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贺震民 高艳珍 +4 位作者 吴旻 陈泽军 李镇 张君芳 柳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微创碎吸术 手术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CT检查
下载PDF
双侧平衡去骨瓣治疗双瞳散大患者的救治经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旭 董吉荣 +4 位作者 王玉海 徐勤义 金东 施栋良 蔡学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仅行病灶侧去骨瓣减压术30例(A组),2...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仅行病灶侧去骨瓣减压术30例(A组),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28例(B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者较仅对血肿侧去骨瓣减压者颅内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及预后良好率均明显好于后者(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患者的死亡率及急性脑膨出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瞳孔散大 特重型颅脑伤 颅内压 脑膨出
下载PDF
小脑幕缘切开术中引流环池脑脊液对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建青 董吉荣 +3 位作者 王玉海 时忠华 徐勤义 蔡学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2期731-733,共3页
目的研究小脑幕缘切开术中引流环池脑脊液对降低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颅内压的作用。方法将40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在术中对环池脑脊液充分引流并计量,对照组(20例)术中对环池... 目的研究小脑幕缘切开术中引流环池脑脊液对降低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颅内压的作用。方法将40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在术中对环池脑脊液充分引流并计量,对照组(20例)术中对环池脑脊液不进行引流,两组术后监测颅内压5d,比较引流前后颅内压及侧脑室内压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颅内压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脑幕缘切开前至环池脑脊液引流结束时侧脑室内压力下降均值较对照组下降均值高(P<0.05)。结论小脑幕缘切开术中对环池脑脊液充分引流能恢复脑脊液循环通路,降低颅内压,提高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幕缘切开术 颅内压 重型颅脑损伤 小脑幕切迹疝
下载PDF
创伤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前后的CT灌注压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夏天 董吉荣 +4 位作者 陈克非 张春雷 赵伟 徐勤义 蔡学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单纯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包括非手术治疗组与脑室外引流组各12例。患者在伤后4-5 h内首次行脑CT灌注(CTP)检查,7 d后复查CTP...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单纯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包括非手术治疗组与脑室外引流组各12例。患者在伤后4-5 h内首次行脑CT灌注(CTP)检查,7 d后复查CTP,对比分析两组感兴趣区域治疗前后的灌注参数变化。6个月后随访,分析预后。结果脑室外引流组各感兴趣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治疗前后差值比非手术治疗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除小脑区MTT及白质区MTT P〈0.1外,其余各区参数P〈0.05),预后优于保守组(P〈0.05)。结论对PADBS患者使用脑室外引流可以更好地改善脑灌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脑室外引流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立科 王玉海 +8 位作者 邱丽颖 董吉荣 王标 时忠华 刘斌 蔡桑 王卫兵 叶光明 蔡学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63-2766,共4页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后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家兔用20.0%乌拉坦耳缘静脉麻醉,给药方式为鞘内注射和静脉给药两种,每种给药方式分为低(0.35mg/kg)、中(0.7mg/kg)、高(1.4mg/kg)3种剂量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给...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后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家兔用20.0%乌拉坦耳缘静脉麻醉,给药方式为鞘内注射和静脉给药两种,每种给药方式分为低(0.35mg/kg)、中(0.7mg/kg)、高(1.4mg/kg)3种剂量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给药后于0、15、30min、1、2、4、8、12、24h抽取小脑延髓池脑脊液,并测定中剂量组给药后15min、2、8h的组织分布;HPLC测定脑脊液及组织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浓度,DAS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鞘内注射低、中、高剂量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后,脑脊液中药物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27.56±7.25)、(27.22±5.7)、(28.08±8.37)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6.67±3.58)、(28.23±9.23)、(29.94±6.21)h;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脑脊液中药物分布半衰期分别为(6.88±0.55)、(8.25±0.24)、(7.34±0.21)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