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颊脂肪垫在腭裂修复中的新用途 被引量:3
1
作者 石伦刚 唐世杰 +1 位作者 谢思田 彭立红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将颊脂肪垫填塞于腭骨横板后方的空腔修复腭裂的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自2012—2013年入院的150例9~36个月(Ⅱ°、Ⅲ°)腭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腭裂修复采用两瓣法联合腭帆提肌重建术。... 目的探讨将颊脂肪垫填塞于腭骨横板后方的空腔修复腭裂的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自2012—2013年入院的150例9~36个月(Ⅱ°、Ⅲ°)腭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腭裂修复采用两瓣法联合腭帆提肌重建术。其中75例腭帆提肌后推后,采用双侧颊脂肪垫通过松弛切开填塞于软硬腭交接处的腭骨横板后方遗留的空腔设为实验组;75例不采用颊脂肪垫填塞于腭骨横板后方遗留空腔者设为对照组。随访时间定为术后1、3、6、12个月。观察两组中软硬腭交界处腭瘘的发生率,软腭瘢痕挛缩情况,软腭的长度及其运动度,术后语音效果。结果实验组无一例发生腭瘘,软腭瘢痕挛缩低于对照组,软腭长度及其运动度,语音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颊脂肪垫填塞于腭骨横板后方空腔能够明显降低软硬腭交界处腭瘘的发生率,抑制软腭部的瘢痕挛缩,维持软腭的长度,增加软腭的运动度,从而改善发音,达到腭裂修复的较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修复 颊脂肪垫 腭骨横板后方 填塞
原文传递
改良的扩张液在组织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石伦刚 唐世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组织扩张液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配制0.5%甲硝唑80ml+10%氯化钠10ml+2%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的扩张液,通过注射阀门注入扩张囊内,用于皮肤扩张患者32例,观察其在扩张过程中的镇痛、抗感染及抑制包...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组织扩张液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配制0.5%甲硝唑80ml+10%氯化钠10ml+2%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的扩张液,通过注射阀门注入扩张囊内,用于皮肤扩张患者32例,观察其在扩张过程中的镇痛、抗感染及抑制包膜挛缩的效果.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注水时的疼痛不适,6h后均完全缓解,扩张过程中无感染、坏死发生,术中扩张囊外纤维包膜增生不明显,皮瓣修复效果理想.结论 经改良配制的扩张液,能够减轻注水过程中的疼痛,预防扩张器感染,明显抑制扩张囊外包膜挛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扩张器 扩张液 镇痛 抗感染 改良
原文传递
先天性腭裂手术修复时机及其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业希 陈业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54-355,共2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先天性跨裂患儿不同手术年龄组的手术疗效,据付手术修复时机。方法:对34例先天性腭裂患儿进行手术修复,术后随访1-4年,根据不同手术年龄组术后牙颌中面部发育情况及术后发音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4例术中术后... 目的:回顾性总结先天性跨裂患儿不同手术年龄组的手术疗效,据付手术修复时机。方法:对34例先天性腭裂患儿进行手术修复,术后随访1-4年,根据不同手术年龄组术后牙颌中面部发育情况及术后发音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4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早期并发症;各手术年龄组之间术后牙颌中面部发育情况比较未见明显差异;1岁内手术修复组术后语音纠正率为100%。结论:先天性跨裂早期修复术是可取的,手术年龄为6-12月者,手术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修复术 先天性 疗效
下载PDF
拇指背皮神经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4
作者 舒申友 唐世杰 +3 位作者 彭立红 毛小炎 朱镇森 谢思田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拇指背皮神经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用拇指背皮神经皮瓣(2.0 cm×2.5 cm^2.5 cm×5.0 cm)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8例。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修复区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拇指背皮神... 目的:探讨拇指背皮神经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用拇指背皮神经皮瓣(2.0 cm×2.5 cm^2.5 cm×5.0 cm)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8例。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修复区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拇指背皮神经皮瓣血供丰富,切取方法简单,能有效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皮神经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Brava外扩张器在自体脂肪移植术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李林遥 唐世杰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1期14-16,共3页
自体脂肪移植术是乳房重建中的常用术式,如何使移植后的脂肪有更高的存活率成为热门研究方向。Brava外扩展器使原有的乳房组织进一步扩张增大,为进一步脂肪填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脂肪细胞存活数量更多。对这些研究问题进行概述,旨在... 自体脂肪移植术是乳房重建中的常用术式,如何使移植后的脂肪有更高的存活率成为热门研究方向。Brava外扩展器使原有的乳房组织进一步扩张增大,为进一步脂肪填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脂肪细胞存活数量更多。对这些研究问题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工作中乳房重建术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va 外扩张器 自体脂肪移植术 脂肪存活率 乳房重建
