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筋度小麦粉及棕榈油分提物在绿豆糕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郑立友 金俊 +5 位作者 马银辉 李泓勇 孙逸文 杨峻豪 王兴国 金青哲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8年第1期25-27,32,共4页
为了探索不同筋度小麦粉及棕榈油分提物在绿豆糕中的应用,将不同比例的高、中、低筋度小麦粉及棕榈油分提物添加到绿豆糕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高筋小麦粉添加比例为30%、中筋小麦粉比例为40%、低筋小麦粉比例为40%所制得的大豆油基绿豆... 为了探索不同筋度小麦粉及棕榈油分提物在绿豆糕中的应用,将不同比例的高、中、低筋度小麦粉及棕榈油分提物添加到绿豆糕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高筋小麦粉添加比例为30%、中筋小麦粉比例为40%、低筋小麦粉比例为40%所制得的大豆油基绿豆糕和传统的绿豆糕感官评价及质构分析结果较为接近。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5、24、45℃的棕榈油分提物部分替代大豆油来制作棕榈油基绿豆糕,发现各样品的感官评价及质构分析也都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筋度小麦粉 棕榈油分提物 绿豆糕 质量评价
下载PDF
5种精制食用油在煎炸薯条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蒋晓菲 杨叶波 +1 位作者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7-51,共5页
以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液油、棉籽油和煎炸调和油为研究对象,以薯条为煎炸原料,通过研究5种精制食用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从而反映出不同精制食用油在煎炸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色泽可以作为一个最直观的指标反映... 以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液油、棉籽油和煎炸调和油为研究对象,以薯条为煎炸原料,通过研究5种精制食用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从而反映出不同精制食用油在煎炸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色泽可以作为一个最直观的指标反映食用油的煎炸程度;用酸值来评价煎炸油的品质具有滞后性和多变性;过氧化值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油脂的煎炸程度,仅可作为判断食用油煎炸品质的参考指标;羰基值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整体呈线性正相关趋势,说明羰基值是一个判断煎炸油热劣变程度的灵敏指标;5种精制食用油一旦经过煎炸,氧化诱导时间迅速缩短,与油脂的煎炸程度没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氧化诱导时间不能作为评价油脂煎炸品质的可靠指标;极性组分的含量是评价煎炸油热劣变程度的可靠手段之一。在煎炸过程中,棕榈液油的煎炸稳定性明显高于其他4种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煎炸 品质变化
下载PDF
几种常见食用植物油溶剂残留量检测和残留溶剂组分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金俊 张友峰 +1 位作者 陈金平 王兴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5-78,共4页
检测了19批次常见食用植物油的溶剂残留量及其组成,结果显示,16批次的溶剂残留量符合国标(<10 mg/kg);1批次压榨大豆油(12.8 mg/kg)和2批次压榨橄榄油(22.7~31.8 mg/kg)的溶剂残留量超标。食用浸出油和压榨油的溶剂组成相似... 检测了19批次常见食用植物油的溶剂残留量及其组成,结果显示,16批次的溶剂残留量符合国标(<10 mg/kg);1批次压榨大豆油(12.8 mg/kg)和2批次压榨橄榄油(22.7~31.8 mg/kg)的溶剂残留量超标。食用浸出油和压榨油的溶剂组成相似:烷烃类主要包括(异)己烷、(异)庚烷和环己烷等,占总挥发性溶剂的5%~15%;非烷烃类主要包括(异)戊醛、己(烯)醛、己酸和戊(烯)醇等,占总挥发性溶剂的41%~79%。说明食用植物油特别是压榨油溶剂残留量超标更多是与非烷烃类物质相关,主要包括油脂在精炼、储存中自身生成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溶剂残留 植物油抽提溶剂 非烷烃类
下载PDF
植物甾醇+γ-谷维素型凝胶油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宏 刘慧敏 +3 位作者 冯国霞 王小三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1,共6页
以米糠油为油溶剂制备植物甾醇+γ-谷维素型凝胶油,采用流变仪、质构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振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凝胶油的流变性、硬度、脆性、晶型、晶体形态等。结果表明: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质量比为40∶60时所形成的凝胶油硬度最大,... 以米糠油为油溶剂制备植物甾醇+γ-谷维素型凝胶油,采用流变仪、质构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振光显微镜分别研究了凝胶油的流变性、硬度、脆性、晶型、晶体形态等。结果表明: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质量比为40∶60时所形成的凝胶油硬度最大,熔点最高,脆性最小;随着植物甾醇与γ-谷维素添加量的增大,凝胶油硬度和熔点随之增大,脆性随之减小;甾醇酯和植物甾醇不能使体系凝胶化,甾醇酯的存在会表现出拮抗性,阻碍凝胶的形成,凝胶油的硬度、黏度随着甾醇酯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脆性和熔点则随着甾醇酯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次,凝胶形成的时间随着甾醇酯添加量的增加而延长;冷却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剪切会降低凝胶体系的硬度、黏度和熔点,脆性增大;植物甾醇+γ-谷维素型凝胶油为β-晶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其中的纤维网络结构逐渐形成并聚集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γ-谷维素 凝胶油 甾醇酯 物性
