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炜浩 仲斌演 +2 位作者 杨飞 沈健 朱晓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9-464,共6页
目的评价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接受TACE、Camrelizumab、TKI联合治疗的33例HCC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评价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接受TACE、Camrelizumab、TKI联合治疗的33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记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疾病进展前各类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实体瘤改良反应评估标准(mRECIST)评估肿瘤反应,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并计算肿瘤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统计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及至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3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5.1个月(95%CI:9.5~18.0),共29例(87.9%)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主要为肝功能损伤17例(51.5%)、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14例(42.5%)、皮疹13例(39.3%)、甲状腺功能减退12例(36.3%)。有5例(15.2%)患者出现了3级不良事件,主要为肝功能损伤(9.1%)。不良事件导致2例患者TKI减量,1例患者暂停免疫治疗1次,3例患者因无法缓解的严重不良事件而永久停药。33例患者中,4例(12.1%)获得CR,20例(60.6%)获得PR,3例(9.1%)获得SD,ORR为72.7%,DCR为81.8%。中位PFS为9.2个月(95%CI:5.9~12.5)、中位TTP为7.7个月(95%CI:3.3~12.1)。结论TACE联合Camrelizumab及TKI治疗中晚期HCC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肿瘤控制率较高、至疾病进展时间延长,有望为中晚期肝癌生存延长提供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不良事件 联合治疗 化疗栓塞 卡瑞利珠单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患者症状群及前哨症状的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凤 段鸿燕 +2 位作者 沈霞 张杰 姜建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28期3884-3889,共6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期间的症状群,识别症状群内的前哨症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的接受TACE治疗的1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从TACE治疗...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期间的症状群,识别症状群内的前哨症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的接受TACE治疗的1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从TACE治疗术后当天起至术后4 d,每天完成中文版安德森症状测评量表、原发性肝癌特异性症状模块和症状首次出现时间表的填写。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症状群,再根据群内症状的首发时间结合Apriori算法确定前哨症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3份,有效回收率为95.88%(163/170)。结果共提取出上消化道、栓塞后、病感、情绪、肝功能受损5个症状群。其中恶心、疼痛、睡眠困难、悲伤分别是上消化道、栓塞后、病感及情绪症状群的前哨症状,肝功能受损症状群未见明确前哨症状。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期间有多种症状群困扰,前哨症状的确定对提高症状管理效率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症状群 前哨症状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对肝癌患者行TACE介入治疗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3
作者 张杰 李敏华 张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44-0147,共4页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中行心理护理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肝癌患者100例,行TACE介入,“双盲法”分基础组(常规护理)、心理组(心理护理)各50,疗效比较。结果 护理后较基础组,心理组SF-36评分更高;PSQI评分更低;HAM...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中行心理护理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肝癌患者100例,行TACE介入,“双盲法”分基础组(常规护理)、心理组(心理护理)各50,疗效比较。结果 护理后较基础组,心理组SF-36评分更高;PSQI评分更低;HAMA、HAMD值更低;遵医率更高,P<0.05。结论 心理护理用于TACE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中可改善生活、睡眠质量,稳定情绪、优化遵医行为,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肝癌 TACE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遵医行为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卫国 戴正行 +3 位作者 陈超波 许紫鹏 顾佳宇 谢其根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晚期肿瘤患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3例晚期消化道肿瘤并发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TCD组(n=52)和... 目的评估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晚期肿瘤患者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3例晚期消化道肿瘤并发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TCD组(n=52)和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组(PTCD+胆道支架组,n=6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7天、30天肝功能变化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与PTCD组比较,PTCD+胆道支架组术后第3天DBIL、TBIL、ALB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DBIL、TBIL、AST显著下降,术后第30天DBIL、TBIL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好的操作技术和严格把握内支架指征的情况下,PTCD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可行,可有效促进肿瘤患者肝功能恢复,为肿瘤诊治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 恶性梗阻性黄疸 胆道支架 恶性肿瘤
下载PDF