原文传递
瘢痕的激光治疗进展
6
作者 郭耿鸿 陈嘉胜 +5 位作者 韩晓沙 谢启胡 陈婉娴 耿德毅 唐世杰 钟晓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瘢痕主要包括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凹陷性瘢痕和瘢痕疙瘩5种类型,以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的异常产生及结缔组织的排列紊乱等为特点。激光治疗瘢痕涉及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因子的协调激活,然而瘢痕形成的确切病理机... 瘢痕主要包括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凹陷性瘢痕和瘢痕疙瘩5种类型,以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的异常产生及结缔组织的排列紊乱等为特点。激光治疗瘢痕涉及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因子的协调激活,然而瘢痕形成的确切病理机制仍不清楚,导致缺乏根治性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激光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瘢痕微创治疗方法越来越受欢迎。点阵、皮秒激光及激光辅助药物传输等新理论的出现,使得激光治疗不断进步,并衍生出许多新颖的治疗方式,包括激光联合药物、物理治疗等,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新型材料与术后护理的结合对优化激光治疗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制订更完善的治疗策略。因此,探索适用性更广的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激光治疗 作用机制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唇裂术后鼻畸形二期整复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石伦刚 唐世杰 +1 位作者 谢思田 彭立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肋软骨雕刻行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个体化治疗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1月收治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350例,其中男160例,女190例;年龄16~56岁,平均18.2岁。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200例,双侧150例。唇裂手...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肋软骨雕刻行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个体化治疗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1月收治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350例,其中男160例,女190例;年龄16~56岁,平均18.2岁。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200例,双侧150例。唇裂手术至鼻畸形矫形手术时间间隔2~50年,平均12年。术中取患者同侧或对侧第6或第7肋软骨2~6 cm,将肋软骨拼接并雕刻成"个"字形结构,其中上半部的"人"作为两侧鼻翼软骨的加强,下半部的"1"作为鼻小柱及鼻中隔软骨的加强,剩余肋软骨切碎成0.1 mm×0.1 mm×0.1 mm大小颗粒。采用鼻小柱阶梯状切口,将拼接并雕刻成"个"字形的肋软骨移植于鼻翼塌陷侧,同时将剪成颗粒状的肋软骨注射填充入鼻背部,达到隆鼻效果。术后1、6、12个月,参照张莉等的唇裂继发鼻畸形修复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5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患者患侧塌陷鼻翼得到提升,与健侧鼻翼高度基本一致,鼻孔形态基本对称,同时鼻小柱歪斜纠正,鼻梁塌陷得到很大改善,鼻部形态基本协调,效果美观。术后1、6、12个月患者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8.6%、97.4%、97.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45,P=0.761)。结论采用自体肋软骨雕刻行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个体化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鼻畸形 肋软骨移植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改良Bardach两大瓣法联合Furlow法修复宽大腭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石伦刚 唐世杰 +1 位作者 彭立红 谢思田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Bardach两大瓣法联合改良Furlow法对宽大腭裂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80例2~18岁Ⅲ度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改良Bardach两大瓣法联合改良Furlow法(改良B+F法)设为试验组,Sommerl... 目的探讨改良Bardach两大瓣法联合改良Furlow法对宽大腭裂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80例2~18岁Ⅲ度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改良Bardach两大瓣法联合改良Furlow法(改良B+F法)设为试验组,Sommerland提肌重建腭裂修复术(S法组)设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腭瘘发生率为2.5%,对照组腭瘘发生率为7.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B+F法对宽大腭裂修复能促进创面愈合,增加腭咽闭合率,改善发音,提高腭裂语音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Bardach两大瓣法 改良Furlow法 宽大腭裂 联合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TGF-β_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世杰 胡素銮 王玉银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08-210,F002,共4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TGF β3 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HSFB)生长增殖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TGF β3 对HSFB增殖活性的影响 ,3 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内胶原合成 ,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及TGF β1蛋... 