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第三空间中的遗产制造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计云(译)
-
机构
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梅尔滕斯研究所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设计科学学院遗产系文化遗产科学研究组
德国波恩大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思辨遗产研究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席项目
-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23年第6期140-152,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体系研究”(批准号:23BZW168)的延伸性成果。
-
文摘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生效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式越来越受到遗产界内外的关注。该公约最具创新性的方面之一是其高度参与的理念,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者最大程度参与“活态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升的同时,博物馆界涌现出迫切需要重新定义“博物馆”的思潮,提出将博物馆描述为民主化、包容性、参与性和复调型空间,并激发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批判性对话,同时承认并应对当前的冲突和挑战。在上述过程的刺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出现了交融和互动。博物馆专家与传承人合作的特定情境中,他们共同重塑的过去和设想的未来,以及相应的关联和张力在遗产制造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借鉴荷兰的案例,研究发现,这些合作的诸多参与者所构建的各种时空排列和调整影响了遗产制造的过程。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
时间排列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荷兰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