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背飞虱爆发规律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肖英方 顾正远 +6 位作者 张存政 陈海新 王善璞 王林贵 陈明亮 曲小波 胡正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5期460-464,共5页
】江淮稻区白背飞虱呈迁入代至主害代的爆发型相,发生程度为基数决定型。根据白背飞虱历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灯下虫量的逐步回归分析,证明江淮稻区主害代(2代)发生程度与迁入峰后7月15日白背飞虱总虫量显著相关(R2=0.7... 】江淮稻区白背飞虱呈迁入代至主害代的爆发型相,发生程度为基数决定型。根据白背飞虱历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灯下虫量的逐步回归分析,证明江淮稻区主害代(2代)发生程度与迁入峰后7月15日白背飞虱总虫量显著相关(R2=0.7107),并分别建立白背飞虱预警指标。以为害损失5%以下为标准,主害代高峰期虫量为15头/穴,比原防治指标稍宽。由此提出病虫兼治的防治对策和技术规范,比原传统方法少用药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发生规律 防治对策 稻飞虱
下载PDF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及QTL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丁秀兰 江玲 +6 位作者 刘世家 王春明 陈亮明 程兆榜 范永坚 周益军 万建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利用 8 1个株系组成的Kinmaze(japonica) DV85(indica)重组自交系 (recombinantinbredlines ,RIL)群体 ,采用苗期强迫饲毒的鉴定方法 ,以病情指数作为条纹叶枯病的表型值 ,鉴定亲本及 81个RILs对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毒(ricestripevirus ,R... 利用 8 1个株系组成的Kinmaze(japonica) DV85(indica)重组自交系 (recombinantinbredlines ,RIL)群体 ,采用苗期强迫饲毒的鉴定方法 ,以病情指数作为条纹叶枯病的表型值 ,鉴定亲本及 81个RILs对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毒(ricestripevirus ,RSV)的抗性。利用QTLCartographer软件 ,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到 3个QTL位点 :qStv1、qStv7、qStv11分别位于第 1、7、11染色体上 ,各QTL的LOD值为 2 44~ 3 83 ,贡献率为 19 8%~3 0 9%。根据抗性基因加性效应的方向 ,在qStv7、qStv11位点上 ,亲本DV85存在抗条纹叶枯病增效基因 ,Kinmaze具有抗条纹叶枯病减效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 重组自交系群体 抗性基因 QTL分析
下载PDF
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检测棉花抗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章元寿 王建新 +1 位作者 顾本康 李经仪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共3页
用棉花黄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毒素,检测二叶期棉花苗的致萎反应,经1989-1990年两年的120个棉花品种和品系的室内毒素检测,其致萎度和田间病圃鉴定调查的病情指数之间呈正相关,1989年的r=0.498^(**):1990年的r=0.72... 用棉花黄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毒素,检测二叶期棉花苗的致萎反应,经1989-1990年两年的120个棉花品种和品系的室内毒素检测,其致萎度和田间病圃鉴定调查的病情指数之间呈正相关,1989年的r=0.498^(**):1990年的r=0.725^(**),两年均达1%的极显著相关,说明在室内用病菌毒素检测棉苗的致萎度,能够反应棉花在田间病圃内的抗病或感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毒素 抗病性
下载PDF
江苏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演变及与水稻品种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5
4
作者 陆凡 王法明 +3 位作者 郑小波 史阿宝 陈毓苓 陈志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4,共4页
用7 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1980~1996 年采集的江苏省稻瘟病标样的1 032个单孢菌株进行小种鉴定, 分析了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演变的原因及与水稻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 江苏省曾先后出现过8 群22 个小种, 除1990年ZA小种群、1991 年ZD、Z... 用7 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1980~1996 年采集的江苏省稻瘟病标样的1 032个单孢菌株进行小种鉴定, 分析了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演变的原因及与水稻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 江苏省曾先后出现过8 群22 个小种, 除1990年ZA小种群、1991 年ZD、ZE小种群上升为优势种群外, ZG1 小种一直是江苏省的优势小种, 出现频率达66.20% , 为江苏省稳定小种。江苏省各稻区小种组成有一定差异。水稻栽培品种是决定小种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江苏省大部分品种与ZG1小种有亲和性, 只有少数品种能被ZA、ZB、ZC、ZD和ZE群小种侵染, 可能是ZG1 小种在江苏省稻区成为优势小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江苏省大部分主栽品种上能分离到2 个以上小种且不同品种上其小种的组成有一定差异,构成了田间小种结构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小种演变 水稻品种 相互关系
下载PDF
