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3
1
作者 杨林辉 蔡俊 陈东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5种进行培养和计数。选择健康正常成人、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各30例,计数各组肠道菌群中5种细菌的数量,比较各...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5种进行培养和计数。选择健康正常成人、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各30例,计数各组肠道菌群中5种细菌的数量,比较各组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 NASH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厌氧菌减少(P<0.05),而需氧菌显著增多(P<0.05),而兼性厌氧菌酵母样真菌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NASH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革兰阴性杆菌过度生长的现象,提示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参与了NASH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脂肪肝 非酒精性
下载PDF
聚普瑞锌颗粒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林辉 郭志娟 向姝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聚普瑞锌颗粒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伴肠化生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黏膜肠化生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治疗的BRG伴肠化生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聚普瑞锌颗粒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伴肠化生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黏膜肠化生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治疗的BRG伴肠化生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聚普瑞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镜评分、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病理组织学评分、肠化生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胃镜评分、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病理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化生病理组织学评分[(1.41±0.63)分]与对照组[(1.79±0.5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化生改善率为5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普瑞锌颗粒联合铝碳酸镁片能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酸镁 聚普瑞锌 胆汁反流性胃炎 肠化生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林辉 蔡俊 +2 位作者 刘国栋 谭朝霞 陈东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8种进行培养。研究对象为健康成人(A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B组)各30例,计数两组肠道菌群中8种细菌的数量,检测...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8种进行培养。研究对象为健康成人(A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B组)各30例,计数两组肠道菌群中8种细菌的数量,检测所有被研究者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TNF-α的浓度,比较两组细菌数量和血清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的菌落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的菌落数则有显著增加(P<0.01或P<0.05);酵母真菌、葡萄球菌、梭菌菌落数没有发生显著改变(P>0.05);血清内毒素、DAO、D-乳酸、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肠杆菌与内毒素、DAO、D-乳酸相关(r=0.644,P<0.001;r=0.415,P=0.023;r=0.383,P=0.037);血清内毒素和DAO、D-乳酸、TNF-α显著相关(r=0.485,P=0.007;r=0.477,P=0.008;r=0.490,P=0.006);TNF-α则与DAO、D-乳酸相关(r=0.426,P=0.019;r=0.440,P=0.01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通透性增高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杆菌的过度生长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肠道通透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通透性 内毒素
原文传递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N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林辉 刘筑 +2 位作者 刘国栋 谭朝霞 陈东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NO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共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B组)和观察组(C组)各30...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NO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共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B组)和观察组(C组)各30例,B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C组常规保肝治疗的同时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4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丙二醛(MDA)、NO和AL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治疗前NASH组血清中内毒素、MDA和NO的浓度显著增高([168.37±24.13)EU/L与(110.53±18.33)EU/L,t=11.69,P<0.01;(15.91±5.46)μmol/L与(8.61±2.98)μmol/L,t=6.81,P<0.01;(66.50±12.54)μmol/L与(44.95±11.45)μmol/L,t=7.89,P<0.01];B组和C组治疗前比较血清内毒素、MDA、NO、ALT无显著变化(P>0.05),B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内毒素、NO无显著变化(P>0.05),但MDA及ALT降低(P<0.05或P<0.01),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中内毒素、MDA、NO和ALT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C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血清中内毒素、MDA、NO和ALT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NASH患者血清中内毒素、MDA和NO水平增高,提示NO可能参与了NASH的发生发展,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可降低NASH患者血清中内毒素、MDA和NO水平,改善炎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枯草杆菌 肠球菌 微生态制剂 内毒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Ⅵ对人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向姝 尹玲 杨林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97-1402,共6页
目的观察重楼皂苷Ⅵ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HT-29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重楼皂苷Ⅵ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HT-29细胞的有效抑制浓度;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观察重... 目的观察重楼皂苷Ⅵ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HT-29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重楼皂苷Ⅵ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HT-29细胞的有效抑制浓度;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观察重楼皂苷Ⅵ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HT-29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黏附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表明,重楼皂苷Ⅵ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HT-2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7.24±0.20)μmol/L和(8.67±0.29)μmol/L;重楼皂苷Ⅵ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HT-29细胞的迁移、侵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重楼皂苷Ⅵ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HT-29细胞给予重楼皂苷Ⅵ处理后,明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重楼皂苷Ⅵ显著影响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HT-29细胞中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EMT的发生,抑制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HT-29细胞的侵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皂苷Ⅵ 结肠癌 侵袭 迁移 E-CADHERIN N-CADHERIN
下载PDF