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预测TACE治疗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杨文戈 陶赟 +3 位作者 李杰 周怡婷 吴清华 成岗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103例,术前均行MRI检查,以肝内最大病灶为靶病灶,以靶病灶边缘3、6、... 目的探讨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103例,术前均行MRI检查,以肝内最大病灶为靶病灶,以靶病灶边缘3、6、9、12点方向为中心,分别勾画感兴趣区,测量4个感兴趣区的ADC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四点法瘤周ADC值;以靶病灶最大层面为感兴趣区,测量该感兴趣区的ADC值,作为最大层面瘤体ADC值。TACE治疗6、12个月,接受增强CT或MRI检查,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临床疗效,CR、PR、SD定义为病情稳定,计算疾病缓解率(DC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对TACE治疗6、12个月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mRECIST标准,TACE治疗6个月,CR 12例、PR 18例、SD 22例、PD 51例,DCR为50.5%(52/103);TACE治疗12个月,CR 7例、PR 10例、SD 15例、PD 71例,DCR为31.1%(32/103)。TACE治疗6、12个月,病情进展者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均高于病情稳定者(P均<0.05),而病情进展者与病情稳定者术前血清AFP、胆碱酯酶、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预测TACE治疗6个月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78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94×10^(-3)、1.505×10^(-3) mm^(2)/s,灵敏度分别为82.4%、62.7%,特异度分别为84.6%、88.5%;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预测TACE治疗12个月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73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09×10^(-3)、1.505×10^(-3) mm^(2)/s,灵敏度分别为78.9%、49.3%,特异度分别为84.4%、90.6%。结论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均可预测TACE治疗HCC患者预后,以术前MRI四点法瘤周ADC值的预测价值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磁共振成像检查 表观扩散系数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可移动^(125)I粒子条联合经皮肝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李衡 吴清华 +2 位作者 刘昌贺 袁艺文 吕正颀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可移动^(125)I粒子条联合经皮肝胆管内外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1年9月收... 目的探讨可移动^(125)I粒子条联合经皮肝胆管内外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2021年9月收治的HCCA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可移动放射性^(125)I粒子条联合PTCD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直型^(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引流通畅时间、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短期生存期等。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异常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肝功能缓解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引流通畅时间167.0 d优于对照组的152.0 d;两组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79%及61.9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费用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中位手术时间缩短大约20 min,中位手术费用少大约3000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观察组患者粒子条更换次数共18人次,短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78.95%vs 52.38%)。结论可移动^(125)I放射性粒子条植入联合PTCD治疗HCCA患者总体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缩短,胆道感染发生率更低,短期生存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可移动^(125)I粒子条 PTCD 近期疗效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霞 李敏华 +1 位作者 屠惠明 周怡婷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59-362,36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7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3个月内是否再出血将其分为再出血组(n=21)和对照组(n=...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内镜下治疗的7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3个月内是否再出血将其分为再出血组(n=21)和对照组(n=57)。统计患者术后再出血情况,分析与再出血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再出血组患者年龄、重度静脉曲张比例、肝功能C级比例、国际标准化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重度静脉曲张、肝功能C级、凝血酶原时间﹥13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均是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重度静脉曲张、肝功能C级、凝血酶原时间﹥13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均是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密切关注上述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内镜下套扎 再出血
下载PDF
DSA低剂量技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对患者X线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小为 王庆华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观察DSA低剂量技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X线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研... 目的观察DSA低剂量技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X线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研究组以低剂量DSA模式采集血管图像,对照组以常规剂量DSA模式采集血管图像。对比两组图像质量及X线辐射累积剂量值、剂量面积乘积值。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0.09±0.83)分、(20.39±0.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5,P=0.066)。研究组累积剂量值、剂量面积乘积值分别为(211.9±40.7)mGy、(1902.3±312.5)cGy/cm^(2),低于对照组的(374.2±68.9)mGy、(2941.5±438.6)cGy/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低剂量DSA技术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行,可获取满意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X线辐射剂量
下载PDF