三唑酮、三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在加入三唑酮(Triadimefon)或三唑醇(Triadimenol)的培养液中生长时,菌丝形态和生理发生明显的改变。菌丝畸形,表现为细胞肿大,细胞分隔处菌丝缢缩;药剂处理后,等量菌丝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1、5μg/m...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在加入三唑酮(Triadimefon)或三唑醇(Triadimenol)的培养液中生长时,菌丝形态和生理发生明显的改变。菌丝畸形,表现为细胞肿大,细胞分隔处菌丝缢缩;药剂处理后,等量菌丝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1、5μg/ml的三唑酮和三唑醇处理,麦角甾醇含量比对照减少45.155.9%和27.5、48.9%;菌丝在药剂处理后,电解质渗漏增加,5μg/ml药剂处理一小时后,三唑酮组的菌丝之细胞电解质渗漏达2.58%,三唑醇组的渗漏为2.19%,空白对照组仅为0.65%。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三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直接的伤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菌 三唑酮 三唑醇
下载PDF
吡虫啉对蚜虫的防效 被引量:23
6
作者 邱光 顾正远 肖英方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1-32,共2页
吡虫啉是一种新型杀虫剂,每亩用纯药1克对桃蚜、棉蚜和麦蚜等蚜虫的防效都在98%以上,且速效性和持效性都明显地优于氰戊菊酯。
关键词 杀虫剂 吡虫啉 蚜虫 防治效果 药效
下载PDF
江苏省稻瘟病菌的毒性多样性及水稻品种的抗病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3 位作者 陈志谊 刘永锋 王法明 范永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1-206,共6页
在 13个已知日本抗病基因品种上检测 1997~ 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 5个代表地区的 32 4个稻瘟病菌株的毒性 ,结果可将上述菌株划分为 90种毒性类型 ,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存在着丰富的毒性多样性。毒性类型... 在 13个已知日本抗病基因品种上检测 1997~ 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 5个代表地区的 32 4个稻瘟病菌株的毒性 ,结果可将上述菌株划分为 90种毒性类型 ,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存在着丰富的毒性多样性。毒性类型组成在地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稻瘟病菌毒性类型组成有差异加大的趋势。在已知抗病基因品种上测定江苏省稻瘟病菌的毒力 ,结果显示 ,Pi ks、Pi ta、Pi ta2 和Pi sh等抗病基因对江苏省的稻瘟病菌的抗谱很窄 ,而Pi i、Pi z、Pi zt 和Pi b等抗病基因的抗谱比较宽 ,可作为抗源加以利用。用 6个代表性毒性类型菌株接种江苏省 80个水稻主栽品种和新育成品种 ,品种抗性分析表明 ,上述水稻品种中的籼稻和杂交稻对江苏省稻瘟病菌具有较高的抗性 ,而粳稻品种的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毒性 多样性 水稻品种 抗病性 江苏
下载PDF
江苏省稻瘟病菌有性态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2 位作者 范永坚 张文荟 王法明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用标准菌株对1997~1999年在江苏省吴江市,宜兴市、通州市、高邮市和赣榆县采集的325个猪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可育性和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较低,可交配率为22.77%,可育率仅为7.... 用标准菌株对1997~1999年在江苏省吴江市,宜兴市、通州市、高邮市和赣榆县采集的325个猪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可育性和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育性较低,可交配率为22.77%,可育率仅为7.08%。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采集的猪瘟病菌茵株的性亲和力和交配型有较大的差异,三年的交配率分别为26.61%、8.26%和33.64%;温州地区和赣榆地区菌株的交配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6.15%和25.42%,宜兴地区菌株的交配率较低,只有15.38%。江苏省稻瘟病菌菌株的交配型在不同年份亦出现很大差别,1997年29个可交配菌株中有21个菌株表现为MAT1-2 交配型,而1999年36个可交配茵株均为MAT1-1交配型。用江苏省稻瘟病菌的可育菌株进行互交,25个组合中只有6个组合能产生子囊壳和子囊,但均不产生子囊孢子,提示江苏省稻瘟病菌在田间产生健康有性后代的几率不大。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学分析表明,菌株的交配型是受单基因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有性态 可育性 交配型 人工培养条件
下载PDF
毒死蜱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德进 金旻琦 +2 位作者 顾中言 许小龙 徐广春 《现代农药》 CAS 2007年第2期6-9,21,共5页
毒死蜱是高效、中毒、广谱类有机磷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害虫及其它农业害虫防治。概述了毒死蜱的理化性质、作用特点,并着重介绍了毒死蜱系列药剂在水稻上登记情况及对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毒死蜱在稻田生境中降... 毒死蜱是高效、中毒、广谱类有机磷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害虫及其它农业害虫防治。概述了毒死蜱的理化性质、作用特点,并着重介绍了毒死蜱系列药剂在水稻上登记情况及对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毒死蜱在稻田生境中降解残留、使用安全性及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水稻 防治效果 降解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几个粳稻品种抗白背飞虱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肖英方 杜正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6-292,共7页
