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空间格局与产业集聚的演化及耦合关系——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曹炳汝 张洁 《江苏商论》 2021年第9期107-112,共6页
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进入新常态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16年5月11日频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将促进区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极。如何处理产业集聚发展和城乡空间格局排布升级的新路径,是转... 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进入新常态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16年5月11日频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出将促进区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极。如何处理产业集聚发展和城乡空间格局排布升级的新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平稳度过“三期叠加”的关键。本文选取了该区域的16个城市1990—2019年间经济发展、城乡空间演化等数据,构建影响长三角空间格局的城乡空间格局和产业集聚两个子系统,运用ESDA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分析法,探究子系统间的演化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长三角子系统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耦合协调关系,从1990年的低度耦合协调逐渐演化到2019年的中高度耦合协调,呈上升趋势。(2)上海与苏州率先进入良好协调发展阶段,整体在空间上呈现出“Z”字形扩展范式。(3)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快速推进,区域内正由“Z”字形空间结构向外围网络化延伸扩展,逐步呈现“一核多级”的网络化城乡发展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城乡空间格局 耦合协调 演化 长三角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效率及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曹炳汝 孔泽云 邓莉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41-1848,共8页
基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物流行业发展数据,采用DEA模型、ArcGIS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效率值及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波动平缓,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30,纯技术效率... 基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物流行业发展数据,采用DEA模型、ArcGIS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效率值及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波动平缓,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30,纯技术效率整体大于规模效率,下游地区的物流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大于中游和上游地区。空间上,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整个下游地区和中游部分地区,低值区则多为上游地区,整体呈“块状”分布。空间关联性上,2007~2017年,Global Moran's I显著为正,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效率呈现空间正相关性,物流效率相近的省市在空间上集聚分布。最后,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行业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区域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力度和建立大型的物流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效率 DEA模型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31
3
作者 曹卫东 曾刚 +9 位作者 朱晟君 曹有挥 孙斌栋 曹炳汝 崔璨 段学军 张京祥 孙伟 杨山 陈明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5-1402,共18页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全面认识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未来的发展出路,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协调、产业协同、...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全面认识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未来的发展出路,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交通组织、城镇体系演变、跨区合作、要素配置、流域统筹、一体化路径、绿色低碳发展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其发展中仍然存在内部发展不平衡、区间交通割裂、行政壁垒尚存、流域生态协作不健全、产业协同发展不足、绿色经济体系较弱等突出问题。长三角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需要综合各学科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不同视角持续关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学命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首先要创新机制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基础支撑,更要突破行政边界的制约;其次要创新机制体制来保障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与配置,通过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来夯实一体化;再次要促进土地要素向长三角集中使用,提高长三角地区土地承载能力,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要素保证;然后要优化人口就业空间结构,加强城际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强化大江大河等重大流域的省际统筹与合作,共同提升长三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绿色一体化发展;最后更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通过科研突破与市场机制来实现低碳发展,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打造流空间世界级枢纽,以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上观点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 流域统筹 跨区域合作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化——以长三角区域为例 被引量:48
4
作者 曹炳汝 孙巧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55-3070,共16页
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变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针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化问题,构建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演化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1990-2016年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基于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重心模型探究两... 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变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针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化问题,构建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演化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1990-2016年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基于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重心模型探究两系统之间演化的互动作用关系和时空演化。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间存在较显著的耦合关系;长三角区域各市区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匹配度均稳步提升,但长三角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够均衡,长三角南部的耦合协调的发展程度稍弱于长三角区域北部的发展;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长三角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以上海-南京为轴线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整个长三角区域的耦合协调则呈现"Z"字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城镇空间演化 耦合度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曹炳汝 谢守红 黎晶晶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163,共5页
分析和测度能源消耗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能源消耗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并从经济、产业、科技、环境方面构建了长三角区域能源消... 分析和测度能源消耗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能源消耗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并从经济、产业、科技、环境方面构建了长三角区域能源消耗与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长三角地区与全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长三角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浙江、江苏两省。最后提出长三角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耗 低碳经济 评价 长三角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农产品物流网络构建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曹炳汝 尹娣 王静芳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4期42-49,共8页
构建区域性农产品物流网络,有利于整合区域农产品物流资源,提升区域农产品物流效率,保障城乡农产品供应与安全。研究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农产品物流层次体系,运用引力... 构建区域性农产品物流网络,有利于整合区域农产品物流资源,提升区域农产品物流效率,保障城乡农产品供应与安全。研究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农产品物流层次体系,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各城市之间的农产品物流引力强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长三角区域农产品物流的网络模型,即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为两翼的区域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为加快长三角地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 引力模型 物流网络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7
作者 曹炳汝 黎晶晶 《市场周刊》 2015年第3期25-27,41,共4页
文章以我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由产业发展因素、经济发展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和基础设施因素4个方面14个变量组成的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价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结果显... 文章以我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由产业发展因素、经济发展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和基础设施因素4个方面14个变量组成的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价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上海、苏州、北京、广州具有竞争优势;杭州、南京、重庆、无锡、深圳发展势头强劲;大连、天津、成都、武汉、济南、西安服务外包产业稳步发展;南昌、厦门、长沙、哈尔滨、合肥、大庆需借助成本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最后,对增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外包 竞争力评价 因子分析
下载PDF
无锡市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与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8
作者 曹炳汝 付坤朋 《中国商论》 2017年第19期126-128,共3页
在全面推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无锡市也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脚步。本文从生产、市场、技术创新构建我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选取13个代表城市,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电子... 在全面推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无锡市也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脚步。本文从生产、市场、技术创新构建我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选取13个代表城市,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无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竞争力评价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