左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左髂总静脉受压的CT影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晋 于婷 +3 位作者 郭晶晶 殷允娟 吴清华 姜建威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讨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左侧髂总静脉受压迫情况,以及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下肢静脉CT造影(CTV)的263例左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CTV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左侧髂总静脉受压迫情况,以及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下肢静脉CT造影(CTV)的263例左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CTV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4例、女119例,年龄18~88(61.9±11.9)岁。将患者按年龄分为18~45、46~55、56~65、66~75和≥76岁组。在CTV矢状位重建图像上,分别测量左髂总静脉受压点及受压点近心端、远心端各1 cm处的前后径D1、D2、D3,并计算左侧髂总静脉狭窄率(Dsr)。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左侧Dsr。依据左侧Dsr值将狭窄程度分为Dsr<25%、25%≤Dsr<50%、Dsr≥50%,评估不同狭窄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263例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Dsr为22.0%(13.5%,31.8%),其中Dsr≥50%21例(8.0%),25%≤Dsr<50%77例(29.3%),Dsr<25%165例(62.7%)。男性18~45、46~55、56~65、66~75、≥76岁组Dsr分别为34.6%±16.7%、25.8%±14.8%、20.0%±11.6%、16.6%±10.9%、17.2%(13.8%,21.1%),女性分别为24.6%(21.7%,41.8%)、24.4%(19.9%,33.0%)、27.6%±18.2%、22.7%±18.6%、16.9%±13.5%。总体女性患者Dsr大于男性患者(Z=-2.165,P<0.05)。相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比较,仅56~65岁组女性患者Dsr大于男性患者(t=-2.199,P<0.05),其余各年龄组Dsr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不同年龄组间比较:Dsr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8,P<0.01);两两比较显示,18~45岁组的Dsr明显大于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年龄组间Ds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患者不同年龄组间D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2,P>0.05)。男性、女性及总体Dsr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男性=-0.305、r女性=-0.244、r总体=-0.272,P<0.01)。左侧髂总静脉狭窄程度与不同年龄组间存在线性趋势关系,且为负相关(χ2=13.215,R=-0.225,P值均<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左髂总静脉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静脉造影术
原文传递
肝癌破裂出血的急诊TACE治疗
10
作者 张猛 李新胜 +4 位作者 成岗 杨飞 王鹏 吴清华 姜建威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69-572,共4页
目的总结急诊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2016年—2021年36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资料。对36例接受急诊TACE的患者分别进行了1~12个月的随访,以了解有关急诊TACE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目的总结急诊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2016年—2021年36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资料。对36例接受急诊TACE的患者分别进行了1~12个月的随访,以了解有关急诊TACE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36例患者(100%)术中出血完全控制,1例(2.8%)栓塞后第二天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5.6%)1周内再次出血,接受二次栓塞治疗,2例(5.6%)介入术后肿瘤降期,于肝胆外科行根治术。接受栓塞治疗的患者中,36例(100%)出现栓塞后腹痛、发热、胃肠道反应,1例(2.8%)出现肝脓肿。结论急诊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安全有效,能有效止血,挽救患者生命,为后期外科手术切除提供机会。常见并发症有栓塞后综合征、胃肠道反应,肝脓肿、肝功能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破裂出血 急诊 TACE 并发症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子宫肌瘤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杨飞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36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子宫肌瘤栓塞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股动脉组与桡动脉组,各46例。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子宫肌瘤栓塞术,桡动脉组采用经桡动脉入路子宫肌瘤栓塞术,...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子宫肌瘤栓塞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股动脉组与桡动脉组,各46例。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子宫肌瘤栓塞术,桡动脉组采用经桡动脉入路子宫肌瘤栓塞术,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桡动脉组的动脉穿刺用时短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穿刺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0.5 h、术后6.0 h、术后12.0 h的VAS评分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手术入路子宫肌瘤栓塞术患者均无神经损伤,桡动脉组术后穿刺点血肿、出血、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子宫肌瘤栓塞术穿刺操作简单,可有效缓解子宫肌瘤栓塞术疼痛,改善预后结局,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子宫肌瘤栓塞术 子宫肌瘤 疗效
下载PDF
放疗促进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曹玉霖 殷媛 +1 位作者 李杰 周乐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589-593,共5页
肿瘤细胞从原发病灶迁移到远处部位形成转移病灶的过程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放疗可通过电离直接或通过产生活性氧间接导致DNA损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疗诱导的肿瘤微环境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可促进肿瘤转移而... 肿瘤细胞从原发病灶迁移到远处部位形成转移病灶的过程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放疗可通过电离直接或通过产生活性氧间接导致DNA损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然而,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疗诱导的肿瘤微环境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可促进肿瘤转移而导致治疗失败。放疗后肿瘤微环境变化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笔者对放疗如何通过诱导细胞因子表达、缺氧、整合素表达水平升高以及外泌体变化等因素从而促进肿瘤的转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肿瘤微环境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CalliSphere载药微球与碘油介入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后骨髓毒性及生活质量对比研究
13
