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植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内稳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铭怡 王冉 +6 位作者 贾濠基 耿启明 郭士维 王福豪 刘黎明 董文豪 许文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8-1077,共10页
为探究施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对不同干旱条件下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研究以黄花决明(Cassia glauca Lam.)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水分、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75%±... 为探究施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对不同干旱条件下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研究以黄花决明(Cassia glauca Lam.)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水分、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75%±5%,55%±5%,35%±5%)及4种BR浓度处理(0,0.05,0.2和0.5 mg·L^(-1)),在干旱90天后测定株高、生物量和植物、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研究发现:干旱胁迫导致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降低;随着施用BR浓度的增加,株高、生物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0.2 mg·L^(-1)BR有利于植物养分含量提升,地上部提升效果更好;干旱区生态修复中黄花决明的生长对N元素的供应需求较大;施用BR有助于提高黄花决明株高和生物量,调节养分分配策略,缓解干旱对植物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可为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和植被重建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干旱胁迫 油菜素内酯 化学计量 养分特征 内稳性
下载PDF
向家坝工程扰动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边坡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悦阳 夏栋 +4 位作者 舒倩 郭士维 罗婷 闫书星 刘大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8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修复后边坡土壤颗粒分形特征,为分形维数作为评价修复后向家坝工程扰动区边坡土壤质量的综合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向家坝工程扰动区6种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的0—10 cm边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修复后边坡土壤颗粒分形特征,为分形维数作为评价修复后向家坝工程扰动区边坡土壤质量的综合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向家坝工程扰动区6种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的0—10 cm边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采用单重和多重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自然演替与人工修复模式下土壤粒径分布(PSD)和分形特征及土壤养分特征并分析了其相关关系。[结果]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黏粒含量较少,粒径分布不均匀。天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且土壤颗粒较细。黏粒与D v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碳和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粉粒含量与D_(1),D_(2)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砂粒与D_(1),D_(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养分与黏粒、粉粒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D_(1),D_(2)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向家坝工程扰动区土壤颗粒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土壤质地较粗,而植被混凝土修复技术有利于细颗粒的积累,从而提高土壤均匀度,可以作为生态修复的参考。粉粒和砂粒不仅主导多重分形参数,还对养分有促进作用,可用来作为研究区域生态修复效果的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土壤养分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膨胀土边坡失稳与防治研究
3
作者 张德辉 刘伟明 +1 位作者 冯善周 郝献省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4期134-136,140,共4页