目的 :观察外源性TGF β3 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HSFB)生长增殖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TGF β3 对HSFB增殖活性的影响 ,3 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内胶原合成 ,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及TGF 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GF β3 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 ,下调TGF β1蛋白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论 :TGF β3 具有抗瘢痕形成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3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抗原
下载PDF
平阳霉素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立红 郑映玲 唐世杰 《北方药学》 2015年第3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联合点阵CO_2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平阳霉素注射使瘢痕呈现苍白色,实验组立即以点阵CO_2于瘢痕疙瘩处烧灼(Superficial+deep模式),术后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对照组仅注射。1个月...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联合点阵CO_2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平阳霉素注射使瘢痕呈现苍白色,实验组立即以点阵CO_2于瘢痕疙瘩处烧灼(Superficial+deep模式),术后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对照组仅注射。1个月后重复,治疗方法同前。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点阵CO_2激光治疗瘢痕疙瘩具有疗程短、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平阳霉素 点阵CO2激光
下载PDF
TGF-β3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唐世杰 朱镇森 +2 位作者 胡素銮 谢思田 姚建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TGF-β3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对深Ⅱ度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组)、表皮转化生长因子组(EGF组)和TGF-β3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组(TGF-β3组),制作10% TBSA烫伤模型,各组给予对... 目的观察TGF-β3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对深Ⅱ度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组)、表皮转化生长因子组(EGF组)和TGF-β3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组(TGF-β3组),制作10% TBSA烫伤模型,各组给予对应治疗,检测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烫伤创面组织变化,SP法观察烫伤皮肤组织中TGF-β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烫伤后14d、21d,创面愈合率TGF-β3组最高,与EGF组及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4d及21d,C组、EGF组与TGF-β3组之间TGF-β1及TGF-β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d到21d,TGF-β3组与C及EGF组之间的TGF-β3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3转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在创面上持续分泌TGF-β3蛋白,降低TGF-β1及TGF-β2的水平,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创面愈合 烫伤大鼠
原文传递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倪锦涛(综述) 杨旅军(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185-189,共5页
脱发是目前一种常见疾病,一般分为非瘢痕性脱发和瘢痕性脱发。雄性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最为常见,表现为毛囊逐渐微型化后毛发变短、变细软、脱色以及脱落,毛囊纤维化后致永久性脱发,是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脱发是目前一种常见疾病,一般分为非瘢痕性脱发和瘢痕性脱发。雄性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最为常见,表现为毛囊逐渐微型化后毛发变短、变细软、脱色以及脱落,毛囊纤维化后致永久性脱发,是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变性疾病。目前,治疗方式有局部外用米诺地尔,口服非那雄胺或度那雄胺等,局部注射药物和头发移植等,这些治疗方式的一些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明确,对于治疗脱发还没有一种标准化的治疗模式。本文主要对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相关机制、治疗方法,特别是毛发再生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源性脱发 治疗方式 毛发再生 生长因子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活性全层皮肤构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镜桂 谢思田 +6 位作者 张明君 石伦刚 楚书立 张冰娜 李海红 唐世杰 杨旅军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4-85,105,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活性全层皮肤(LSE)培养构建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SE,于培养基中添加30 ng/mL bFGF(添加组),未添加bFGF组为阴性对照,观察LSE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表皮角化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状态。