作者 周怡婷 郭晶晶 +3 位作者 刘昌贺 吴清华 顾琛 吴震海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37-441,F0003,共6页
目的比较CalliSphere载药微球与碘油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后骨髓抑制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9月转移性肝癌患者58例,按照不同栓塞材料分为两组,一组为CalliSphere载药微球栓塞组(载药组)30例,另一组为普通碘化油栓塞... 目的比较CalliSphere载药微球与碘油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后骨髓抑制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9月转移性肝癌患者58例,按照不同栓塞材料分为两组,一组为CalliSphere载药微球栓塞组(载药组)30例,另一组为普通碘化油栓塞组(碘油组)28例.根据WHO骨髓抑制程度分级标准,评定两组患者化疗前后骨髓抑制程度及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数值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QOL)及卡氏评分(KP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碘油组术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1、0)、中性粒细胞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载药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0.083,0.223,0.09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变化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0.67),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差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碘油组治疗后骨髓抑制情况较术前增多,程度较术前加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849,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QOL评分差值及KPS评分差值,载药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碘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835,-3.242;P=0.001,0.001).结论碘油组治疗后骨髓抑制情况较载药组更常见,程度加重;CalliSphere载药微球治疗对外周血细胞影响不大,在对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方面影响较碘油组小;载药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优于碘油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iSphere载药微球 碘化油 肝动脉化疗栓塞 转移性肝癌 骨髓抑制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9
14
作者 尹晶 吴清华 +3 位作者 王鹏 姜建威 张弘 姜海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组,4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资料,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组,4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资料,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尿酸转运蛋白(UAT)、纤维蛋白原(FIB)。所有下肢ASO患者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并随访,同时根据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未再狭窄组(53例),比较介入术前术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下肢ASO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介入术前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显著低于术前(P<0.001);再狭窄组血清IL-8、IL-18、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再狭窄组(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IL-8、IL-18、VEGF水平升高为研究组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ASO患者血管介入术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检测,对预测血管再狭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术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IDPCT成像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军燕 吴清华 +1 位作者 李金友 孙振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评估间接法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静脉期和肺动脉期双期联合扫描(indirect method of multiple spiral CT combined vascular double-stage scan imaging in deep venous stage and pulmonary artery period of lower extremities,IDP... 目的:评估间接法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静脉期和肺动脉期双期联合扫描(indirect method of multiple spiral CT combined vascular double-stage scan imaging in deep venous stage and pulmonary artery period of lower extremities,IDPCT)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急诊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临床疑似IVCS源性DV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急诊IDPCT及下肢静脉顺行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对下肢深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及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显示情况并分析成像质量,列联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检查影像诊断符合率,行Kappa检验分析2名阅片者诊断一致性;两组检查行有效辐射剂量分析。结果:69例行IDPCT法检查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7例、髂股静脉血栓49例、明确IVCS 42例、下腔静脉血栓21例、PE17例;行DSA法检查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21例、髂股静脉血栓47例、明确IVCS 33例、下腔静脉血栓3例、PE 0例;两者对IVCS、下腔静脉血栓、PE的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DPCT图像质量优于DSA图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7,P <0.01)。本组患者IDPCT法有效剂量为(17.24±0.73)mSv;DSA有效剂量为(64.32±10.34)mSv,IDPCT法辐射有效剂量远小于DSA。结论:与LADSA对比,IDPCT在DVT急诊治疗中有较高的IVCS影像诊断阳性率,PE更容易被发现,辐射剂量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放射学 介入性 多排螺旋 CT
下载PDF
