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4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韧性概念演变与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08
1
作者 李连刚 张平宇 +1 位作者 谭俊涛 关皓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151,共8页
区域经济韧性试图解释当冲击发生时为何部分区域能够适应恢复,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有的区域不能摆脱冲击影响,步入经济衰退轨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演化韧性的概念演变以及从均衡论观点... 区域经济韧性试图解释当冲击发生时为何部分区域能够适应恢复,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有的区域不能摆脱冲击影响,步入经济衰退轨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演化韧性的概念演变以及从均衡论观点到演化观点的转向,据此重新定义了区域经济韧性的概念内涵,认为区域经济韧性是系统面对冲击时,抵抗冲击影响避免脱离发展轨迹或通过适应恢复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探讨了区域经济韧性研究的三个理论分析方法,对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测度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强调亟需加强韧性理论研究,界定清晰概念内涵,同时加强区域经济韧性定量本土化研究,将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应用到我国老工业基地等经济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与转型问题中,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演变 区域经济韧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7
2
作者 谭俊涛 赵宏波 +2 位作者 刘文新 张平宇 仇方道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81,共9页
从经济维持性和恢复性2个方面定量化分析中国31省(市)(未包含港澳台数据)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韧性特征,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维持性较高,中部地区... 从经济维持性和恢复性2个方面定量化分析中国31省(市)(未包含港澳台数据)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韧性特征,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维持性较高,中部地区的经济维持性普遍较低;经济恢复性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而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恢复性较低,经济维持性和经济恢复性呈现一定的负相关。②各省(市)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维持性普遍较高,经济维持性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在东部沿海区域和沿长江经济带地区,而经济维持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③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第二产业表现出了较强的经济韧性,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第三产业经济韧性较好。④影响2次经济危机中韧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区位条件、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人均GDP的解释力较强,但在2次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方向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区域韧性 金融危机 中国
下载PDF
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 被引量:122
3
作者 孙德芳 沈山 武廷海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72,共5页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承载城乡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是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引入生活圈理论,结合城乡居民对于获取公共服务设施所愿意付出的时间成本,把整个县...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承载城乡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是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引入生活圈理论,结合城乡居民对于获取公共服务设施所愿意付出的时间成本,把整个县域划分为由初级生活圈、基础生活圈、基本生活圈和日常生活圈构成的生活圈层系统,构建基于生活圈理念的以县域为完整单元的四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有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门槛人口 邳州市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经济走廊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95
4
作者 郭付友 佟连军 +1 位作者 仇方道 李一鸣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6-739,共14页
基于绿色发展科学内涵,综合构建了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研究了2005—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经济走廊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如下:(1)黄河流域绿色发... 基于绿色发展科学内涵,综合构建了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研究了2005—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经济走廊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如下:(1)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主要来源于规模化扩张与总量增长的外部驱动作用,热衷于发展速度与规模,忽视质量与效率的内涵式提升势必导致内生驱动作用不足与不可持续性;(2)研究时限内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低水平区不断减少,较高水平区稍有增加,但低水平与中低水平区占比长期稳定在65%以上,说明黄河流域绿色发展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 2005—2017年间黄河流域61地级市整体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依存关系,且绿色发展水平具有相对明显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流域内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4)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与政府调控始终是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高作用力影响因子,因子交互作用后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解释力远超单因子,反映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具有复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CiteSpace Ⅲ的国内新型城镇化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75
5
作者 王梓懿 沈正平 杜明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9,共8页
基于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使用软件CiteSpaceⅢ中的连接点强度、热点词突现与热点词聚类等分析方法,分析国内新型城镇化研究状况,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进行分类并予以评述,旨在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 基于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使用软件CiteSpaceⅢ中的连接点强度、热点词突现与热点词聚类等分析方法,分析国内新型城镇化研究状况,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进行分类并予以评述,旨在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到五个方面结论:1国内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研究始于2005年,2012年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文献数量呈激增趋势。2各领域学者积极参与研究,成果丰硕,张占斌是发文数量最高的作者。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位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的中心,但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联系总体上较少、强度较弱,且跨区域、跨部门合作不多。4热点词聚类结果集中反映为"目标"、"地方政府行为"、"空间格局"、"金融支持"、"特色文化城市"五大类,反映新型城镇化研究覆盖面较广,但各领域研究状况不尽平衡。5强度最强的突现词是"中原经济区",持续时间最长的突现词是"两型社会",最新的突现词是"新型农村社区",表明新型城镇化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指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文献统计分析 研究热点 CITESPACE
原文传递