下载PDF
三文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与纯化 被引量:8
5
作者 慕鸿雁 金青哲 李晓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9-53,共5页
以提高DPA的含量为目标,结合尿素包合法和硝酸银-硅胶柱层析技术对三文鱼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富集和分离。首先探讨了脂肪酸与尿素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尿素包合后,非包合相中多不饱... 以提高DPA的含量为目标,结合尿素包合法和硝酸银-硅胶柱层析技术对三文鱼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富集和分离。首先探讨了脂肪酸与尿素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尿素包合后,非包合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当脂肪酸与尿素比1∶3、4℃下包合16 h后,DPA、EPA和DHA在尿素非包合相中的含量分别为6.32%、18.59%、38.15%,总得率为36.23%。然后采用硝酸银-硅胶柱层析技术对DPA的分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不同体积分数的丙酮-正己烷依次洗脱收集得到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当用8%的丙酮-正己烷洗脱时,可得到富含DPA的组分,其含量提高到14.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 DPA 尿素包合 硝酸银-硅胶柱层析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3种食用植物油中香精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8
6
作者 于丛丛 王玥 +2 位作者 金俊 刘一军 金青哲 《粮油食品科技》 2017年第2期56-61,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食用植物油中芳香性物质的非法添加。以不同品牌的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油、花生油香精、葵花籽油香精、芝麻油香精为研究对象,采用HS-SPME-GC-MS进行分离鉴定,得到相应的图谱...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食用植物油中芳香性物质的非法添加。以不同品牌的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油、花生油香精、葵花籽油香精、芝麻油香精为研究对象,采用HS-SPME-GC-MS进行分离鉴定,得到相应的图谱指纹库。结果显示: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油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醛类与吡嗪类物质,分别约占总挥发物含量的70%;花生油香精、葵花籽油香精、芝麻油香精主要为酯类和酚类物质,分别约占总挥发物含量的60%、70%、75%。上述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与其对应香精的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因此HS-SPME-GC-MS法可以作为检测食用植物油中非法添加芳香性物质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香精 气质联用 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棕榈油在金华酥饼皮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金俊 揭良 +4 位作者 李泓勇 马银辉 黄清吉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3,共4页
为提高金华酥饼的品质和健康安全性,并降低其生产成本,以改善酥饼皮的油脂组成为切入点,通过加入部分棕榈油来代替原本单一的菜籽油。将5℃棕榈液油、24℃棕榈液油和45℃棕榈硬脂与菜籽油分别按1∶3、1∶1和3∶1混合并制作酥饼皮,通过... 为提高金华酥饼的品质和健康安全性,并降低其生产成本,以改善酥饼皮的油脂组成为切入点,通过加入部分棕榈油来代替原本单一的菜籽油。将5℃棕榈液油、24℃棕榈液油和45℃棕榈硬脂与菜籽油分别按1∶3、1∶1和3∶1混合并制作酥饼皮,通过油脂相容性研究、产品感官与质构评价分析棕榈油的合理添加量。结果表明:5℃棕榈液油与菜籽油完全相容,而24℃棕榈液油和45℃棕榈硬脂与菜籽油在室温下存在共晶现象;混合油脂中5℃棕榈液油的添加量达到75%、24℃棕榈液油的添加量达到50%或45℃棕榈硬脂的添加量达到25%时,可保证制作的金华酥饼在感官、质构方面与传统金华酥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酥饼皮 棕榈液油 棕榈硬脂 菜籽油 相容性 感官 质构
下载PDF
两种不同芯材制备的乳化液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史昫皓 徐振波 +2 位作者 蒋将 李进伟 刘元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9-52,57,共5页
以乳清蛋白和变性淀粉为壁材,氢化棕榈油和高油酸葵花籽油为芯材制备O/W乳化液,讨论了不同p H和均质压力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液在中性条件下乳液液滴平均粒径最小,体系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高达42 m V,静电稳定性好。均... 以乳清蛋白和变性淀粉为壁材,氢化棕榈油和高油酸葵花籽油为芯材制备O/W乳化液,讨论了不同p H和均质压力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液在中性条件下乳液液滴平均粒径最小,体系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高达42 m V,静电稳定性好。均质条件为35 MPa均质两次,得到的乳化液粒径可以维持在400 nm,均质两次后得到的乳化液稳定性最高。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氢化棕榈油的乳化液体系油脂氧化程度高于高油酸葵花籽油,包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芯材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液 乳化液稳定性 氧化稳定性 粉末油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