本研究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若干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比较测定,并探讨籼、粳稻品种抗性差异和粳稻抗性性质。结果指出:在供试“80079”,“中国91”、“盐粳2号”等粳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生物学表现明显不同。... 本研究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若干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比较测定,并探讨籼、粳稻品种抗性差异和粳稻抗性性质。结果指出:在供试“80079”,“中国91”、“盐粳2号”等粳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生物学表现明显不同。粳稻抗性可分两类:(1)“80079”对白背飞虱取食、生存、发育没有抗生作用,对种群为害还表现有耐虫性;(2)“中国91”、“盐粳2号”对白背飞虱取食、生存、发育没有抗生作用,但却有一定的拒产卵机制,对种群为害还兼有耐虫性,从而能有效地抑制白背飞虱种群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粳稻 抗性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 被引量:9
11
作者 史建荣 王裕中 杨新宁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3-24,共2页
70年代末期以来,小麦纹枯病日趋严重,已成为江苏省及其邻近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严重障碍。明确病害的消长动态,掌握发生流行规律,是合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理论基础。 材料和方法 选择小麦纹枯病重病田块设立试验小区。供试小麦品种为扬... 70年代末期以来,小麦纹枯病日趋严重,已成为江苏省及其邻近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严重障碍。明确病害的消长动态,掌握发生流行规律,是合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理论基础。 材料和方法 选择小麦纹枯病重病田块设立试验小区。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4号和宁麦6号。采用定点系统观察法,小区重复三次,2月底定株挂牌,每重复50单株,返青后进行系统调查,病情按5级标准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的结构组成与变化趋势 被引量:5
12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3 位作者 陈志谊 刘永锋 陈毓苓 王法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用 7个中国统一鉴别品种对 1997~ 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 5个代表地区的 32 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 3年中共检测到 2 1个小种 ,其中以ZG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 ,达 5 7 80 %~ 6 7 89% ,为优势小种 ;... 用 7个中国统一鉴别品种对 1997~ 1999年采集自江苏省吴江、赣榆、通州、高邮和宜兴等 5个代表地区的 32 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小种鉴定。 3年中共检测到 2 1个小种 ,其中以ZG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 ,达 5 7 80 %~ 6 7 89% ,为优势小种 ;其次为ZE3 小种 ,出现频率为 16 5 0 %~ 19 81% ;其它小种出现频率较低。各地区小种的组成及年度间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宜兴地区小种组成简单 ,3年均以ZG1小种为优势小种 ;吴江地区小种组成复杂 ,优势小种变化较大 ;通州地区小种数量显著增加 ,ZG1小种的优势明显下降 ;赣榆地区的小种数量则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小种 出现频率 水稻品种 江苏 结构组成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杂交水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毓苓 陆凡 +4 位作者 王法明 朱宗武 束春花 霍义宽 舒宗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35,共3页
自70年代后期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Tak)]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尤以杂交稻制种田危害更甚。一般年份病粒率为10~20%,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与品质。我们于1989~1991年对杂交水稻... 自70年代后期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Tak)]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尤以杂交稻制种田危害更甚。一般年份病粒率为10~20%,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与品质。我们于1989~1991年对杂交水稻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病害的侵染来源 1.种子带菌:稻粒黑粉病粒后期吸水膨胀破裂,散出黑粉(病菌孢子),随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水稻 粒黑粉病 发生规律
下载PDF
迁入江淮稻区褐稻虱生物型跟踪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肖英方 顾正远 +2 位作者 邱光 吕班 王跃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5-279,共5页
该文对近年来褐稻虱迁入虫源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迁入的虫源在鉴别品种Mudgo上的致害力,生存率、取食量和原始的种群生物型Ⅰ没有明显的差别;两者在酯酶同工酶谱带数目和RF值也没有差异。迁入的虫源在田间抗性品种上明... 该文对近年来褐稻虱迁入虫源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迁入的虫源在鉴别品种Mudgo上的致害力,生存率、取食量和原始的种群生物型Ⅰ没有明显的差别;两者在酯酶同工酶谱带数目和RF值也没有差异。迁入的虫源在田间抗性品种上明显表现虫量少。因此,迁入江淮稻区虫源仍是种群生物型Ⅰ。人工在Mudgo上诱导产生的生物型Ⅱ再回到感性品种上连续饲养8代,其对Mudgo的致害性降为1.0级,表明了褐稻虱生物型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稻虱 生物型 监测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对蚜虫有特效 被引量:7