时空交互视角下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演化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朱传耿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67-1880,共14页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界定城乡融合内涵,并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探索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1)在空间集聚方面,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集聚较为明显,并且集聚性整体呈现增强趋势。(2)在时空联动方面,具...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界定城乡融合内涵,并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探索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1)在空间集聚方面,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集聚较为明显,并且集聚性整体呈现增强趋势。(2)在时空联动方面,具有相对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和相对稳定的空间依赖方向,同时空间格局演化方面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城市自身因素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结构的改变影响较大,受相邻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小。(3)要素驱动模式方面,低分位驱动和高分位驱动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化受经济发展—城镇化驱动,低分位制约类型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化受城镇就业—政府行为制约,高分位制约类型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化受产业—政府行为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时空跃迁 分位数回归 驱动模式 淮海经济区
原文传递
基于特征优选随机森林算法的农耕区土地利用分类 被引量:59
7
作者 王李娟 孔钰如 +3 位作者 杨小冬 徐艺 梁亮 王树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4-250,共7页
为了提高农耕区土地利用分类精度,该文采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和丰富光谱信息的Sentinel-2数据生成光谱特征、无红边波段的植被指数、红边指数和纹理特征4种基本特征变量,并对以上特征变量优选后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序,进而构建7种特征组合方案... 为了提高农耕区土地利用分类精度,该文采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和丰富光谱信息的Sentinel-2数据生成光谱特征、无红边波段的植被指数、红边指数和纹理特征4种基本特征变量,并对以上特征变量优选后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序,进而构建7种特征组合方案,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和支持向量机对农耕区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并对比验证分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特征优选的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效果最佳,总体精度达到88.24%,Kappa系数为0.84,精度优于相同特征变量下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农耕区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可为土地资源监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土地利用分类 农耕区 特征优选 Sentinel-2 红边指数
下载PDF
基于乡村多功能评价的城市边缘区“三生”空间划分研究 被引量:53
8
作者 马晓冬 李鑫 +1 位作者 胡睿 KHUONG Manh Ha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82-1392,共11页
城市边缘区乡村多元价值凸显,迫切需以乡村多功能理论为指导划分'三生'空间,以空间重构促进转型发展。论文首先从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方面评价城市边缘区多功能时空变化;其次进行图斑尺度'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者共... 城市边缘区乡村多元价值凸显,迫切需以乡村多功能理论为指导划分'三生'空间,以空间重构促进转型发展。论文首先从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方面评价城市边缘区多功能时空变化;其次进行图斑尺度'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两者共同得到基于乡村多功能的'三生'空间适宜性;最后据此设计算法划分'三生'空间。研究发现:①城市边缘区乡村休闲娱乐、观光农业等功能显现,需要重构多功能空间促进转型发展;②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乡村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主要分布在与中心城区较近地区,农业空间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远郊外围,生态功能则表现出高度空间异质性,农业、非农生产与生活功能在提升,而生态功能则普遍下降;③县域'三生'空间划定需多尺度联合,既要考虑乡镇尺度多功能差异,还要体现图斑尺度适宜性,才能为空间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借鉴。论文提出的基于乡村多功能评价的'三生'空间划分可为即将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多功能 城市边缘区 “三生”空间 江苏徐州铜山区
原文传递
植被遥感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9
作者 杨超 邬国锋 +3 位作者 李清泉 王金亮 渠立权 丁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32,共9页
遥感影像分类是获取植被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分类方法的选择是影响分类精度的关键因素。从植被遥感分类中是否具有先验知识的分类方法、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及相关辅助信息的分类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和其他分类方法等方面对国... 遥感影像分类是获取植被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分类方法的选择是影响分类精度的关键因素。从植被遥感分类中是否具有先验知识的分类方法、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及相关辅助信息的分类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和其他分类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为深入研究在现有分类方法基础上如何提高植被遥感分类的精度及进行植被遥感细分类,建议利用影像融合DEM的三维地形辅助分类及选取训练样本提高样本分离度;将混合像元分解思想融入到现有的植被遥感分类方法中,综合地形、纹理、光谱等辅助信息进行细分类;继续开展对"软"分类器方法的研究,将单个像元分解为不同组分,从"亚像元"级进行植被遥感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遥感 三维地形 混合像元分解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49
10
作者 孙晓欣 马晓冬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3-130,共8页
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00—2014年江苏省57个县(市)地域单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相对发展率指数探究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演化规律,结合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因... 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00—2014年江苏省57个县(市)地域单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相对发展率指数探究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演化规律,结合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地区差异逐渐增大;2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态势,其水平高(低)的县(市)在空间上趋于集中,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农业现代化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热点区则向苏南地区靠拢,且两者范围均在缩小,苏中地区在次热点区和次冷点区之间转变;3财政支农、农业金融贷款、社会消费水平、人力资本投入、道路基础设施等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邻接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也影响着本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空间自相关 格局演化 驱动因素 江苏省
原文传递
I-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以开放大学为例 被引量:48
11
作者 方兵 杨成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6期88-94,共7页
