞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8-32,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起始于新文化运动,盛行于新中国建设时期,创新于改革开放时代。无论是新文化运动,还是新中国建设,抑或是改革开放,都必须有着与之相统一的意识形态。也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与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起始于新文化运动,盛行于新中国建设时期,创新于改革开放时代。无论是新文化运动,还是新中国建设,抑或是改革开放,都必须有着与之相统一的意识形态。也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实践不可分离,或者说,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在中国传播起,它就极具政治意蕴。为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政治意蕴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蕴 政治 哲学 中国 传播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研究的进程
16
作者 冯建华 李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72,共5页
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研究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发展而兴起、转型、式微。实践本体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中,其目的是呼唤和论证市场经济,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其前期形态是主体性实践本体论,它以主体性... 中国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研究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发展而兴起、转型、式微。实践本体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中,其目的是呼唤和论证市场经济,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其前期形态是主体性实践本体论,它以主体性为根本原则,高扬人的个性独立和自由、弱化了传统物质本体论;其后期形态是生存论实践本体论,它流行于新旧世纪更替的十余年中,基本追求是凸显人的生命意义、价值意义,以缓解市场经济初期带来的意义迷茫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新内涵的确立,实践本体论研究式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重新回归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以聚焦中国道路,提炼时代精神,凸显马克思哲学内含的历史维度、现实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本体论 研究进程 历史唯物主义 主体性实践本体论 生存论实践本体论
下载PDF
在“问题的反思”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的问题学”研究范式2019年研究综述
17
作者 孟献丽 池政阳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00-121,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引领和指导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因为它时刻保持对问题的敏锐度,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并致力于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以问题为中心是"反思的问题学"最鲜明的特征。2019年,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引领和指导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因为它时刻保持对问题的敏锐度,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并致力于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以问题为中心是"反思的问题学"最鲜明的特征。2019年,学术界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启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这些问题的"反思"中实现了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的反思 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研究范式的学术创新、内在矛盾和叙述局限
18
作者 曹典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5年第1期3-20,321,共19页
作为当下哲学研究水平体现的教科书范式,不但体现了教科书撰写者学术水平的创新,也体现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水平的创新和中国哲学研究水平的创新。从教科书研究范式的特点和创新驱动等内在逻辑来看,教科书研究范式存在着教科书研... 作为当下哲学研究水平体现的教科书范式,不但体现了教科书撰写者学术水平的创新,也体现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水平的创新和中国哲学研究水平的创新。从教科书研究范式的特点和创新驱动等内在逻辑来看,教科书研究范式存在着教科书研究范式的哲学原理的普适性与原理阐述的历史性之间的矛盾、哲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与绝对真理性之间的矛盾、教科书作者的理解与人民群众对教科书普遍认同之间的矛盾和教科书书写的学术性与党和政府对教科书意识形态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同时,教科书研究范式还存在至少五个方面的叙述局限,即文本叙述的时代性局限,经典作家观点与当下哲学语言之间差异的局限,经典作家对相关领域的问题没有关注的原理空场局限,当代哲学研究成果的大众化理论概况的局限,实践理论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总结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科书范式 学术创新 内在矛盾 叙述局限
原文传递
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的哲学前提
19
作者 张丽霞 《前沿》 2013年第15期48-50,共3页
当下时代,人们特别重视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足够地意识到,技术异化已经成为导致意义逻辑丧失的根据,而意义逻辑则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所在。美国思想家尼尔·波兹曼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进行哲学基础... 当下时代,人们特别重视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足够地意识到,技术异化已经成为导致意义逻辑丧失的根据,而意义逻辑则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所在。美国思想家尼尔·波兹曼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进行哲学基础的剖析应该从技术的主要特征、技术的深层本质和分析技术的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从技术的主要特征看,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的哲学前提是技术的双重属性;从技术的深层本质看,尼尔·波兹曼技术批判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道德哲学;从分析技术的思维方式看,思辨哲学的批判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尔·波兹曼 技术批判 哲学前提
原文传递
对立统一性与差异现实性:马克思辩证法的深层本质之辨
20
作者 张丽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9,共6页
马克思辩证法应当作为中国道路体制架构的理论基础。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辩证法的深层本质(即本质特征)理解为对立统一性,教科书改革后理解为批判性,这些理解与追求以社会和谐为构筑目标的中国道路不尽相同。差异现实... 马克思辩证法应当作为中国道路体制架构的理论基础。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辩证法的深层本质(即本质特征)理解为对立统一性,教科书改革后理解为批判性,这些理解与追求以社会和谐为构筑目标的中国道路不尽相同。差异现实性是从社会建设的视角理解的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应该能够成为当前中国道路建设的辩证法解释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辩证法 本质特征 对立统一性 批判性 差异现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