膨胀土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多地的特殊黏性土,因其具有显著的胀缩性、裂隙性及超固结性等特性,在生活中带来了很多自然灾害和工程建设问题。本文着重从膨胀土的胀缩性、裂隙性、超固结性、渗透性等方面总结了膨胀土及膨胀土边坡的研... 膨胀土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多地的特殊黏性土,因其具有显著的胀缩性、裂隙性及超固结性等特性,在生活中带来了很多自然灾害和工程建设问题。本文着重从膨胀土的胀缩性、裂隙性、超固结性、渗透性等方面总结了膨胀土及膨胀土边坡的研究现状,并对膨胀土边坡常采用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研究提出了新思路,为此方面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失稳因素 防治措施 生态防护
下载PDF
碎石含量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赵冰琴 胡鑫凯 +5 位作者 高儒章 施伟豪 张兴凤 朱万庆 夏振尧 许文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7,共11页
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导致土壤养分的损失,严重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库区坡耕地土壤浅薄化和砾质化特征明显,但目前对含碎石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通过设置3个降雨... 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导致土壤养分的损失,严重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库区坡耕地土壤浅薄化和砾质化特征明显,但目前对含碎石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通过设置3个降雨梯度(60、90、120 mm/h)和4种碎石含量(0、10%、20%、30%),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各试验条件下含碎石土壤产流产沙和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碎石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结构以增大产流产沙量来促进氮磷流失,而对相应流失速率与流失浓度的变化规律影响较小,不同碎石含量下泥沙产量的变异系数更高,且泥沙中不同碎石含量下的氮磷流失量显著性差异更强(P<0.05);2)泥沙中累计磷流失量略微大于氮流失量,有效磷几乎不随泥沙流失,有效氮约占全氮流失量的15%;径流中氮素流失量几乎为磷素的10倍且以有效氮为主,占总氮流失量的75%,有效磷占总磷流失量的25%;3)不同碎石含量下有效氮流失规律大致相同,径流中硝态氮约占有效氮流失量的70%,而泥沙中则以铵态氮为主,约占65%;4)不同碎石含量下土壤中氮磷元素均以随侵蚀产沙流失为主,累计产沙量与氮磷元素随侵蚀产沙流失量均在20%碎石含量下达到极大值,10%碎石含量下流失量相对较小,因此泥沙库区坡耕地氮磷流失防治应以减少侵蚀产沙为主,注意大雨暴雨多发季节的水质监测与施肥控制。同时可对土中碎石进行清除使其保持在不高于10%水平。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含碎石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氮磷流失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碎石含量 雨强 产流产沙 氮磷流失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抗冻型人造土冻融适应性及其在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应用
5
作者 高家祯 周明涛 +2 位作者 陈竣 胡旭东 胡达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目的]探究抗冻型人造土冻融适应性及其在高寒地区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实践效果,为高寒地区边坡植被修复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撑。[方法]采用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剖判人造土在冻融循环60次期间的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 [目的]探究抗冻型人造土冻融适应性及其在高寒地区边坡植被修复中的实践效果,为高寒地区边坡植被修复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撑。[方法]采用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剖判人造土在冻融循环60次期间的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室外试验监测指标的选取,现场取样监测了近4 a人造土在西藏高寒地区岩质边坡的工程应用及其植被修复效果,并与当地天然土作对照分析。[结果]与天然土相比,抗冻型人造土的抗冻稳定性和肥力均有显著提升(p<0.05),具体表现在其冻融前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团聚度及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升,而质量损失率和结构破坏率显著降低(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室内试验指标中的相对动弹性模量、结构破坏率、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与主成分因子的相关性较高,因此在室外试验中监测这4个指标和植被修复情况。室外监测中发现抗冻型人造土4 a内在不同时间段上的结构破坏率均更低,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有机质含量更高;其边坡植被修复后的植被覆盖率、物种多样性、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更佳。[结论]抗冻型人造土在高寒地区应用时的植被修复效果更佳,特别是其抗冻耐久性、团聚体稳定性和肥力表现突出,均优于天然土,因此其更适宜于边坡植被修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型人造土 理化性质 高寒地区 边坡植被修复
下载PDF
餐厨垃圾堆肥产物用于综合利用工程废弃料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李琦琦 周明涛 +3 位作者 程威 李明明 姜祥豪 刘铸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5-309,共5页
