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汕尾地区开展脑血管造影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施辉秋 杨丛 +3 位作者 李登锋 余承泽 周金旋 林振中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0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汕尾地区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造影指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60例,进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发现异常(出血性颅内动脉瘤)32例... 目的探讨汕尾地区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造影指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60例,进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发现异常(出血性颅内动脉瘤)3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10例;出血性烟雾病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3例;海绵状血管畸形(CA)2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1例。结论汕尾地区开展脑血管造影术,有助于该地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尽早明确病因,有助于病情判断和评估,并作为进一步治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汕尾地区
下载PDF
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丛 余承泽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1期1459-1460,共2页
目的分析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修复术的60例颅骨缺损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二维钛网修复术的60例颅骨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钛... 目的分析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修复术的60例颅骨缺损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二维钛网修复术的60例颅骨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钛钉用量、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钛钉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 <0.05)。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治疗大面积颅骨缺损,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钛钉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 大面积颅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探讨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60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周金旋 施辉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2224-222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60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行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璇治疗的60例颅骨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以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实施传统颞肌下颅... 目的:探讨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60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行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璇治疗的60例颅骨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以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实施传统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B组实施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修补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NIHSS)评分、认知障碍(MMSE)评分、不同时间的外观、咀嚼力、颞部疼痛的发生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修补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NIHSS、MMSE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B组的咀嚼无力、颞部头皮凹陷、颞肌下垂及颞部疼痛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的精神及认知状态。减少咀嚼无力、颞部头皮凹陷、颞肌下垂及颞部疼痛的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颞肌下颅骨修补术 颅骨缺损 神经功能 认知障碍 外观 咀嚼力 颞部疼痛
下载PDF
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与体会
4
作者 施辉秋 杨丛 +1 位作者 林振中 余承泽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6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颅脑CT确诊的170例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结果出院时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I级38例;Ⅱ级76例;Ⅲ级38例;IV级10例,V级: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微创锥... 目的探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颅脑CT确诊的170例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结果出院时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I级38例;Ⅱ级76例;Ⅲ级38例;IV级10例,V级: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创伤小、费用低,可显著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微创锥颅 软通道引流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林义清 苏建红 叶小香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预防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神经外科住院的未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脑出血患者60例为对照组,选取同时间段神经外科住院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脑出血患者60例为观察组。住院...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预防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神经外科住院的未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脑出血患者60例为对照组,选取同时间段神经外科住院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脑出血患者60例为观察组。住院一个月后对2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组比较观察组出现足下垂、踝内翻、肩关节脱位及肩痛、肢体痉挛等运动障碍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ADL评分由入院时的30.55分(差)提高至50.50(中)。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残障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偏瘫 运动功能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丛 林振中 林木墩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7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依次采用机械取栓治疗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每组48例患者,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依次采用机械取栓治疗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每组48例患者,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92%)较对照组(81.26%)高(χ2=28.196,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各项指标(NIHSS评分、Barthel Index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血管再通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92%、83.33%(P<0.05)。24h颅内出血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8%、14.58%(P<0.05)。随访3个月内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0.42%、2.08%(P<0.05)。结论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对于大血管梗塞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更显著的效果,此方案既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再通率,又能提升治疗总有效率,远近期疗效均比较好,故方案推广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 脑组织
下载PDF
软通道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丛 林木墩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82-383,共2页
目的:探析软通道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0月~2019年9月某院收治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n=22)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n=23)采用软通道血肿引流治疗,... 目的:探析软通道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10月~2019年9月某院收治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n=22)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n=23)采用软通道血肿引流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软通道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可优化手术指标,预后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微创 脑出血 软通道
下载PDF
3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体会
8
作者 杨丛 周金旋 余承泽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25-626,共2页
目的总结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结果 30例中,27例夹闭满意,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大脑... 目的总结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结果 30例中,27例夹闭满意,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大脑中动脉M2下干闭塞引起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3个月后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1例死亡。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7例,3~6分3例。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4~5分26例,3分2例,2分1例,1分1例。结论对于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暴露充分、术式成熟、并发症少,术中合理选择动脉瘤夹及血管穿通支的保护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循环 夹闭术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承泽 李登锋 杨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22期3422-3424,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接受经... 目的 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接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接受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3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颅内血肿清除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3.4%)高于对照组(3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显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外侧裂岛叶入路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秀婷 刘碧美 吴冬雨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行介入取栓术后卧床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行介入取栓术后卧床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凝血纤溶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APTT、PT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7、15 d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18.00%(χ^2=8.325,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能够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预防 急性脑卒中 取栓术后卧床患者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血尿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林振中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7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血尿酸、NSE指标及特异性、敏感度、阳... 目的探讨血尿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血尿酸、NSE指标及特异性、敏感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及抽烟酗酒等比例、血尿酸、NS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卒中患者受到损害程度越深,血尿酸、NSE越高(P<0.05);NSE的截断值高于血尿酸的评分,血尿酸的评价病情的特异性、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高于NSE的评分,血尿酸的评价阴性预测值低于NSE的评分(P<0.05)。结论血尿酸、NSE用于判定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显著,血尿酸、NSE水平升高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定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动脉内多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对患者预后影响
12
作者 周金旋 施辉秋 王秀婷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7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究动脉内多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设定的血压控制值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血压为≥140mmHg,观察组血压为120... 目的探究动脉内多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设定的血压控制值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血压为≥140mmHg,观察组血压为120mmHg~140mmHg。对比两组脑再灌注损伤指标(中线偏移、术后开颅发生率)、脑卒中量表评分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脑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中线偏移、术后开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内多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对患者的血压维持较低的水平,促进预后的改善,降低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多模式治疗 急性脑梗死 围术期 血压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