6.96±0.94)、(8.28±0.22)、(7.37±0.24)h;鞘内注射3种剂量后,表观分布容积(V1/F)分别为(2.58±0.42)、(2.35±0.9)、(5.13±0.63)L/kg,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3.10±0.53)、(5.49±0.44)、(9.77±0.72)L/kg;鞘内注射3种剂量后,清除率(CL/F)分别为(0.04±0.02)、(0.08±0.01)、(0.18±0.04)L/(kg.h);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清除率分别为(0.29±0.06)、(0.32±0.03)、(0.58±0.06)L/(kg.h);鞘内注射3种剂量后,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9.24±0.81)、(9.8±0.69)、(10.98±0.23)mg/(L.h);静脉给药3种剂量后,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26±0.34)、(2.21±0.19)、(2.42±0.25)mg/(L.h);鞘内给药后,心、肾、肺、脾、胃及脂肪等脑外组织药物含量2h达到峰浓度,肝、肠及肌肉组织8h药物浓度达高峰,静脉给药后,心、肝、肾、肺、脾、胃、肌肉及脂肪等脑外组织药物含量15min达到峰浓度,肠2h药物浓度达高峰,鞘内给药15min,脑组织中药物峰浓度是静脉给药的3倍。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脑脊液中药物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家兔 鞘内给药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漏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春雷 刘斌 +6 位作者 王玉海 董吉荣 孙文斌 徐勤谊 时忠华 蔡桑 蔡学见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持重型颅脑创伤伴有多发伤漏诊规律和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432例符合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ISS≥20分)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漏诊组和无漏诊组,对IS... 目的探讨重型、持重型颅脑创伤伴有多发伤漏诊规律和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432例符合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ISS≥20分)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漏诊组和无漏诊组,对ISS、GCS、漏诊的部位、时间、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32例患者中有54例漏诊,ISS为(42.97±10.94)分,与无漏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GCS≤8分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漏诊组(P〈0.05)。结论迅速准确的程序化伤情判断、贯穿生命第一原则的全面体检、重点辅查及动态复查是防止漏诊、提高重型颅创伤合并多发伤生存率并减少致残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多处创伤 诊断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小鼠急性毒性的研究
7
作者 石立科 王玉海 +8 位作者 邱丽颖 董吉荣 王标 时忠华 刘斌 蔡桑 王卫兵 叶光明 蔡学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以倍比法(n=24)测定最小致毒量和最小致死量,并在2个剂量之间选取2个剂量,将30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4mg/kg)和高剂量(6mg...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以倍比法(n=24)测定最小致毒量和最小致死量,并在2个剂量之间选取2个剂量,将30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4mg/kg)和高剂量(6mg/kg)组,每组10只。按照分组,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鞘内给药5μl。1d.7d和14d自主活动记录仪测量小鼠的自主活动、尾压痛仪测定痛阈、避暗仪测定学习记忆、无创尾动脉测定仪测量血压,八道生理记录仪描记心电图。于第15天,对三组小鼠进行摘眼球取血,测血常规、BUN、GOP和GOT,HE染色观察主要脏器形态变化。另取6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和高剂量给药组,给药后次日麻醉状态下埋入植入子,给药后第15天DSI记录仪测定清醒小鼠脑电图。结果(1)最小致毒量为3.87mg/kg,最小致死量为6.25mg/kg。(2)鞘内给药小鼠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血压、心电图、自主活动无显著差异。鞘内给药高剂量使小鼠血浆GOT升高,小鼠的痛阈下降。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有可逆性。脑电图主要表现为α、β和θ减少,δ增加。(3)鞘内给药小鼠出现肝静脉扩张、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变性,脑皮质轻度水肿。而心脏、肺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鞘内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安全范围较窄。(2)对肝和肾及脑有非特异性损伤。(3)高剂量可降低小鼠痛阈。(4)脑电图出现α、β和θ减少,δ增加。鞘内注射应用后短期内有一定的脑刺激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鞘内给药 急性毒理 小鼠
原文传递
微侵袭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贺震民 高艳珍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11期945-947,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1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微侵袭手术组 (治疗组 )和对照组 (传统手术 )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82例中 ,恢复良好 ,生活能自理51例 ,占62 2 % ,中残及部分生活能自理28例 ,占3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1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微侵袭手术组 (治疗组 )和对照组 (传统手术 )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82例中 ,恢复良好 ,生活能自理51例 ,占62 2 % ,中残及部分生活能自理28例 ,占34 1 % ,重残 (包括植物性存活 )2例 ,占2 4 % ,死亡1例 ,占1 2 % ,总有效率96 3 %。对照组82例中 ,恢复良好 ,生活自理38例占46 3 % ,中残 ,部分生活自理29例 ,占35 4 % ,重残 (包括植物性存活 )7例 ,占8 5 % ,死亡8例 ,占9 8 % ,总有效率81 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侵袭手术 治疗 脑出血 临床分析 血肿
