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都丽丽 于群涛 +3 位作者 王英 李明贞 杨文君 张锦程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732-737,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30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176例,按照...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30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CI患者17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ACI患者是否合并颈AS斑块的发生,并排除在观察期间死亡和失联的病例,最终对照组入选病例69例,观察组入选7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HBO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12个疗程行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颈内AS程度、狭窄程度、易损斑块减少和稳定斑块增加情况,并检测斑块厚度、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长径。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和4个疗程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素(ET)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疗程颈AS程度明显减轻(Z=-2.12,P<0.05;Z=-2.89,P<0.05);与对照组治疗6、12个疗程比较,颈AS程度也明显减轻(Z=-2.01,P<0.05;Z=-2.58,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疗程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减轻(Z=-2.17,P<0.05;Z=-2.34,P<0.05);与对照组治疗6、12个疗程比较,颈动脉狭窄程度也明显减轻(Z=-2.00,P<0.05;Z=-2.17,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6、12个疗程斑块厚度、斑块长径、IMT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AS斑块厚度、长径及IMT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2、4个疗程后血浆CRP、MMP-9、ET和Hcy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血浆CRP、MMP-9、ET和Hcy含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疗程HBO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改善ACI患者颈AS程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使易损斑块转为稳定斑块;另外血浆CRP、MMP-9可能是易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压氧 颈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椎动脉夹层致青年脑卒中九例临床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2
作者 阎志慧 王英 +5 位作者 梁志刚 周艳玲 王敏 吕翠 唐剑华 梁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9-913,共5页
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致青年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治疗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山医院和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9例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夹层致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史资料和影像学检查,总结抗... 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致青年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治疗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山医院和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9例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夹层致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史资料和影像学检查,总结抗凝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椎动脉夹层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其中5例有颈部剧烈活动诱因,7例起病时有枕部或后颈部疼痛;颅脑MRI多有小脑、脑干梗死或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DSA检查发现均为椎动脉夹层(V3段为主),其中5例为线样征或鼠尾征.1例双腔征,2例夹层闭塞,1例瘤样扩张。瘤样扩张患者直接行支架治疗,另8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DSA显示:3个月时4例再通,6个月时6例再通,12个月时仍为6例再通,余未通者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平均随访18个月,患者均无脑卒中复发。结论临床上部分椎动脉夹层致青年脑卒中患者仅表现为枕部或后颈部疼痛不适,及时行脑血管检查对明确诊断至关重要;内科规范抗凝治疗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改善血管状况;血管再通主要发生在抗凝治疗后6个月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夹层 青年脑卒中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PSD-95在长期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巴茂文 孔敏 +1 位作者 孙旭文 王晓彤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 探讨突触后致密物(PSD-95)在长期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右侧前脑内侧束(MFB)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PD模型,另取8只大鼠注入溶剂作为正常对照组.32只大鼠造模成功... 目的 探讨突触后致密物(PSD-95)在长期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右侧前脑内侧束(MFB)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PD模型,另取8只大鼠注入溶剂作为正常对照组.32只大鼠造模成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组、左旋多巴+生理盐水组、左旋多巴+PSD-95反义寡核苷酸组、左旋多巴+TE组,每组8只.PD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0.2%维生素C水;后3组大鼠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和苄丝肼建立PD运动并发症模型,持续22 d,在第23~25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纹状体注射PSD-95反义寡核苷酸和等容积TE缓冲液,于第25天记录各组大鼠旋转反应时间及剂峰旋转圈数的变化,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纹状体部位PSD-95 mRNA、PSD-95蛋白的改变.结果 长期左旋多巴注射处理后第25天,与左旋多巴+生理盐水组和左旋多巴+TE组比较,左旋多巴+PSD-95反义寡核苷酸组大鼠旋转反应时间延长,剂峰旋转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部位PSD-95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D组比较,左旋多巴+生理盐水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PSD-95mRNA、PSD-95蛋白的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旋多巴+生理盐水组比较,左旋多巴+PSD-95反义寡核苷酸组PSD-95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左旋多巴治疗PD产生的运动并发症可能与纹状体区PSD-95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突触后致密物 反义寡核苷酸
