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程虹 张诚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20,共8页
本文采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应用锦标赛理论实证研究模型,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企业设定合理的工资差距提供参考,并以此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本文发现企业工资差距与企业产品质量存在倒&q... 本文采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应用锦标赛理论实证研究模型,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企业设定合理的工资差距提供参考,并以此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本文发现企业工资差距与企业产品质量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企业产品质量随着工资差距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更进一步以企业工资是否集体协商做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一种因果性效应。因此,企业应当将员工工资差距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差距 产品质量 锦标赛理论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降低环境污染 被引量:649
2
作者 石大千 丁海 +1 位作者 卫平 刘建江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35,共19页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5年19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本文结论表明:(1)...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5年19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本文结论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平均而言可以降低城市环境污染9%—24%,基于PSM-DID方法的估计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明显差异。在考虑了2013年后的环境保护政策影响之后,虽然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有所减弱,但其降污效果依然十分显著。(2)机制验证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通过创新驱动产生技术效应、配置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通过上述三大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3)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加剧了环境污染,而大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减污效应明显,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4)城市特征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可以显著增强智慧城市的减污效应,且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减污效应的释放中发挥的作用最大。本文对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升级城市建设形态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生产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环境污染 城市规模 创新驱动 熊彼特创新
原文传递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与路径选择——基于570家企业4794名员工入企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33
3
作者 程虹 刘三江 罗连发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70,共14页
本文基于CEES调查数据,全面考察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现状与路径选择。调查分析显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整体状况是:整体绩效趋稳,结构分化明显。突出表现在转型升级绩效、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家精神、增长模式等7个特征性事实方面。据此... 本文基于CEES调查数据,全面考察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现状与路径选择。调查分析显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整体状况是:整体绩效趋稳,结构分化明显。突出表现在转型升级绩效、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家精神、增长模式等7个特征性事实方面。据此,加快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应重点选择:形成面向市场的创新型企业家精神;加快从"速度盈利型模式"向"质量盈利型模式"转变;加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以形成人力资本红利;注重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性提升。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制定加快"制度型企业家"向"创新型企业家"转型的系列政策;消除政府的"父爱主义",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大力发展以技能人才为基础的国家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促进多元质量信号充分供给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转型升级 路径选择 企业调查数据
原文传递
信息化冲击、交易成本与企业TFP——基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自然实验 被引量:116
4
作者 石大千 李格 刘建江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30,共14页
智慧城市建设一般伴随着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意外”提升。本文将中国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作为信息化冲击的自然实验,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6年中国地级市和上市公司匹配... 智慧城市建设一般伴随着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意外”提升。本文将中国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作为信息化冲击的自然实验,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6年中国地级市和上市公司匹配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三重差分法(DDD)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论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这一信息化冲击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信息化冲击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资本密集度更高、规模更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国有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对于非交易行业,交易行业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导致的交易成本下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智慧城市建设 交易成本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产业发展视角下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激励效果比较研究——基于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09
5
作者 柳光强 杨芷晴 曹普桥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8-47,共10页
