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t解剖型胫骨髓内钉在胫骨下1/3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小刚 朱建国 +2 位作者 张曦 伏治国 高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6期561-562,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Expert解剖型胫骨髓内钉(ETN)在胫骨下1/3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闭合复位ETN内固定治疗36例胫骨下1/3骨折。结果随访6~20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0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 ETN治疗胫骨下1/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Expert解剖型胫骨髓内钉(ETN)在胫骨下1/3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闭合复位ETN内固定治疗36例胫骨下1/3骨折。结果随访6~20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0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 ETN治疗胫骨下1/3骨折具有骨折固定稳定性强、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和畸形愈合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下段骨折 解剖型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对PK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青 卞敏凯 +4 位作者 金永 张亮 戴荣峰 黄泽宇 徐扬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5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其中男34例,女56例;年龄56~78岁,平均(64.11±...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其中男34例,女56例;年龄56~78岁,平均(64.11±4.87)岁。根据PKP术后是否继发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未骨折组,在侧位X线片上进行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测量,并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PKP术后继发骨折17例,发生率18.88%;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中,两组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联合角(thoracolumbar joint,TLJ)、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LK)、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K、TLJ、SVA、PI、SS是PKP术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继发骨折的概率较高,受到TK、TLJ、SVA、PI、SS等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术中可考虑降低相关参数值,矫正矢状面过度正平衡以减少继发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继发骨折
下载PDF
大鱼际逆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39例
3
作者 殷为华 周琦 +2 位作者 胡玺 陆贝晨 戎国威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大鱼际逆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2月,对39例伴有肌腱或骨组织外露的拇指端软组织缺损采用大鱼际逆行皮瓣修复,术后3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本组39例皮瓣均成活,1例远... 目的:探讨应用大鱼际逆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2月,对39例伴有肌腱或骨组织外露的拇指端软组织缺损采用大鱼际逆行皮瓣修复,术后3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本组39例皮瓣均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大鱼际逆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手术效果较好,成功率高,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皮肤缺损 大鱼际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35
4
作者 阮渊 王生介 +2 位作者 刘伟峰 蒋小军 厉晓龙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8膝)的资料。采用HSS评分对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测量术后膝关节力线,分析手术的...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8膝)的资料。采用HSS评分对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测量术后膝关节力线,分析手术的适应症证及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2个月。28膝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为122°~135°(128.39°±4.69°),术后力线内翻角度为1.2°~4.0°(2.51°±0.10°)。术后HSS评分:优24膝,良2膝,可2膝。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延缓全膝置换时间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康复训练干预对经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海峰 赵小强 潘飞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联合术后康复训练干预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内固定手术联合自主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采用内固定手术联合术后康复训练治疗。并在术后3...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联合术后康复训练干预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内固定手术联合自主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采用内固定手术联合术后康复训练治疗。并在术后3、6、12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估患肢膝关节的功能,测量对比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TPA)和后倾角(posterior slopeangle,PA)的度数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组病人HS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术后3、6、12个月TPA均呈下降趋势,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PA均呈上升趋势,虽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病人术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固定手术联合术后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病人关节功能,对病人预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手术 术后康复训练 干预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卫国 郝永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5期50-52,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FNA治疗时牵引方...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FNA治疗时牵引方式分为A组(侧卧位徒手牵引)和B组(仰卧位牵引床牵引),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都显著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可以有效减轻手术对患者身心的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下骨折
下载PDF
椎间孔镜微创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腰部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峰 季旭彪 周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1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微创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腰部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椎板...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微创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腰部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研究组应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结果、疼痛评分及术后腰部活动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②两组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研究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较对照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两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腰椎前屈(度)、腰椎后伸(度)、腰椎左侧屈(度)、腰椎右侧屈(度)的差值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中,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术中出血量少,腰椎活动度保留好等优点,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微创术 临床效果 腰部活动度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及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8