原文传递
MBP对小鼠外周血和脾脏DC的CD11c表达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华 于国平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CD11c+树突状细胞(DC)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的分化情况。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分离BALB/c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的DC,与髓鞘碱性蛋白(MBP)共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MBP活化的DC CD11c的... 目的通过观察CD11c+树突状细胞(DC)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的分化情况。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分离BALB/c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的DC,与髓鞘碱性蛋白(MBP)共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MBP活化的DC CD11c的表达。结果MBP使BALB/c小鼠外周血(平均荧光强度实验组为15.69±1.92,对照组为8.76±1.70,P<0.01)和脾脏中(平均荧光强度实验组为17.41±1.62,对照组为9.13±0.66,P<0.01)DC CD11c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MBP刺激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DC前体细胞向髓系DC(DC1)分化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树突状细胞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脑脊液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孚霞 孙旭文 +2 位作者 王晓彤 佴玉 刘竹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165-4167,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水平的动态变化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结脑病人50例,其中确诊者10例,临床诊断40例,非结核病对照40例,健康对照10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ESAT-6水平。结果间接ELISA方... 目的探讨脑脊液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水平的动态变化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结脑病人50例,其中确诊者10例,临床诊断40例,非结核病对照40例,健康对照10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ESAT-6水平。结果间接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的ESAT-6,敏感性88%,特异性92%,结脑组早期脑脊液ESAT-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抗痨治疗6 w后脑脊液ESAT-6含量明显下降。结论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脑脊液中ESAT-6水平诊断结脑是可靠的,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结脑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诊断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通过PI3K信号通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6
作者 宫利 王志 +3 位作者 肖松华 刘运林 周海红 邢诒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开颅机械闭塞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开放/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实现IP。24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P组、非口组、LY294002+IP组、DMSO+IP组,每组...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开颅机械闭塞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开放/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实现IP。24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P组、非口组、LY294002+IP组、DMSO+IP组,每组6只,再灌注48h后测脑梗死面积;其中LY294002、DMSO于建模前1h侧脑室注入。结果各组左侧大脑皮层均可见清晰梗死灶,符合血管分布范围。其中IP组脑梗死面积(34.02%±7.17%)明显小于非IP组(57.05%±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294002+IP组脑梗死面积(73.41%±2.06%)明显大于DMSO+IP组(35.76%±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SO+IP组与碑组脑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碑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信号通路参与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保护 PI3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对贵刊《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223例……》一文的验证
7
作者 胡广娟 王天才 +1 位作者 宋洪波 崔学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笔者阅读了贵刊2007年第26卷第7期刊登的《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22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一文后,深受启发,并采用此法,于2008年3月—2010年2月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海阳分院心脏内科住院1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 笔者阅读了贵刊2007年第26卷第7期刊登的《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22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一文后,深受启发,并采用此法,于2008年3月—2010年2月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海阳分院心脏内科住院1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临床验证,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比索洛尔 美托洛尔 死亡率
原文传递
貌似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反应16例分析 被引量:129
8
作者 李萍 闫乐京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低血糖反应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9
