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曲酶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翔 何庆文 +1 位作者 肖才文 辛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2期3161-3164,3168,共5页
目的:通过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联合应用巴曲酶和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联合用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所... 目的:通过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联合应用巴曲酶和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联合用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10BU巴曲酶注射液静脉滴注,隔天1次;观察组患者加用30mL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1天1次。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WBV、PV水平分别为(5.21±0.58)mPa/s、(1.78±0.32)mPa/s,观察组为(4.13±0.47)mPa/s、(1.31±0.26)mPa/s,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且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PT、APTT、TT、PF水平分别为(19.22±3.98)s、(43.57±9.88)s、(15.64±3.27)s、(58.22±10.58)μg/L,观察组为(23.97±4.82)s、(52.49±10.38)s、(20.59±4.15)s、(41.03±8.46)μg/L,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且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Fib、D-二聚体、FDP水平分别为(4.52±0.93)g/L、(6.53±1.88)mg/L、(8.17±2.34)μg/ml,观察组为(3.13±0.75)g/L、(9.75±2.14)mg/L、(13.52±2.58)μg/ml,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且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清ET、NO、SOD水平分别为(66.92±5.87)ρg/mL、(48.75±7.61)μmol/L、(95.01±12.38)NU/mL,观察组分别为(63.97±5.24)ρg/mL、(43.11±6.83)μmol/L、(104.79±13.15)NU/mL,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且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联合应用巴曲酶和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更加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以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降低血清ET、NO水平,提高SOD水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巴曲酶 银杏达莫注射液
下载PDF
IL-35抑制炎症反应和T细胞反应性减轻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翔 何庆文 +1 位作者 肖才文 辛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86-1391,共6页
目的:探讨IL-35在变应性鼻炎中对炎症反应和T细胞反应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观察组)及35例行变应性鼻炎过敏原检测后排除变应性鼻炎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集观... 目的:探讨IL-35在变应性鼻炎中对炎症反应和T细胞反应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观察组)及35例行变应性鼻炎过敏原检测后排除变应性鼻炎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液,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L-35水平。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收集小鼠外周血液,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35及Ig E水平。小鼠鼻切片后组织染色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分离小鼠脾脏细胞后加入卵清蛋白抗原,加入或不加入IL-35至培养基中,检测卵清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性;ELISA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5、IL-10、IL-13,IL-17、IL-23、IL-27以及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培养T细胞中IL-2、IL-4、IL-5、IL-10、IL-13、IL-17、IL-23、IL-27以及TNF-α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培养T细胞JNK、Erk1/2及p38信号途径的激活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L-3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组小鼠组织染色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血清IL-35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小鼠(P<0.05);卵清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性检测显示IL-35能显著抑制其反应性;ELISA及Real-time PCR结果均显示,IL-35能够显著下调IL-4、IL-5、IL-13、IL-17、IL-23及TNF-α的表达,上调IL-2、IL-10及IL-27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35能够显著抑制卵清蛋白特异性T细胞中JNK、Erk1/2及p38信号途径的激活水平。结论:IL-35能够调控炎症反应中的炎症因子表达和T细胞的反应性,从而减轻变应性鼻炎,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JNK、Erk1/2及p38信号途径的激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5 炎症 T细胞反应性 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气道功能指标及趋化因子CCL17及CCL2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翔 何庆文 +1 位作者 肖才文 辛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1期3032-3035,共4页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气道功能指标及趋化因子CCL17及CCL1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治疗采用布地奈德喷鼻剂,B组治疗采用盐酸西替利嗪,C组治疗采用布地...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气道功能指标及趋化因子CCL17及CCL1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治疗采用布地奈德喷鼻剂,B组治疗采用盐酸西替利嗪,C组治疗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对比三组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气道功能指标及趋化因子CCL17及CCL12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在神经营养因子、气道功能指标及趋化因子CCL17、CCL22上不存在差异(P>0.05),在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后,三组患者在各指标上与治疗前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神经营养因子指标(NGF、BDNF、NT-3mRNA表达水平)上,A组与B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C组低于A、B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气道功能指标(FVC、FEV1及PEF)上,A组显著高于B组(P<0.05),C组显著高于A组(P<0.05);在趋化因子CCL17及CCL22指标上,C组低于A组,A组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能有效控制患者神经营养因子、肺通气功能及趋化因子CC17、CCL22指标,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或盐酸西替利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盐酸西替利嗪 变应性鼻炎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