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商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
郑梦娟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0
|
|
2
|
复合型广告人才培养体系初探 |
阮卫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3
|
汉语的国际传播: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
郑梦娟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6 |
10
|
|
4
|
农民工报道的表面化、模式化问题——以《武汉晨报》为例 |
刘祖斌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5
|
居民小区命名的语用考察——以武汉市为例 |
潘世松
曾君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8 |
9
|
|
6
|
文学欣赏·文学接受·文学消费——近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反思 |
彭松乔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0 |
8
|
|
7
|
日常生活审美化:中产阶层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表述 |
张贞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6 |
2
|
|
8
|
武汉方言的长音结构 |
熊一民
|
《汉语学报》
|
2008 |
5
|
|
9
|
叙述长度和语义——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一个修辞诗学问题 |
朱玲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0
|
《西游记》生态意蕴解读 |
彭松乔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8 |
5
|
|
11
|
试析汉字符网络语汇的构成及其生成机制 |
曾丹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9 |
5
|
|
12
|
池莉小说词语的汉味特征 |
潘世松
|
《咸宁学院学报》
|
2010 |
4
|
|
13
|
广告语言对语言生活的影响 |
周建民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7 |
5
|
|
14
|
《哈利·波特》与主体间性哲学——《哈利·波特》对当代童话创作的生态学启示 |
苏文清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4
|
|
15
|
中国风音乐流行的文学生态原因——从歌词的角度 |
庄桂成
孟婧勔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6
|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的思考 |
潘世松
|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7
|
鲁迅“杂感”文体论 |
皇甫积庆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8
|
汉语书面广告语言的节律特征 |
熊一民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6 |
2
|
|
19
|
《说文》中所见今新洲方言本字考略 |
罗庆云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0 |
4
|
|
20
|
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精神和社会生态状况 |
索晓海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