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共增菌培养基的研制 被引量:5
1
作者 严礼 肖稳 +3 位作者 郭焜鹏 何娟 刘卓灵 余正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第8期14-18,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志贺氏菌(Shigella)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s)的选择性共增菌培养基(SSSL培养基)。方法:挑选添加成分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SSSL培养基的成... 目的:研制一种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志贺氏菌(Shigella)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s)的选择性共增菌培养基(SSSL培养基)。方法:挑选添加成分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SSSL培养基的成分及配比,采用平板计数法验证SSSL培养基的增菌效果。结果:确立了SSSL培养基配方,目标菌在SSSL增菌培养基中培养8 h后,菌体浓度都达到了105~106CFU/mL,而且抑制非目标菌的生长。结论:SSSL培养基能用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共增菌,可望与多种检测方法联用,以提高检测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志贺氏菌 单增李斯特菌 共增菌 选择性培养基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高产角蛋白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2
2
作者 冒鑫哲 彭政 +2 位作者 周冠宇 堵国成 张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38-144,共7页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产角蛋白酶的能力并降低发酵成本,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得到酵母浸膏、pH、温度3个显著因素,最后设计Box-Behnken中心...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产角蛋白酶的能力并降低发酵成本,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得到酵母浸膏、pH、温度3个显著因素,最后设计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30 g/L蔗糖、40 g/L豆粕、5.72 g/L酵母浸膏、3 g/L Na 2HPO 4·12H 2O、1.5 g/L KH 2PO 4、0.3 g/L MgSO 4·7H 2O;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7.69℃,接种量体积分数5%,pH 7.68。在此条件下,摇瓶发酵24 h角蛋白酶活性达到260480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4.26倍。在3 L发酵罐中连续发酵26 h角蛋白酶活性达到704400 U/mL。另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原料成本降低了96%。综上,通过发酵优化有效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产角蛋白酶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发酵成本,为角蛋白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角蛋白酶 发酵优化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建华 程力 +3 位作者 纪剑 李兆丰 刘元法 陈坚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147,共9页
高质量发展是较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面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从宏观层面、产业层面、企业经营3个维度剖析了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与时代意义,总结发展现状并凝练存在问... 高质量发展是较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面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从宏观层面、产业层面、企业经营3个维度剖析了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与时代意义,总结发展现状并凝练存在问题;结合统计年鉴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判近年来的行业发展水平,完成食品工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论证提出了包括政策、科技、平台、人才队伍、环境生态、共享制造在内的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建议,坚持绿色发展并构建资源友好型社会,加强食品工业核心技术与专用设备研发,建立食品工业平台化运营模式,加强食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发展路径
下载PDF
马齿苋中抑制马拉色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啸宇 刘学 杨成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1,共5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马齿苋中抑制糠秕马拉色菌的活性成分,通过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效果,并以抑菌效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较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50 min,料液比为1∶25(g∶mL),超声功率为210 W时...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马齿苋中抑制糠秕马拉色菌的活性成分,通过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效果,并以抑菌效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较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50 min,料液比为1∶25(g∶mL),超声功率为210 W时,所得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佳,抑菌圈直径为(46.68±1.21)mm。通过理化反应对马齿苋提取物中的成分进行初步检识,结果表明马齿苋提取物中存在生物碱类、皂苷类、蛋白质多肽或氨基酸和糖类,可能含有鞣质及酚类、黄酮类和三萜类,不存在有机酸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屑剂 马齿苋 糠秕马拉色菌 提取 抑菌
下载PDF
感应电场加速玉米淀粉酸解及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宇益 杨哪 +4 位作者 金亚美 李丹丹 徐学明 谢正军 童群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0-146,共7页
