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叶晓芬 喻剑峰 +1 位作者 靖陕零 方前茹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内镜 胃造瘘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晓芬 李兆申 +1 位作者 孙振兴 许国铭 《武警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999年 8月~ 1999年12月间长海医院行ERCP诊治的 2 7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初学者操作发病率 6 7 2 %高于技术熟练者 40 %(P <0 ... 目的 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999年 8月~ 1999年12月间长海医院行ERCP诊治的 2 7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初学者操作发病率 6 7 2 %高于技术熟练者 40 %(P <0 0 1) ;(2 )诊断性ERCP组中胰管显影者发病率 5 1 9%明显高于胰管未显影者 2 6 3% (P <0 0 1) ,治疗性ERCP组中行乳头肌切开 (EPT)者发病率 6 8 1%高于放置支架者 46 7% (P <0 0 5 )和行鼻胆 (胰 )管引流者 12 5 % (P <0 0 1) ;(3)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和胰腺疾病两组发病率分别为 78 6 %和 76 5 % ,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各组 (P <0 0 1) ,合并胆囊疾病组发病率为5 4 5 % ,明显高于单纯胆总管结石组 2 5 %和胰胆管显影正常组 2 1 1% (P<0 0 5 )。结论 ERCP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 ,主要与内镜医师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胰管显影、乳头肌切开和原发疾病等因素有关 ,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胆总管直径等因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高淀粉酶血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42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晓芬 邹晓平 +1 位作者 孙振兴 李兆申 《胃肠病学》 2000年第4期255-255,257,共2页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 ERCP 高淀粉酶血症
下载PDF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对壁细胞密度的影响
4
作者 叶晓芬 杨珠莹 蔡建庭 《武警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791-794,共4页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的疗效及对壁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1)经内镜确诊的DU 32例为观察组,同期内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的24例为对照组,清晨空腹在胃镜下于胃体中部大弯、小弯各活检1块组织行光镜检查,壁...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的疗效及对壁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1)经内镜确诊的DU 32例为观察组,同期内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的24例为对照组,清晨空腹在胃镜下于胃体中部大弯、小弯各活检1块组织行光镜检查,壁细胞计数;于胃窦大弯侧距幽门3 cm处活检1块用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培养。(2)HP阳性者予雷贝拉唑+2种抗生素治疗1周,结束后再给予雷贝拉唑20 mg,1次/d,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壁细胞密度的改变。结果(1)观察组壁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41±4.16和42.37±4.51(P<0.05)。(2)观察组中HP阳性的患者与HP阴性的患者壁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4.35±3.69和44.67±6.25(P>0.05)。(3)对照组中HP阳性与HP阴性的患者壁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2.90±4.39和42.75±4.68(P>0.05)。(4)观察组雷贝拉唑治疗后壁细胞密度明显下降,分别为44.41±4.16和42.44±4.72(P<0.05)。(5)雷贝拉唑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快,1周时90%以上的患者上腹痛及返酸的症状都能缓解,4周溃疡痊愈率为40.6%,愈合率为90.63%,有效率为100%。结论(1)DU患者壁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患者治疗后壁细胞密度明显下降。(2)雷贝拉唑治疗DU临床症状缓解快,溃疡愈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雷贝拉唑 壁细胞密度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意义
5
作者 叶晓芬 谭涛 +2 位作者 张永琴 任萌 邓淑敏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8期704-705,共2页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种通过胃镜介导的微创手术,自1980年Ganderer和Ponsky首次报道以来,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00年以来我院为在本院住院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种通过胃镜介导的微创手术,自1980年Ganderer和Ponsky首次报道以来,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00年以来我院为在本院住院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了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吞咽障碍
原文传递
磷酸铝凝胶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杨志君 《系统医学》 2017年第7期47-49,共3页
目的利用临床病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采用磷酸铝凝胶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符合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会议修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建议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匀分成两组,各4... 目的利用临床病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采用磷酸铝凝胶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符合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会议修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建议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匀分成两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在口服美沙拉嗪后进行结肠保留灌肠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氯化钠溶液添加地塞米松来进行灌肠,而实验组在采用对照组的灌肠液的同时再添加磷酸铝凝胶来进行灌肠,随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8例(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32例(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DAI为(3.22±1.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4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血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3.4±0.3)、(3.8±0.6)、(3.6±0.6)、(5.3±0.6)d,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应数据:(3.6±0.5)、(4.0±0.7)、(5.8±0.3)、(8.6±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结肠保留灌肠治疗时,采用添加磷酸铝凝胶的灌肠液,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且能达到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铝凝胶 溃疡性结肠炎 灌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