作者 侯园园 梁志刚 孙旭文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9期3841-3846,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常见的高病死率及致残率疾病之一。丁苯酞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临床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个体化应用。除有线粒体保护作用外,其还有抑制细胞氧化应激、改善脑血管侧支循环和微循环、保护血脑屏障等一...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常见的高病死率及致残率疾病之一。丁苯酞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临床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个体化应用。除有线粒体保护作用外,其还有抑制细胞氧化应激、改善脑血管侧支循环和微循环、保护血脑屏障等一系列作用。丁苯酞通过多项机制保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短期预后。未来,需设计更多严谨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丁苯酞的临床有效性,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 神经保护 侧支循环
下载PDF
不同微创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10
作者 王宝华 于国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1-252,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1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行锥颅血肿碎吸术,B组37例行锥颅穿刺引流液化术,C组40例行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对患者术后的残留血肿量、中线移位...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1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行锥颅血肿碎吸术,B组37例行锥颅穿刺引流液化术,C组40例行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对患者术后的残留血肿量、中线移位、再出血率及病死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A组与B组在病死率、残留血肿量、中线移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与A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病死率、中线移位、残余血肿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病情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血肿量,高颅内压,中线移位。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在治疗危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 微创 血肿 硬膜下 颅内
下载PDF
260例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8
11
作者 孙旭文 张艳祥 张秀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硬化 临床分析 发生率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于群涛 孔敏 +3 位作者 巴茂文 于凌 于国平 梁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5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81例,根据诊断分为非智能减退组25例、轻度智能减退组32例及帕金森病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5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81例,根据诊断分为非智能减退组25例、轻度智能减退组32例及帕金森病痴呆组24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9例作为对照组。登记病史及详细体检,行Hoehn-Yahr分级,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筛查认知功能障碍。测定Hcy、叶酸、维生素B12,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智能减退组、轻度智能减退组和帕金森病痴呆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帕金森病痴呆组Hcy水平明显高于非智能减退组[(14.8±3.9)μmol/L vs(12.5±3.3)μmol/L,P<0.05]。所有帕金森病患者Hcy与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日剂量(r=0.298,P=0.000)、口服左旋多巴-苄丝肼时间(r=0.280,P=0.000)、病程(r=0.301,P=0.000)、年龄(r=0.184,P=0.019)相关,与疾病严重程度不相关。结论高Hcy很可能为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多巴制剂口服剂量可能有助于帕金森病痴呆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高半胱氨酸 认知障碍 痴呆 左旋多巴 苄丝肼
下载PDF
院外带入压疮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压疮防治知识及照顾行为的调查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杨文君 牟女 +1 位作者 于绍霞 殷少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8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描述院外带入压疮脑卒中患者压疮现状,并调查其主要照顾者的压疮防治知识及照顾行为。方法2014年1—11月采用问卷对78名院外带入压疮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压疮防治知识及照顾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入院后2 h Braden 评分高... 目的:描述院外带入压疮脑卒中患者压疮现状,并调查其主要照顾者的压疮防治知识及照顾行为。方法2014年1—11月采用问卷对78名院外带入压疮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压疮防治知识及照顾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入院后2 h Braden 评分高危者占85.9%,Ⅰ期和Ⅱ期占79.2%,不可分期及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占15.0%。照顾者压疮防治问卷中,得分较高的为皮肤护理,压疮预防知识得分最低,其次为发生压疮后的处理方法;照顾行为各维度皮肤护理维度得分最高,翻身行为维度得分最低、其次为创面护理维度。结论居家脑卒中患者皮肤护理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照顾者压疮预防知识及照顾行为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压疮 照顾者 照顾行为 防治知识
原文传递
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3
14
作者 孙旭文 高晓玉 +3 位作者 李冰 刘传玉 吴洪亮 张惠龙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8-499,共2页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可导致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缺失,侧支循环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来看,侧支循环分为初级及次级侧支代偿。我们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单侧...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可导致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缺失,侧支循环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来看,侧支循环分为初级及次级侧支代偿。我们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病例的侧支循环开放特点,并对侧支循环代偿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侧支循环 脑梗死 患者 闭塞 单侧 血液动力学障碍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原文传递
NF-κBp65和MCP-1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局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旭文 于国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7-548,共2页