利用感应电场对玉米淀粉进行酸解处理并考察了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了感应电场辅助酸解过程中的电压频率及酸溶液浓度和淀粉乳质量浓度对酸解淀粉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多角度凝胶色谱等对其改性后的淀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 利用感应电场对玉米淀粉进行酸解处理并考察了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了感应电场辅助酸解过程中的电压频率及酸溶液浓度和淀粉乳质量浓度对酸解淀粉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多角度凝胶色谱等对其改性后的淀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玉米淀粉在感应电场的影响下,降解时产生的还原糖均高于不施加感应电场的对照样,并且在0.15 mol/L的酸浓度和8 g/dL淀粉乳的条件下,与对照样的差异显著(P<0.05),还原糖质量浓度分别提高了52.07%和42.38%;感应电场处理的淀粉糊化温度和焓值相较于热酸处理的对照样均有所减小(P<0.05),反应15 h以后,感应电场辅助处理的淀粉相对分子质量下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场 酸解反应 玉米淀粉 理化性质
下载PDF
D-来苏糖异构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嘉苇 施悦 +3 位作者 张文立 张涛 江波 沐万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2,共10页
为探索D-甘露糖的高效酶法合成途径,作者克隆了来源于Peptococcaceae bacterium 1109的D-来苏糖异构酶基因,将其导入到E. 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该酶的最适底物为D-来苏糖,并可以高效催化D-果糖与D-甘露糖之间的差向异构反应。以D... 为探索D-甘露糖的高效酶法合成途径,作者克隆了来源于Peptococcaceae bacterium 1109的D-来苏糖异构酶基因,将其导入到E. 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该酶的最适底物为D-来苏糖,并可以高效催化D-果糖与D-甘露糖之间的差向异构反应。以D-果糖为底物时,重组表达的D-来苏糖异构酶的比酶活可达2.5 U/mg,该酶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70℃,Co^(2+)可以显著提高该酶的活力。在最适条件下以500 g/L的果糖为底物,反应8 h达到平衡,平衡转化率达19.17%,生产D-甘露糖95.8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甘露糖 D-来苏糖异构酶 生物制备
下载PDF
微生物脱除真菌毒素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吴丽樱 徐一达 +1 位作者 王海鸣 孙秀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92-199,共8页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畜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并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传统的毒素脱除方法易引起食品、饲料中化学物质残留,破坏产品品质和营养成分。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微生物降解真菌毒素越来越受到关注。...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畜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并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传统的毒素脱除方法易引起食品、饲料中化学物质残留,破坏产品品质和营养成分。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微生物降解真菌毒素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简要介绍了真菌毒素降解菌株的筛选方法以及微生物对几种常见真菌毒素的脱毒作用和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微生物降解 脱毒机制 筛选 应用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开发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亚婷 杨阳 +1 位作者 孙秀兰 纪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0-526,共7页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四极杆检测器具有扫描速率低、离子流失率高、浓度检测范围窄的特点,这些缺陷限制了该技术在代谢组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亟需建立一种基于GC-MS的高覆盖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C-MS的广泛靶...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四极杆检测器具有扫描速率低、离子流失率高、浓度检测范围窄的特点,这些缺陷限制了该技术在代谢组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亟需建立一种基于GC-MS的高覆盖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C-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结合了靶向和非靶向的优点,可以实现对代谢物质的定性和半定量检测,该方法以The Fiehn library(FiehnLib)数据库中的代谢物质信息为基础,建立直链脂肪酸甲酯(FAMEs)的保留时间与FiehnLib数据库中的保留指数(RI)的关系,根据FiehnLib数据库中的保留指数计算数据库中代谢物质在具体实验条件下的保留时间;对比分析并确定保留时间的阈值为0.15 min,优化最佳扫描间隔为0.20 s;优化代谢物质的定量离子以避免出峰时间相近离子的干扰;最终构建了含有611种代谢物质的选择离子监测(SIM)方法表,这611种代谢物质覆盖了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中65%的代谢通路。与全扫描非靶向GC-MS方法相比,该广泛靶向GC-MS方法所检测的代谢物质数量增加20%~30%,信噪比提高15%~20%;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分析样品时,84%的代谢物质保留时间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91%的代谢物质保留时间的日内RSD均小于3%;54%的代谢物质保留时间的日间RSD均小于2%,76%的代谢物质保留时间的日间RSD均小于3%;通过对常见生物样本的检测分析,证明该方法大大提升了被检测到的代谢物质的数量和信噪比,可扩展GC-MS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代谢组学 广泛靶向 代谢通路 方法开发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NZ9000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伟康 张娟 堵国成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29-1639,共11页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工业微生物的代谢工程改造在工业生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Genome-scalemetabolicmodel,GSMM)将生物体体内所有已知代谢信息进行整合,为全局理解生物体的代谢状态、理性指导代...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工业微生物的代谢工程改造在工业生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Genome-scalemetabolicmodel,GSMM)将生物体体内所有已知代谢信息进行整合,为全局理解生物体的代谢状态、理性指导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最佳的平台。