为积极响应国家循环经济发展与解决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程废弃料处置问题,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固体废弃物餐厨垃圾堆肥产物去综合利用渗透稳定性极差、有机质缺乏的工程废弃料粗砂土、砂石骨料脱水污泥,试验了3种材料不同质量... 为积极响应国家循环经济发展与解决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程废弃料处置问题,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固体废弃物餐厨垃圾堆肥产物去综合利用渗透稳定性极差、有机质缺乏的工程废弃料粗砂土、砂石骨料脱水污泥,试验了3种材料不同质量比的混配方式,并以纯的粗砂土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粗砂土∶砂石骨料脱水污泥∶堆肥产物=5∶3∶2(质量比)时,土壤容重、pH、有机质均满足《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技术要求》(DB11/T 864—2020)的一般绿化要求,电导率也基本达到一般绿化要求,而种植黑麦草后的发芽势、发芽率、株高、茎粗、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总孔隙度相对纯的粗砂土都显著提高,并且容重最低,发芽率最高,60 d的株高最高,茎粗最粗,地上生物量最大。因此,餐厨垃圾堆肥产物可以用来综合利用工程废弃料砂石骨料脱水污泥和粗砂土而制备园林用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餐厨垃圾 粗砂土 砂石骨料脱水污泥 堆肥
下载PDF
基于砂石骨料脱水污泥及餐厨腐熟质的砾砂种植特性改良研究
7
作者 申剑 周明涛 +3 位作者 胡旭东 尉军耀 张乃畅 赵同晖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10-414,共5页
砾砂土结构松散、水肥存蓄能力差,难以为植物提供生长发育环境。工程项目形成大量粉末状的砂石骨料脱水污泥和养分含量较高的餐厨垃圾等具有一定的土壤化利用价值。因此,通过对砾砂、砂石骨料脱水污泥,以及餐厨垃圾腐熟质开展不同混配... 砾砂土结构松散、水肥存蓄能力差,难以为植物提供生长发育环境。工程项目形成大量粉末状的砂石骨料脱水污泥和养分含量较高的餐厨垃圾等具有一定的土壤化利用价值。因此,通过对砾砂、砂石骨料脱水污泥,以及餐厨垃圾腐熟质开展不同混配的土壤化试验及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砾砂种植特性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砾砂主要起到土壤的骨架作用,可以控制土壤通气透水等特性,进而影响土壤质量;餐厨腐熟质能够调节土壤pH由碱性趋于中性,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的同时,不会对土壤盐分产生影响;砂石骨料脱水污泥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入渗与养分流失率,进而提高了土壤水肥保蓄能力。土壤化试验表明,50%砾砂土配以20%~30%的砂石骨料脱水污泥与20%~30%的餐厨腐熟质的表现较好,可以满足土壤结构、养分及水肥保蓄能力要求,土壤质量提升显著,能够为植被发育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砂土壤化 砂石骨料脱水污泥 餐厨腐殖质 混配试验 种植特性
原文传递
蒸散视角下护坡植被滴灌技术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辰元 周明涛 +2 位作者 胡旭东 赵同晖 许文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2,共8页
为探明以复合型人造土壤为边坡种植土的植物蒸散对于高陡边坡生态恢复评价体系制定及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以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和“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混合草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壤中滴灌技术,通过改进后的Penman-Monteith公式... 为探明以复合型人造土壤为边坡种植土的植物蒸散对于高陡边坡生态恢复评价体系制定及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以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和“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混合草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壤中滴灌技术,通过改进后的Penman-Monteith公式研究草本植物实际蒸散量与作物系数,以此评价壤中滴灌技术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高羊茅的作物实际蒸散量和作物系数最大,黑麦草其次,早熟禾最小,拟合的决定系数不小于0.847;养护初期各植物蒸散量相差较小,均保持在4.2 mm/d左右;养护结束后混合草种的蒸散量最大,早熟禾最小,分别约6.2、5.7 mm/d;养护前20 d,除早熟禾外,黑麦草、高羊茅、混合草种实际蒸散量均差异不显著,养护20 d后黑麦草、早熟禾、混合草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30d后各草种蒸散量均差异不显著;4类草本植物蒸散量差值随时间递增,前期混合草种蒸散量低于黑麦草、高羊茅,后期有明显的提升,50 d起混合草种作物系数大于单草种作物系数。以30 d为界,30 d作物系数相近;生长初期的作物系数变幅最明显,且月增幅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黑麦草和高羊茅的作物系数在任意时段均相近。边坡模型试验前期,以坡面喷灌方式灌溉的植物生态值较高,植物生长情况优于壤中滴灌方式,但自养护中期开始,壤中滴灌技术在生态效益上凸显优势,比坡面喷灌技术高出40.7%~1 444.0%的生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蒸散 植被混凝土 PENMAN-MONTEITH公式 壤中滴灌 作物系数 植物生态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