关键词 NF-ΚBP65 MCP-1 脑缺血再灌注 脑组织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采用调查问卷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孔敏 巴茂文 +2 位作者 梁辉 唐剑华 于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9-902,共4页
目的采用EuroQol五维调查问卷(EQ-5D)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52例,采用EQ-5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c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 目的采用EuroQol五维调查问卷(EQ-5D)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帕金森病患者52例,采用EQ-5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c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帕金森病各评定量表间相关分析显示,失眠(r=-0.519)、UPDRSⅠ(r=-0.568)、UPDRSⅡ(r=-0.705)、UPDRSⅢ(r=-0.760)、UPDRSⅣ(r=-0.571)、HAMD(r=-0.669)、HAMA(r=-0.549)、H-Y分级(r=-0.694)、PDSS(r=1.000)、病程(r=-0.640)、文化程度(r=0.293)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有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EQ-5D指数因素有UPDRSⅠ、UPDRSⅢ、HAMD、HAMA和PDSS,其中UPDRSⅠ、UPDRSⅢ、HAMA和HAMD与EQ-5D指数呈负相关(P<0.05,P<0.01);PDSS与EQ-5D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EQ-5D适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临床医师在重视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和运动症状治疗前提下,还应重视患者睡眠、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尽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生活质量 健康状况 睡眠 焦虑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高红玉 刘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静脉溶栓药物。既往静脉溶栓将80岁以上高龄患者排除在外,现年龄因素不再是应用排除标准。现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 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静脉溶栓药物。既往静脉溶栓将80岁以上高龄患者排除在外,现年龄因素不再是应用排除标准。现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时间窗、剂量、颅内出血并发症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对高龄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静脉溶栓 高龄 颅内出血
下载PDF
小檗碱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飞奇 何国厚 +3 位作者 梁志坚 孙永安 褚文政 钱采韵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2-906,共5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各6只。后两组通过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凝聚态Aβ40(5μg/μL)建立AD大鼠模型,小檗碱组造...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各6只。后两组通过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凝聚态Aβ40(5μg/μL)建立AD大鼠模型,小檗碱组造模后灌胃给予小檗碱[50mg/(kg·d)114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法研究小檗碱对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CD11b和炎症负调节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T)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大鼠海马CD11b阳性细胞数(74.0±13.4、121.5±19.91、CD11bmRNA的相对拷贝数(4.08±2.43、5.52±1.83)较正常组(23.2±6.2、2.54±0.98)明显增加,PPARy阳性细胞数(42.5±5.6、31.7±8.7)、PPARymRNA的相对拷贝数(16.3±13.5、10.8±7.5)、PeARy蛋白相对表达量(0.18±0.08、0.09±0.05)较正常组(93.2±11.3、40.6±17.1、0.31±0.11)明显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檗碱组大鼠较模型组进一步增加海马CD11b阳性细胞数、CD11bmRNA的相对拷贝数和减少PPART阳性细胞数、PPARymRNA的相对拷贝数、PeARy蛋白相对表达量。结论小檗碱通过抑制PPARy的表达促进AD大鼠模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小檗碱 小胶质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
原文传递
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 被引量:13
19
作者 梁志刚 罗鼎真 王晓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09-2812,共4页
抗氧化、保护线粒体功能可能是帕金森病(PD)治疗和神经保护的重点。本文对近几年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与PD研究进展做一综述。PD于1817年由英国医生JamesParkinson首次报道,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系统选择性、进行性变性为主要特征... 抗氧化、保护线粒体功能可能是帕金森病(PD)治疗和神经保护的重点。本文对近几年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与PD研究进展做一综述。PD于1817年由英国医生JamesParkinson首次报道,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系统选择性、进行性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中老年期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致密区(SN)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神经保护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外周炎症促发帕金森病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泳廷 孙铭浩 +2 位作者 蔡春伟 任超 牛海晨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2-740,共9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发病率排名第二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对PD患者的尸检分析和实验动物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是PD脑组织的共同特征。同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发病率排名第二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对PD患者的尸检分析和实验动物研究显示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是PD脑组织的共同特征。同时研究显示PD患者病变脑区及毗邻区域检测到来自周围的免疫细胞的浸润和积聚。本文对外周炎症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引发小胶质细胞激活和PD脑内炎症等方面进行总结,为延缓PD发病提供潜在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外周炎症 Α-突触核蛋白 血脑屏障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