乳果糖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水平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林辉 刘国栋 +1 位作者 谭朝霞 陈东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64-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共60例,随机分为NASH对照组(B组)和乳果糖干预组(C组)各30例,其...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共60例,随机分为NASH对照组(B组)和乳果糖干预组(C组)各30例,其中C组给予乳果糖(10 mL/d)进行干预。检测所有被研究者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及ALT的浓度。干预4周后,再次检测B、C两组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ALT的浓度。结果与A组比较,治疗前B、C两组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显著增高(P<0.01),B组干预前后比较,内毒素、DAO、D-乳酸及ALT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而C组干预前后比较,内毒素、DAO、D-乳酸及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NASH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及肠道通透性增高,乳果糖可降低NASH患者肠道的通透性及血浆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通透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乳果糖 内毒素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预测姜黄素相关基因表型的研究
7
作者 侯俊 陈瑜 +2 位作者 向姝 李毅 李淑杰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S01期69-72,共4页
目的通过药物靶点网络探索姜黄素的活性靶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在线DrugBank数据库查找姜黄素的直接靶蛋白,用STRING数据库预测其二级靶蛋白。接着,利用DAVID(Annotation,Visualization,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对提... 目的通过药物靶点网络探索姜黄素的活性靶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在线DrugBank数据库查找姜黄素的直接靶蛋白,用STRING数据库预测其二级靶蛋白。接着,利用DAVID(Annotation,Visualization,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对提取的直接靶蛋白和二级靶蛋白进行GO(基因本体)和KEGG(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随后,使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筛选出关键基因。进一步,在UALCAN数据库中寻找关键基因mRNA水平改变对肝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我们获取姜黄素的5个直接靶蛋白和194个二级蛋白靶蛋白的数据;通过cytoHubba插件的Cytoscape软件,筛选出10个连接度高的关键基因。选取12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中的2个通路即乙肝和病毒致癌通路,并将这两条通路包含的基因与前面筛选出的10个关键基因取交集,获得4个重叠基因(CREBBP、JUN、TP53和EP300)。UALCAN数据库显示,肝癌患者中高表达TP53和CREBBP表达的上调与肝癌患者较差的OS相关。结论药物-靶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是探索肝癌基因-表型连接的一种系统方法。姜黄素可能通过调控CREBBP和TP53 mRNA表达影响HBV相关肝癌患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 Bank数据库 肝癌 乙肝病毒 TP53 CREBBP
下载PDF
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向姝 杨林辉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946-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02至2020-12于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理结果分为非腺瘤型...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02至2020-12于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理结果分为非腺瘤型组(n=104)、腺瘤型组(n=6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n=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n=20),均进行血清1,25(OH);^(2)D^(3)水平的测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25(OH);^(2)D^(3)与结直肠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4组的血清1,25(OH);^(2)D^(3)水平非腺瘤型组最高(32.48±3.54),其次为腺瘤型组(29.48±3.3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9.40±3.41)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28.65±2.11),腺瘤型组及上皮内瘤变组分别与非腺瘤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4组的血清1,25(OH);^(2)D^(3)水平较低者分别为20例(19.23%)、39例(56.52%)、13例(52.00%)、7例(35.00%),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校正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骨质疏松、BMI≥25 kg/m;等混杂因素后,发现1,25(OH);^(2)D^(3)水平降低与结直肠息肉的病理类型的OR为5.774(95%CI,2.837-11.751)。结论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学类型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结直肠腺瘤及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_(3) 结直肠 腺瘤 上皮内瘤变 相关性
下载PDF
抗真菌药致急性胰腺炎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向姝 杨林辉 谭谡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491-492,共2页
患者,男,19岁,2018年6月23日因中上腹持续性疼痛2h在当地医院就诊。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平软,左侧腹及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血常规:WBC7.81×10^9·L^-1,N72.1%,血淀粉酶617U·L^-1,尿淀粉酶1... 患者,男,19岁,2018年6月23日因中上腹持续性疼痛2h在当地医院就诊。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平软,左侧腹及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血常规:WBC7.81×10^9·L^-1,N72.1%,血淀粉酶617U·L^-1,尿淀粉酶1330U·L^-1。上腹部CT检查示:胰腺体尾部形态稍增粗,周围间隙模糊见积液影。予以禁食水、抑制胰液分泌、抑酸补液等对症治疗后于6月27日转入上级医院,入院时患者腹痛较前明显缓解,复查上腹部CT、血常规、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均正常。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医嘱继续予以药物治疗直至症状缓解出院。10月6日,患者再次因突发中上腹持续性疼痛在外院就诊,血淀粉酶744U·L^-1,血脂肪酶1845.2U·L^-1,尿淀粉酶5172U·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药源性胰腺炎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58例临床观察
10
作者 曹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8期76-76,78,共2页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奥曲肽 普萘洛尔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236例的内镜分级及相关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祥俭 郭昭友 邬颖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的内镜分级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3月经胃镜诊断的236例RE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RE在18~35岁组,36~45岁组,46~55岁组,56~65岁组检出率分别为7.6%、18.2%、28.4%...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的内镜分级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3月经胃镜诊断的236例RE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RE在18~35岁组,36~45岁组,46~55岁组,56~65岁组检出率分别为7.6%、18.2%、28.4%、45.8%;内镜表现A级、B级的RE患者202例(85.6%),内镜为C级、D级的RE患者34例(14.4%);RE伴发疾病主要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出血糜烂性胃炎、胃黏膜脱垂症等;RE患者中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RE多伴发胃十二指肠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胃镜检查
下载PDF
老年与青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祥俭 邬颖华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3月在我科住院救治的148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或CT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老年与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均有明显的诱因,两组患者都存在饮食不当的病史,... 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3月在我科住院救治的148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或CT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老年与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均有明显的诱因,两组患者都存在饮食不当的病史,40.54%的老人有非甾体类药物史,而60.81%青年人有酗酒史;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占首位(50.00%),其次是胃癌(13.51%);青年组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52.70%),其次是胃粘膜病变(28.38%);老年组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分别为52.7%、28.38%、13.51%,86.49%有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诱因、出血原因以及伴发疾病等均有各自的特点;消化性溃疡是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征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