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量输血后患者相关检验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池妤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822-823,共2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输血量为2 000 ml^5 000 ml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输血前后电解质(包括Na^+、K^+、Ca^(2+)、Cl^-)、凝血功能[包括凝血时间(PT)、凝...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输血量为2 000 ml^5 000 ml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输血前后电解质(包括Na^+、K^+、Ca^(2+)、Cl^-)、凝血功能[包括凝血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时间(APTT)、出血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血气分析[包括动脉血p H值、血乳酸(Lac)、碱剩余(BE)]指标。结果与输血前比较,BE值增高,Lac值低;输血后K^+水平高于输血前,Ca^(2+)水平低于输血前;输血后患者PT、APTT均大于输血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后p 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和Fbg输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导致患者内环境变化,需要注意电解质及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凝血功能 电解质
原文传递
乙肝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献血者HBV DNA与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池好 曹谊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7年第13期2068-2069,共2页
目的 比较HBsAg阴性献血者HBV DNA与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方法 用两种不同品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试剂对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106 035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HBsAg筛查,罗氏Cobas Taq Screen MPX Test试剂检测ELISA检测阴性标本... 目的 比较HBsAg阴性献血者HBV DNA与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方法 用两种不同品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试剂对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106 035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HBsAg筛查,罗氏Cobas Taq Screen MPX Test试剂检测ELISA检测阴性标本HBV DNA,并对HBV DNA检测阳性者用血浆袋样本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 106 035份献血者样本中,HBsAg ELISA检测阴性为103 182份,占总检测的97.310%,经核酸检测阳性有87份占0.084%;87份样本经化学发光检测有13份HBsAg阳性占总检测0.010%,既为HBsAg假阴性样本,另74份为HBsAg阴性HBV DNA阳性.74份中有7例(9.460%)为"窗口期"感染,67份(86.100%)为"隐匿性"感染.结论 HBsAg筛查化学发光检测优于ELISA检测,配合核酸检测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经输血传播HBV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者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核酸类 化学发光测定法
原文传递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作用
3
作者 罗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7-19,共3页
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期间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方式的运用效果。方法 研究设定为前瞻性对比试验,选取两组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都是源于我院,节选时间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前组中的对象都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后组中的对象都是... 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诊断期间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方式的运用效果。方法 研究设定为前瞻性对比试验,选取两组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都是源于我院,节选时间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前组中的对象都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后组中的对象都是妊娠期产检结果正常的孕妇,各组均选取40例。于上述基础上进行两组之间的血糖相关指标对比分析,同时对观察组中的患者进行年龄阶段划分,分析不同阶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患者的母婴并发症出现情况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液中中的血糖相关指标(涵盖有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不同时间段血糖)的水平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同时,可见妊娠女性年龄值越高,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获取的水平值越高,二者呈正相关,P<0.05;并且糖化血红蛋白与康复血糖及餐后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值均为正相关,P<0.05。在妊娠结局统计中,可见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值低于5.8%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5.8%以上患者,P<0.05。结论 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诊断期间,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其中的一项指标的,于妊娠结局有一定联系,可为疾病的控制提供相关参考依据,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 妊娠期 糖尿病 检验作用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实施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罗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98-100,共3页
分析在对冠心病患者开展临床诊断工作中注重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的价值。方法 入组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其中确诊为冠心病的在观察组、体检健康的人员在对照组,这些对象都出自我院,节选时间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每组50例。对两组对... 分析在对冠心病患者开展临床诊断工作中注重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的价值。方法 入组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其中确诊为冠心病的在观察组、体检健康的人员在对照组,这些对象都出自我院,节选时间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每组50例。对两组对象均进行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检验,实施组间差异对比分析。此外,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狭窄度划分,同样实施组内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上述指标差异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获取血清胆红素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酸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可见组间相关数据差距大,P<0.05。同时,狭窄程度划分后,可见狭窄程度越高血清胆红素各项指标水平越低,而尿酸指标水平则是越高,组内不同程度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也有较大差距,P<0.05。结论 在冠心病临床诊断过程中,血清胆红素各项指标及尿酸指标可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初步确定,并且能够将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呈现出来,为后续规范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胆红素 尿酸检验 诊断价值 主支管腔狭窄程度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陈秀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需大量输血的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按规范直接输血,观察组滤除白细胞后再输血,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需大量输血的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按规范直接输血,观察组滤除白细胞后再输血,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体温、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输血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为(12.39±1.41)s、(26.84±6.47)s、(14.32±3.14)s,均短于对照组的(15.54±2.03)s、(34.23±7.59)s、(20.98±4.27)s(t=9.872、5.740、9.733,均P<0.05);观察组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分别为(39.28±2.17)%、(25.97±4.10)mm/h、(2.19±0.45)mp·s,对照组分别为(34.64±4.52)%、(21.85±3.64)mm/h、(1.76±0.42)mp·s,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7、5.74、9.73,均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CD_(3)^(+)、CD_(4)/CD_(8)、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5.91、5.77、5.80、5.85,均P<0.05),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体温为(36.58±0.50)℃,低于对照组的(37.16±0.57)℃(t=5.95,P<0.05);观察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3.33%(χ^(2)=5.88,P<0.05)。结论滤除白细胞用于输血中,可有效恢复患者的体温,改善其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体温的影响,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滤除白细胞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免疫球蛋白 免疫功能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秀明 李月翠 +2 位作者 胡伟跃 应小燕 徐象威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2期4-8,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疗程后检测...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疗程后检测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及C4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D3+、CD4+细胞及CD4+/CD8+值、补体C3、C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CD8+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1)。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肝功能各指标明显下降(P<0.01),CD4+细胞、CD4+/CD8+值及补体C3、C4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D8+细胞明显下降(P<0.01);治疗2个疗程后,肝功能各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及C4水平均进一步改善(P<0.01),趋向于正常。同时,研究期间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给予抗病毒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C3、C4水平得到改善,免疫功能恢复,有益于病毒清除和病情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补体C3 补体C4 肝功能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行去白细胞成分输血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舒美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4期583-585,共3页
输血属于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具有代偿性与支持性,在纠正贫血与外科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于维持血压与血容量稳定,避免出现休克现象[1]。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采用理化方式制作成为高浓度与纯度的血液制品,以此来行针对性输血... 输血属于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具有代偿性与支持性,在纠正贫血与外科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于维持血压与血容量稳定,避免出现休克现象[1]。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采用理化方式制作成为高浓度与纯度的血液制品,以此来行针对性输血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治疗 老年肿瘤患者 成分输血 输血治疗 血液制品 代偿性 临床治疗方式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