结果...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活性全层皮肤(LSE)培养构建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SE,于培养基中添加30 ng/mL bFGF(添加组),未添加bFGF组为阴性对照,观察LSE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表皮角化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状态。结果:添加组真皮较厚,历时4周,显著抑制了真皮的菲薄化;且发现添加组的表皮上层表现较多分化型keratin.keratin 1、10,而增殖型的keratin 6、16与未添加组比明显抑制。未添加组表皮真皮交界处,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现强烈;添加组α-SMA大部分被抑制。结论:bFGF提高了LSE的品质并可能在皮肤再生修复过程中起到维持真皮厚度,抑制瘢痕形成与增生,并促进表皮层早期成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皮肤替代物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伤修复 皮肤再生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烧伤发病率及死亡率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绍彬 唐世杰 张万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烧伤发病率、死亡率在年龄、时期及队列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ofdiseasestudy,GBD)数据库,从中收集1990年-2019年关于全球及中国热力烧伤相关资料,并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索中国... 目的:分析中国烧伤发病率、死亡率在年龄、时期及队列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ofdiseasestudy,GBD)数据库,从中收集1990年-2019年关于全球及中国热力烧伤相关资料,并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索中国烧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及队列效应。结果:中国烧伤标准化发病率在过去3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76.32/10万上升至2019年的87.08/10万,总体上升14.1%。中国烧伤标化死亡率几乎持续下降,从1990年的1.90/10万下降至2019年的0.72/10万,总体下降62.1%。年龄效应对中国烧伤发病率的影响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时期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队列则为上升趋势。年龄效应对中国烧伤死亡率影响表现在70岁后快速上升,而时期及队列则为持续下降。结论:结合年龄效应及队列效应分析,中国烧伤发病率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人群,应注意该年龄段人群的安全教育及环境安全管理。年龄效应对中国烧伤死亡率影响最明显,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应注意做好该年龄段人群的陪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发病率 死亡率 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脂肪来源干细胞在皮肤组织损伤修复中的表型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亚东 张明君 +2 位作者 孙要文 张振信 杨旅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X期1-3,共3页
目的:通过模拟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微环境的变化,了解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pose t i ssue deri ved st em,cAeSCl)l的表型改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废弃皮肤和脂肪组织获取实验所需细胞,并培养扩增。对不同传代数的ASC细胞... 目的:通过模拟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微环境的变化,了解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pose t i ssue deri ved st em,cAeSCl)l的表型改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废弃皮肤和脂肪组织获取实验所需细胞,并培养扩增。对不同传代数的ASC细胞进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了解细胞的可诱导分化性能;构建ASC细胞-胶原凝胶,贴壁或悬浮培养,对ASC凝胶进行α-SMA免疫组化染色;培养基中添加TGF-β1,观察TGF-β1对ASC细胞表型和可诱导分化能力的影响;收集培养上清液,El i sa法测定比较成纤维细胞和ASC细胞的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以及经TGF-β1作用,ASC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后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ASC细胞可以多次传代,仍保持较好的可诱导分化特性;在培养过程中,张力和TGF-β1可以使ASC获得α-SMA阳性表型;ASC细胞相比成纤维细胞,有较高的VEGF和KGF分泌水平,但TGF-β1分泌水平极低(未测到),获得α-SMA阳性表型的ASC细胞的VEGF分泌水平继续大幅上升,而且也分泌了较高水平的TGF-β1。结论:ASC细胞在创伤局部环境的刺激下或经体外人工诱导,可以产生更有利于创伤愈合的表型。对ASC细胞特性的了解和调控,将有利于ASC细胞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表型 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Bcl-2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世杰 胡素銮 王玉银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11-211,221,F002,共3页
目的 :研究Bcl 2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用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Bcl 2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凋亡 ,促进其增殖。结论 :Bcl