"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是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I-时代的背景与特征,分别从国家宏观政策和现有研究基础层面,论证了加强I-时代高校信息化教学... "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是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I-时代的背景与特征,分别从国家宏观政策和现有研究基础层面,论证了加强I-时代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紧迫性,随后重点围绕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进行深入阐述,依次论述了I-时代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分类及特征、构建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对I-时代的开放大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开放大学的数字资源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时代 信息化教学资源 开放大学 教育信息化 云计算 大数据
下载PDF
区域经济弹性视角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过程分析 被引量:46
12
作者 李连刚 张平宇 +1 位作者 谭俊涛 关皓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4,共9页
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对分析老工业基地演变过程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依据经济增速划分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通过构建反事实函数测度不同阶段城市和分产业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揭示了区域经济弹性的演化特征,反映了辽宁老工业... 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对分析老工业基地演变过程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依据经济增速划分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通过构建反事实函数测度不同阶段城市和分产业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揭示了区域经济弹性的演化特征,反映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过程,结果发现:同一经济周期中抵抗力和恢复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抵抗力低受冲击影响严重的城市在随后的经济振兴过程中经济恢复发展好,存在"创造性破坏"过程;区域经济弹性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区域对冲击的抵抗力水平受前一经济周期恢复力的影响,区域经济弹性在引起区域应对冲击能力的变化同时其自身也因此而发生改变;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经历了衰退-恢复-下滑的波动历程,呈现倒"N"型,其面对冲击扰动的抵抗力较低,第二产业更易受到冲击影响,第三产业抵抗力相对较高,老工业基地长期存在路径依赖、制度锁定现象,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严重,突破能力弱,过度依赖传统重化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针对老工业基地演变过程的规律特征,提出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弹性 抵抗力 恢复力 辽宁老工业基地 东北经济振兴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7
13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1 位作者 王长建 王佩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91-1800,共10页
工业生态效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究工业生态效率对于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并对其时空演变、区域差异、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 工业生态效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究工业生态效率对于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并对其时空演变、区域差异、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探索。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均值不断上升,绝对差异增加,而相对差异变化不大;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集聚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具有显著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分布特征;在工业生态效率类型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趋同的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对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起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工业结构不利于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改善;本地城镇化的提升不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而本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有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加强城市之间合作对提升工业生态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态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影响因素 长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8
14
作者 孙德芳 秦萧 沈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0-97,共8页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空间结构。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研究注重配置可达性与评价研究,国内注重布局与标准研究。结合国内研究的不足,指出我国城市公共服...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空间结构。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研究注重配置可达性与评价研究,国内注重布局与标准研究。结合国内研究的不足,指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后续研究应注意拓宽研究案例范围;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体系;创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研究和关注数字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 进展 城市
下载PDF
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6
15
作者 袁丹 欧向军 唐兆琪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9,共8页
以东部沿海为例,运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对2003—2013年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工业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五个因素对人... 以东部沿海为例,运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对2003—2013年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工业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五个因素对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关系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2003—2013年,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波动提升,空间上主要呈现"群"状分布,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拟合度较高。②全局莫兰指数为正表明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则表明二者的协调发展除了具有空间依赖性,还表现出空间异质性。③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良性互动均发挥正向作用,其中政府政策和经济水平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④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实现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基本公共服务 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东部沿海
原文传递
近25年来典型红壤区土壤pH变化特征——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 被引量:45
16
作者 张忠启 茆彭 +1 位作者 于东升 ?徐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45-1553,共9页