下载PDF
968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9
作者 贺震民 高艳珍 +2 位作者 吴旻 陈泽军 李镇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的诊断和治疗。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经验教训 ,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989年6月~2004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9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的诊断和治疗。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经验教训 ,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989年6月~2004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9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8例患者中 ,GCS评分 :6~8分762例中 ,恢复良好472例 ,占61 .94 %,中残216例 ,占28 .34 %,重残41例 ,占5 38 %,植物生存6例 ,占0 .78 %,死亡27例 ,占3 .54 %。GCS评分 :3~5分206例中 ,恢复良好33例 ,占16. 01 %,中残50例 ,占24. 27 %,重残33例 ,占16 .01 %,植物生存9例 ,占4 36 %,死亡81例 ,占39. 32 %。总死亡人数108例 ,占11 .16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 ,继而发生细胞毒性脑水肿 ,亚低温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 ,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有效的。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是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死亡率 GCS评分 致残率 患者 脑水肿 临床分析 经验教训 降低 改善
下载PDF
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临床预后及脑灌注状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浩 王毅 +2 位作者 吴凌云 石志勇 杨咏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7-596,共10页
目的 研究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对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作用。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脑硬膜动脉贴敷术的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 研究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对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作用。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脑硬膜动脉贴敷术的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出血位置(蛛网膜下腔、单纯脑室、脑实质)、出血半球、术前是否反复出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部CT灌注(CTP)检查数据及DSA资料等。术后近期(3~6个月)随访时收集MR血管成像(MRA)资料,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新近一次远期(术后>12个月)随访时收集是否存在新发卒中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等)、mRS评分、头部CTP数据及DSA资料等。通过头部DSA评价手术侧半球改良铃木分期,铃木分期Ⅰ、Ⅱ期为早期,Ⅲ、Ⅳ期为中期,Ⅴ、Ⅵ期为晚期。根据手术侧的大脑半球DSA对烟雾血管浓集程度分级,大脑半球底部未见烟雾血管定义为无,虽在脑底形成了烟雾血管,但比较稀疏定义为稀疏,脑底部可见大量的烟雾血管在颈内动脉末端吻合,形成烟雾网络,并在脑底向各个方向扩展定义为浓集。通过远期随访头部DSA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并与术后近期随访MRA比较,若旁路移植血管显影纤细或不显影,则定义为纤细或萎缩,若旁路移植血管显影扩张或形态不变,则定义为扩张或不变。基于大脑中动脉(侧位)的DSA,使用松岛分级评价新生代偿血管,以颈外动脉造影的新生血管分布范围占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域比例进行分级,A级为>2/3,B级为1/3~2/3,C级为<1/3。与术前相比,若远期随访时mRS评分降低,则定义为神经功能预后改善,评分不变定义为神经功能无变化,评分增加定义为神经功能恶化;神经功能结局以mRS评分为评价标准,0~1分为无残疾,2~3分为轻度至中度残疾,4~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预后 脑血管循环 联合血运重建术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治疗38例体会
11
作者 施学强 张宪 于波 《医药世界》 2006年第11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穿刺冶疗的手术方法、适应症的选择,总结其冶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治疗有效。...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微创穿刺冶疗的手术方法、适应症的选择,总结其冶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治疗有效。除5例拔针后穿刺处有少量脑脊液外流局部加缝一针外,无一例颅内感染,继发脑损伤、气颅等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住院时间短、费用少,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微创穿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