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是财税激励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并被广泛应用于激励产业发展。本文采用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同时分析了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这两种政策工具对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效果及其差异。研究发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是财税激励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并被广泛应用于激励产业发展。本文采用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同时分析了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这两种政策工具对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效果及其差异。研究发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两种政策工具都对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差异明显:对不同的产业来说,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两种政策工具的影响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对同一产业来说,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两种政策工具之间也具有明显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为充分发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激励产业发展的作用,在注重激励力度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结构优化,统筹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两种政策工具。为此,本文还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尝试测算了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两种政策工具在激励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时的最优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 产业发展 激励效果
原文传递
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104
6
作者 熊广勤 石大千 李美娜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102,共10页
本文以中国低碳试点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造三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试点城市内高碳排放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并不是高碳排放企业绿色发展的绊脚石,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 本文以中国低碳试点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造三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试点城市内高碳排放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并不是高碳排放企业绿色发展的绊脚石,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内高碳排放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从而验证了"波特假说"成立。(2)倾向得分匹配—三重差分(PSM-DDD)模型估计结果与三重差分模型估计结论一致,且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都证明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3)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显著提高了东、西部试点城市内高碳排放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中部地区试点城市内的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低碳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非国有高碳排放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对国有高碳排放企业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丰富了对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效果评估的相关研究,补充了"波特假说"相关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三重差分
原文传递
城市文明是否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环境规制与交易成本视角 被引量:101
7
作者 石大千 胡可 陈佳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8,共12页
基于2006-2016年中国地级市与上市公司匹配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检验了文明城市评选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文明城市建设显著提高了文明城市内企业的全要素生产... 基于2006-2016年中国地级市与上市公司匹配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检验了文明城市评选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文明城市建设显著提高了文明城市内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文明城市的创建通过提高城市内的环境规制水平、降低外部交易成本,进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城市层面上,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规模越大的文明城市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在企业层面上,文明城市创建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应强于非国有企业。从微观企业层面研究了宏观政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对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文明城市 高质量发展 环境规制 交易成本 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传递
机器人在中国:现状、未来与影响——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3
8
作者 程虹 陈文津 李唐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1-21,共21页
作为一个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未来与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由于一手调查数据的缺乏,现有文献并未就上述问题展开全面的实证分析。针对现有文献的缺憾,本文综合运用2015、2016和2... 作为一个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未来与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由于一手调查数据的缺乏,现有文献并未就上述问题展开全面的实证分析。针对现有文献的缺憾,本文综合运用2015、2016和2018年连续三轮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运用加权统计、倾向得分匹配、预测分析等多种识别策略,本文研究发现:第一,近年来机器人在我国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已对中国近1/3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产生影响。按照现有投资增速,我国机器人使用覆盖率、使用密度将在2025年前后逼近先进国家水平。第二,机器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为0.3%;并且,上述影响效应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存在非对称性影响,非技能劳动力受到机器人的"换人"冲击更大。第三,我国企业的机器人使用存在明显的微观差异,生产率异质性、政府的政策偏倚是造成机器人使用具有微观差异的重要原因。第四,因果推断表明,机器人使用对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能力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效应,并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根据现有机器人投资增速数据,我国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替代效应将在2025年前后攀升至4.7%。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全面认知我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宏观经济影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 加权统计 倾向得分匹配 预测分析
下载PDF
中国标准化体制改革思路及路径 被引量:89
9
作者 刘三江 刘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2,共12页
标准化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宏观与微观管理的衔接层面。目前,中国标准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标准的供给体制。我国当前以政府为主的标准供给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应... 标准化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宏观与微观管理的衔接层面。目前,中国标准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标准的供给体制。我国当前以政府为主的标准供给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和市场资源,发挥社会和市场活力,拓宽标准供给渠道。本文从中国标准化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标准化体制的特点,并基于经济学供求理论,提出了中国标准化体制改革的整体规划战略与具体措施,并总结了标准化体制改革的具体展开思路、框架与基本路径。本研究可为我国标准化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体制改革 供求分析 政府标准 团体标准