近些年中国南方红壤区土壤酸化问题的受关注程度有所下降,但酸化一直是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查明土壤pH时空演变特征对该地区制定合理高效的农业和环境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江西省余江县1982年和2007年的土壤采样数据... 近些年中国南方红壤区土壤酸化问题的受关注程度有所下降,但酸化一直是红壤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查明土壤pH时空演变特征对该地区制定合理高效的农业和环境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江西省余江县1982年和2007年的土壤采样数据,分析了全县两个采样时期的土壤pH空间分布格局及近25年来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余江县土壤pH已由1982年的5.66,降至2007年的4.74。从土壤类型来看,潮土的pH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02,水稻土和红壤的下降幅度较为接近,分别为0.89和0.88;从土地利用方式来看,林地和水田pH降幅分别为1.00和0.92,旱地降幅为0.82。从全县范围来看,绝大部分地区土壤pH出现大幅下降,中北部和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下降幅度较突出;相对于1982年,2007年土壤pH降幅分别以0.8~1.2和0.4~0.8区间为主,分别占全县面积的73.82%和15.46%;全县土壤1982年以微酸等级为主,而2007年除全县近13.0%的区域土壤已成为强酸土壤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土壤也已接近强酸等级。可见,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近25年间,余江全县及各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pH大幅下降,土壤酸化形势严峻,亟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时空变异 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 红壤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天麻全球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42
17
作者 张琴 张东方 +3 位作者 吴明丽 郭杰 孙成忠 谢彩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0-778,共9页
目前对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的全球潜在适生区研究较少,基于多个生态位模型预测天麻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对天麻人工引种栽培及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收集220个天麻全球分布点和19个生态因子数据,最终筛选出8个环... 目前对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的全球潜在适生区研究较少,基于多个生态位模型预测天麻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对天麻人工引种栽培及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收集220个天麻全球分布点和19个生态因子数据,最终筛选出8个环境变量参与模型训练,基于3个生态位模型(BIOCLIM、DOMAIN和MAXENT)预测天麻全球潜在适生区,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appa统计量分析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3个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天麻全球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20°–50°N的亚洲地区,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是集中分布地,此外,印度、尼泊尔以及欧洲地中海附近有少量适生区。其中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盆地附近的省区以及中东部;韩国中东部的忠清北道、庆尚北道和庆尚南道;日本本州岛、九州岛以及四国岛,因此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天麻的主要产区。3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平均值均达到0.9以上,Kappa平均值均达到0.65以上,能较好地预测天麻的潜在适生区,其中MAXENT模型的精度较高,其次是DOMAIN和BIOCLIM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生态位模型 潜在适生区 模型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Shift-Share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弹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8
作者 李连刚 张平宇 +1 位作者 关皓明 谭俊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07-1819,共13页
研究老工业基地经济弹性特征对于增强其应对国内外扰动,促进落后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在对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划分的基础上,测度各城市不同周期中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表征区域经... 研究老工业基地经济弹性特征对于增强其应对国内外扰动,促进落后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在对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划分的基础上,测度各城市不同周期中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表征区域经济弹性,借助shiftshare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弹性分解为产业结构分量和区域竞争力分量,揭示区域经济弹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不同时段内的区域经济弹性具有动态差异性特征,辽宁省对冲击扰动的抵抗力较低,容易遭受冲击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和区域竞争力均对区域经济弹性产生重要作用,且区域竞争力起主导作用,当前辽宁区域经济弹性受产业结构素质低和竞争力弱双重约束;服务业受老工业基地"路径依赖"影响,长期存在结构水平低和竞争力弱问题,第二产业结构素质和竞争力不匹配问题严重,路径依赖下的制度锁定现象仍旧存在,这都限制了辽宁的区域经济弹性水平。针对区域经济弹性特征和内部机制,提出了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弹性 偏离份额 经济振兴 辽宁老工业基地
原文传递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39
19
作者 谭俊涛 张新林 +2 位作者 刘雷 赵宏波 仇方道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64,共8页
科学评价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是衡量国家转型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从转型幅度和发展态势两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模糊层次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2013—2017... 科学评价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是衡量国家转型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从转型幅度和发展态势两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模糊层次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2013—2017年我国114个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绩效,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的转型绩效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国家实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后,城市转型绩效呈分化趋势,低值区域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偏远地区,城市转型幅度较好,但发展态势依旧整体较差。第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均值最高,其次是成熟型和成长型,衰退型城市转型绩效最差,成长型和衰退型城市转型绩效组内差异较大。第三,油气类城市转型绩效最高,其次是黑色金属类、非金属、有色金属类,煤炭类和森工类最低。第四,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呈现东部地区最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最差,与城市发展态势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转型幅度在四大板块间和区域内差异均不大。最后,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城市转型 转型绩效 可持续发展 转移支付
原文传递
后生产主义乡村多元价值空间重构研究——基于无锡马山镇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8
20
作者 姚娟 马晓冬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2,共8页
阐释后生产主义乡村内涵和特征基础上,以无锡马山镇为实证,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图谱比较法,比较分析城郊乡村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的经济形态、功能布局及空间景观的变迁。研究表明:后生产主义乡村具有非农化、多功能化、生态化和空间资... 阐释后生产主义乡村内涵和特征基础上,以无锡马山镇为实证,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图谱比较法,比较分析城郊乡村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的经济形态、功能布局及空间景观的变迁。研究表明:后生产主义乡村具有非农化、多功能化、生态化和空间资本化特征,并呈现多元景观和价值空间;近30年马山镇从传统山村——乡村工业化——生态旅游度假岛的发展过程,也是从生产性乡村逐步演化到后生产性乡村的过程;马山后生产性乡村多元价值空间重构过程,是在空间生产机制作用下,面向旅游消费、高品质居住和生态服务等多元价值空间产生、扩张和集聚,具有后生产主义乡村特征的景观在镶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产主义乡村 多元价值 空间重构 马山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