关键词 瘢痕 成纤维细胞 BCL-2 凋亡
下载PDF
转基因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镇森 唐世杰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83-185,189,共4页
病理性瘢痕(PS)是整形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治疗方法多种,但效果都不满意。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转基因技术在治疗PS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转基因技术治疗PS作一综述。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转基因技术 细胞凋亡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输血治疗重症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镇森 何运铺 丁佳龙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输血治疗对于重症烧伤患者内环境的改变以及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8例重症烧伤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时期健康受试者8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患... 目的探讨输血治疗对于重症烧伤患者内环境的改变以及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8例重症烧伤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时期健康受试者8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患者情况给予适当成分的输血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血常规、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体内内环境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H值、BE以及HCO3-在烧伤后第1天均显著降低,而烧伤7d后均显著升高;Na+浓度在烧伤3~7d时显著升高;Cl-浓度在各烧伤时间点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第1天红细胞计数、Hb水平、Hct与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而烧伤3d后较之前显著下降;烧伤3~7d输血后各项指标均较输血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患者内环境的变化,及时给予合理的输血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重度烧伤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重度烧伤 内环境
原文传递
人羊膜活性皮肤替代物修复巨痣切除术后创面的可行性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旅军 吴洪娟 +3 位作者 张明君 谢思田 叶丹彦 唐世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5-1499,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以人羊膜为基质的活性皮肤替代物(amniotic membrane-living skin equivalent,AM-LSE)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7月收治1例5岁颈肩背部先天性巨痣患儿。首先取其正常皮肤分离扩增表皮角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以人羊膜为基质的活性皮肤替代物(amniotic membrane-living skin equivalent,AM-LSE)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16年7月收治1例5岁颈肩背部先天性巨痣患儿。首先取其正常皮肤分离扩增表皮角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再以自愿捐赠的人去上皮AM为基质,经气液面培养10 d构建含有真皮基质和重层分化表皮的AM-LSE。对AM-LSE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手术切除巨痣至深筋膜层,遗留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覆盖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2周后改用AM-LSE贴敷于肉芽创面,之后常规换药。术后观察AM-LSE成活以及创面修复效果。结果气液面培养10 d后,成功构建具有真皮层以及重层分化良好的表皮层的AM-LSE。临床修复术后见AM-LSE贴敷良好,逐渐扩大融合,至术后6个月其色泽接近正常皮肤,质地柔软,皮片间隙为淡红色瘢痕。组织学观察,可见呈柱状紧凑排列的基底层细胞,以及分化的棘细胞层、颗粒层以及角质层。真皮层内分布大量成纤维细胞以及血管,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采用自体皮肤细胞构建的AM-LSE移植修复创面可行,术后能长期存活,且无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活性皮肤替代物 先天性巨痣 皮肤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IL-3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20
作者 谢燕丹 黄晓君 +1 位作者 胡烈敏 谢思田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HCAECs经siIL-37 mRNA或IL-37b过表达质粒转染24 h后,用80μg/mL ox-LDL处理24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HCAECs经siIL-37 mRNA或IL-37b过表达质粒转染24 h后,用80μg/mL ox-LDL处理24h,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未转染ox-LDL处理组、siRNA阴性对照组、空白质粒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CP-1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MCP-1蛋白水平。结果:未转染oxLDL处理组细胞内MCP-1 mRNA的表达与培养液上清中的MCP-1蛋白的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升高(P<0.05)。siIL-37mRNA组的MCP-1 m RNA和蛋白水平均较siRNA阴性对照组增加(P<0.01)。IL-37b过表达质粒组的MCP-1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空白质粒组细胞减少(P<0.05)。结论:IL-37对ox-LDL诱导HCAECs分泌MCP-1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