下载PDF
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1
10
作者 程虹 李唐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86,共16页
作为人力资本"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的重要因素,人格经济学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新兴热点。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大五"人格... 作为人力资本"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的重要因素,人格经济学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新兴热点。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大五"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基于微观一手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开放性、严谨性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现阶段中国劳动力市场而言,以开放性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格特征较为稀缺,其对于工资收入的边际贡献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开放性人格特征为例,选取处理效应的识别策略,就人格特征对于劳动力工资的因果效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表明,开放性人格特征对于工资收入的促进效应均在至少5%显著性水平上满足因果推断的统计要求,而以员工冒险精神、风险偏好指数作为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替代变量,也得到了相似的估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五”人格 开放性 工资 处理效应
原文传递
营商环境、企业信心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2018年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4
11
作者 陈太义 王燕 赵晓松 《宏观质量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10-128,共19页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其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的数据,构建的反映企业真实感受的营商环境与企业信心测度指标,运用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模型与分组回归等...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其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EGS)的数据,构建的反映企业真实感受的营商环境与企业信心测度指标,运用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模型与分组回归等估计策略,实证分析营商环境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路径考察表明,优化营商环境显著提振企业信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我国,外商控股、无政治关联、非出口、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企业家特征为更年轻的男性时,其对营商环境更为敏感;企业对七大维度上营商环境的敏感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对投资优惠政策的公平性最敏感,其次是财税补贴的透明性、产权的保护程度以及政府公共服务的及时性,其他方面则相对较弱。本文首次从企业信心这一独特视角,研究了营商环境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企业信心 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介效应 中国企业综合调查
下载PDF
“僵尸企业”存在之谜:基于企业微观因素的实证解释--来自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0
12
作者 程虹 胡德状 《宏观质量研究》 2016年第1期7-25,共19页
"僵尸企业"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抑制了"创造性破坏"机制作用的发挥,并容易诱发系统性的经济风险。探寻"僵尸企业"形成的微观因素,对于加快清退"僵尸企业",促进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 "僵尸企业"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抑制了"创造性破坏"机制作用的发挥,并容易诱发系统性的经济风险。探寻"僵尸企业"形成的微观因素,对于加快清退"僵尸企业",促进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从企业微观因素出发对"僵尸企业"现象存在的微观机制进行了逻辑自洽的实证解释。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文章发现"僵尸企业"的产品质量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家精神显著低于"非僵尸企业",匹配后参与者平均效应(ATT)分别处于-8.3%^-7.2%、-16.3%^-11.2%、-26.9%^-20.6%之间,并满足因果推断的统计要求。这表明,除财政补贴、金融救助等外部宏观因素外,企业内部微观因素也是造成"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建议,从根本上清除"僵尸企业"应注重企业内部微观因素的改善。具体来讲,政府应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有效激发企业质量创新的内生动力;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企业家精神的优胜劣汰,引导生产性、创新性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企业 企业调查 经验证据 员工 微观因素 匹配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质量发展战略
下载PDF
FDI与企业创新:溢出还是挤出? 被引量:68
13
作者 石大千 杨咏文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134,共15页
以往关于FDI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只关注其单边效应,忽略了FDI的双边效应。文章基于中国1998~2015年省级层面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FDI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挤出效应、溢出效应及净效应。结论表明,FDI对企业创新... 以往关于FDI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只关注其单边效应,忽略了FDI的双边效应。文章基于中国1998~2015年省级层面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FDI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挤出效应、溢出效应及净效应。结论表明,FDI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和溢出效应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实际企业创新水平低于前沿企业创新水平。FDI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净效应为负,且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和不同省份均未显著改善,FDI的挤出效应仍然占主导地位。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研发资金、研发人员、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城市开放程度和城市化方面存在门槛效应,研发资金、研发人员、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开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省份的企业FDI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较弱。因此,在整体FDI溢出效应不足的前提下,提高上述门槛值可以增强FDI的吸收能力,促进企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企业创新 双边随机前沿 门槛效应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有助于缓解雾霾污染吗——来自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4
14
作者 王华星 石大千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27,共13页