作者 厉晓龙 王生介 +3 位作者 刘伟峰 夏才伟 刘俊 杨雷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间孔后路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经单侧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间孔后路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经单侧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2±6)个月。6个月后X线及CT提示椎间融合,钛网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评定,术前(4±0.5)分,术后(13±0.8)分,平均改善率为85%。结论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俊 刘锦波 +4 位作者 王生介 恽常军 朱建国 石岩 吴俊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29-131,共3页
目的深入探讨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分析采用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病例,在软骨面下松质骨缺损处植骨,将T型支撑接骨板预弯塑形后放置胫骨内侧髁部,外侧使用小的抗滑动钢板固定,术后主动进行膝关... 目的深入探讨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分析采用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病例,在软骨面下松质骨缺损处植骨,将T型支撑接骨板预弯塑形后放置胫骨内侧髁部,外侧使用小的抗滑动钢板固定,术后主动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均获临床愈合,未出现膝内、外翻畸形,钢板、螺钉断裂,深部感染及内外固定失败的情形,优良率达84.2%。结论从临床角度看,双钢板可以有效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 胫骨平台 粉碎性骨折 康复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与Endobutton带袢钢板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急性不稳定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志元 朱建国 杨雷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和Endobutton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两种方法治疗急性不稳定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以及放射学影像差异。方法将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50例接受手术的急性不稳定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为锁骨钩钢板组(A组...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和Endobutton带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两种方法治疗急性不稳定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以及放射学影像差异。方法将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50例接受手术的急性不稳定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为锁骨钩钢板组(A组,20例)和喙锁韧带重建组(B组,30例)。采用CMS评分,VAS评分以及喙突锁骨间距(coracoclaviculardistance,CCD)来观察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CMS评分为(94.4±6.97)分,B组为(95.87±3.50)分。A组VAS评分为(0.85±0.93)分,B组为(0.87±0.82)分。放射影像学:肩锁关节在两组中均得到满意复位,手术前后CCD:A组为术前(15.91±5.29)mm,术后(6.94±2.90)mm,间距改善率为(263.00±181.45)%;B组为术前(15.10±6.43)mm,术后(5.54±2.10)mm,间距改善率为(293.67±116.39)%。间距的改善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A组和B组均发生肩锁关节半脱位,但A组发生率(15%)低于B组(26.7%)。但A组存在很高的肩峰下骨溶解(80%)以及较高的肩锁关节骨关节炎发生率(25%),喙锁韧带骨化的发生率(35%)同样明显高于B组(13.3%)。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和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急性不稳定性肩锁关节脱位均能够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锁骨钩钢板长期放置会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建议尽早去除。肩锁关节半脱位是喙锁韧带重建常见的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Endobutton喙锁韧带重建
原文传递
延续护理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出院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经我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114例TK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术后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采用延续护理。对比两...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出院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经我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114例TK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术后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采用延续护理。对比两组Barthel指数、Lysholm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出院3,6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R术后实施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预后,护理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生活能力 延续护理 影响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陆贝晨 周琦 +2 位作者 赵金坤 胡玺 戎国威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4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评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骨科室于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20例,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为60例,其中研究...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评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骨科室于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20例,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为6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参照组患者行常规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时间,评价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指标、术后根骨复位情况、愈合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时间(46.9±3.3)min短于参照组(90.7±5.2)min,其术后疼痛VAS评分(2.8±0.6)分、解剖复位优良率(98.3%)、骨折愈合时间(63.2±4.1)d以及功能恢复情况(96.7%)均优于参照组患者[(2.0±0.2)分、88.3%、(94.5±3.7)d、85.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跟骨骨折病症治疗中,效果显著,且术后创伤小,且能够依据根骨部分的解剖特征进行塑性,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伟峰 邵建树 +1 位作者 高鑫 费燕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7期76-79,共4页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研究组采取PKP手术治疗,对照组行PVP手术,比...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研究组采取PKP手术治疗,对照组行PVP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ODI评分、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1年,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比术前小,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PKP与PVP术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复位椎体,改善椎体功能障碍,在安全性方面,PKP术略优于PVP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安全性
下载PDF
Philos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被引量:8
14