15
作者 邱光 顾正远 肖英方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5年第1期5-6,共2页
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对蚜虫有特效邱光,顾正远,肖英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210014)吡虫啉Imidacloprid是国内外新近开发出的一种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也有人称此药为灭虫精──编者)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是对昆... 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对蚜虫有特效邱光,顾正远,肖英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210014)吡虫啉Imidacloprid是国内外新近开发出的一种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也有人称此药为灭虫精──编者)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是对昆虫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具有较强的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吡虫啉 药效
原文传递
糖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君成 陈志谊 +2 位作者 王忠文 廖咏梅 蓝绍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8,共7页
以琼脂平板为萌发基质,测定了10种糖化合物(木糖、果糖、山梨糖、核糖、甘露糖、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和蔗糖)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浓度为1%时,除蔗糖外,其余9种糖对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以琼脂平板为萌发基质,测定了10种糖化合物(木糖、果糖、山梨糖、核糖、甘露糖、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和蔗糖)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浓度为1%时,除蔗糖外,其余9种糖对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木糖、果糖、山梨糖和核糖的抑制作用强烈;孢子经木糖或果糖处理6h后,并未丧失活力;多种糖混合仍表现为抑制孢子萌发。当各种糖与起刺激作用的马铃薯煮汁分别混合时,表现出明显相反的两种效应,一是马铃薯汁的刺激作用可掩盖甘露糖、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和蔗糖的抑制作用;二是木糖、果糖、山梨糖和核糖的抑制作用可掩盖马铃薯汁的刺激作用。表明外源糖化合物及某些生命活性物质可影响薄壁分生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薄壁分生孢子 萌发
原文传递
灰飞虱再猖獗研究进展及其防治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广春 徐德进 +1 位作者 顾中言 许小龙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0-512,共3页
灰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从灰飞虱再猖獗的形成机制以及再猖獗的防治方法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推测该虫的再猖獗是毒理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农药科学使用、... 灰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通过直接刺吸和传播病毒对水稻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从灰飞虱再猖獗的形成机制以及再猖獗的防治方法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推测该虫的再猖獗是毒理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农药科学使用、生物防治和提高作物抗虫性等来控制灰飞虱的再猖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再猖獗 农药
下载PDF
江淮稻区白背飞虱暴发特点及预警指标体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英方 顾正远 +5 位作者 曲小波 王林贵 陈明亮 陈海新 王善璞 胡正明 《昆虫知识》 CSCD 1999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稻虱 白背飞虱 暴发特点 预警指标体系
下载PDF
棉花品种(系)抗枯、黄萎病性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蔼民 顾本康 +1 位作者 傅正擎 夏正俊 《作物品种资源》 1999年第1期29-30,共2页
在均匀一致的黄、枯萎病病圃中,分别对1259份、426份品种进行黄萎、枯萎病抗性的鉴定。结果是:黄萎病高抗材料为8份,占0.64%,抗病材料79份,占6.27%;枯萎病高抗材料3份,占0.70%,抗病材料8份,占1.... 在均匀一致的黄、枯萎病病圃中,分别对1259份、426份品种进行黄萎、枯萎病抗性的鉴定。结果是:黄萎病高抗材料为8份,占0.64%,抗病材料79份,占6.27%;枯萎病高抗材料3份,占0.70%,抗病材料8份,占1.88%。在重复鉴定的152份材料中,134份结果一致,占8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枯萎病 黄萎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油菜田后茬作物对胺苯黄隆残留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小玲 姚东瑞 +2 位作者 李贵 沈纪冬 刘力平 《杂草科学》 1999年第3期8-10,共3页
关键词 胺苯黄隆 油菜田 除草剂 敏感性 农药残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