基于2003—2016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的雾霾污染,该效应在信息化程... 基于2003—2016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的雾霾污染,该效应在信息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城市更加明显,而在经济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较高的城市不够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通过技术效应和环境规制效应来降低雾霾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低碳城市 雾霾污染 技术效应 环境规制
原文传递
我国经济增长从“速度时代”转向“质量时代” 被引量:58
15
作者 程虹 《宏观质量研究》 2014年第4期1-12,共12页
将我国经济从"速度时代"推向"质量时代",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论文从"质量时代"的内涵出发,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从"速度时代"转向"质量时代"的现实与理论必然性,提出质量... 将我国经济从"速度时代"推向"质量时代",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论文从"质量时代"的内涵出发,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从"速度时代"转向"质量时代"的现实与理论必然性,提出质量自觉、群众感知、质量驱动、平衡增长和充分的质量信息是"质量时代"的5个主要特征。论文还从改革政府质量监管、标准体制、质量中介、质量评价和创新"中国制造"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质量时代 基本理论
下载PDF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51
16
作者 祁迪 祁华清 樊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0,共5页
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统筹粮食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来理解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安全保障、结构效益、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和包容共享五个维度来构建我国粮食产业高... 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统筹粮食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来理解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安全保障、结构效益、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和包容共享五个维度来构建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评估了2015—2019年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总体上看,五年间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我国粮食产业在质量-效率协调性上进行了深度调整,但仍存在影响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和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业 高质量发展 主观赋权法
下载PDF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户收入不平等影响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杨晶 邓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3-100,共18页
研究目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面板数据,探究养老保险、农户劳动就业及收入不平等的发生机制。研究方法: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多重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具有直接调节农户收入不平等的作用,还能... 研究目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面板数据,探究养老保险、农户劳动就业及收入不平等的发生机制。研究方法: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多重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具有直接调节农户收入不平等的作用,还能够产生间接生产力效应以抑制农户收入不平等,表现为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提高农户就业参与率,促进非农就业,进而对农户收入不平等产生间接削弱作用,且影响路径存在家庭生命周期效应。研究创新:将个体相对剥夺指数引入分析框架,揭示了劳动就业在养老保险制度影响农户收入不平等中的中介作用。研究价值:为脱贫攻坚背景下促进效率和增进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与改进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农户 收入不平等 劳动就业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一个关于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一般理论——基于微观产品质量的解释 被引量:49
18
作者 程虹 李丹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6,共8页
现有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主要是结构调整的宏观思路,其在理论上的局限性是忽视了支撑经济增长质量的微观基础。宏观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中具体的微观产品(一二三产业中具体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加总,因此必须以微观产品质量为基础构建经济增... 现有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主要是结构调整的宏观思路,其在理论上的局限性是忽视了支撑经济增长质量的微观基础。宏观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中具体的微观产品(一二三产业中具体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加总,因此必须以微观产品质量为基础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的一般理论。以微观产品质量为基础的经济增长质量一般理论,在定义、动力机制以及政策含义上与现有理论有显著差异。微观产品质量促进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假设,可以在区域层面得到初步的检验。政策建议是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必须以微观的产品质量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质量 经济增长质量 微观基础 一般理论
下载PDF
法律与标准的契合模式研究——基于硬法与软法的视角及中国实践 被引量:49
19
作者 廖丽 程虹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4-176,共13页
目前中国关于法律与标准的研究有所欠缺,只是零散的部分性研究,理论深度不够。本文试图重构关于法律与标准的理论研究和相关讨论。法律和标准的内涵和特征以及两者所呈现的一般性规律,能够得出法律与标准作为硬法与软法的范式共同治理... 目前中国关于法律与标准的研究有所欠缺,只是零散的部分性研究,理论深度不够。本文试图重构关于法律与标准的理论研究和相关讨论。法律和标准的内涵和特征以及两者所呈现的一般性规律,能够得出法律与标准作为硬法与软法的范式共同治理的格局,这一个格局通过WTO框架下的治理模式以及美国和欧盟的法律标准模式都能得到验证。中国法律与标准的契合模式是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变化的,当前如何有效地发挥两者作用,将两者有效结合,回应现实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认为基于硬法与软法的视角,能够厘清法律与标准的内在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法 软法 标准 契合模式
下载PDF
质量强国战略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被引量:49
20
作者 程虹 陈昕洲 罗连发 《宏观质量研究》 2013年第3期1-14,共14页
质量强国的理念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但并没有真正上升为全社会自觉践行的国家战略。目前质量强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更多的是偏重于强大质量本身,而不是通过质量实现强国。对此,本文提出了质量强国的战略框架,并依据这一战略框架,重点研究... 质量强国的理念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但并没有真正上升为全社会自觉践行的国家战略。目前质量强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更多的是偏重于强大质量本身,而不是通过质量实现强国。对此,本文提出了质量强国的战略框架,并依据这一战略框架,重点研究了影响质量强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性、环境、目标、内容、市场、社会和政府等10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从而建立了通过质量实现强国目标的基本理论、逻辑关系、路径方法与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强国 国家战略 重大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