作者 钱臣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研究Philos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在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入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骨科的2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目的研究Philos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在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入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骨科的2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Philos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治疗方法,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并在随访期内对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25例患者获得12~18个月随访,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25例均骨性愈合,其中优8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88.0%。结论采用Philos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患者可以早期锻炼,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肱骨外科颈骨折 同种异体骨 Philos钢板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雷 殷刚 +2 位作者 刘志元 刘海峰 朱建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102-103,共2页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指股骨小粗隆下5 cm范围内的骨折,或者从小粗隆到股骨近、中1/3交界部骨折,此区域为张应力和压缩应力集中部位。老年人多为低能量损伤,年轻人多为高能量损伤。过去髓外钢板固定容易造成髋内翻、骨折不愈合,特别是内固...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指股骨小粗隆下5 cm范围内的骨折,或者从小粗隆到股骨近、中1/3交界部骨折,此区域为张应力和压缩应力集中部位。老年人多为低能量损伤,年轻人多为高能量损伤。过去髓外钢板固定容易造成髋内翻、骨折不愈合,特别是内固定断裂松动失效的发生。2008年本科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效果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6
16
作者 恽常军 刘锦波 +1 位作者 王生介 夏才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疗效,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获得2年以上完整随访的38例患者,记录其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疗效,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获得2年以上完整随访的38例患者,记录其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和临床指标,比较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随访28.6个月(24~30个月).VAS评分术前(7.8±1.1)分,术后1周(3.3±0.9)分,末次随访(1.4±0.3)分,与术前及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体后凸Cobb角术前(21.08±3.21)°,术后1周(2.33±1.56)°,末次随访(2.82±1.30)°,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术前(58.51±10.76)%,术后1周(4.85±2.19)%,末次随访(5.73±2.52)%,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术前(12.57±3.90)%,术后1周(2.08±1.27)%,末次随访(2.65±1.89)%,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固定失败及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病例.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防止术后病椎塌陷,矫正丢失,进而避免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胸椎 腰椎 注射型硫酸钙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与不伴裂隙样变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蒋小军 王辉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临床观察比较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治疗伴或不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形成术中符合标准的55例,共分为两组:25例伴有裂隙样变者为A组,30例无... 目的临床观察比较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治疗伴或不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形成术中符合标准的55例,共分为两组:25例伴有裂隙样变者为A组,30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为B组。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1年通过复查X线片对患椎的高度、后凸Cobb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A组3例、B组2例),其中A组渗漏至椎体周围2例,椎间盘内1例;B组渗漏至静脉丛2例。术中无栓塞发生,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均平稳。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患椎的高度、后凸Cobb角均得到改善,以伴有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改善较为显著(P〈0.01),且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裂隙样变者术后患椎的高度、后凸畸形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内裂隙样变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下脂肪垫切除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钱臣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694-696,共3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下脂肪垫切除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行TKA的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74例,39例术中脂肪垫保留(保留组,40膝),35例脂肪垫切除(切除组,38膝)。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下脂肪垫切除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行TKA的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74例,39例术中脂肪垫保留(保留组,40膝),35例脂肪垫切除(切除组,38膝)。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Feller髌骨功能评分,随访术后1年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比值。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仿(P>0.05)。术后1年,两组膝关节功能及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比值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保留组髌骨Feller评分优于切除组[(27.7±1.4)分vs.(19.1±2.4)分](P<0.05)。结论 TKA保留髌下脂肪垫有助于提高术后髌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下脂肪垫
原文传递
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磊 钱臣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24例)和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探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24例)和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观察组长(多)于对照组(P<0.001),切口长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24(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8(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关节复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 肩锁关节脱位 关节复位
下载PDF
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 型 Pilon 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小强 朱建国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392-1393,共2页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型Pilon骨折患者19例,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7.3个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Mazur评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骨折愈合1...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型Pilon骨折患者19例,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7.3个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Mazur评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骨折愈合18.5周(15-27周),术后6个月踝关节Mazur评估:优5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3.7%。1例术后发生关节僵硬,3例出现创伤性骨性关节炎,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无严重内固定感染病例。结论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PILON骨折 胫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