乳酸乳球菌NZ9000(Lactococcuslactis NZ9000)作为工业发酵领域的重要菌株之一,由于其遗传背景清晰且几乎不分泌蛋白,是基因工程改造和外源蛋白表达的理想模式菌株。文中基于基因组功能注释和比较基因组学构建了L.lactisNZ9000的首个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iWK557,包含557个基因、668个代谢物、840个反应,并进一步在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验证了iWK557的准确性,以期为理性指导L.lactis NZ9000代谢工程改造提供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NZ9000 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 模型验证 系统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一株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YG14的筛选及混菌发酵提高梗丝品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文莉 张娟 +2 位作者 堵国成 罗诚 李东亮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4-72,共9页
基于产香及促进漆酶合成的特性,从烟梗中筛选获得一株产类胡萝卜素物质的胶红酵母YG14(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YG14)。通过灵芝菌、胶红酵母YG14单菌和共培养混菌固态发酵梗丝,进行了细胞壁物质成分分析、梗丝中性致香成分检测及品... 基于产香及促进漆酶合成的特性,从烟梗中筛选获得一株产类胡萝卜素物质的胶红酵母YG14(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YG14)。通过灵芝菌、胶红酵母YG14单菌和共培养混菌固态发酵梗丝,进行了细胞壁物质成分分析、梗丝中性致香成分检测及品吸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胶红酵母YG14与灵芝菌共培养后,混菌固态发酵梗丝在细胞壁物质降解、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和感官品吸等方面的改善比两株菌单独固态发酵梗丝效果显著增强。共培养混菌固态发酵结束后梗丝总细胞壁物质降解率达到37.20%;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提升20.44%;感官品吸评价为甜感提升明显,木质气息改善明显,香气量有一定提升,灼烧刺激感改善明显,香气更显圆润。胶红酵母YG14与灵芝菌共培养后固态发酵梗丝能够显著改善梗丝的品质,增加梗丝在卷烟中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红酵母YG14 灵芝菌 共培养混菌固态发酵 梗丝 细胞壁物质 香气成分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大环糊精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金鹏 夏柳溪 +2 位作者 孟令儒 金征宇 范天铭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大环糊精因其较大的柔性空腔而具有独特的包埋特征,但因大环糊精的制备和分离比较困难,使其工业化的进程受到限制,作者针对大环糊精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并就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大环糊精 分离 鉴定 应用
下载PDF
壳寡糖对高脂饮食诱发肥胖小鼠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水平及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硕 王斌 夏文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9期9-14,33,F0003,共8页
目的研究壳寡糖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及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 30只C57BL/6J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饮食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组(HF组)和高脂饮食+壳寡糖组(HF+COS组),每组10只。喂养16周后进行葡萄糖耐... 目的研究壳寡糖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及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 30只C57BL/6J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饮食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组(HF组)和高脂饮食+壳寡糖组(HF+COS组),每组10只。喂养16周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收集血清,检测血脂情况;称取小鼠体重、肾周及皮下脂肪组织,比较各组脂肪累积情况;检测脂肪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内质网激酶(PERK)mRNA及蛋白表达,检测脂肪组织核因子-κB(NF-κB)炎症通路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F组小鼠血糖、血脂、体重、肾周及皮下组织脂肪细胞体积及重量均明显增加(P <0.05或P <0.01),GRP-78、PERK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 <0.05),NF-κB通路激活。与HF组比较,HF+COS组上述指标除总胆固醇外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壳寡糖可以降低高脂饮食喂养肥胖小鼠血脂,减轻脂肪组织过度积累,缓解内质网应激,并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炎性因子释放,从而达到缓解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脂肪组织 内质网应激 核因子-κB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基于理性设计提高枯草芽孢杆菌角蛋白酶的热稳定性
13
作者 苗周迪 陈希文 +3 位作者 彭政 冒鑫哲 堵国成 张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50-56,共7页
角蛋白酶KerZ1在其最适反应温度60℃下能够有效地催化水解羽毛角蛋白废物,但热稳定性较差。以KerZ1为研究对象,利用蛋白的理性设计来提高其热稳定性。首先,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AMBER16以及HotSpot Wizard服务器的B-factor分析预测出K... 角蛋白酶KerZ1在其最适反应温度60℃下能够有效地催化水解羽毛角蛋白废物,但热稳定性较差。以KerZ1为研究对象,利用蛋白的理性设计来提高其热稳定性。首先,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AMBER16以及HotSpot Wizard服务器的B-factor分析预测出KerZ1中对热敏感的柔性环区域;然后,结合β-转角残基的统计分析将引入位置的原有残基替换为保守性较高的氨基酸。结果表明,突变体酶A128D的失活半衰期(t_(1/2))和半失活温度(T_(50))较KerZ1提高了12.32 min和5.8℃。同时,突变体的动力学参数(k_(cat)/K_(m))表征结果显示,其催化效率未受到显著影响。另外,分析突变位点以及周围氨基酸残基的分布,结果表明突变体酶A128D的表面亲水性增加可能是提高其热稳定性的主要原因。该研究通过理性设计柔性环区域提高了角蛋白酶的热稳定性,为推动角蛋白酶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酶 热稳定性 理性设计 B-FACTOR 分子动力学模拟 β-转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