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踝肱指数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晶 王鹏 +2 位作者 吴清华 张弘 姜海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踝肱指数(ABI)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SO患者60例,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调脂、祛聚等... 目的探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踝肱指数(ABI)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SO患者60例,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调脂、祛聚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2月比较2组ABI指数,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ABI指数均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观察组治疗后ABI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支架介入治疗ASO能够提高ABI指数,远期效果较佳,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支架 踝肱指数
原文传递
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王庆华 殷允娟 +1 位作者 王鹏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mm球囊,n=51)、对照组(4 mm×30 mm球囊,n=51).记录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狭窄率、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前后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收缩压、心率低于术前(均P<0.05),但手术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个月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狭窄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4 mm、5 mm直径球囊应用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但5 mm球囊预扩张改善重度狭窄的血液流动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瞿伟丰 崔启辰 +2 位作者 丁小云 顾琛 张卫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3期4530-4533,共4页
目的: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48例,两组分别在低剂量扫描、... 目的: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48例,两组分别在低剂量扫描、常规剂扫描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比较两组扫描范围、X射线剂量、图像质量、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剂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扫描范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图像质量1级1例、2级1例、3级46例;常规剂量组1级0例、2级1例、3级47例,两组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穿刺成功率87.50%,常规剂量组穿刺成功率89.58%,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常规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应用低剂量扫描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但不影响图像质量和穿刺成功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穿刺肺活检术 低剂量扫描 常规剂量扫描 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 平均剂量长度乘积
原文传递
两种方法制备脱细胞血管材料在动物体内免疫反应的比较
19
作者 尹晶 王丹 +2 位作者 王鹏 张弘 姜海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555-4561,共7页
背景:去垢剂作为目前较成熟的脱细胞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破坏小、实验条件容易控制等优点,有研究将不同的去垢剂联合应用于脱细胞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的:对比两种去垢剂联合方案脱细胞的效果,以及两种脱细胞血管材料植入动物皮下后... 背景:去垢剂作为目前较成熟的脱细胞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破坏小、实验条件容易控制等优点,有研究将不同的去垢剂联合应用于脱细胞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的:对比两种去垢剂联合方案脱细胞的效果,以及两种脱细胞血管材料植入动物皮下后的免疫反应。方法:采用两种方案对猪颈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一组置于1%十二烷基硫酸钠与1%脱氧胆酸钠混合溶液内处理72h(SDS+SDC组),另一组置于1%十二烷基硫酸钠与1%TritonX-100混合溶液内处理72h(SDS+Triton X-100组),脱细胞后分别进行组织学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力学分析与DNA含量检测。将两组脱细胞血管材料分别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术后1,2,4,8周取出移植血管材料,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已通过江南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分析显示,SDS+SDC组方案有效去除了细胞成分,较完整的保留了细胞外基质结构,脱细胞效果优于SDS+Triton X-100组;②SDS+SDC组DNA含量明显低于SDS+Triton X-100组(P<0.05),两组爆裂强度与缝合耐受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扫描电镜显示,SDS+TritonX-100组细胞外基质破坏程度大于较SDS+SDC组;④皮下植入实验中,术后1周时两组颈动脉材料周围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术后8周时SDS+SDC组脱细胞材料周围已无炎性细胞浸润,SDS+Triton X-100组脱细胞材料周围仍可见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SDS+TritonX-100组脱细胞材料主要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SDS+SDC组脱细胞材料主要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⑤结果表明相对比1%十二烷基硫酸钠联合1%Triton X-100脱细胞处理方案,1%十二烷基硫酸钠联合1%脱氧胆酸钠脱是较有前景的脱细胞细胞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实验 蛋白 脱细胞血管 去垢剂 免疫反应 猪颈动脉 巨噬细胞
下载PDF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菊香 李杰 +4 位作者 华燕艳 周红轩 朱利群 费小东 王纯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间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的5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 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间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的5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3. 8%和58. 6%,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0和13. 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为4. 1个月,总生存时间为6. 3个月,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 8个月和3. 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以Ⅰ~Ⅱ级不良反应占多数,经对症干预后明显改善;Ⅲ~Ⅳ级不良反应占少数,下调剂量及服用对症药物治疗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的事件,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改善患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肺肿瘤 晚期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